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发展农村体育文化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组成部分,决定着我国体育现代化能否最终实现。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对新农村体育建设的影响因素进行探讨,并提出了相关建议与对策。  相似文献   

2.
运用文献资料、社会调查、分析归纳等方法,分析阻碍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农村学校体育发展的制约因素。在此基础上,对构建农村和谐社会中农村学校体育的作用进行探讨,提出在新农村建设背景下我国农村学校体育发展的一些思路,为决策部门制定农村学校体育发展政策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3.
运用文献资料、社会调查、专家访谈、归纳演绎等方法,在回顾建国以来我国农村体育发展状况,分析当前制约农村体育发展的主要因素的基础上,提出了新农村建设中推进农村体育发展的举措。认为要发展农村体育,改变我国农村体育落后的面貌,应与新农村的政治、经济、文化建设同步推进,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阐述了新农村体育文化建设的现状,分析了新农村建设中体育发展的制约因素,并提出了发展农村体育的基本对策。  相似文献   

5.
在分析我国发展新农村体育事业的各类制约因素的基础上,提出相应的发展对策,以指导新农村体育工作的开展。  相似文献   

6.
许荣梅 《安徽农业科学》2012,(7):4325-4327,4330
对我国中部6省新农村群众的体育素养现状进行了调查,针对现存的普遍问题进行了具体的背景性分析,发现新农村建设中缺乏必要的体育文化氛围是制约群众参与运动的瓶颈,其中个人观念和爱好是影响其体育素养提高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7.
发展新农村体育休闲是建设小康社会的一项不可忽视的内容,有助于提高农村人口素质和农民生活质量,推动乡风文明,保持社会的和谐稳定,但农村乡风文化背景、现有生产力水平、农民休闲意识及体育场馆设施是农村体育休闲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通过加强农村体育休闲的宣传,树立体育服务的理念;建立有效的投入保障机制,改善农民体育休闲的结构;发展体育休闲文化,提升农民体育休闲的品位等,给未来农村体育休闲的建设性发展提出建议及对策,旨在为新农村体育休闲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相似文献   

8.
金慧惠 《安徽农业科学》2013,(18):8039-8043
该文以赣南地区新农村体育和农民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专家访谈法、数理统计法,对赣南地区新农村体育现状进行分析和探讨。文章通过对赣南地区新农村体育发展的现状进行调查,找出赣南地区新农村体育发展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建议,以期能为赣南新农村体育的发展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9.
管小淮 《农技服务》2007,24(9):118-118
阐述了农村体育建设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重要性,提出了社会主义新农村体育建设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10.
科学发展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体育建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农村体育场地匮乏、文化和意识落后、体育人口偏少且结构不合理等现状不容乐观。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历史背景下,要把科学发展观融入到新农村体育建设中去,科学地加大经费投入,因地制宜地建设体育场馆,发展农村体育文化,增强体育意识,提高体育人口数量,科学地改善体育人口结构,以此来指导新农村体育建设,从而促进新农村建设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1.
As a new mode to offer finance support in rural areas, the establishment of rural banks provide not only service and support for the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and rural economy, but also solutions to the issue of long-standing fund shortage and poverty in China. However, there are still a lot of problems that restrict the development of rural banks, such as unreasonable property right, unsound system of management as well as rural social credit, lacking of high-quality employees, innovation, policy support, supervision system, social awareness. Therefore, the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was employed in the current study with the aim of figuring out the essential factors which restricted the development of rural banks from two aspects of internal factors and external factors, furthermore, relevant suggestions were put forward.  相似文献   

12.
本文分析了农村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种种障碍因素,提出了解决这些不利因素的七种措施。  相似文献   

13.
卢静宜  向科衡 《浙江农业学报》2022,34(11):2553-2566
以杭州市富阳区蒋家村为案例地,以行动者网络理论为框架,在实证调研的基础上通过模糊集比较定性方法对“新农人”文旅创业的前后置因素、实施过程与效能进行深度调研,并结合10位“新农人”文旅创新创业的案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角色感知和资源资本是驱动“新农人”创新创业效能的首要促进因素,资源资本和政府政策是影响“新农人”文旅创新创业驱动力的外部保障性因素,角色感知和内部情感与信念作为内部驱动合力是内向型保障因素。当区位条件和周围支持成为主推因素时,“新农人”文旅创业的驱动影响因素偏向交通区位和资源资本主导型。“新农人”文旅创新创业驱动组合要素会随着政策更迭、商业模式红利期的周期、网络热点的追踪等而发生变化。最终,提出基于定性比较分析实证研究的“新农人”创新创业驱动因素和组合路径情境下的行动者网络理论模型框架。  相似文献   

14.
安徽省农村信息化体系构建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政府对农村工作的一项重大方针,通过对安徽省部分农村的调研,阐述了农村信息化体系构建的内容,着重分析了其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5.
对农村信息需求研究文献的进行调查分析,发现相关文献自2004年以来大量增加,研究者多集于科研院所,研究主题集在农村信息需求特点、农村信息需求内容、农村信息需求影响因素等方面。但其调查方法存在一定局限性,研究以描述性统计为多,推理和理论的应用较少。  相似文献   

16.
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是实现我国全面繁荣的重要途径,重点探讨了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影响因素,构建了农村人力资源影响因素评价指标体系,分为制度因素、经济因素、教育因素、人口素质因素4个二级指标及相关的16个三级指标,并应用层次分析法计算各指标的权重,以期为更好地开发农村人力资源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新生代农民工群体是中国社会不容忽视的重要群体,其发展利益与社会发展息息相关,而社会融入问题则是他们的核心发展利益。早期新生代农民工由于缺乏技能与城市生活经历,导致他们在社会融入上呈现出双边缘的特征,后期新生代农民工大多选择到省内周边城市务工,呈现出双肩挑的社会融入特征。新生代农民工社会融入特征变迁的主要影响因素有三个:一是由经济环境变化与产业结构优化带来的社会经济因素;二是由大基建时代和互联网普及导致的物质资料因素;三是由社保、乡村振兴和人口等新政实施带来的政策因素。  相似文献   

18.
农村经济增长对于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农民增收和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影响农村经济增长的因素众多,机理复杂.文章通过建立农村经济增长的影响因素模型,利用1985-2009年浙江省农村经济增长与流通业相关数据,分析农村流通业对经济增长的机理及数量关系,得出结论:农户就业结构、农村资本投入、农村劳动力投入、农村人力资本和农村流通业发展水平都对浙江省农村经济增长具有正向积极的促进作用;农村人力资本、资本投入和农户就业结构对于目前浙江省农村经济增长的作用最为显著,而农村劳动力投入和农村流通业发展水平的促进作用并不显著,结合国外农村流通研究和实践经验,浙江省农村流通业发展水平需要加强和改进,据此文章提出加快农村商品流通网络建设、着力发展农村连锁经营方式和农村现代采购和配送中心等促进浙江农村流通业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农村生活环境污染影响因素复杂多样。通过实地调研,从生活污水、生活垃圾、生活能源和农村厕所4个层面,识别出影响山东省农村生活污染的11个具体因素,运用ISM模型分析山东省农村生活污染的影响因素及其层次关系。结果表明:11个影响因素之间相互关联,构成一个5层级的影响因素递阶结构,其中卫生知识和环保意识是表层直接影响因素;户主受教育程度、家庭经济水平、所在村对环境保护的重视程度、非农业就业经历、政府投入和基础设施投入是中层间接影响因素;年龄、城镇化水平和人口居住密度是深层根源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影响小城镇中工业聚集度的实旆分析,显示了小城镇中工业聚集受基础设施和环境条件、城乡收入差距、第二产业发展水平、人口密度等经济因素和产权制度产品市场与劳动力市场程度等制度因素的影响。由此说明,制度因素是小城镇不能有效吸引农村工业聚集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