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肉种鸡产蛋高峰后,出现的主要问题有:产蛋率和受精率下降过快,公鸡和母鸡料量过高或过低,体重控制不当等。因此,只有加强饲喂管理,控制公、母鸡体重;减少应激,使羽毛覆盖良好;维持公鸡体况,保持有效的公母比例等,才能维持产蛋高峰后的产蛋率和受精率。一、母鸡生产性能的维持  相似文献   

2.
种鸡从开产到产蛋高峰所产种蛋孵化出的雏鸡称为初产雏鸡,其体重与种鸡周龄成正比.虽然初产雏鸡孵化时胚胎较小,成活率较低,但只要饲养管理到位,仍然可以达到理想的生产性能. 一、温度 1.温度影响 初产雏鸡不能耐受低温环境,因为在孵化过程中蛋重较小不能产生过多热量,使得初产雏鸡体重小、产热少.环境温度较低时,初产雏鸡由于体质...  相似文献   

3.
<正>一般情况下,种鸡在产蛋高峰期过后都会出现产蛋率、受精率、孵化率下降,体重和产蛋重量过大等现象,鸡群产雏数量也随之大幅减少。为此,管理者必须首先弄清楚引起产蛋高峰后种鸡生产持续性差的原因,进而找出相应对策,使此类现象得到有效改善。一、种鸡生产持续性差的原因1.忽略温度的影响。生产者往往忽略温度对鸡群  相似文献   

4.
<正>造成臭蛋出现的主要原因有:种蛋为携带细菌的脏蛋和地面蛋;管理不善导致种蛋出汗;种蛋被孵化蛋盘、空气过滤器、加湿供水系统、鸡舍内灰尘和消毒液等污染。笔者现将减少孵化过程中臭蛋的具体措施介绍如下,供参考。1.确保种蛋质量合格要减少孵化臭蛋,必须确保种蛋质量合格。首先,合理设计产蛋箱。蛋箱要满足种母鸡产蛋对环境的要求,如清洁、干燥、阴暗、僻静等,并保证通风良好且无贼风。产蛋箱安装的高度应适宜,便于种母鸡进出产蛋  相似文献   

5.
邵伯鸡母系8周龄、20周龄体重对部分产蛋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8周龄、20周龄体重将825只邵伯鸡母系母鸡分组,统计不同体重与初生蛋重、43周产蛋数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8周龄体重、20周龄体重与开产体重之间均呈极显著直线正相关(P0.01),8周龄体重、20周龄体重与开产蛋重呈极显著的正相关(P0.01),开产体重、开产蛋重与43周产蛋量之间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母鸡43周产蛋数与20周体重之间呈极显著相关(P0.01)。8周龄体重对43周产蛋数影响差异不显著,20周龄体重在1 300~1 600 g时,其43周产蛋数最高,可将20周龄体重作为邵伯鸡母系选种的重要参数之一。  相似文献   

6.
随着养鸡业的迅猛发展,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利用规模效益和集约化生产来提高市场竞争力,已被国内外种鸡生产场家所采用.规模化和集约化生产,客观上必须有科学的、合理的饲养管理.公母分饲作为父母代肉种鸡管理的一种,如不严格实行,将会造成公鸡体重过大,繁殖性能下降,足及腿病常常发生,导致种鸡场经济效益下降.为此,我们对伊犁地区几家种鸡场进行了调查,并从公母分饲的角度进行探讨,供参考. 1 公母分饲的特点 产蛋期公母分饲采用两个喂料系统对公母鸡分别饲喂一定数量的特别配制的饲料.产蛋期公母分饲能有效地控制种公鸡的体重,保持良好的繁殖体况,减少公鸡腿病的发生,可提高种蛋受精率和孵化率.  相似文献   

7.
要使蛋鸡开产适时、整齐、产蛋大、蛋质好、蛋量多,必须掌握以下要诀.  相似文献   

8.
正一、肉种鸡体重的变化规律与标准肉种鸡在育雏、育成期体重增加较多,在此期间体内各器官也在快速发育中。体重从出壳到24周由40克左右增加到2800克左右,几乎增加70倍,尤其在开产前后每周增重达150~160克。开产后体重增加逐渐放缓,从32~64周(淘汰)体重仅增加500克,平均每周增重15克左右。我们应遵循肉种鸡体重变化的规律,在育雏、育成期和产蛋高峰期密切关注肉种鸡体重,确  相似文献   

9.
正我国大部分地区进入秋季(一般在9月中下旬)以后,种鹅也陆续进入产蛋期,若种鹅在开产前没有进行科学的饲养管理,将会引起种鹅开产时间不一致,从开始产蛋到产蛋高峰延续时间较长,种鹅生产性能不能充分发挥,产蛋数量减少、种蛋质量下降、受精率偏低等一系列问题。为避免出现这些问题,种鹅开产前1个月应做好以下工作:  相似文献   

10.
选取狼山鸡种母鸡160羽,随机分成三个组,分别饲喂粗蛋白水平为10%(低)、15%(对照)和20%(高)的日粮,21d后收集种蛋。每组随机选择10枚种蛋用于放免测定卵黄中母源性甲状腺激素和胰高血糖素,其余孵化后在相同条件饲养至28d,并测定生长性能.。分别与1日龄和28日龄每组各选10羽雏鸡进行屠宰测定。结果:(1)试验前后母鸡体重各组间均没有变化,低蛋白组产蛋率和蛋重显著下降(p<0.05),高蛋白组蛋重显著高于对照组;(2)三组种蛋的卵黄中T3、胰高血糖素水平均没有显著性差异,而高蛋白组卵黄中T4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和低蛋白组(p<0.05),低蛋白组1d后代血清中T3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而高蛋白组血清T4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3)出雏重与蛋重呈正相关(R2=0.9275,p<0.01),出雏后高、低蛋白组子代均表现出较高的生长速度,28d低蛋白组子代鸡体重和相对胸肌重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高蛋白组体重与对照组相比有增加趋势,但差异不显著(p=0.08)。结论:母鸡饲喂不同蛋白水平日粮可以改变卵黄中母源性激素的沉积并能显著影响子代的生长。  相似文献   

11.
<正>一、产蛋期的饲养1.产蛋前期从开产到产蛋高峰阶段为产蛋前期,即25~30周龄。该阶段是产蛋率上升时期,也是母鸡的生长发育从性成熟向体成熟转变的时期,营养需要除供产蛋以外,还要供生长需要。所以,在饲养上要求日粮的能量、蛋白质、钙、磷水平都较高,增加饲料喂量,以适应产蛋率越来越高和母鸡生长的营养需要。根据不同品种的特点,从产蛋率达到3%开始增加饲料喂给量,按周调整,  相似文献   

12.
红茶末对淮南麻黄鸡生产及繁殖性能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茶叶加工下脚料—茶末价格低廉,含有多种天然活性及抗氧化物质,试验研究了红茶末对淮南麻黄鸡生产和繁殖性能的影响。【方法】将290日龄淮南麻黄鸡种鸡528只(母鸡480只,公鸡48只),随机分成4组(每组2个重复),分别饲喂添加0.0%(对照组)、0.5%、1.5%、2.5%红茶末4种种鸡日粮,试验持续50天。【结果】日粮中添加0.5%的红茶末,除平均蛋重低于对照组0.39g(p<0.01)外,淮南麻黄鸡的产蛋率、饲料利用率、健雏率和出雏公鸡率均有提高的趋势(p>0.05);种蛋受精率比对照组高6个百分点(p<0.05);种蛋合格率和雏鸡初生重分别比对照组高4.7和4.8个百分点(p<0.01)。高浓度红茶末(1.5%或2.5%)对淮南麻黄鸡产蛋及繁殖性能有负面影响。【结论】淮南麻黄鸡日粮添加适量红茶末可改善其生产和繁殖性能。  相似文献   

13.
6.体重控制喂料量是影响种鸡体重的主要因素之一,每周定期称重是检验喂料量是否准确的主要依据。①体重控制原则:紧跟手册标准走;体重不符合,可对料量进行调整;4周末母鸡体重应达标或略超标20~40克。  相似文献   

14.
窝外蛋包括地面蛋和棚架蛋。一天中母鸡占巢的时间不是均匀分布的,因为大部分种蛋是在光照6~7个小时后产下的。母鸡一旦养成产地面蛋或棚架蛋的习惯,很难根除,并且其他母鸡模仿,因此,要采取以下措施减少窝外蛋。  相似文献   

15.
选择良好的种蛋来源种蛋应该来源于生产性能高且稳定、繁殖力强及健康无病的种禽,种禽应饲喂全价饲料,有科学的管理和配种制度。种禽的年龄要适当,产蛋性能最好的时期也是种蛋质量最好的阶段。患有沙门氏菌病  相似文献   

16.
由于肉种鸡笼养可提高单位面积饲养量,节省饲料、公鸡培育费、冬季保温费用、垫料等,特别是可提高产蛋后期的受精率,减少脏蛋率和种蛋在鸡舍受污染的几率,更易发现休产、寡产母鸡和精液质量差的公鸡,以利及时淘汰,并且降低了鸡只球虫病和肠道细菌病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17.
为了最大限度地发挥肉种鸡的生产性能,应在育雏和育成这两个关键时期管理好鸡群的体重和均匀度。控制好体重的前提是掌握好料量、定期称重、及时纠正体重偏差、保证生长曲线平滑等;控制好均匀度应从日常工作抓起,供给营养全价饲料、提供合理的料位和水位、及时扩栏分群等。  相似文献   

18.
逆季鸡一般指3~8份孵出的,在开放式鸡舍育成,并在自然日照时间递减期间达到性成熟的鸡只。许多肉种鸡场的逆季鸡群出现推迟开产的现象,轻者推迟2周,重者推迟4周,产蛋高峰低且不明显,合格种蛋少,给鸡场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19.
一、饲料因素1.日粮中钙含量不足。一只蛋鸡产蛋期每天约需钙3~3.5克。在产蛋期必须选择含钙量较高的饲料,且补充的钙盐有利于鸡吸收。添加方法及时间:当鸡群中见第一枚蛋时或开产前2周(约18日龄),为照顾已开产母鸡,日粮中可加入一些贝壳粉,让开产鸡自由采食,到鸡群产蛋率达5%时再改换为产蛋饲料。  相似文献   

20.
基因多态性蕴藏着大量遗传信息,分型技术是研究多态性的主要研究手段。本文建立了一个基于聚合酶链反应-连接酶检测反应的基因多态性检测系统,探讨清远麻鸡神经肽Y基因(NPY)的多态性,并分析其对清远麻鸡开产日龄、开产蛋重、开产体重、40周平均蛋重、50周平均蛋重以及52周产蛋数的遗传效应。对NPY基因转录起始去4 bp的缺失突变进行基因型分型,结果同直接测序分型结果一致。不同基因型个体间仅在开产体重上存在显著差异,BB型个体的开产体重显著低于AA和AB型个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