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探讨儿童幕上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PNET)影像学特征,以提高影像学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和病理证实PNET患者5例影像学表现,其中行CT平扫检查2例,行MRI平扫及增强检查4例,行MRI平扫检查1例。结果:5例PNET病灶均位于幕上大脑半球,其中顶叶3例,额顶叶1例,颞顶叶1例,病灶普遍较大,呈类圆形、分叶状或不规则形。T1WI上5例均呈稍低信号,T2WI上4例呈高信号,1例呈等信号,2例行CT扫描病灶均呈稍高信号。5例病灶中囊实性4例,实性1例。病灶内出血4例,瘤周无水肿3例,轻度水肿2例;增强扫描病灶内实性成份均呈明显不均匀强化,囊变区未见强化。结论:儿童幕上PNET影像学表现具有一定特点,根据肿瘤部位、形态、囊实性肿块、瘤周水肿、出血等特征可为该病的影像诊断和鉴别诊断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脑结核瘤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经手术、病理或实验室检查证实为脑结核瘤患者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结果:经影像学结合脑脊液常规、生化及结核抗体检查确诊2例,1例抗结核化疗6月后病灶缩小,仍在治疗中.1例抗结核化疗者2年后病灶消失.4例手术完整切除瘤体,病理诊断为结核瘤,术后常规抗结核化疗,4例手术治疗者无复发,其中1例轻度神经功能障碍.结论:脑结核瘤多以颅高压为主要表现,颅外结核史多不明确,临床诊断较困难,影像学可有特征性表现,应结合脑脊液常规、生化及结核抗体检查.诊断明确且无明显颅高压首选抗结核化疗,颅高压明显、癫痫频繁、不能定性等可手术治疗,手术完整摘除瘤体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CT在前列腺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分析55例前列腺癌(40例病理证实,15例经临床证实)的CT表现。结果:CT表现为前列腺无明显增大2例,增大53例;其中2例为包膜内型,表现为低、混杂密度;53例为包膜外型,表现为低、混杂密度48例,等密度5例,均示前列腺外、后缘结节状、波浪状隆起,或凸出于包膜外的不规则肿块,有的伴周围结构器官受累,骨或远处脏器转移现象;以上病例增强均表现为低密度改变。结论:前列腺边缘结节状隆起和边缘毛糙、前列腺局限性密度减低是CT诊断前列腺癌的主要征象;CT增强扫描对中晚期前列腺癌(包膜外型)的诊断有较高的特异性,对早期前列腺癌(包膜内型)的诊断价值相对较小。  相似文献   

4.
为提高对血吸虫脑病的影像学诊断,回顾性分析我院近5年来经手术病理及实验室检查证实的血吸虫脑病29例CT平扫及增强表现,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 提高对各种形态不典型肺结核影像学的认识,避免误诊.方法 分析37例均有病理证实不典型肺结核患者的影像学表现及误诊情况.结果 37例中结节或肿块型14例,节段或肺叶实变型11例,支气管内膜结核5例,空洞型4例,粟粒型3例.37例中28例误诊为其他疾病.结论 造成误诊的原因多为影像诊断人员对不典型肺结核影像学的认识不够及检查不充分所致.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肺隔离症的影像学特征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对20例经手术与病理证实肺隔离症的患者影像学资料作回顾性分析。结果20例X线胸片中,表现为大片状高密度阴影7例,团块状阴影13例,其中病灶内有透光区9例;20例行CT检查,均表现为肺内片影及团块影,其内含有气囊腔或液气平面囊肿,共发现异常动脉供血6例。结论对肺隔离症的诊断,CT明显优于X线平片,可作为首选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肾实性占位性病变的螺旋CT(以下简称CT)表现,了解肾癌的CT诊断及其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25例肾脏实性占位性病变患者的CT表现,同时联系其病理结果,分析肾癌的CT表现及其鉴别诊断。结果25例中,23例经病理证实为肾细胞癌,典型肾癌CT表现为肾实质内形态不规则的低密度软组织肿块,部分为混杂密度或高密度,增强后实质及边缘呈不同程度一过性强化。另2例CT影像学诊断为肾细胞癌而术后病理报告1例为肾囊肿并出血,另1例为肾脏真菌性感染,诊断正确率达92%(23/25)。结论依据肾癌典型CT表现可对其进行准确诊断,但必须与其他疾病进行鉴别,避免误诊。  相似文献   

8.
目的总结尤文氏肉瘤的影像学特点。方法分析9例经病理证实的尤文氏肉瘤的X线、CT和MRI表现。结果发病年龄均在30岁以下,发生在长骨者4例、骨盆3例、扁骨2例。影像学表现为不同程度的溶骨性骨质破坏,伴层状或针状骨膜反应,3例骨膜破坏形成Codman三角,病灶内可见坏死骨或钙化,邻近软组织肿块形成。结论尤文氏肉瘤的诊断需结合X线、CT和MRI检查进行综合分析。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相关性小血管炎肺部表现的临床及影像学特点,总结其诊断及鉴别诊断的要点。方法对2001年10月至2006年3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经实验室检测ANCA均为阳性的12例患者的肺部表现的诊断过程进行分析,并总结其临床及影像学特点。结果12例患者均确诊为ANCA相关性小血管炎,表现为多系统多脏器损害,其肺部损害临床以发热、咳嗽、咯血及呼吸困难为主要表现,X线主要表现为双肺野弥漫性点片状或斑片状阴影。结论肺是ANCA相关性小血管炎最常累及的脏器之一,其肺部影像学表现并无特异性改变,对有肺受累的多系统损害的患者,要考虑到本病的可能。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四肢肌内黏液瘤的MRI诊断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13例四肢肌内黏液瘤的临床资料以及MRI表现。结果 13例黏液瘤病变位于上肢者5例、下肢者6例、臀部者2例,均位于肌肉内。MRI信号表现为T1WI低信号、T2WI为高信号。13例中信号较均匀者4例,信号不均匀者9例,不均匀者主要表现为T2WI可见低信号间隔。13例中8例行MRI增强扫描的,其中5例为条片状轻度强化,3例为无明显强化。结论四肢肌内黏液瘤的MRI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有助于诊断。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总结急性阑尾炎的多层螺旋CT(MSCT)影像学特征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6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急性阑尾炎患者的影像学资料,总结MSCT影像学特征。结果56例患者中,阑尾周围炎性浸润21例,无炎性浸润31例,脓肿形成6例,其中回肠下位23例,盲肠后位4例,盲肠下位21例,回盲前位4例,回盲后位4例。80.36%(45/56)MSCT图像能够清楚显示阑尾,表现为阑尾肿大、阑尾管壁增厚,阑尾直径6.1~21.6mm,平均(12.1±4.6)mm,9例可见阑尾腔内结石,其中阑尾根部5例,中间段4例,结石远端表现为扩张积液,阑尾增粗。部分患者伴有阑尾周围脂肪内斑点状及条纹状模糊影、腹腔少量积液、右侧局部筋膜增厚、右腰大肌前缘模糊不清、局限性盲肠壁增厚。19.64%(11/56)不能清晰显示阑尾,表现为阑尾周围炎性肿块。本组病例有5例穿孔,术前1例MSCT可见粪石离开阑尾腔,2例阑尾周围积气,提示穿孔。结论MSCT有利于清楚显示阑尾,对术前阑尾炎准确诊断和定位有一定的临床价值,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儿童骨骼系统嗜酸性肉芽肿的影像学表现特点,提高影像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7例经穿刺活检或术后病理证实的儿童骨骼嗜酸性肉芽肿。结果 27例中单发20例,多发7例,共39个病灶。影像学资料显示:累及颅骨者表现为溶骨性、穿凿样骨质破坏;累及椎体者X线可见椎体变扁,CT可见椎体溶骨性骨质破坏,周围可见软组织包块;累及长骨者呈溶骨性、穿凿样骨质破坏;累及不规则骨者呈多发病灶,溶骨性、膨胀性骨质破坏。结论儿童骨骼嗜酸性肉芽肿有一定的影像学特点,综合各种影像学检查有助于诊断及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椎管硬膜内脊髓外肿瘤的临床特点、诊断方法及治疗经验。方法:对1998~2004年在本院住院手术治疗的53例椎管硬膜内脊髓外肿瘤患者的诊治过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3例中良性肿瘤52例,恶性肿瘤1例;手术治疗效果满意,其中优36例,良13例,可2例,差2例,优良率为92.4%,有效率为96.2%。结论:根据临床表现结合影像学检查,尤其是M R I检查,可作出定位诊断;最后确诊需依靠术后病理检查;及早手术和方法恰当是治疗椎管硬膜内脊髓外肿瘤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总结少见部位结核病的影像学诊断的经验与教训。方法:对10例发生在少见部位结核病患者的影像学资料进行分析及临床追踪。结果:10例少见部位结核病的患者中,均缺乏传统结核病的影像学特征,单靠影像学检查未能确诊,需作新的结核菌素(PPD)试验、痰菌检查及抗痨治疗后方可确诊。结论:少见部位的结核病缺乏特异性的影像学特征,单靠影像学检查诊断疾病容易被误诊,需结合其他诊断手段加以确诊。  相似文献   

15.
药物性(头孢曲松钠)结石的影像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药物(头孢曲松钠)诱发胆囊、肾脏结石的影像表现,提高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4例由使用头孢曲松钠诱发胆囊、肾脏药源性结石的B超、CT资料。结果:胆囊、肾脏药源性结石B超表现为强回声光斑和光团堆积,随体位改变形态也改变,CT表现为结石密度较低,CT值约70Hu左右,停药后结石可自行排除体外而消失。结论:头孢曲松钠诱发胆囊、肾脏结石有其影像学特点,结合临床用药史可以提高诊断水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乳腺良性肿瘤的影像学及临床特征,提高乳腺良性肿瘤的诊断率。方法回顾性分析了113例经手术或细针穿刺活检病理证实的乳腺良性肿瘤的影像学资料。其中113例行全数字化钼铑双钯X线摄影,55例行彩超检查,12例行乳腺导管造影。结果全数字化钼铑双靶X线摄影发现良性肿瘤91例,其中诊断:纤维腺瘤63例,错构瘤7例,脂肪瘤10例,大导管乳头状瘤11例。彩色多普勒超声发现29例,其中诊断:纤维腺瘤13例,脂肪瘤6例,大导管乳头状瘤10例。结论乳腺良性肿瘤的共性影像学表现为边界清楚光滑的肿块或结节影,密度均匀或不均匀,周围可见薄且均匀的晕圈征。但各种乳腺良性肿瘤又具有不同的影像学及临床特征,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囊、实性肿块的鉴别具有较大的优势。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周围型小肺癌的影像学特征.方法:收集并分析27例病灶在2cm以下的周围型小肺癌的术前胸片和CT薄层扫描影像资料,所有病例均经手术病理证实.结果:27例周围性小肺癌早期在胸部平片表现为:肺内结节影19例,浸润影6例,条索状影2例;CT片病灶的表现有分叶征、血管集束征、细毛刺征、空泡征、胸膜凹陷征等,其中有5例做过1年1次的常规胸片体检,其中1例3年前胸部平片已有病灶出现,4例1年前已有病灶出现,但均未及时发现.结论:上述结果提示熟悉肺癌早期的X线表现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椎间盘炎型腰椎布鲁杆菌性脊柱炎的诊断及药物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36例椎间盘炎型腰椎布鲁杆菌性脊柱炎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实验室检查等相关资料,采用多西环素+利福平+磺胺甲基异噁唑药物治疗方案。结果 36例患者临床表现均为午后低热、盗汗及乏力、腰疼,无神经压迫症状。影像学表现:X线示椎间隙狭窄,密度增加;腰椎MRI示腰椎间盘正常解剖结构及中央"裂隙征"消失,许莫氏结节样骨质破坏。实验室检查血清布鲁杆菌凝集试验(SAT)阳性,虎红平板凝集试验(rose-bengal plate agglutination test,RBP):26例+++、10例++,布鲁杆菌血培养阳性5例。重新配伍药物治疗3周后,患者乏力、低热等全身中毒症状消失,腰疼症状消失或明显减轻;治疗2个疗程后,患者腰疼症状均消失,连续3次实验室检查结果均正常,均未出现并发症。结论椎间盘炎型腰椎布鲁杆菌性脊柱炎可通过临床表现、影像学表现及实验室检查明确诊断,采用多西环素+利福平+磺胺甲基异噁唑药物治疗方案可取得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并总结胸部孤立性纤维瘤(solitary fibrous tumor,SFT)的CT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SFT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CT表现。结果 16例SFT中1例CT表现为以宽基地与纵膈胸膜相连,11例以宽基地与侧胸膜相连,3例表现为胸腔内巨大肿块,1例位于左侧心膈角处且与邻近胸膜关系密切。病灶直径范围约2.5~15.0 cm;类卵圆形病灶11例,5例呈不规则团块状,且局部境界欠清晰。CT平扫呈等密度,其中2例见弯条状钙化。增强后动脉期轻到中度强化,3例可见弯曲血管显示,随着时间延长,病灶进一步强化,区域增大,6例密度不均匀,其中3例呈"地图样"表现,3例病灶伴有邻近肺组织膨胀不全。9例出现胸膜尾征表现。10例与邻近胸膜呈钝角关系。结论胸部SFT的CT表现特点:单发病灶,可有"胸膜尾征",增强后早期轻到中度强化,可见弯曲血管显示,随着时间延长,病灶进一步强化,区域增大,部分可见"地图样"表现,综合其影像学特征及临床资料有助于胸部SFT的诊断。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外周型直径<2 cm的T1a期肺腺癌患者发生淋巴结转移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T1a期肺腺癌的患者347例,搜集入选对象的所有临床资料,对于行PET-CT检查的患者,记录最大标准摄取值,记录患者术前CT检查情况并分类,对可能影响淋巴结转移的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和Logistic多因素分析。结果 347例患者中位随访时间15.7个月,未出现死亡病例;单因素分析显示,影像学特征为实性结节或混合型、肿瘤直径1.0~2.0 cm、癌胚抗原>5 μg·L-1,以及行PET-CT检查最大标准摄取值(SUVmax)>5是淋巴结发生转移的重要危险因素(P<0.05),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影像学特征实性结节和混合型是淋巴结发生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OR=13.642,95%CI:12.943~21.816,P<0.001);对患者影像学表现与临床病理特征进行分析,影像学表现为纯毛玻璃影的56例患者中,均未发生淋巴结转移,表现为混合型的142例患者,134例(94.4%)未发生淋巴结转移,而表现为实性结节的149例患者,97例(65.1%)未发生淋巴结转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影像学特征为实性结节或部分实性毛玻璃结节是直径<2 cm的T1a期肺腺癌患者发生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而影像学特征为纯毛玻璃影的患者一般不存在淋巴结转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