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变化域分析是业务流程管理的一项重要的研究内容。以网上订餐某APP为例,基于Petri网的行为轮廓概念,对顾客和商家交互模型中因营销策略引起的下单行为进行分析研究:首先通过行为相似性度量中采用的行为轮廓矩阵原理对比源模型与目标模型变迁对之间的行为关系,找出模型中的变化域;其次通过在变化域中配置变量变迁,达到变化域优化的目的,大大降低了业务流程产生死锁的可能。相比于源模型与目标模型,根据行为轮廓矩阵原理对比得出目标模型的变化域之后,引入了变量变迁进行配置以保证经过优化后的最终模型可以为组织或企业中不同的利益相关者提供模型中的信息,优化后的模型更能符合用户要求,最终使其更符合面向业务流程的需求。  相似文献   

2.
优先级策略是最常用的资源分配方案,分析了优先级策略的不足,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临界值优先级资源分配方案,并建立了它的Petri网模型。  相似文献   

3.
何娟  李俊  刁永锋 《现代农业科技》2008,(2):210-212,215
介绍了基本的Petri网模型,并建立了生化反应模型的时延Petri网,再运用Petri网建立了卡尔文循环的Petri网模型,最后分析了卡尔文循环的总反应式,并说明了此模型的可达性。  相似文献   

4.
工作流管理技术是20世纪90年代初新兴起的软件技术,其实现的关键在于工作流概念模型的建立。论文选择赋时Colored Petri网(Timed Colored Petri Net)作为工作流建模的主要工具,为了实现用Petri网来建立工作流模型,对petri网做了适当的扩展以适应模型管理。最后通过1个案例进一步阐述了基于Petri网的工作流建模技术。  相似文献   

5.
提出任务调度问题的Petri网模型及其构造方法,给出了求解该Petri网模型的主任务线的方法,提出了并发段的概念,在此基础上计算出该任务调度问题所需处理机的最小台数.  相似文献   

6.
基于CA-Markov模型的锡林河流域土地利用变化及预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土地利用变化特征及预测未来土地利用变化的趋势,对经济平衡发展、提高生态环境质量、实现土地资源合理利用具有重要意义。以锡林河流域为研究区,对Landsat 2000、2005、2010年和2015年4期遥感数据进行目视解译,采用土地利用结构分析方法、重心迁移模型和CA-Markov模型,分析研究区16 a间土地利用演变特征,并对2030年土地利用情况进行预测。结果表明:1)2000-2015年,草地、林地和耕地呈波动变化,水域面积缓慢增加,建设用地不断扩张,未利用地面积在不断减少。建设用地、耕地和未利用地重心具有明显的方向性移动,耕地先向南后向北移动,建设用地主要向西北方向扩张,未利用土地重心持续向北移动。2)研究区综合土地利用动态度为5.70%,变化速率较快;锡林浩特市和各苏木土地利用变化速率差异较大,总体表现为中游>下游>上游;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动态度为建设用地>水域>林地>耕地>未利用土地>草地,即建设用地变化最快。3)研究区土地利用变化的主要方向为草地和未利用地的相互转换、耕地和草地的互相转换以及建设用地的不断扩张。4)2030年预测结果表明,耕地面积继续增加,速率有所下降,重心向西南方向移动;林地延续之前变化趋势,稳中有升;草地和未利用地面积继续减少,且未利用地重心持续向北移动;建设用地扩张明显,重心向锡林浩特市中心移动,速度减缓;水域有少量增加。CA-Markov模型与土地利用重心迁移模型相结合,实现了对未来耕地、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土地的迁移方向的预测,可以为研究区提高草地退化防治效果、土地管理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城乡建设、土地利用规划等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7.
李静 《湖北农业科学》2021,60(11):125-128
航空冷链物流是未来鲜活农产品物流领域重点发展方向.为解决一般鲜活农产品航空物流体系中的时间与效率问题,基于随机时间Petri网对中国某鲜活农产品航空冷链物流流程进行综合评价,为鲜活农产品航空冷链物流流程的优化措施提供了可行性建议,认为可以通过改变该物流体系中的某些业务流程来提高鲜活农产品航空冷链物流的运营效率.  相似文献   

8.
基于CLUE-S模型的别拉洪河流域土地利用变化模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别拉洪河流域为研究区,根据3期(1986年、2000年和2005年)土地利用数据,结合道路、河流、居民点、湖泊、沟渠、海拔、坡度、坡向、人口等驱动因子,运用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筛选出具有决定作用的驱动因子,然后构建了模拟别拉洪河流域土地利用变化的CLUE-S模型,动态模拟了该流域土地利用变化的时空模式。结果表明,人口密度、坡度和海拔是影响土地利用空间分布的重要因素。经检验,CLUE-S模型模拟取得了较为理想的结果,在基本单元(300 m×300 m栅格)的水平上,模型对研究区2000年和2005年土地利用分布格局模拟的总体精度分别达到78.45%、90.93%,Kappa指数分别为0.74、0.89。这说明模型具有成功模拟区域土地利用时空动态变化的能力。  相似文献   

9.
基于Petri网的建模方法具有坚实的数学基础和直观的图形表示,是对通信协议建模和分析的理想工具.通过对计算机网络通信中的停止一等待协议的描述.提出一个基于Petri网的停止等待协议的形式建模.  相似文献   

10.
借助于某企业打假管理工作流程实例,利用工作流管理思想对打假流程进行分析,介绍了工作流网的概念、基本组件及触发机制,设计了打假工作流模型,并对模型正确性进行了验证分析,以求对打假工作信息化提供启示.  相似文献   

11.
活性(liveness)是Petri网的基本性质之一。从Petri网系统的有效(受控)可重复向量出发,给出一般Petri网系统中变迁为2级活或是3级活的判定依据。对于一个变迁t而言,t是二级活的,当且仅当存在一个有效(受控)可重复向量X,X有一个分量大于零;t是三级活的,当且仅当存在一个有效可重复向量X,X有一个分量大于零。最后,用实例说明判断方法的可使用性。  相似文献   

12.
时间是反映工作流性能的一个重要方面, 立足于实际业务过程对工作流系统时间管理功能的需求, 尤其是针对一些对时间性能要求比较高的工作流系统,提出一种新的基于库所含时间因素的时延Petri网的工作流建模和分析方法,提出一种新的工作流建模工具TPWF-NET(Timed Places WorkFlow-Net),并给出结构完整性的验证方法.  相似文献   

13.
疏勒河流域NPP时空变化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MODIS NDVI数据产品、地面气象站数据和解译的土地利用数据,利用改进的CASA模型,估算了疏勒河流域2001、2005、2009和2012年的植被净初级生产力(NPP),并分析了其时空变化.结果表明,①流域单位面积上的年平均NPP仅为95.2 g(C)/(m2·a),足见流域整体生产力水平较低;②NPP的空间分布呈自东南向西北递减的趋势,且具有显著的经向“双峰”特征;③构成主要植被覆盖类型的荒漠灌木、半灌木植被对NPP贡献率最大;④流域年际NPP总量呈波动式增加,2012年较2001年增加了50%;⑤NPP的空间变化可划“明显增加”、“轻微增加”、“几乎不变”和“轻微减少”4个类型,其中增加的区域占78.9%,其反映了区域生态环境总体上在向好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4.
本文主要分析了在以Web Services为基础创建业务流程模型的过程中,如何进行分布式业务流程的元模型定义与模型中的消息管理及其方法,从而方便企业的业务整合,以实现企业资源的优化配置,从而适应复杂多变的商务环境。  相似文献   

15.
在检验了农业非点源污染模型——AnnAGNPS模型在胶东半岛大沽河流域适用性的基础上,估算了1998—2011年大沽河流域的年径流量和可溶性氮负荷,其多年均值分别为3.58×108m3和4.27×103t,其中,受流域年内降水分布和水库、拦河闸(坝)等水利工程、农田灌溉以及排污排废等人类活动的影响,6—9月(汛期)是径流量和可溶性氮负荷入海的主要时段,而非汛期的输出量则较小。空间上,流域南部可溶性氮负荷量明显大于流域北部,这与流域南部以耕地为主的土地利用类型以及工业、生活排污排废等关系密切,耕地施肥是大沽河流域可溶性氮的主要来源,其次为居民地。情景分析表明,减少化肥施用量以及采取保护性耕作措施均能降低大沽河流域非点源污染负荷的输出量,但在不影响作物产量的前提下适当减少施肥量及采取秸秆留茬覆盖是流域非点源污染控制比较有效的措施。  相似文献   

16.
Petri网中S不变量和T不变量的算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Petri网中,不变量、虹吸和陷阱的求解是一个重要的问题,本文拟用数学方法-矩阵变换和数理逻辑两种方法进行探讨.根据矩阵理论,提出了计算Petri网S不变量和T不变量的一种比较简单和通用的算法,基于数理逻辑得到求解Petri网虹吸和陷阱的一般方法.  相似文献   

17.
基于WASP模型的灞河流域氨氮水质达标管理方案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基于WASP(the water quality analysis simulation program)模型,采用马渡王水文站近20年(1991年—2010年)50%保证率下的日径流数据,结合流域2015年点源、非点源排污现状,建立灞河流域一维水质模拟预测模型。基于基础情景和污染负荷削减控制情景(情景B-情景C-情景D)4种方案,分析了研究河段水质达标状况。基础情景A分析表明,全流域河段达标率在枯水期为38.45%,平水期为22.35%,丰水期均不达标。情景B-C-D结果表明,削减负荷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研究河段氨氮指标达标率,模拟年3个水期河段达标率在80%左右。  相似文献   

18.
传统水文模型在水量模拟实践中取得了一些满意的结果,但由于传统水文模型大多不能反映下垫面特性对降雨径流过程的影响,从而限制了其在更广泛涉水领域的应用和发展.本文在地貌形成理论的基础上,充分考虑了流域内地形、植被、土壤、土壤水分参数等因素对流域蓄水容量空间分布的影响,提出了基于栅格蓄水容量空间变异的分布式水文模型.  相似文献   

19.
基于LMDI模型的我国省域粮食生产变化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从耕地利用角度对影响粮食生产变化的因素在时间和空间上产生的影响进行科学分析;应用对数平均迪氏分解法(Logarithmic mean weigh division,LMDI)将影响1980—2010年我国省域粮食生产变化的因素分为粮食单产、复种指数、耕地面积和粮作比例;对粮食生产及其分解因素的统计指标在省级层面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980—2010年我国粮食产量增加22 592.3万t,粮食生产格局重心由南重北轻逐渐演变为北重南轻;4个因素中粮食单产对粮食产量变化起到最显著的促进作用,但增产作用逐年降低,并被复种指数和粮作比例所替代;耕地面积减少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我国粮食产量的持续增加;全国各省域之间粮食生产变化的分解因素效应有比较显著的空间差异,河北、湖北、新疆等14个区域的粮食单产和复种指数效应的叠加效应使得其粮食生产增加显著,而上海、浙江、福建等复种指数与粮作比例的叠加效应对粮食增产的影响最大。粮食单产效应的逐渐减小与耕地面积累积效应起负面作用表明我国粮食生产增加主要是粮食单产作用,且正逼于其上限,耕地利用中要严格保护数量,提升耕地质量。  相似文献   

20.
针对船舶电力系统的特点,采用一种启发式电力网络进行拓扑分析模型建立以确定电力系统网络拓扑,在此基础上借鉴电力系统故障诊断的方法,采用Petri网技术对电网进行故障定位以及对不确定信号的诊断与排除,对拓扑分析结果进行修正,以保证拓扑分析的正确性。最后以典型船舶电力系统网络为例,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