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白莲生产过程中,病虫防治是莲农种莲的主要关键技术。随着种植时间的推移,各种病虫害逐年加重,为害加大。如莲藕腐败病、莲叶斑病、斜纹夜蛾、莲蚜、土壤线虫等,特别是莲藕腐败病和斜纹夜蛾成为制约白莲产量提高的主要病虫害。近年来,我们在技术推广中,通过各项试验示范、观察记载、摸索出有关白莲病虫害的防治技术措施,现主要介绍莲藕腐败病和斜纹夜蛾的发生特点和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2.
<正>莲缢管蚜又称蚜虫、腻虫等,喜阴湿天气,从5月上旬到10月都可在莲藕植株上为害,以6月危害最严重。1.危害特点成虫、若虫常成群密集于嫩绿的幼叶、叶芽、花蕾及柄上刺吸汁液,被害叶片发生黄白斑痕,生长不良,重者叶片卷曲皱缩,叶片枯黄,花蕾凋萎,造成莲藕减产。  相似文献   

3.
莲藕病虫害的危害与综合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莲藕是一种高产高效的水生经济作物,随着各地产业结构调整,其栽培面积有不断扩大之势。近几年来,莲藕的病害发生日趋严重,已成为发展莲藕生产的一大障碍,现将常见病虫害的综合防治技术介绍如下:莲藕腐败病:又名黑根病、藕瘟。是莲藕生产上的第一大病害,一般在耕作层浅和水浅的老藕田及连作田易发病,影响结藕而减产。主要为害地下茎、地上部叶片和叶面。病茎抽生的叶片,色泽淡绿,从叶缘开始发生褐色干枯,叶柄最后枯死。病菌多从伤口、吸收根或生长点侵入,病菌随流水灌溉传播。  相似文献   

4.
莲藕食根金花虫要严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莲藕食根金花虫又称长腿水叶甲、稻根叶甲、稻食根虫、食根蛆、饭米虫、水蛆虫等,属于鞘翅目叶甲科昆虫。成虫绿褐色有金属光泽,长度6—9毫米,幼虫白色蛆状,成虫、幼虫均能为害作物,以幼虫为害造成直接经济损失为甚。主要为害莲藕、莼菜、茭白、水稻、矮慈姑、稗、眼子菜、鸭舌草、长叶泽泻等水生植物。  相似文献   

5.
莲缢管蚜属于同翅目蚜科,农民有时也称之为腻虫。虫体较小,体长仅2.3~2.5毫米,宽1.0~1.6毫米,体形为卵圆形或长卵形,体色褐色至褐绿色或深褐色。成虫、若虫都能为害,主要为害莲藕、慈姑、菱等水生植物。  相似文献   

6.
湘潭芙蓉莲的高产栽培技术王永红,王牧民(湖南省湘潭县农业局411100)湘谭芙蓉莲是珍贵的经济作物,其茎、叶、花、果实均可入药,莲藕、莲子是美味食品。在河南罗山和潢川县、湖北蒲圻市、广东韶关市和湖南省长沙、岳阴等县(市)生产示范,均表现出优良的品种特...  相似文献   

7.
莲藕腐败病俗称枯萎病、腐败枯萎病,该病由多种病原真菌侵染为害造成,不同地区间病原会有所不同。随着莲藕周年种植和连年重茬种植,近年来该病有加重发生的趋势,给莲藕生产造成了一定损失,严重时可使莲藕的商品价值降低60%以上。目前腐败病已成为莲藕、尤其是我国北方地区池藕的主要病害之一。  相似文献   

8.
正一般情况下,莲藕的病虫害比其他蔬菜相对较少,但因轮作、引种、消毒、施肥、灭虫、排灌、清洁藕田等栽培技术措施不到位,会导致腐败病、褐斑病、叶枯病等病害大量发生,生产上须采取有效措施防治。一、腐败病1.症状莲藕腐败病又称枯萎病,主要为害地下茎,其次为害叶片、叶柄和花蕾,病情严重时整株死亡。病害发生初期地下茎外部无明显症  相似文献   

9.
莲(Nelumbo nucifera) 又名藕、莲藕,除供观赏,主要生产莲藕和莲子。莲藕品种很多,品质各异,有的适宜炒食、生食,有的适宜煨汤、加工藕粉。春季栽藕,用上一年藕作种,藕苗要求带三节藕,顶端藕芽完好,株距70厘米,行距2米,亩用种藕150~200千克,9~10月收藕,亩产2500~  相似文献   

10.
<正>斜纹夜蛾又名莲花夜蛾、莲纹夜盗蛾、五花虫、花虫等,属鳞翅目,夜蛾科,是一种食性很杂的暴食性害虫,可为害包括十字花科蔬菜、瓜类、茄果类、豆类、葱、韭菜、菠菜、莲藕、水芹菜,以及粮食作物、经济作物等近100个科的300多种作物。斜纹夜蛾发育最快的温度为29~30℃,每年的7~10月为害最为严重,故被称为高温害虫。以幼虫咬食叶片、花蕾、花及果实,初孵幼虫群集;2龄幼虫逐渐  相似文献   

11.
<正>莲藕尾孢褐斑病又称斑纹病,为莲藕的一种主要病害,分布较广,发生较普遍,春、夏、秋季都可发病,一般病株30%~50%,轻度影响莲藕生产,严重时发病率可达80%以上,甚至绝收。主要为害莲藕的叶片和叶柄。病菌4~5月份开始发生,6~8月份为多发期,尤其是在阴雨天、相对湿度大时较易发生。一般是深水田发病重,浅水田发病轻;连作和种植过密的藕田发病重,新藕田和种植密度适  相似文献   

12.
<正>莲藕是一种重要的水生蔬菜,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一部分低洼稻田被用来种植莲藕,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因生长于水生环境,生育期较长,抗逆性较弱。尤其是在连作的情况下,容易遭致多种真菌性病害的危害。现将常见的几种莲藕病害及防治方法介绍如下:腐败病。又称枯萎病、腐烂病,是种植区发生最普遍、危害最严重的病害之一。该病主要危害地下茎和根部,并造成地下部枯萎。莲藕发病早期无明显症状,后期病茎、莲鞭  相似文献   

13.
<正>子莲主要病虫害有莲腐败病、褐斑病、斜纹夜蛾、蚜虫、食根金花虫等。草害是子莲生产上的大敌,莲田各类杂草达30多种。莲腐败病:主要为害地下茎藕,导致地上叶片皱缩或枯死,发病严重时整株死亡,一般从5月上中旬开始发病,到7月中旬后随着气温升高发病减轻,该病以连作莲田发病重,严重时可导致绝收。深水湖田很少有腐败病发生,一般房前屋后的浅水田,特别是冬季易干  相似文献   

14.
江苏省莲藕无公害生产中存在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莲藕是一种古老的被子植物 ,原产中国和印度 ,是一种用途甚广的水生经济作物 ,可供食用和药用。通常以根状茎藕和莲籽供食用。藕中含有丰富的淀粉、蛋白质、多种维生素、纤维素和矿质营养 ,是优良的水生蔬菜和副食佳品 ,具有很好的营养保健功能 ,可生食、熟食、加工罐藏和制作藕粉等 ;副产品藕节、莲芯 (胚芽 )、莲须 (雄蕊 )、莲梗等可入药。因此 ,莲藕全身都是宝 ,种植效益较高。  莲藕常种植于浅水湖荡、低洼沼泽地和水资源发达地区 ,这些地区一般人口密度小 ,工业欠发达 ,生产过程中很少有工业“三废”和生活垃圾等污染 ,产品容易达到…  相似文献   

15.
莲多酚氧化酶基因的克隆及序列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多酚氧化酶是一类普遍存在于植物、真菌、昆虫的质体中,由核基因编码能与铜相结合的金属蛋白酶。它是许多果蔬等农产品酶促褐变的主因,也在植物的光合作用、抗病虫害、生长发育以及花色的形成中起一定作用。用RT—PCR方法,从中国莲(Nelumbo nucifera)幼叶RNA中成功扩增出ppo的部分序列,经克隆测序,得到长度在978-1057bp的序列共7个,编码326~352个氨基酸。与其他物种PPO进行比较,其核苷酸序列相似性为83%-85%,氨基酸序列相似性为84%99%。莲ppo的成功克隆为抑制莲藕的酶促褐变,提高莲的抗虫抗病性等的研究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6.
正近年来莲藕褐斑病有发生加重的趋势,对莲藕生产造成了一定的损失。夏季高温多雨有利于该病发生,应及时采取措施防治。莲藕褐斑病属真菌性病害,病菌主要危害叶片,叶柄上较少表现症状。发病初期叶片正面出现针头大小的圆形黄褐色斑点,在叶背尤为明显,以后扩大成0.5~2厘米大小的圆形或不规则形褪绿褐色大斑或暗褐色枯死斑,叶背病斑颜色略浅于叶片正面,呈褪绿大黄斑。病斑稍凹陷,有时有明显的褐色同心轮纹,病健交界  相似文献   

17.
鲁运江 《种子科技》2011,29(4):40-41
藕带实际上就是藕株地下茎前期走带跑标没有膨大鲜嫩的茎鞭,所以莲农又习呼"藕带。"藕带收获时期主要是在4-6月份的前期营养阶段,即在莲藕还没有膨大形成之前的营养生长时期的茎鞭。  相似文献   

18.
莲藕克隆构型与环境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莲〔Nelumbo nucifera Gaertn〕在水田及鱼塘的克隆生长格局进行了研究,调查了三个或三个以上的品种莲的叶片大小、叶柄高度、节间长度、分枝角度、分枝节位、结藕节位等参数。结果表明,莲根茎分枝类型为单轴型,新生的次生根茎交替着水平伸向上级根茎的两侧,分枝角度62.6~98.7°,品种之间存在差异。不同品种莲叶柄高度、叶柄粗度、根状茎节间长度、根状茎节间粗度随着植株生长越来越大,与以前报道并不一致。主枝结藕节位可作为判断莲藕熟性的指标之一。莲克隆构型在不同品种、不同生长环境之间有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9.
莲藕属于水生植物中的挺水蔬菜,因其管理是在水田中操作,生产技术性强,好多棘手的生产难题不好解决。针对莲藕移栽成活时缺蔸等问题,作者通过近几年的研究,采用了一些相关的技术对策,在生产中取得较好效果,深受莲农们欢迎。  相似文献   

20.
<正>在鱼藕混养情况下,作为水生植物的莲藕扎根于池底,利用池塘底泥和水中的有机质作为营养,在生长发育成鲜藕和莲子的同时,不仅通过光合作用为鱼类的生长提供氧气和净化水质,盛开的莲花、伞状的藕叶还吸引多种水生、陆生昆虫栖居,为鱼类提供摇蚊成虫、幼虫等多种适口、可口、营养丰富的食物;鱼类的残饵、粪便、分泌物以及呼吸所产生的二氧化碳不仅为莲藕的生长提供营养物质,而且鱼类食用底栖动物、浮游动物和昆虫,可为莲藕的生长减少病虫危害。因此,鱼藕混养模式既是一种池塘立体高效利用,也是一种生态友好养殖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