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投球分层酸化技术属于机械封堵逐层压裂,适应于层间间隔小、不能用封隔器分层的已射孔的多个油气层进行分层酸化。塔里木盆地的塔中4油田CI油组砂岩地层,3小层渗透率差异较大,层间距离短,采用普通酸化很难实现对全井段各层均匀处理,因而选择了适合该地层情况的投球分层酸化工艺技术。该工艺技术适用于层间距离短、隔层薄的油井。具体介绍了该工艺技术在塔中4油田的首次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2.
颗粒荧光技术可快速探测储层颗粒中油包裹体和颗粒表面吸附烃, 能较好地反映储层中油气包裹体丰度及油气性质,可以很好地确认现今油藏和古油藏,有效判别油层、水层、油水过渡带以及古油水界面。用颗粒荧光分析技术,分析了依合2A井志留系柯坪塔格组近20块样品,发现该方法可以较好地识别柯坪塔格组致密砂岩储层中的油层、油水过渡带和水层,为致密砂岩储层油水层判别提供了一种新方法;利用该技术还在志留系柯坪塔格组上段底砂岩中识别出一套含油层,表明该技术具有较好的推广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刘德生  宫敬  吴海浩  管志伟 《油气储运》2011,30(2):107-110,116,76,77
利用气液两相流压降规律相关式预测油气水三相流压降的关键是油水混合物粘度的预测。采用即时取样方法,在油气水三相流动条件下,实验测量了流型、气液速、含水率对油水混合物粘度的影响,得到了水平管内油水混合物粘度的变化规律:波浪流的油水混合物粘度大于段塞流,而段塞流的油水混合物粘度大于分层流和气团流。随着折算气速和折算液速的增大,油水混合物的粘度增加。反相前,随着含水率增大,混合物的粘度变化范围增大;反相后,随着含水率增大,油水混合物的粘度降低。随着截面高度的增加,油水混合物的粘度增加。建立相应的计算模型,其计算值与实验测量值相差-24.9%~0.93%,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钙质在喜钙植物生长和发育中的作用,综述了喀斯特地区钙质的基本情况、喜钙植物对钙质的吸收、运输和钙在其幼苗中的状况;进一步阐述了钙质作为营养物质,在喜钙植物生长、细胞发育等过程中的作用,并分析了钙与植物耐旱性的关系及其适应机理.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鄂尔多斯盆地东部赵家湾圪塔油区延长组长6储集层成岩作用的研究,找到影响油气运移和储集性能的主要因素,并根据岩石普通薄片、铸体薄片、扫描电镜、阴极发光等资料分析了成岩作用特征。影响研究区长6储集层油气运移和储集性能的成岩作用类型主要有压实压溶作用、胶结作用与交代作用、破裂作用、溶蚀作用;影响研究区的主要成岩作用分别对油气的储集和运移具有积极的改善作用和消极的破坏作用;据研究资料分析及成岩作用特征表明,研究区长6油层组处于中成岩A期。  相似文献   

6.
一种测量油水比的新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何安定  李斌 《油气储运》1998,17(12):53-56
提出了用量热法来测量管道中的油水比,进行了相应的理论分析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量絷地具有简单、可靠、无任何运动部件等优点。它的提出和研究对于油气水三相流量计的开发应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指出准确地确定电热器出口温度场不均匀系数KT是采用此法测量油水比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采用室内土柱实验,研究了裸地、棉秆隔层表层放置、棉秆隔层15cm、30cm、45cm和60cm处放置6个处理的土壤入渗特征及入渗后土壤水盐分布,以期对盐碱地改良提供依据。结果表明:棉秆隔层的设置降低了土壤入渗速率和累积入渗量,有利于棉秆隔层以上盐分的淋洗;秸秆隔层的设置降低土壤水分的蒸发,有利于隔层以下土壤水分的保持;各处理盐分均出现表聚,其中秸秆表层覆盖盐分表聚最小。  相似文献   

8.
采用室内土柱试验,研究了裸地、棉秆隔层表层放置及棉秆隔层15、30、45、60 cm处放置6个处理的土壤入渗特征及入渗后土壤水盐分布。结果表明,棉秆隔层的设置降低了土壤入渗速率和累积入渗量,有利于棉秆隔层以上盐分的淋洗;秸秆隔层的设置降低了土壤水分的蒸发,有利于隔层以下土壤水分的保持;各处理盐分均出现表聚,其中秸秆表层覆盖盐分表聚最小。研究结果可以为盐碱地改良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结合铸体薄片、物性、测井解释等资料,对合水油田长8油层组储层宏观非均质特征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认为区内储层的层内、层间及平面非均质性均较强;层内非均质特征与沉积韵律和层内夹层的分布密切相关,层间非均质特征主要受层间隔层平面展布特征及储层物性变化的影响,平面非均质特征则受控于砂体的形态及平面展布特征。  相似文献   

10.
根据白垩系底部不整合面的成因机理和地震反射特点,将研究区的不整合分为4种类型,不同类型的不整合对研究区油气运聚作用也有差异。根据测井、录井资料,通过对该不整合面上下岩石组合、物质成分以及电性特征的研究,该不整合具有明显的3层结构特征,可以划分为不整合面之上的底块砂岩、不整合面之下的风化粘土层和半风化淋滤带。白垩系底部不整合、断层与砂体共同构成了良好的输导通道,油气可以沿不整合之下淋滤带横向运移,也可以通过白垩系底部砾岩及上覆大套砂岩快速输导油气。不整合的研究对于准东北部油气勘探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渝东北中山区典型土壤的系统分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渝东北中山区(海拔>800 m)为研究区域,选取该区域8个典型土壤样点,通过剖面挖掘、野外观测和分层样品分析等方法,明确供试剖面的形态特征和理化性质,检索出上述典型土壤的诊断层与诊断特性,探讨其在中国土壤系统分类(CST)中的归属,并与发生分类进行参比。结果表明,在8个供试土壤剖面中,除旱地外,林地及牧草地土壤具有淡薄表层,在坡度较小和土壤侵蚀较弱的情况下土壤大都可以形成黏化层,碳酸盐岩风化物发育的土壤均符合碳酸盐岩岩性特征,海拔800 m以上土壤符合常湿润土壤水分状况。8个供试土壤剖面分别被划归3个土纲(淋溶土、雏形土、新成土),3个亚纲(常湿淋溶土、常湿雏形土、正常新成土),3个土类(钙质常湿淋溶土、钙质常湿雏形土、湿润正常新成土),5个亚类(腐殖钙质常湿淋溶土、普通钙质常湿淋溶土、腐殖钙质常湿雏形土、普通钙质常湿雏形土、石质湿润正常新成土),其中,被划归为淋溶土土纲的剖面数量最多(共4个剖面),说明该区域土壤淋溶作用明显。黄棕壤、棕壤、黄色石灰土和黑色石灰土亚类均参比到了CST的钙质常湿淋溶土土类,黄棕壤性土和山地灌丛草甸土亚类均参比到了CST的钙质常湿雏形土土类,棕壤性土亚类参比到了CST的湿润正常新成土土类。按照土族和土系的划分标准,8个供试土壤剖面建立了8个土族,划分出8个土系。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不同厚度秸秆隔层对盐碱地食葵农田土壤温度、水分动态变化及产量的影响,为河套灌区筛选适宜盐碱地食葵生长的合理厚度秸秆隔层措施提供依据。【方法】2015—2017年在内蒙古河套地区典型盐碱农田设置了4个不同厚度的秸秆隔层,分别为CK(无秸秆隔层)、S3(厚度3 cm秸秆隔层)、S5(厚度5 cm秸秆隔层)和S7(厚度7 cm秸秆隔层),研究不同厚度秸秆隔层对食葵生育期土壤温度、水分动态变化特征和食葵产量的影响。【结果】秸秆隔层处理(S3、S5和S7)显著提高了食葵全生育期0—40 cm土层温度,其中2015—2017年在食葵苗期分别较CK处理显著增加了0.7、0.6、0.5℃(P<0.05),但其增温幅度随秸秆埋设时长的增加逐渐减小,花期秸秆隔层处理间差异显著,其中S5、S7处理3年平均分别较CK处理提高了0.4、0.6℃(P<0.05);40—50 cm土层的秸秆隔层处理在食葵苗期、蕾期表现出增温趋势,在生长后期表现出降温趋势。不同处理下向日葵全生育期土壤温度整体上均随土层加深而降低,且土壤温度和大气温度间均具有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3年内R2值的分布范围为0.628—0.735,秸秆隔层处理增强了土壤温度对大气温度的敏感程度,且土壤温度对大气温度的响应随秸秆埋设时长的增加而减弱。不同秸秆隔层处理与不同灌水时期间交互作用对土壤含水量有显著影响(P<0.05),秸秆隔层处理能够降低灌溉前、收获后0—40 cm土层平均土壤含水量,其中S7处理降幅最大,3年平均分别较CK处理降低了7.9%、5.4%(P<0.05);但在灌溉后S3、S5和S7处理平均土壤含水量3年分别较CK处理提高了2.3%、3.4%、3.6%(P<0.05)。秸秆隔层处理能够促进食葵生长,增加食葵产量,提高灌溉水生产率和水分利用效率,其中以5、7 cm厚度秸秆隔层处理增幅最大,但两处理间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不同厚度秸秆隔层均能够提高食葵生育期0—40 cm土层温度,温度增幅随秸秆埋设时长的增加而减小,在花期各处理间差异较显著,并且秸秆隔层处理能够提高灌后0—40 cm土层平均土壤含水量,为食葵提供适宜的生长环境,综合考虑3年土壤温度、作物水分利用效率等,5 cm厚度秸秆隔层处理最适宜在内蒙古河套灌区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正(续第5期第38页)障碍层次型农田是指受到土壤母质、地形条件影响,土层中存在沙漏、黏隔、青隔、铁盘等阻碍作物生长发育的不良耕地。土体中障碍层的存在,降低了农田的供肥保肥、保水能力,直接影响作物根系的生长和养分的吸收,是造成这类农田中低产的主要原因。湖南省障碍层次型农田主要障碍表现为土体60厘米以内存在黏隔层、沙漏层、漂洗层和青隔层等,面积约为47万公顷,占全省中低产田面积的18.3%。一、成因与分布  相似文献   

14.
柴达木盆地的柴西南地区是油气资源分布最富集的地区。对柴西南古近系上部的岩性进行了储层物性分析,研究了其烃源岩和油气成藏特征,并对研究目的层有利储层进行了评价。该区目的层主要以断块油气藏和岩性油气藏为典型特征,其中断块油气藏以裂缝为主要的油气储集空间,不整合面是油气运移的良好通道;岩性油气藏主要受远源沉积体系斜坡坡折带的控制。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测井曲线、岩石薄片以及压汞等资料分析,对合水油田庄51井区长6_3油层的储层层内、层间、平面以及微观非均质性特征进行了定性分析。研究表明:长6_3油层的储层层内非均质性受沉积韵律和层内夹层的影响,整体表现为中等非均质性,其中长6_3~3小层的储层最为均质,长6_3~2小层和长6_3~1小层非均质性稍强,为均质-中等非均质;层间隔层较为发育,层间非均质性强;平面上,砂体的平面展布和物性平面分布受沉积相的控制,砂体侧向连通性较差,物性变化大,非均质性较强;微观孔隙结构受成岩作用影响大,会增强储层非均质程度。总体而言,研究区长6_3油层可被定义为中等-较强非均质性。  相似文献   

16.
为了研究包裹防腐层的油气管道中的剪切周向导波传播规律,建立了包裹防腐层的油气管道模型。利用连续介质力学和声学等相关知识,得到了包裹防腐层的油气管道中的剪切周向导波理论。依据理论结果编制了相应的计算机程序,并对包裹防腐层的油气管道中的剪切周向导波进行了数值模拟和深入分析。结果表明:包裹防腐层的油气管道中的剪切周向导波的模式1不存在截至频率,高阶模式均存在截至频率,4种模式的能量均随频率的增大而越来越集中于防腐层。因此,针对实际的管道参数选择合适的导波模式和频段对于开展管道无损检测作业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浙江名果浦江桃形李品质及产地环境的研究发现,桃形李的果实品质、产量不仅与气候、光热条件有关,地质背景对其也有明显的制约作用。研究表明,黄尖组流纹质晶屑熔结凝灰岩、流纹斑岩的风化残坡积物成分单一,发育形成的土壤缺素较多,不利于桃形李果树的生长;寿昌组钙质砂岩、泥质粉砂岩夹凝灰岩的风化残坡积物成分较复杂,发育形成的土壤化学成分丰富齐全,有益于浦江桃形李的生长发育和优异品质的形成。建议选择寿昌组地层区的土壤建园,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对江汉招地潜江筒陷开发中常见的油水关系矛盾进行了分析。造成油水关系矛盾的主要原固有储层的非均质性特征比较明显、构造解释中对于构造特征特别是小断层存在与否模棱两可、地层对比中小层砂岩归属存在问题、测井综合解释对油水层的认识存在不确定性等,由此提出通过高精度构造解释,精细地层对比、综合地震小层对比和试油试采资料分析等方法来解决老油田滚动拓边中存在的油水关系矛盾现象。  相似文献   

19.
立足于成熟探区油气勘探取得的成果和认识,以东营凹陷南斜坡为例,对断层成为油气有效运移通道的主控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处于南斜坡低部位和高部位的断层,由于受到油气供给条件的影响,它们成为油气有效运移通道的主控因素不同。在南斜坡低部位,由于断层直接沟通有效生油岩,成烃期后断层的活动性是断层成为油气有效运移通道的主要控因;而在南斜坡高部位,由于断层远离生油洼陷,油气首先要沿着输导层发生较长距离的侧向运移后才能进入断层,因而输导层构造形态对断层成为油气有效运移通道起到明显的控制作用。通过开展断层成为油气有效运移通道的主控因素分析,这可以进一步提高断层相关圈闭的勘探及滚动勘探成功率,从而为我国断陷盆地的老区挖潜增效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20.
黄炳华 《油气储运》1996,15(5):8-12
在油气水三相混输管路中,油水液相以油水乳状液的形态存在,气相与油水乳状液混输的特点为:1.流型变化多;2.相态间能量损失大;3.流动不稳定。针对这些特点,采用流型模型的方法对三相混输管路的压降进行研究。结合实例介绍了混输管路压降的计算方法,其计算步骤为:1.计算混输管路油、气、水物性参数;2.计算只有单相流体流动时的压降ΔPg和ΔPL;3.利用贝克流型图判断混输管路中流体的流动型态;4.根据流动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