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克氏原螯虾暴发性疾病病原及其传播途径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为了探讨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i)暴发性疾病的传染途径和致病病原,取呈现暴发性疾病典型症状的克氏原螯虾的组织与内脏,制作成螯虾肉糜后分为3份,分别采用抗生素除菌、不做任何处理和在100℃水浴锅中保持1 h等3种方法将螯虾肉糜处理后,连续投喂体重(5.6±0.3)g的幼年虾、体重(17.5±0.4)g的青年虾和体重(24.6±0.5)g的成年虾7 d后,继续饲养观察28 d,比较了各试验组螯虾的死亡率。结果表明,口服经过抗生素除菌和未经任何处理的患病螯虾组织能导致健康试验螯虾发病而死亡,而且青年虾和成年虾死亡数量较幼年虾多;与加热处理患病螯虾组织相比,未经处理的患病螯虾组织诱导健康克氏原螯虾发病率最高,抗生素处理组其次,这种结果预示着患病螯虾组织中存在能导致克氏原螯虾疾病发生的致病性病毒和细菌,而且健康的克氏原螯虾可以通过摄食带病原的患病虾受感染。采用盐酸多西环素对患病虾的治疗未显示出疗效。  相似文献   

2.
盐酸土霉素对人工致病克氏原螯虾的治疗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用口服患病克氏原螯虾(Procamgbarus clarkii)组织、注射拟态弧菌(Vibrio mimicus)和副溶血弧菌(Vibrio parahaemoloyticus)的方法,人工感染健康克氏原螯虾致病后,定时投喂盐酸土霉素药物饵料,观察了药物饵料对人工致病克氏原螯虾的治疗效果.结果表明,投喂含有盐酸土霉素的药物饵料对人工注射V.mimicus和V.parahaemoloyticus致病的克氏原螯虾有比较好的治疗效果,而对口服患病克氏原螯虾组织致病的克氏原螯虾的治疗效果比较差.但是,与口服患病克氏原螯虾组织致病后未用药物饵料治疗的对照组相比,投喂药物饵料对克氏原螯虾疾病发展有一定的控制作用.推测克氏原螫虾暴发性疾病的致病原因主要是由于致病病毒引起,而致病菌在克氏原螯虾体内的存在,可能导致混合感染而死亡率上升.  相似文献   

3.
克氏原螯虾与红螯螯虾血相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克氏原螯虾与红螯螯虾的血相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 :克氏原螯虾与红螯螯虾的血细胞均由无颗粒细胞、小颗粒细胞和大颗粒细胞组成 ;其血细胞数量分别为 7.0 2× 10 6个 /ml和 1.6 5× 10 6个 /ml。 2种螯虾的血细胞大小与核质比均存在显著差异 ;无颗粒细胞、小颗粒细胞和大颗粒细胞占血细胞总量的百分比在克氏原螯虾为 10 .2 1%、74 .4 1%和 15 .4 8% ,在红螯螯虾为 13.72 %、6 8.84 %和 17.5 4 %。  相似文献   

4.
稻田养殖克氏原螯虾研究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开展了稻田养殖克氏原螯虾的研究。结果表明:稻田养殖克氏原螯虾是可行的,并可获得较好的养殖效益。  相似文献   

5.
分别用敌杀死0.002mg/L、0.001mg/L、0.0005mg/L、0.00025mg/L和0.0001mg/L对克氏原螯虾进行毒性试验。结果表明:当敌杀死的浓度降至0.0001mg/L时,克氏原螯虾虽焦躁不安,但未引起死亡,16h后活动恢复正常,表明敌杀死对克氏原螯虾的安全浓度小于等于0.0001mg/L。  相似文献   

6.
克氏原螯虾养殖探讨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刘孝华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22):5884-5885
阐述了克氏原螯虾的生物学特性、经济价值及人工养殖技术。  相似文献   

7.
克氏原螯虾高效人工繁殖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亲虾池的建造、亲虾的选择与放养、亲虾的喂养与管理、水位的控制等方面介绍了亲虾养殖及幼虾养成技术。  相似文献   

8.
殷海成  张训蒲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15):4539-4539,4559
研究了克氏原螯虾仔虾蜕皮时间与体长、体重的关系。结果表明,克氏原螯虾仔虾体长、体重与蜕皮时间之间呈直线相关,并建立了相关方程。  相似文献   

9.
美国路易斯安那州的克氏原螯虾产业发展概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阐述了美国路易斯安那州的克氏原螯虾产业的概况,包括路易斯安那州的螯虾养殖业发展简史、螯虾历年的渔获状况、近十年来的螯虾批发价格统计及典型的养殖模式等,为国内克氏原螯虾业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
从养殖设施、放养前准备、放养模式、虾苗放养注意事项、饲料投喂、日常管理及科学捕捞等方面介绍了克氏原螯虾池塘养殖技术,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11.
对克氏原螯虾的食性和摄食活动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克氏原螯虾能适应多种生境,其食物组成随栖息地食物丰度而发生改变,丰度高的食物是其主要摄食来源;克氏原螯虾摄食活动具有明显的昼夜节律,晚间摄食活动明显多于白天,其摄食量在早6:00达到最高,晚18:00最低.  相似文献   

12.
克氏原螯虾AFLP反应体系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克氏原螯虾DNA为材料,对AFLP分析中的基因组酶切时间、选择性扩增中预扩增产物稀释倍数、Mg~(2+)浓度等3个因素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基因组用EcoR I和MseI双酶切5h,选择性扩增的PCR反应体系中Mg~(2+)1.5 mmol/L是进行克氏原螯虾AFLP分析的最佳反应条件,能够得到丰富稳定的带纹.而预扩增产物稀释倍数对选择性扩增没有明显影响.该体系的构建为AFLP技术在克氏原螯虾相关研究中的应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3.
结合无公害水产养殖标准,阐述了目前我国克氏原螫虾(Procambarus clarkii)无公害养殖的养殖模式、养殖环境、种苗、饲养管理和病害防治方面的现状,并针对克氏原螯虾养殖现状中的不足之处提出了一些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14.
对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i幼虾和成虾的胃及肠道内的食物组成和食物充塞度的昼夜变化规律进行了观察;在水族箱(60 cm×40 cm×40 cm)中先后进行了两试验期克氏原螯虾(规格为3~5 g/尾)对几种常见水生植物(水花生Alternanthera philoxeroides、水葫芦Eichhornia crassipes、小浮萍Lemna minor、伊乐藻Elodea nuttallii、苦草Vallisneria natans)的摄食与生长试验,每个水族箱中投放克氏原螯虾20尾;另外,在稻田的环沟内对不同投饲模式(分别投喂粗蛋白质量分数为30%的克氏原螯虾专用颗粒饲料及水草和小杂鱼)下克氏原螯虾的生长效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幼虾肠道内的食物组成主要以浮游植物和浮游动物为主,成虾对食物的选择性降低,水域中所能得到的水生动植物、有机碎屑和人工饲料均可成为其维持生存的食物,而分布广、生物量大且最易摄取的水草是其主要食物;在池塘养殖条件下,克氏原螯虾的摄食节律有着明显的昼夜变化规律,在8:00—10:00和19:00—22:00分别有一个相对集中的主要摄食时段,其它时段摄食强度较弱;投喂伊乐藻、小浮萍和苦草饲养克氏原螯虾的效果优于水花生和水葫芦,生长差异极显著(P〈0.01),其中小浮萍的饲养效果略好于伊乐藻和苦草,但3种水草间的饲养效果差异不显著(P〉0.05);对不同规格的虾苗投喂小浮萍、伊乐藻、苦草、水花生和水葫芦的平均日增重率间均存在明显的差异(P〈0.05);在稻田环沟内不同投饲模式下,投喂小杂鱼的克氏原螯虾生长情况优于投喂颗粒饲料组和颗粒饲料+水草组。  相似文献   

15.
克氏原螯虾池塘和稻田集约化养殖技术及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详尽地阐述了克氏原螯虾池塘及稻田养殖技术,包括养殖池塘的建造、池塘养殖具体实施方法,养殖稻田的清整、稻田养殖具体实施方案等,为克氏原螯虾养殖生产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6.
克氏原螯虾原肌球蛋白的纯化及过敏原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13份甲壳类动物过敏患者血清的Western—blotting分析,确定克氏原螯虾主要过敏原为36ku蛋白质.通过盐析、等电点沉淀及热处理等方法纯化该蛋白质,以兔抗拟穴青蟹原肌球蛋白(Tropo-myosin,TM)多克隆抗体的Western—blotting分析,确定该蛋白质为TM.同源性分析表明,克氏原螯虾TM与南美白对虾TM、拟穴青蟹的氨基酸序列相似性较高(〉90%).酶切位点预测显示,它分别有49个胰蛋白酶和6个胰凝乳蛋白酶的酶切位点.模拟胃肠液消化实验结果显示,纯化TM不易被胃蛋白酶降解,易于被胰蛋白酶和胰凝乳蛋白酶降解,进一步的Western—blotting和抑制性ELISA分析结果显示,其消化产物仍具有一定的免疫活性.采用蒸煮处理可降低TM的消化稳定性及免疫活性,且蒸煮处理时间越长,效果越显著.说明。TM为克氏原螯虾主要过敏原.与其他甲壳娄动物TM的序列相似件较高.  相似文献   

17.
研究了在克氏原螯虾和河蟹3 个放养密度水平下浮游生物群落的变动情况。结果表明:可能由于浮游动物的摄食对浮游植物产生影响,二者生物量的消长在大多数池塘中都呈负相关。随着养殖密度的增加,浮游植物生物量增加,而浮游动物有所减少;前者的优势种群由硅藻门和绿藻门变为裸藻门、蓝藻门和甲藻门等有害藻类,后者由枝角类、哲水蚤和剑水蚤等大型浮游动物变为轮虫、原生动物和无节幼体等小型浮游动物为主。浮游动植物比值与虾蟹放养密度呈显著的负相关性。在考虑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最适的情况下,以中密度养殖最为适宜。  相似文献   

18.
黄孝湘  李建华  杨明生  汪宜宇  陈义勇  李国强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5):12536-12538,12540
[目的]为探究克氏原螯虾的食用安全性以及哈夫病的致病因素等提供检测方法。[方法]以孝感市不同水域中生活的克氏原螯虾为材料,对其主要组织的LDH同工酶进行电泳分析。[结果]2处水域的pH、总磷、总氮和化学需氧量存在差异,2处水域中克氏原螯虾的鳃、心脏和肌肉的LDH同工酶酶谱也存在差异。B水域(流水)中克氏原螯虾的酶带数目比A水域(静水)多。从Ldh-5同工酶染色深浅可以看出,静水虾肝胰腺、心脏和眼球的Ldh-5同工酶活力比流水虾的大,而肌肉和腮则是流水虾的Ldh-5同工酶活力较大。[结论]2处水域克氏原螯虾组织LDH同工酶的差异是由水质差异引起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