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本文研究了在pH的影响下,五氯酚钠(PCP)对金鱼的毒性和在体内的积累。PCP24小时半致死浓度的值从0.052ppm、FH5.5增加到16ppm、PH10,说明PCP对鱼类的毒性随着PCP溶液中PH的增加而迅速的减低。 PCP在鱼中的积累也是随着溶液中PH值的增加而减少。PCP的浓度为0.1ppm和PH5.5,6,7,8,9,10接触1小时,其生物浓缩的比率分别为131,120,56,24,12和2。另外,测定溶液里全部死鱼中的PCP富集量,其变动范围在82—115ug/g之间,同时,体重与PH和PCP溶液的浓度变化无关。从这些数值,可以说明PCP在鱼体中的富集是随着PCP溶液中PH值的增加而减少。因此,在高PH值的情况下,PCP在鱼体中不会很快达到致死浓度(约100ug/g体重),从而降低了PCP对鱼的毒性。  相似文献   

2.
《广西水产科技》1987,(2):39-39
NH^ 4-N对吴郭鱼的24小时半致死浓度为41.39ppm,当水中NO^2--N浓度维持在6.4ppm时,对吴郭鱼24小时半致死浓度为44.58ppm。48小时半致死浓度为41.55ppm.当PH9.6时,对鲤鱼的24小时半致死浓度为6.02ppm,当PH为8.9时为8.57ppm,当PH8.2时为18.45ppm,PH8.0时为22.31ppm,PH7.S时为48.18ppm,PH7.0时则超过100ppm。  相似文献   

3.
为了检验不同鱼类对水体中铅(Pb)的耐受能力的差异,在控制实验室水体的温度(27.5±0.2)℃、硬度(10.0±0.5)Ca CO3mg/L、p H值(7.0±0.1)等条件下,测定了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22.13±0.31)g、鲫(Carassius auratus)(25.36±0.36)g、南方鲇(Silurus meridionalis)(21.28±0.20)g、团头鲂(Megalobrama amblycephala)(21.39±0.20)g、胭脂鱼(Myxocyprinus asiaticus)(22.34±0.32)g和中华倒刺鲃(Spinibarbus sinensis)(21.36±0.21)g这6种鱼经水体Pb 96 h急性暴露后的半致死浓度(96 h LC50),以及Pb在鱼体内的累积量。结果发现,水体中的Pb对草鱼、鲫、南方鲇、团头鲂、胭脂鱼和中华倒刺鲃的96 h LC50值分别为3.73、11.59、6.59、3.27、0.33和3.00 mg/L;6种鱼对Pb的耐受能力依次为:鲫南方鲇草鱼团头鲂中华倒刺鲃胭脂鱼。同种鱼中Pb暴露致死鱼体和未死亡鱼体内的Pb累积量均分别随着暴露的浓度的升高而增加;在相同Pb浓度处理条件下,同种鱼中死亡鱼体的Pb累积量高于未死亡鱼体。水体硬度和鱼体重会影响重金属Pb对鱼类的96 h LC50。较高硬度水体暴露的Pb对鱼体的毒性较小,同种鱼体重较大的个体对重金属Pb的耐受能力较强。同种鱼不同时间段死亡鱼体中的Pb累积量没有显著性差异;每种实验鱼因Pb暴露致死群体的平均Pb累积量均分别高于其未死亡鱼群体,除南方鲇外,其余5种鱼二者间的差异达到了显著性水平。  相似文献   

4.
铅在鲤鱼体内积累和排出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讨论水中溶解铅在鲤鱼体积累和排出的过程。水中铅浓度为0.1ppm、1.0ppm和5.0ppm。积累程度随试验铅浓度和暴露铅时间增加而加强,浓缩系数则基本相反。当铅积累到一定程度时,则出现吸收—积累—排出的动态平衡,鱼体铅在清水中排出的速度随铅积累量的增加而缓慢。各组织铅积累量随着不同暴露时间会有不同的消长,最终各组织内铅积累依次为肝>肠>鳃>肌肉>骨骼;进入鱼体之铅能抑制胆碱酯酶活力和降低血红蛋白含量,说明神经系统和造血系统已遭损害。  相似文献   

5.
铜在鲤体内的蓄积及毒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半静态法将鲤(Cyprinus carpio)暴露于不同浓度的铜溶液中,研究了铜在鱼体中的吸收富集及毒性。结果表明:铜在鲤肝、肾、鳃和肌肉中的积累量均随着铜浓度的升高而增加。鲤各部位对铜的蓄积能力依次是肝、肾、鳃、肌肉,且肝、肾中铜的积累量明显高于鳃和肌肉,鲤对铜具有较强的蓄积毒性。中毒鱼体色变黑,生长受到抑制,临死前出现神经症状;鳃小片上皮增生、变性、坏死;肝细胞和肾小管上皮细胞空泡变性、溶解性坏死。  相似文献   

6.
苯酚的毒性对鱼类生理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鲢、草、鲤鱼鱼种接触酚后肉眼可观察到的生理反应的起点浓度为4mg/L。鱼类的呼吸频率随酚的浓度加大而递增;鱼类的红血球、血红蛋白随酚的浓度增加而下降;酚对鱼的毒性与鱼的品种、体重、休质等状态有关;在致死浓度水温条件下,鲢、草、鲤鱼对酚的敏感性为鲢>草>鲤。酚的毒性随水温下降而增强。  相似文献   

7.
污水养鱼池塘中酚类对鱼类质量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明  高长云 《淡水渔业》1987,(6):30-32,29
对受酚类污染鱼体酚含量、鱼体与水质酚含量关系、鱼体酚含量与鱼异味的关系等方面进行了测定及研究,提出区域鱼体酚含量的污染起始值和异味阈浓度为0.1ppm,并求得鱼体中酚为0.1ppm时的养殖水中酚浓度为0.016ppm。  相似文献   

8.
罗非鱼幼鱼饲喂含1ppm Gd^2 2的饲料20天后改用不含镉的饲料12天。在一定的时间间隔分别用直接和经1N盐酸浸泡1小时去掉体表吸附的Cd后测定鱼体镉的积累。测定结果表明:在食物施加镉的过程中鱼体的镉浓度逐渐上升到第20天的0.129ppm,而停用镉后在12天内逐渐降低到原来的86%。因生长因素降低浓度占60%,排出占21%。鱼体镉的吸附量占携带总量的20-30%。  相似文献   

9.
几种常用水产药物对虹鳟的毒性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了高锰酸钾、孔雀石绿、敌百虫、食盐等对虹鳟鱼种的毒性。它们的安全浓度依次为0.029pm、0.019ppm、0.05ppm。实验后24、48、96小时,虹鳟对各药物的半致死浓度TL_m分别为:高锰酸钾1.65ppm、1.56ppm、0.29ppm;孔雀石绿0.33ppm、0.33ppm、0.19ppm;敌百虫3.7ppm、1.6pm、0.5ppm。作者还对三种药物对虹鳟的毒性作用特点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0.
鲫鱼实验性铜中毒及治疗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初步试验认为当水体中含铜为0.06ppm以上时,鱼的鳃、肌肉、肝胰中蓄积的铜明显增多;当水温为17~20℃,水中含铜0.46ppm对,5天内可全部致死实验鱼。中毒鱼主要表现为体表及鳃粘液分泌增多,缺氧,平衡失调;肝胰细胞呈颗粒样以至玻璃滴样变性。吸收入体内的铜主要和细胞浆中金属硫蛋白结合。三硫钼酸销可以缓解铜的毒性。延长鱼在致死浓度下的存活时间,并降低肝脏、心肌中铜含量,增加胆汁或肾赃中铜含量,可能有利于铜排泄。  相似文献   

11.
为了解茜素红S对扁吻鱼(Aspiorhynchus laticeps)幼鱼的急性毒性,在水温10℃下,采用半静态法对体重范围(5.8±0.6)g的扁吻鱼幼鱼进行了试验。结果表明,茜素红S浓度为400 mg/L时,96 h死亡率为0;当茜素红浓度为900 mg/L时,72 h全部死亡;茜素红S对扁吻鱼幼鱼的24、48、72、96 h的半致死浓度分别为788、718、651、618 mg/L,安全质量浓度为179 mg/L。说明茜素红S对扁吻鱼幼鱼的毒性为低毒性,适合其标记放流。实际工作中,建议选用浓度179~400 mg/L作标记,在保证存活率的基础上,取得较好的标记效果。  相似文献   

12.
在进行翘嘴红鱼白鱼苗铒料配方的筛选实验中 ,实验鱼感染了小瓜虫 ,分别采用如下方法进行治疗 :1 .5ppm的亚甲蓝浸泡 4天 ;2 .3%的食盐溶液浸泡 3min ;3 .0 5ppm的福尔马林溶液浸泡 3min。 4 .0 1ppm的硝酸亚汞溶液长期浸泡 (1星期以上)。结果为 :亚甲蓝浸泡 4天 ,患病鱼无好转 ,第 3天开始逐渐死亡 ,4天内全部死亡 ;用食盐和福尔马林溶液浸泡 3min,患病鱼即全部死亡。对用以上 3种药物处理后的鱼体进行镜检 ,发现鱼体上的小瓜虫体无明显减少。用硝酸亚汞浸泡的鱼 ,治疗期间死亡 2尾 ,镜检鱼体上无虫体。结论是 :患小瓜虫病的翘嘴红鱼白 ,不宜用亚甲蓝、食盐或福尔马林 ,采用 0 1ppm的硝酸亚汞溶液长期浸泡较为有效  相似文献   

13.
花尾胡椒鲷幼鱼的生化组成和比能值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在不同温度和摄食水平条件下饲养的花尾胡椒鲷(Plectorhynchus cincuts)幼鱼的鱼体生化组成和比能值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当实验温度为28℃时,同一体重组鱼的含水量随摄食量的增加而减小,而干物质、脂肪含量和比能值则随摄食量的增加而增大。温度对饱食鱼的生化组分的影响不明显也不呈一定的规律性。鱼体蛋白质、脂肪、灰分含量及比能值与含水量间都存在负线性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4.
翘嘴红Bai小瓜虫病的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进行翘嘴红Bai鱼苗铒料配方的筛选实验中,实验鱼感染了小瓜虫,分别采用如下方法进行治疗:1.5ppm的亚甲蓝浸泡4天,2.3%的食盐溶液浸泡3min;3.0,5ppm的福尔马林溶液浸泡3min.4. 0.1ppm的硝酸亚汞溶液长期浸泡(1星期以上),结果:为亚甲蓝浸泡4天,患病鱼无好转,第3天开始逐渐死亡,4天内全部死亡,用食盐和福尔马林溶液浸泡3min,患病鱼全部死亡,对用以上3种药物处理后的鱼体进行镜检,发现鱼体上的小瓜虫体无明显减少,用硝酸亚汞浸泡的鱼,治疗期间死亡2尾,镜检鱼体上无虫体,结论是:患小瓜虫病的翘嘴红Bai,不宜用亚甲蓝,食盐或福尔马林,采用0.1ppm的硝酸亚汞溶液长期浸泡较为有效。  相似文献   

15.
不同条件下高效氯氰菊酯对鲫的急性毒性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以鲫(Carassius auratus)为试验鱼,研究在不同水温、pH值和鱼规格下高效氯氰菊酯的毒性效应。结果显示,高效氯氰菊酯对鲫96h半数致死浓度(96h-LC50)值随水温的升高而增大,随pH值的升高而增大,随鱼规格的增大而增大。因此渔业生产中应该根据不同环境因子和鱼的大小科学合理地使用高效氯氰菊酯杀虫剂。  相似文献   

16.
水产品的鲜度判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鱼的鲜度鱼离水后从鲜活状到死去的时间,随鱼种不同而不同。一般情况下,鱼离水后稳静少动者,存活期较长;激烈挣扎者,短时间内就会死去。死后,少则10分钟,多则4~5小时;鱼体开始发硬,这种死后肌肉组织变硬的现象称“僵硬”。僵硬期,鱼体变硬,内质失去透明感,按鱼的致死情况其持续时间为2~20小时。快速死去的鱼比没有剧烈挣扎后死去的鱼,死后  相似文献   

17.
溴氰菊酯对黄鳝的急性毒性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向枭  周维禄等 《内陆水产》2000,25(12):10-11
采用常温静水实验法,进行溴氰菊酯 对黄鳝(Monopterus albus)(体长11-15cm,平均体重3.6g/尾)的急性毒性试验,结果表明;溴氰 酯对黄鳝苗种的半致死浓度(96hLs50)为 6.40ug/L,安全浓度(Sc)为0.64ug/L。黄鳝苗种对溴氰菊酯敏感。  相似文献   

18.
本文叙述了黑鲷稚鱼经不同浓度的鱼生长素溶液浸泡处理后,对其生长、存活的影响,以及用高浓度鱼生长素溶液将饵料作浸泡处理后对投喂之黑鲷稚鱼生长的影响。试验表明用30ppm浓度的鱼生长素溶液浸泡黑鲷稚鱼1hr,能提高稚鱼的存活率和生长率;大于80ppm浓度的鱼生长素溶液浸泡黑鲷稚鱼1hr,饲养不到7d竟全部死亡;用100ppm浓度的鱼生长素溶液浸泡3min的饵料来饲喂黑鲷稚鱼,其生长情况受到抑制,存活率也有所下降。  相似文献   

19.
广西贵县畜牧水产局杨毓强等同志,调查了草鱼“三病”并于1986年提出一个治疗草鱼“三病”的新方法——外消和内服综合治疗法,其治愈率约达100%,且不会复发。一、该法所需药物1.外消药(浓度以水体计算)用量: (1) 生石灰18.7~25ppm (2) 晶体敌百虫(含量90%)0.23~0.3ppm (3) 食盐3.75~4ppm 2.内服药[按病鱼体重(应加同塘混养吃食鱼体重)]用量: (1) 按50公斤鱼体重用磺胺嘧啶(粉  相似文献   

20.
祖岫杰  赵伟 《水产科学》1993,12(3):21-22
室内试验表明,黄烟对白鲢和团头鲂幼鱼96小时的半致死浓度分别为31.0ppm和33.0ppm,对白鲢和团头鲂的安全浓度分别为3.10ppm和3.30pp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