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稻田养鱼是以稻鱼共生为基础的,因此选好鱼种和最佳的放养密度是成功高产的关键。据日本福冈水产研究所的研究和实践表明,鱼种应选择体质健康、无病无伤的鲤科鱼类为最好。放养密度为:水深30cm左右时,450~500尾/hm^2,鱼苗体重为75-100g/尾;稻田水深35~50cm时,500~600尾/hm^2,鱼苗体重100-150g/尾。密度过大,鱼的排泄物过多,水中氧气减少会抑制鱼的生长。在这种最佳密度下,一茬稻可产鱼300~330kg/hm^2,并使水稻增产10%~12%。  相似文献   

2.
采用活性氨基酸肥水法,细鳞鲴鱼苗每667 m~2放养密度控制在25万尾,经30-40 d培育,可获得全长3.5-4.0 cm的细鳞鲴夏花鱼种,成活率在70%左右;夏花鱼种经分稀后转入冬片鱼种培育,每667 m~2放养密度控制在3 000-5 000尾,并每667 m~2混养夏花鱼种白鲢4 000-6 000尾、鲫鱼4 000-6 000尾、草鱼1 500-2 500尾、团头鲂1 000-2 000尾。经5个月养殖,可获得平均规格达全长15 cm左右、体重80尾/kg的细鳞鲴冬片鱼种,成活率达90%左右。  相似文献   

3.
三、稻田放养。放养野生鲶鱼的稻田应选择水源充足,能排能灌,天干不旱,洪水不淹,水质良好无污染的地方。田块面积以667平方米(1亩)左右为宜。放鱼种前,要加高、加厚田埂,开挖鱼沟和鱼坑,要建好进、出水口的拦鱼防逃设备。投放的鱼种规格要选用每尾8厘米以上的鱼种。每667平方米放种苗1500-2000尾,并用50克/升的食盐溶液对鱼体进行严格消毒。可以混养一些鲤鱼、草鱼鱼种。在饲养过程中,  相似文献   

4.
斑点叉尾(鮰)(Ictalurus punctatus)苗种培育分为三个环节,对苗种培育池塘条件、生态环境因素、营养饵料及投喂方式、放养密度、饲养管理方式等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仔鱼流水池暂养适宜面积约为12m2、放养密度在10 000尾/m2以下,采用浮游动物与蛋白质含量40%的配合饵料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投喂;夏花苗种培育适宜池塘面积1 400~2 533 m2,放养密度45.0尾/m2;大规格鱼种池塘培育的第一阶段适宜池塘面积约为3 333 m2,放养密度12.00~15.00尾/m2,投喂蛋白质含量36%~38%的配合饵料,第二阶段适宜池塘面积约为6 667 m2,放养密度6.00~6.75尾/m2,投喂蛋白质含量36%的配合饵料;大规格鱼种网箱培育第一阶段适宜网箱面积20~25 m2,放养密度1 000尾/m2,投喂蛋白质含量36%~38%的配合饵料;第二阶段网箱面积以30~33 m2为宜,放养密度500尾/m2,投喂蛋白质含量36%的配合饵料.  相似文献   

5.
<正> 河南省水利厅水产研究所1984年在罗山、桐柏、原阳三县的313亩稻田中开展以草、鲤鱼为主培育大规格鱼种试验。当年8月中旬收鱼割稻,共收获12—15厘米鱼种7000公斤,22.5万尾,成活率为63%,亩均收鱼种719尾,20.25公斤,稻谷462.7公斤,产值203.6元。养鱼稻田比不养鱼稻田亩均增稻  相似文献   

6.
在面积分别为0.87hm2、0.73hm2的两口池塘中,采用相同的方法饲养团头鲂商品鱼,单位放养密度为33000尾/hm2,平均放养规格分别为230g/尾、175g/尾,饲养118~156d。试验结果表明:随着放养密度的增加和鱼种规格的增大,养殖产量和效益显著增加,但最佳养殖密度还有待研究。  相似文献   

7.
陈斓 《云南农业》2004,(5):19-19
放养密度:池塘培育鲫鱼鱼种,亩放鲫鱼夏花8000~12000尾,可养成规格为50~60克的鱼种。在池塘进行鲫鱼成鱼养殖,亩放鲫鱼种1500~1800尾,平均规格50~60克/尾,可养成规格为350~400克的成鱼。品种搭配:鲢鳙数量应占所养鲫鱼数量的10 %左右,鲢鳙投入过早会影响鲫鱼驯化,最佳投放  相似文献   

8.
不同黄鳝放养密度的稻田水质及生产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稻田黄鳝最佳放养密度,通过不同密度黄鳝养殖试验,比较了试验稻田部分水质指标,并对试验稻田进行了经济效益分析。结果表明:放养密度对稻田水体溶解氧、氨氮和亚硝酸氮有显著影响,每667 m~2放800尾水质相对较好,溶解氧均值3.76 mg/L,氨氮均值0.553 mg/L,亚硝酸氮0.022 mg/L。经济效益分析表明:每667 m~2放1 200尾稻田经济效益最好,利润每667 m~2达5 967.0元。综合来看,每667 m~2放1 000尾既保证水质良好也取得较高利润:溶解氧均值2.86 mg/L,氨氮均值0.817 mg/L,亚硝酸氮0.024 mg/L,利润每667 m~2达5 260.7元,是较合适的选择。  相似文献   

9.
一、正确引进鱼种 养殖户购买鲫鱼鱼种时,应根据鲫鱼的生物学特征,正确分辨鱼种的优劣,避免上当受骗. 二、鱼种放养密度 为了降低养殖成本,最好自己培育大规格鱼种.采用池塘培育鲫鱼鱼种,每667平方米(1亩)水面放养鲫鱼苗0.8万~1 2万尾,可以达到养成尾重50~ 60克大规格鱼种的目的. 进行成鱼养殖时,鱼种规格为50~ 60克,每667平方米水面放养鲫鱼鱼种1500~ 1800尾最为理想,养成商品鱼规格可达350~400克.  相似文献   

10.
黄颡鱼健康养殖放养密度试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黄颡鱼池塘养殖进行不同放养密度效果的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在普通养鱼池塘,放养平均规格22.7g/尾的黄颡鱼冬片鱼种,放养密度以4.5万尾/hm2为宜,此时,黄颡鱼养殖成活率80%以上,平均出池规格150g/尾以上,池塘养殖平均产量4 500kg/hm2以上。  相似文献   

11.
为促进似刺鳊鮈产业的发展,在人工繁殖和夏花培育成功的基础上,开展了似刺鳊鮈大规格鱼种培育试验。结果表明,似刺鳊鮈夏花经分稀后,和鲢、鳙夏花共同转入大规格鱼种培育,每667m~2放养密度分别为似刺鳊鮈8000尾、鲢2000尾、鳙500尾,全程投喂花鱼骨专用配合饲料,经5个月的养殖,可获得平均规格达50尾/kg的似刺鳊鮈优质大规格鱼种,成活率达81.3%。  相似文献   

12.
<正>池塘养殖鲫鱼,要想获得高效饲养,关键在于管理技术,现笔者根据多年工作经验,将鲫鱼高产高效养殖技术与鱼病预防管理技术总结如下。一、高效养殖管理措施1、正确分辨鱼种优劣养殖户在购买鲫鱼鱼种时,应根据主要鲫鱼养殖品种的生物学特征,正确分辨鱼种的优劣,避免上当受骗。2、放养密度(1)鲫鱼鱼种的培育。一般每亩池塘放养鲫鱼夏花8000尾--12000尾,可养成规格为50克/尾--60  相似文献   

13.
通过216d的池塘高效健康主养黄颡鱼试验,结果表明:池塘主养黄颡鱼在科学管理的前提下,合理放养和安全健康生产,可提高产量和效益。放养规格为18.5g/尾的黄颡鱼种9万~15万尾/hm2,搭养规格为80g/尾鲢鱼种3000尾/hm2、100g/尾鳙鱼种900尾/hm2、6g/尾泥鳅鱼种4500尾/hm2,试验获得较好的效益。通过主养鱼不同放养密度以及搭养鱼类相同的比例,均达到总体养殖产量高、经济效益好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蒙古鲌大规格鱼种生态培育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保护淀山湖渔业资源和助推上海市淡水养殖业发展,进行了蒙古鲌大规格鱼种生态培育技术研究。结果表明:采用活性氨基酸肥水法,放养蒙古鲌鱼苗20万尾/667m2,经38d培育,可获得全长4.0cm的蒙古鲌夏花鱼种,成活率达76.8%,折合平均单产15.36万尾/667m2。蒙古鲌夏花鱼种经分稀后转入冬片鱼种培育,放养密度控制在1.5万尾/667m2,并适当套养白鲢、花鱼骨。夏花鱼种开展生态培育,经5个月养殖,可获得平均全长16.2cm、体重14.2g的蒙古鲌大规格鱼种,成活率达88.2%。  相似文献   

15.
大刺鳅池塘驯养技术试验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材料与方法本试验是在都匀市沙包堡鱼种场进行的,共使用2口池塘面为分别为276平方、63平方米的池塘。试验网箱是按照流水养鱼技术要求,保持长流水进出池塘。每只口试验池塘保证良好的水体交换。试验鱼种是从荔波樟江天然水域捕捞的大刺鳅,其平均规格为63.59克,放养密度为2尾/立方米。大刺鳅的计划上市规格为100克。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我县水产站结合自身的工作条件,为了完成各年度的水产品养殖任务,在没有水产苗种基地的情况下,利用池塘流转模式开展建鲤良种培育推广工作,先后在城郊流转池塘28亩生产良种建鲤满足全县稻田、池塘、水库养殖户的需要,获得了显著的推广效果,完成了水产苗种推广示范。在生产中实现池塘平均亩产大规格建鲤鱼种468公斤,夏花寸片鱼种1.5-2寸6万尾/亩。年生产出大规格鱼种量为13104公斤,夏花(1.5-2寸)鱼种生产量为168万尾,发挥了池塘流转的生产作用。  相似文献   

17.
为探明稻田养鱼与水稻种植的相互促进作用并同时确定稻田养殖鱼类的最适放养密度,用禾花鲤为试验鱼开展了为期130 d稻田养殖试验。设计了水稻单作组和3个不同放养密度(1.50万、2.25万、3.00万尾/hm2)的稻鱼共作组,通过对比分析种养前后土壤养分和微生物组成的差异,以此来评价鱼类养殖对水稻种植的有益效果;并通过平均规格、特定生长率、成活率、饵料系数和微生物多样性等指标来确定稻田养殖禾花鲤的最佳放养密度。结果表明,1.50万尾/hm2密度组的禾花鲤成活率最高、饵料系数最低、鱼的生长速度最快。水稻单作组的稻谷产量显著高于稻鱼共作组,但收益显著低于稻鱼共作组。种植前后,水稻单作组土壤有机质含量变幅明显低于稻鱼共作组,水解性氮、有效磷、速效钾含量的变幅显著高于稻鱼共作组,而土壤总氮、磷、钾含量变幅又无显著性差异。在种养周期前后,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硝化螺旋菌门(Nitrospirae)均相对于种养前期有所增加,且稻鱼共作组增幅显著高于水稻单作组。酸杆菌门(Acidobacteria)、拟杆菌门(Latescibacteria...  相似文献   

18.
<正>1、饲养成鱼种类稻田饲养成鱼的种类,以草食性鱼类和杂食性鱼类为主,滤食性鱼类为辅,实行多种鱼混养。草食性鱼类有草鱼、鳊鱼,杂食性鱼类有鲤鱼、彭泽鲫等;滤食性鱼类有鲢鱼、鳙鱼。稻田实行多种鱼混养,是提高稻米产量的有效途径之一。2、鱼种规格与放养量稻田养成鱼应放养大规格鱼种,全长16cm以上,每尾重50g以上;鲤鱼、鲫鱼规格可以适当小一些;如套养鱼种,可放全长3~5cm的夏花鱼种。鱼种要体质健壮,背部肌肉  相似文献   

19.
本文总结了北方稻田大鳞鲃鱼种的养殖技术,包括选鱼种与选田、稻田改造、消毒、鱼种投放、饲料及投喂、水质调节、农药施用等。经调查可知,收获时大鳞鲃全长9.0~17.0 cm,平均重量达52 g/尾,产量为340.5~361.5 kg/hm~2。稻田养鱼不仅能够提高土地和水资源的利用率,降低生产成本,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还能提高水稻品质。稻渔双收,综合增收达到9 000元/hm~2以上。  相似文献   

20.
稻田养鱼是一项成本低、收效快、经济效益高的农村副业,我国南方一些省区的生产实践证明:利用稻田养食用鱼,每亩可产20~50公斤,个别高产者可达100公斤以上;养鱼种每亩可产3~4寸的鱼种1000尾左右,同时又可使稻谷产量提高4~15%。我国东北地区稻田养鱼起步较晚,一些稻田养鱼户的效益尚不理想。现就我国东北地区的气候特点,对稻田养鱼技术作一介绍。一、养鱼稻田的选择为保证饲养的鱼类在稻田内正常活动和生长,养鱼稻田必须选择水源充足,排灌方便,蓄水力强,雨季不受大水威胁,旱季不干涸,稻田土质肥沃,并能控制稻田内适当水位的地块。二、养鱼稻田的整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