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多分支井开发煤层气是中国煤层气开采的重要手段。为研究煤层气多分支井的压力动态特征,根据煤层气多分支井的渗流特点,建立了渗流模型,结合单支水平井的压力分布叠加以及多分支井的离散化处理,通过数值反演及计算机编程得到多分支井试井理论曲线。根据曲线特征划分特征流动段,并进行了敏感性分析,这对煤层气多分支井试井解释和气藏动态分析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不稳定试井和生产测井都是目前油气田动态检测的重要手段。相态重新分布使不稳定试井特征曲线异常,给凝析气井试井解释带来困难,但同时也给异常复杂的试井特征曲线分析提出了新的问题。通过对凝析气井不稳定试井特征曲线和测试资料进行分析及对比研究,阐述了受相态重新分布影响的试井特征曲线与生产测井结论的联系,能够对相应射孔层位的产出做出定性判断,为凝析气井生产动态监测提供一种新的参考方法。  相似文献   

3.
根据修正等时试井的特点应用渗流力学理论,研究了一种利用等时试井的4个等时期资料求取产能的新方法。该方法通过研究压力监测资料,建立每一工作制度时压力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外推确定稳定的井底压力,然后用常规回压试井资料分析方法即可准确计算气井的产能。并利用这一新方法分析了鄂尔多斯某气藏的产能。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分析简单、分析结果可靠的特点,为简化修正等时试井资料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修正等时试井是评价气井产能的重要方法,对低渗透致密气藏来说,传统修正等时试井分析方法存在不足,计算出的二项式系数经常为负值,无法建立气井的产能方程。基于渗流力学理论,应用压力叠加原理推导出了修正等时试井各测试制度下流动拟压力的表达式,建立了修正等时试井资料分析的新方法。应用新方法分析了苏里格气田气井实际资料,对于传统方法不能处理的资料,新方法可以较好地分析处理,并且计算结果可靠、精度高,满足了低渗透致密气井产能分析的需要。  相似文献   

5.
分析了致密油水平井固井施工难点(包括下套管难度大、套管不易居中、替驱不干净、对水泥浆性能要求高等),并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措施,即套管安全下入技术(包括井眼净化、模拟通井和漂浮固井技术)、套管居中技术(包括扶正器选型及加放、套管居中度校核)、变排量注替技术、采用低失水双凝韧性水泥浆体系和固井前置液体系。现场应用表明,采取上述措施可以提高固井质量,能够为致密油水平井固井施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我国的中阶煤层气资源丰富,而开发初期对于中煤阶煤层气有利井区优选评价,目前还没有成形的成熟模式。以鄂尔多斯盆地东缘某煤层气含气区块为例,根据开发阶段中阶煤产量的主要影响因素,应用灰色关联分析的方法进行有利井区评价,排序。从资源条件、赋存条件、开发条件角度出发,筛选出含气量、煤层厚度、水文地质条件、顶板保存条件、地解比、渗透率等多个评价指标,通过分析序列、无量纲化计算关联度,并综合应用地质研究认识,进行有利井区快速排序,预测先导实验区。该方法适合其他类似煤层气含气区块的有利井区优选评价。  相似文献   

7.
低渗透油藏脉冲试井难度大,脉冲计算点的取法直接影响脉冲压力反应曲线的解释结果。通过改变取法,分别把计算点取在1.25Δt、2.25Δt、1.5Δt处,可合理解释低渗透油藏脉冲压力反应曲线。对XF油田现场实际资料解释验证,其结果可准确分析低渗透油藏井间连通性。  相似文献   

8.
远距离穿针技术是煤层气水平井开发的关键技术之一。基于煤层气水平井的特点,开发了一套DRMTS煤层气远距离穿针装备。该装备由磁源发射装置、动态磁场采集系统、地面信息处理与导向决策软件系统和地面工控及无线传输系统组成。2014年DRMTS远距离穿针装备在阜康煤层气U型井示范工程现场应用,通过对钻头与洞穴的相对位置进行实时监测,成功连通水平井和直井。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煤层气压力管道输送安全问题进行分析,指出煤层气的分离提纯和爆炸极限是制约煤层气进行高压长距离输送的瓶颈.分析了变压吸附法作为煤层气工业化分离提纯方法的可行性,提出煤层气的压力和温度升高都会使煤层气的爆炸极限范围增大,在满足输送工艺的前提下,应尽可能的降低煤层气的输送压力和输送温度;当输送工况下煤层气处于其爆炸极限内,可以通过加入惰性气体来满足输送要求.  相似文献   

10.
针对尾管固井中胶塞复合压力缺乏理论支撑的问题,基于胶塞复合时管柱内流体压力分布,建立了尾管固井中胶塞复合压力预测模型,为实现在尾管固井施工前预测胶塞复合压力提供依据。分析了在"U"型管效应结束与"U"型管效应未结束2种状态下管柱内流体压力分布情况,用Landmark软件中Wellplan-Opticem软件模拟计算胶塞复合时井口压力数值,用摩阻压耗计算程序计算钻具内流体摩阻压耗,并结合尾管胶塞剪钉的实际剪切数值,分别建立了2种状态下的胶塞复合压力的计算公式。利用建立的胶塞复合压力预测模型对国内某油田5口尾管固井进行了理论预测值与实际监测值的对比,模型预测值的误差在10%以内,模型精度满足工程要求。  相似文献   

11.
为全面总结分析AS油田XH区试井地质模型,形成具有指导意义的地区试井解释模型,对AS油田XH区压力测试双对数典型曲线进行了分类。在曲线分类、地质模型建立的基础上进行了测试资料精细解释,运用试井资料解释结果,结合其他测试资料和生产动态资料研究了开发动态的稳定性并针对性的提出改善措施。  相似文献   

12.
研究区位于鄂尔多斯盆地晋西挠褶带南段,是目前煤层气开发的主战场之一。以该区中高煤阶煤层气为该次研究对象,根据单井的排采情况,运用归纳统计的方法,先将区块内煤层气井按排采特征进行阶段划分和描述,再利用无量纲法进行定量划分,达到定量化划分排采阶段的目的。研究认为,该区煤层气井按排采特征可将其划分为排水降压阶段、不稳定产气阶段、稳定产气阶段和产气递减阶段等4个阶段,对应无量纲产气率分别为0、0.05~0.35、0.35~0.70、0.70~1.0,据此对排采阶段进行定量化划分,从定量角度优化煤层气的排采制度,对本区块煤层气井的排采管理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碳酸盐岩不同储层类型酸压后评价体系的研究,建立了G函数曲线评价、裂缝净压力双对数曲线评价、酸压后不稳定试井曲线评价等3种酸压压降评价方法,分析了3种评价方法对储层特征定性判别的系统评价体系,定性地判断出井周围的缝洞发育情况,有效地指导下一步的酸压设计和施工。以某井区A井酸压施工层段为例,运用3种评价方法对储层特征有较明确的认识,建立了一套酸压压降评价方法对储层特征判别的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14.
在低渗透油藏的生产中,由于地层压力下降,导致储集层骨架变形,而使油层的孔隙度和渗透璋降低,这种现象称为压敏效应,具有这一特点的油藏称为变形介质油藏。一般在低渗透油藏和深层高压油藏中压敏效应比较明显。根据低渗油藏的渗流特点以及渗透率随压力变化的敏感性特征,建立了圆无封闭油藏渗流试井解释模型。对模型进行无因次化,并用数值法求解,绘制了无因次压力图版曲线。通过参数敏感性分析,发现启动压力梯度和压力敏感系数都使曲线后期出现上翘特征,并且随着它们参费值的增大,曲线的上翘程度也随之增大。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准噶尔盆地环玛湖地区相继发现了多个异常高压特低渗透油藏,由于该类油藏存在孔喉细小、比表面积大、渗透率低、压敏性强的特点,渗流规律不遵循达西定律。为做好该区此类油藏的开发工作,以该区已经投入开发的玛2井区为例,在研究总结异常高压、特低渗透砂砾岩储层地质特征的基础上,分析历史不稳定试井曲线,确定该区油藏渗流遵循低速非达西渗流规律。以低速非达西渗流理论为基础,建立考虑启动压力梯度的低速非达西渗流试井解释模型。通过对实际测试资料的解释分析,获得真实的油层参数,确定了生产井的启动压力梯度大小及合理关测时间,评价了油井完善程度,对异常高压、特低渗透砂砾岩油藏的合理开发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6.
煤层气井在生产过程中随着液体和气体向井筒流动,会把煤层裂隙中的煤粉携带到近井地带,造成堵塞,使产气量下降。普通的套管完井可以进行二次压裂等方式进行解堵,而水平井大多为裸眼完井或筛管完井,水平段发生堵塞难以清理。通过对水平井堵塞的多种原因进行分析,并对氮气泡沫液体体系解堵可行性进行了论证,指出关键点,以实例证明使用氮气泡沫液体体系进行煤层气水平井解堵具有很好解堵效果和市场价值。  相似文献   

17.
碳酸盐岩油藏由于其复杂性,试井资料解释和油藏评价存在一些困难。应用数值试井方法,对储层模型和油相流动模型通过PEBI网格离散获得相应的差分方程。用该差分方程的解解释碳酸盐岩储层试井数据,能获得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从井组试验到大规模开发,我国煤层气产量近10年来增长迅速,在煤层气集输方面初步形成了适合煤层气特点的集输工艺技术。阐述了国内煤层气发展历程,分析了沁南煤层气开发利用高技术产业化示范工程、沁南煤层气田樊庄区块、鄂东煤层气田韩城区块等国内典型煤层气开发项目的集输管网形式、工艺流程;总结了目前煤层气地面集输存在的问题,包括集输压力、气体净化、井间压力平衡、产出水处理等问题,并针对性地提出下一步研究建议。  相似文献   

19.
通过建立储气井受力模型,对水泥环与井筒界面之间的界面压力进行计算,得到了储气井固井水泥环与井筒之间的摩擦力和储气井固井临界长度:理想固井状态下,对于φ177.8和φ244.48储气井,固井长度超过0.7m,则井筒不会脱离水泥环从地面窜出.在水泥环与地层不脱离的情况下,当地层土为粉细砂时,φ177.8和φ244.48储气井地面以下连续固井长度分别需要达到43 m和60m.针对储气井上部腐蚀减薄和固井不合格的情况,分析了加固混凝土对储气井井筒的加强作用:若储气井井口段采取有效加固处理和充分的防腐措施,即使储气井壁厚的减薄量超过腐蚀裕量,正常工作压力下储气井井筒的实际应力也低于许用应力.(表1,图2,参6)  相似文献   

20.
对于新钻开发井,气井绝对无阻流量的大小是决定新钻井能否实施的关键指标,所以准确、快捷地预测气井绝对无阻流量对于气藏储量动用、提高采收率具有重要意义.目前绝对无阻流量是通过气井投产后采用稳定试井获得,对于未钻的井现场多数采用类比法,但精度低,影响钻井决策.针对绝对无阻流量预测的问题,首先开展了绝对无阻流量影响因素的渗流理论分析以及与实际生产动态特征的相关性分析,以此为基础,利用多元线性回归方法开展了绝对无阻流量与各地质参数的定量关系研究,建立了新钻开发井绝对无阻流量与不同参数的预测模型,并对不同模型进行了统计学检验以及实例检验.结果表明,影响绝对无阻流量的主要因素主要有地层系数(kh)、地层压力(pe)、孔隙度(φ)、动态储量等,各因变量之间不存在共线性,建立的4种模型中以kh、pe两个参数建立的预测模型在对新钻开发井的实际预测中精度较高,预测模型中需要的参数kh、pe在现场生产中也容易获得,计算方法简单快捷,解决了新钻开发井快速预测问题,为新钻开发井是否实施提供了依据,因此,该方法对气藏打开发井、特别是低渗透气藏后期补打开发井的决策中具有一定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