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玉米品种比较试验简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玉米是我市主要的旱粮作物,常年种植面积在25万亩左右。为加快玉米品种更新步伐,提高玉米产量和质量,增加经济效益,本站通过引进新品种,筛选适合我市种植的优质、高产玉米新品种,以期为大面积种植提供科学依据,2005年春播,我们对全市引进的主要玉米品种进行了比较试验。  相似文献   

2.
玉米是我国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在我国得到广泛种植,我国玉米产量高、质量好,特别是吉林省,是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吉林省的农户大多都种植玉米。玉米产量和质量的高低、好坏是农户们关心的话题,要想种植出优质高产的玉米要凭借专业的玉米高产种植技术,笔者通过本文主要介绍了玉米高产种植技术应该注意的几个方面,以期为玉米高产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3.
该成套机械及技术可实现机械化播种和收获及高产栽培管理,具有效率快、产量高、质量优、成本低的特点,可提高种植收入。是各地花生种植的首选。其包括:  相似文献   

4.
<正>玉米是北票市的主要粮食作物,也是主要的大田作物,其播种面积占据了全市耕地面积的90%,无论平地还是坡地均种植玉米,因此搞好玉米高产种植技术对稳定粮食产量,增加农民收入尤为重要。一、玉米品种选择及种子包衣1.因地制宜选择良种根据北票市的光热资源和种植方式选择适宜的玉米品种,选品种要求高产、优质,具有多抗性,种子质量高。春玉米要选择生育期在115天以上,根系发达、株型紧凑、叶片上冲、生长健壮、抗逆性强、单果  相似文献   

5.
花生,作为一种大多数人多比较喜欢的食物,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维生素B,除可食用外,还具有止血,防癌等医疗功效为。因此,如何种植出品种优良,产量高的花生是现在许多花生种植者或农业学者共同关注的话题,特别是要生产安全无公害,同时又健康有营养的花生产品是需要一定的种植技术的。本文将根据花生的种植过程,具体阐述包括种植地选择,田间管理,以及种子的选择和处理等相关种植技术,希望对提高花生的质量和种植产量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6.
为引导木薯产业向高产、优质、高效方向发展,提高木薯产量、质量和经济效益,引进高产优质新品种是必由之路。为筛选主栽品种,2009年选择了新选048等5个木薯品种进行比较试验,试验表明,新选048、南植99木薯品种产量高,质量好,株高、结薯数、薯径大数、大薯率、产量综合农艺性状优良,木薯淀粉含量高,可在全市作重点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7.
玉米高产种植技术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我国,玉米作为重要的粮食作物,每年保持在较高的产量,随着技术的更新换代,各种高产、超高产玉米品种相继问世,玉米高产种植不仅仅需要高产的种植,还需要整个过程的科学管理。高产玉米种植技术是采用空一垄种两垄,每垄种两行,这种种植方法比传统的种植技术效率要高,其产量比传统生产提高30%~50%。通常情况下,每年每公顷产量能达到1.2~1.8万Kg,增值3000~7000元。因此,要想进一步提升产量,就要因地制宜的采用高产种植技术,再加上后期的科学管理,产量又能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8.
小麦作为我国人民的主要粮食作物,在我国人民的饮食中具有很重要的意义,它的种植技术关系着小麦的产量和质量。在小麦种植中,影响其产量和质量的因素有很多,生长的地理环境、小麦品种、气候条件等都会影响到小麦的生长。同时,不同的地区对小麦种植的技术要求不同,不同的品种在种植中的注意事项也不同。因此,要加强对小麦技术的研究力度,提高小麦的质量和产量。本文在分析小麦种植技术的基础上,主要分析推广小麦技术的途径和小麦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9.
不同种植密度对13个玉米品种产量及主要农艺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选择密度和品种2个试验因子,研究了不同种植密度对13个玉米品种产量和主要农艺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提高种植密度是提高玉米产量的主要途径,各品种在高种植密度(6.15万株/hm2)下的产量都高于其在低种植密度(4.65万株/hm2)下的产量。洛玉1号和东单80在不同种植密度之间的产量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增幅分别为16.04%和7.13%;种植密度对玉米主要农艺性状有显著影响,增加种植密度对各玉米品种的空杆率、茎粗、穗长、行粒数、秃尖长影响较大,对其生育期、株高、穗位高、穗粗、穗行数、千粒重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0.
杨余 《新农业》2023,(12):17-18
高粱是一种常见于我国南北地区的作物,是东北、华北以及西南农业生产区的主要种植经济来源,对于推动我国农业产业经济发展以及乡村振兴战略来说有着重要意义。随着我国农业现代化改革步伐加快,越来越多的优质高产高粱品种开始取代传统品种,高粱的产量以及果实质量也得到了可靠保障,但对高粱种植技术的科学性要求也越来越苛刻。本文结合以往贵州的农业种植实践经验,对高粱高产技术的栽培种植方法进行了阐述讲解,而后对高粱种植过程中的病虫害防治进行了分析解读,希望可以为贵州高粱种植产业提供可参考的经验,更好地保障高粱的种植质量与经济创收能力。  相似文献   

11.
沈忆  许倩 《农民致富之友》2014,(20):171-171
我国是农业大国,小麦在我国有着悠久的种植历史,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同时也是我省的主要农作物。小麦作为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其产量和质量直接影响到国家粮食的安全。因此,在小麦种植过程中加大对小麦种植基技术的研究对于提高小麦产量和质量有着积极的意义。本文主要结合我省小麦种植过程中栽培技术,就小麦高产栽培技术进行论述和分析,希望本次研究对更好的提高小麦的产量和质量有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12.
在新时期背景下,我国耕地面积不断缩减,而粮食作物的种植面积也逐渐减少.要选择产量高质量好的品种,采用科学化的播种和管理种植技术,保证粮食作物的高产,实现增产增收的最终目的.本文主要分析的是玉米高产创建技术的推广技术以及相关措施,同时对玉米高产创建效益进行论述,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水稻是吉林省主要高产粮食作物,在粮食作物生产中占有重要的位置。近年来,随着农户种植高产粮食作物热情离涨。水田种植面积也在逐渐扩大,农户对通过选择优良品种提高水稻产量有了很大的认识,但对通过合理的水田灌溉技术提高水稻产量节省灌溉成本认识不足。熟话说“收多收少在于肥,有收无收在于水”。可见,合理的灌溉技术对提高水稻产量是十分必要的。基于这点,提出水稻不同生育期水田灌溉技术二三点:  相似文献   

14.
油菜水稻套种模式可有效提高当地热量、水源、土地的利用率,增加油菜种植面积,提高农民收益。通过探讨湘中地区油稻套种高产种植技术,对油菜种植中品种选择、播种、施肥、间苗、病虫防治、收获等环节以及对水稻品种选择、秧田管理、高产构建、水肥管理、病虫防治等环节进行总结,以期为油菜水稻套种模式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答:近年不少农民引进了新闻媒体广泛报道的一些超级稻高产品种(组合),虽然产量显著增加,但与报道的记录相差甚远。专家们认为:水稻品种的产量潜力,或者称为最高产量记录,是在最适宜的栽培管理条件下,充分利用当地最有利于产量形成的温光资源获得的经济产量。农民种植的超级稻一般难以达到其高产记录,主要原因:一是超级稻的高产记录是专家根据品种特性和肥水需求采取了比较科学的栽培措施,而农民朋友采用的传统栽培措施,难以满足超级稻对肥水等条件的要求。二是超级稻创造的高产记录在气候、土壤、肥水比较好的自然条件下创造出来的,不是什么地方、什么年份都具有创造超级稻高产记录的这些条件。比如水稻抽穗及其灌浆结实时期较好的气候条件,对很多地方来说是可遇而不可求的。就是创造高产记录的同一块地的同一位农民并不见得年年都可以达到高产记录的水平。但完全可以肯定的是,只要种植得当,在同等条件下,与普通水稻相比,超级稻的产量一定会比其他品种(组合)高。  相似文献   

16.
如何提高小麦的产量已成为目前小麦种植产业的关键,为了增加小麦的产量,提高小麦的质量,促进小麦种植业的可持续发展,该文针对小麦高产种植的关键技术进行了分析研究,从小麦选种、土壤选择、种植施肥等方面系统的介绍了小麦高产种植技术。  相似文献   

17.
种植技术的科学与否直接影响了玉米的产量和质量,基于此,在我国玉米种植现状的基础上,从玉米品种选择、生产培养、根苗移栽以及田间管理等4个方面进行玉米种植技术分析,提出了提高玉米种植产量的有效技术,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花生是河南鹤壁浚县的特色农业种植作物,以浚县花生种植为研究对象,探讨花生高产种植技术要点,以期提高花生产量和质量,促进农业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9.
我国是农业发展大国,玉米是主要种植物,需要不断提高玉米种植产量,完善与优化玉米种植技术,有效应对病虫害对玉米种植产生的危害。本文主要深入分析了玉米高产种植技术与病虫害有效防治措施,为构建科学完善的玉米高产种植技术,提高玉米生产效率与质量,推动我国农业经济快速发展,提供了宝贵的借鉴性经验。  相似文献   

20.
<正>马铃薯是一种营养全面的粮菜兼用作物。影响马铃薯产量的主要因素是品种退化,播种过晚,后期遇到高温不利于马铃薯的膨大,再加上措施不当,管理粗放产量低,种植面积下降。笔者针对这种情况探索出一套高产栽培技术,现介绍如下:一、种子选择选种是马铃薯高产的一个关键环节,而选用优良脱毒马铃薯品种是高产栽培的基础。适宜品种应早熟、高产、稳产,综合抗病性较强,品质较好。既适合露地种植又可保护地栽培,薯块大,结薯集中,产量高,商品性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