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为探究冠突散囊菌LJSC.2005对湖南茯茶主体黑毛茶发花品质的影响,通过感官审评、生化成分分析和顶空固相微萃取法(HS-SPME)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对由湖南主要茶树品种制成的6个黑毛茶及其通过冠突散囊菌LJSC.2005统一发花获得的发花散茶进行品质分析。感官审评结果表明,与黑毛茶相比,发花散茶金花满披、色泽加深,条索更加平伏、卷紧,茶汤颜色加深,滋味由涩味转为醇和,香气由晒青毛茶花果香、七星灶松烟香转化为浓郁纯正的菌花香。生化成分分析表明,发花散茶黄酮、茶多酚、游离氨基酸、儿茶素和槲皮素等滋味成分含量较黑毛茶普遍下降,可溶性糖和杨梅素有下降趋势。HS-SPME/GC-MS分析结果中,所有茶样共检测到71种香气成分,其中碳氢化合物14种、醇类16种、醛类10种、酮类10种、酯类6种、酚类4种、内酯类1种、含氮化合物6种、含氧化合物4种。苯乙烯和异丁酸叶醇酯为黑毛茶共有香气成分;(E)-芳樟醇3,7-氧化物、异植物醇和苯乙酮为发花散茶共有香气成分。与黑毛茶香气成分相比,水杨酸甲酯、(E)-氧化芳樟醇(呋喃类)、(E)-芳樟醇3,7-氧化物、β-紫罗兰酮、异丁酸叶醇酯等16种成分为冠突散囊菌LJSC.2005发花后特征香气组分。  相似文献   

2.
用气相色谱分析了茯砖茶在发花过程中的香气组成和不同的诱发剂对茯砖茶香气组成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几乎所有的醛酮类化合物和2,5-二甲基吡嗪、2,6-二甲基吡嗪等杂环化合物的含量都随茯砖茶发花进程而增加,其中(反、顺)-2,4-庚二烯醛+糠醛、(反、反),2,4-庚二烯醛以及(反、反)-2,4-壬二烯醛等化合物尤为显著。这些化合物的增加对茯砖茶典型的“菌花香”有重要贡献。添加诱发剂后,茯砖成茶中各类香气成分的含量几乎都较对照高。通过不同处理样品香型相似率计算表明,添加诱发剂后,能比传统发花时间缩短3天,而且  相似文献   

3.
顶空固相微萃取/GC-MS分析普洱熟茶与安化黑茶香气成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紫娟鲜叶制成的普洱熟茶和大叶种鲜叶制成的普洱熟茶和安化黑茶为研究对象,采用全自动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和气相色谱-质谱(GC-MS)法分析其香气成分,并比较普洱熟茶与安化黑茶香气成分的差异,同时探明紫娟茶的适制性。结果表明:紫娟普洱熟茶和大叶普洱熟茶在香气组成上差异不大,共有香气成分76种,但和安化黑茶在香气组成上存在明显差异;紫娟普洱熟茶和大叶普洱熟茶香气成分均以杂氧化合物和醇类化合物为主,安化黑茶则以酮类和碳氢化合物为主。紫娟普洱熟茶的香气成分主要是1,2,3-三甲氧基苯、6,10,14-三甲基-2-十五烷酮、十六烷酸、芳樟醇氧化物、咖啡因、1,2,4-三甲氧基苯和植醇等;大叶普洱熟茶的香气成分主要是十六烷酸、咖啡因、1,2,3-三甲氧基苯、植醇、二氢猕猴桃内酯和芳樟醇氧化物等;而安化黑茶的香气成分主要是香叶基丙酮、6,10,14-三甲基-2-十五烷酮、β-紫罗酮、咖啡因、二氢猕猴桃内酯和芳樟醇氧化物等。经对比发现,普洱熟茶和安化黑茶在香型及香气组成上均存在较大差异,这可能与茶叶产地及加工工艺有关。  相似文献   

4.
以夏秋茶为主要原料的茯茶对促进茶业发展、提高茶叶生产效益、增加茶农收入具有重要意义。“散茶发花”工艺可克服传统“茯砖茶”工艺工序繁琐复杂、耗时长、发花质量不可控、饮用不便等缺点,为普及夏秋茶的饮用提供了新方法,为茯茶的发展奠定了技术基础。通过在茶叶上人工接种冠突散囊菌(Eurotium cristatum),并控制一定的温、湿度条件,促使该微生物生长繁殖,形成大量金黄色闭囊壳,最终形成茯茶特有的色、香、味品质。目前,利用冠突散囊菌散茶发花工艺提高茯茶品质的研究备受青睐,市场发展前景广阔。本文综述了散茶发花工艺流程及原理、散茶发花加工过程中物质的变化及对茶品质的影响,冠突散囊菌的特性及其发酵应用等内容,以期为其深入研究和开发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5.
秦巴山区独特的地理气候环境和茶叶加工工艺使得汉中绿茶呈现出以青香和板栗香为主、花香次之的香气特征。本试验采用固相微萃取结合气相色谱质谱与香气气味特征对汉中绿茶中重要香气物质在加工过程中的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汉中绿茶香气物质主要以花香化合物为主,其次为青香化合物,坚果香化合物较少。其重要香气物质为芳樟醇及其氧化物I~IV、香叶醇、β-紫罗兰酮、(Z)-3-己烯醇、(E)-己酸叶醇酯、2-乙基-5-甲基吡嗪、苯并噻唑和2-乙酰基吡咯。加工过程中,青香化合物经摊青后含量显著增加后于杀青和干燥工序显著下降,花香化合物经摊青后含量增加后于杀青和干燥工序后下降,坚果香化合物则随摊青、杀青和干燥工序呈现显著增加。在这些重要香气组分中,(E)-己酸叶醇酯和芳樟醇经摊青和杀青含量均分别显著增加后于干燥后显著下降;香叶醇和β-紫罗兰酮含量在摊青后含量显著增加,在后续工艺中则分别显著下降;而芳樟醇氧化物和坚果香气化合物随加工工序而增加,Z-3-己烯醇则与之相反。  相似文献   

6.
为探究历史名茶霍山黄芽茶叶香型特征,比较其不同等级茶叶香气质和量的差异,从原产地安徽省霍山县大化坪镇选其特一级、一级和三级茶样,以SDE法提取香精油、GC-MS配合标准样品做定性定量分析。结果表明:(1)共检出香气成分44个,包括了萜烯醇类、醇类、酯类、醛类、酮类、烯类、烷类、杂环类、萘和酚类共10类香气化合物;3个等级茶叶香气共有成分26个,其中主要成分是芳樟醇、香叶醇、橙花叔醇、β-紫罗酮、顺式芳樟醇氧化物、反式芳樟醇氧化物、乙酸叶醇酯、苯甲醛、β-荜澄茄烯、2-戊基呋喃等,前2个含量最大,这些化合物构成了霍山黄芽清香持久香气的物质基础;(2)从特一级、一级至三级茶样,分别测出41、34和32个香气成分,而且高等级茶叶香气成分个数较均匀地分布于上述10类香气化合物中;以内标法进行相对定量,测得特一级、一级的香气含量分别高出三级的香气含量33.7%、9.8%。分析认为:3个等级茶样的品种、栽培条件和加工工艺相同,采摘时间和芽叶质量则是影响其香气质(香气化合物种类)和量(含量)的主要因子。  相似文献   

7.
以不同堆青时间的白茶样品为研究对象,结合感官审评和生化成分检测,探究不同堆青时间对白茶风味品质的影响。生化分析结果表明,随着堆青时间的增加,茶汤的苦味和涩味先减弱后增强,甜度先升高后下降,醇度逐步提升,白茶青气消退、甜花香凸显。茶多酚、黄酮、可溶性糖、儿茶素和游离氨基酸含量的变化是滋味差异的主要原因。顺式芳樟醇氧化物(呋喃型)、反式芳樟醇氧化物(呋喃型)、癸醛、α-萜品醇、β-环柠檬醛、香叶基丙酮、β-紫罗兰酮、正辛醛等香气化合物含量的变化是形成香气差异的关键。不同堆青时间处理下,堆青12 d茶样的风味品质最佳,既有利于游离氨基酸、可溶性糖、儿茶素含量的增加,也能最大限度降低茶汤中的苦涩味指数,同时提高反式芳樟醇氧化物(呋喃型)、癸醛、β-环柠檬醛、香叶基丙酮、β-紫罗兰酮等香气化合物的含量,促进白茶中甜香和花香的形成。本研究可为白茶堆青工艺优化及风味品质的提升提供一定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8.
认知茯砖茶     
<正>茯砖茶独特的"降脂去油、调理肠胃"保健功能,逐步被广大消费者认可与青睐,茶的健康功能受到越来越多人的极大喜爱,已成为未来的发展趋势。目前市场上茯茶品种琳琅满目,有以红茶、绿茶"发花"的茯茶,更多的是高档嫩叶黑茶原叶"发花"的茯茶。哪种茯茶真正具有茯茶品质风格呢?"国标"要求茯茶无涩味茯砖茶《国标(GB/T9833.3-2013)》4.1章中的感官品质标准与消费者关系显得更为密切,其内质:香气纯正,汤色橙黄,  相似文献   

9.
乌龙茶做青过程中香气组成的动态变化及其与品质的关系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以武夷肉桂品种鲜叶为原料,通过3种做青强度对做青过程中香气组成的动态变化进行GC/MS检测。结果表明,已醛、正戊醇、芳樟醇氧化物I、芳樟醇氧化物II、(2)-已酸-3-已烯酯+苯乙醛、α-法尼烯、香叶醇、苯乙醇、β-紫罗酮、茉莉酮、橙花叔醇、吲哚等香气组分随做青强度增加而积累,品质也相应提高,同时表明,橙花叔醇是福建乌龙茶的主要特征香气组分,高含量的橙花叔醇可以作为优质肉桂茶的香气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0.
陈香普洱茶的香气成分研究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9  
选用云南省内市售的36个普洱茶样品,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法(HS-SPME)富集其香气物质并用GC-MS分析香气成分;结合香气感官审评结果,研究了陈香普洱茶的香气成分组成,并比较了陈香普洱茶与其它普洱茶在香气成分上的主要差异。结果表明,通过感官审评确定了具有陈香的普洱茶样品5个;这些陈香普洱茶的香气成分以杂氧化合物和醇类为主(两种成分之和>40%),主要香气成分有1,2,3-三甲氧基苯、4-乙基-1,2-二甲氧基苯、β-萜品醇、环氧芳樟醇、芳樟醇氧化物Ⅰ、3,4-二甲氧基甲苯、1,2-二甲氧基苯、雪松醇、2,6-二叔丁基对甲苯酚、1,2,3-三甲氧基-5-甲基-苯、β-芳樟醇、1,2,4-三甲氧基苯、β-紫罗酮、α-法呢烯等;与其它普洱茶相比,陈香普洱茶中的β-芳樟醇、癸醛、壬醛、水杨酸甲酯、3,4-二甲氧基甲苯、4-乙基-1,2-二甲氧基苯以及2,6-二叔丁基对甲苯酚等成分的含量要明显高于其它普洱茶,而β-萜品醇、雪松醇、β-紫罗酮、1,2,4-三甲氧基苯、1,2-二甲氧基苯、1,2,3-三甲氧基苯以及长叶烯等明显低于其它普洱茶。  相似文献   

11.
以春雨二号茶树品种不同嫩度、不同萎凋工艺和不同茶树品种加工的白茶为样本,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 GC-MS)测定各香气成分的相对含量,结合感官评价,为春雨二号茶树品种的白茶产品开发提供数据支持。试验从13种白茶茶样中分析得到了40种香气物质,相对含量较高的香气成分基本均以β-芳樟醇、氧化芳樟醇Ⅱ (呋喃型)、氧化芳樟醇Ⅰ (呋喃型)、水杨酸甲酯、香叶醇、反-3,7-芳樟醇氧化物Ⅱ、苯乙醇、苯甲醇、反-3-己烯醇和苯甲醛等为主;其中春雨二号白茶样品醇类香气组分含量显著高于其他茶树品种茶样。春雨二号白茶样品香气随原料嫩度的提高而增加,茶样香气浓郁,花蜜香明显,滋味清鲜甘醇,有花果香。3种萎凋工艺处理加工茶样其感官审评总分无显著性差异,采用红光补光萎凋和广谱光补光萎凋,可以较好地替代日光萎凋,解决日光萎凋易受天气影响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桂花龙井茶和柚子花茶的香气成分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姚珊珊  郭雯飞 《茶叶》2005,31(4):228-232
分析了用特级炒青绿茶窨制的抽子花茶和用龙井茶加工的桂花茶的香气成分和其他的一些成分,阐明这两种特种花茶的香气化学特征以及其加工工艺对生化成分的作用。柚子花茶的主要香气成分为萜烯醇类和含氮化合物(邻氨基苯甲酸甲酯),如芳樟醇、橙花叔醇、法尼醇等。桂花龙井茶的香气成分主要为紫罗酮类、醇类和酯类,如β-紫罗酮、α-紫罗酮、二氢β-紫罗酮、芳樟醇及其氧化物、软脂酸甲酯等。  相似文献   

13.
普洱熟茶和生茶香气成分的提取和测定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不同年份出品的普洱熟茶和生茶为研究对象,采用减压蒸馏萃取法(VDE),并用二氯甲烷和无水乙醚对各茶中香气成分进行提取,最后用GC-MS分析各年份茶中的香气成分。结果表明,不论是熟茶还是生茶,用二氯甲烷提取到的香气种类均要多于无水乙醚。从提取效果来看,二氯甲烷对碳氢化合物、杂氧化合物、含氮化合物、酮类香气物质的提取效果较好,而无水乙醚对酯类和酚类香气物质有较好的提取效果。熟茶在储存陈化过程中苯并噻唑和咖啡碱含量会增高,而邻苯二甲酸-异丁基-辛基酯和1,2,4-三甲氧基苯含量会降低。生茶在储存陈化过程中5-氨基-1-乙基吡唑、N-苯基-1-萘胺、1,2,3-三甲氧基苯和邻苯二甲酸-异丁基-辛基酯含量会增高,而(反式)角鲨烯、芳樟醇、β-异甲基紫罗兰酮和咖啡碱含量会降低。同时,熟茶中杂氧化合物类香气种类较多,主要有以1,2,3-三甲氧基苯为主的10种杂氧化合物。生茶中醇类香气物质则较熟茶丰富,主要有1-辛烯-3-醇、芳樟醇、2,6-二甲基环己醇、苯乙醇、雪松醇。  相似文献   

14.
乌龙茶香气的HS-SPME-GC-MS/GC-O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采用HS-SPME-GC-MS/GC-O对白叶单枞茶、金萱、铁观音、黄金桂4个乌龙茶进行香气成分测定,结果显示,白叶单枞茶主要香气成分是芳樟醇(玫瑰花香)及其氧化物Ⅰ(淡花香);金萱主要香气成分是吲哚(高浓度时表现出刺激气味,在低浓度时表现出花香);铁观音主要香气成分是芳樟醇(玫瑰花香)、水杨酸甲酯(薄荷香味)、己酸-顺-3-己烯酯(花香)和α-法尼烯(花香);黄金桂主要香气成分是芳樟醇氧化物Ⅰ(淡花香)、己酸-顺-3-己烯酯(花香)和α-法尼烯(花香)。  相似文献   

15.
遮荫和施肥对夏茶醇系香气物质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茶叶香气与其品质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而在茶叶香气成分中,醇系香气物质占据了重要地位。试验表明,岭头单丛茶鲜叶中含量较多的香气物质有芳樟醇及其氧化物,以及香叶醇和萜品醇;在肉桂茶香气中,橙花叔醇、芳樟醇及其氧化物、香叶醇这3种醇类香气物质的含量共占香气成分总量的50%以上;香叶醇、萜烯醇类物质、芳环醇(如苯乙醇)、芳樟醇及其氧化物、a-萜品醇等都是组成和影响祁门红茶香气的主要芳香物质;香叶醇、苯甲醇、苯乙醇等是韩国传统绿苯Jacksol茶的主要香气成分。由此可见,醇系香气物质对茶叶品质有着重要的影…  相似文献   

16.
茶梢中单萜醇类物质主要有:芳樟醇(沉香醇)、香叶醇((牛龙)牛儿醇)。红茶香气组成中,约有20种重要化合物中有沉香醇及其氧化物、(牛龙)牛儿醇、2-苯乙醇、苄醇、水杨酸甲酯,是红茶香主要芳香物。作者对茶梢中沉香醇和(牛龙)牛儿醇含量的变化,不同品  相似文献   

17.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提取绿茶和绿茶鲜汁饮料样品中的挥发性成分,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结合气相色谱-嗅觉测量法(GC-Olfactometry)以及挥发性化合物的保留指数(RI),鉴定了绿茶和饮料中的主要风味化合物,并对二者香气组成及相对含量差异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采用GC-MS/GC- Olfactometry/RI法能有效地鉴别和确认绿茶和绿茶鲜汁饮料中香味化合物的类别、香味强度及其对总体香气的贡献;绿茶和绿茶鲜汁饮料的香气成分在组成和含量上存在差异,绿茶中有34种嗅感物质,其中叶醇、2-乙基己醇、苄醇、1-辛醇、芳樟醇、芳樟醇氧化物、苯乙醇、己醛、(E)-2-己烯醛、苯甲醛、苯乙酮等是其主要呈香物质;绿茶鲜汁饮料含有37种嗅感物质,主要呈香物质为芳樟醇、芳樟醇氧化物、苯乙醇、香叶醇、橙花醇、橙花叔醇、(Z)-2-庚烯醛、苯甲醛、苯乙酮等。  相似文献   

18.
英德红碎茶香气化学组成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GC/MS技术,分析了美德红碎茶(云南大叶为原料)香气的化学组成。结果表明,在所鉴定的37个组分中,醇类化合物合量约占香气发挥油总量的64%,其中萜烯醇类含量为50%。以芳樟醇及其氧化物、香叶醇、(反)-2-已烯醛、苯己醛、橙花叔醇、(顺)-3-已烯醇、β-紫萝酮 (顺)-茉莉酮、水杨酸甲脂等香气化合物组分为主体特征。  相似文献   

19.
柚子皮茶的香气组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永此  郭雯飞  韩孝坤  方守龙 《茶叶》2006,32(4):193-197
柚子皮经与绿茶和红茶加工制成柚子皮茶,其香气独特、浓郁。采用同时蒸馏萃取方法提取柚子皮和4种柚子皮茶的精油,进行气相色谱和气质联机分析,共鉴定出39种香气成分,其主要成分是柠檬烯、月桂烯、芳樟醇及其氧化物等。柚子皮中含有茶叶原有香气的多种成分,窨制后使产品的花香更明显。文中对柚子皮和4种柚子皮茶的香气成分及其含量和窨制效果也进行了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20.
茯茶“散茶发花”加工前后差异化学成分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乌龙茶(大红袍)、红茶、绿茶、黑茶(天尖茶原料、金湘益茯砖茶原料)为加工原料,运用"散茶发花"技术,加工制得不同茶类散装茯茶制品。本研究以不同性质茶叶的"发花"(真菌固体发酵)前后茶样作为研究对象,将"发花"前后的茶样经HPLC图谱叠加比对分析,寻找"发花"前后主要新增差异化学成分,同时运用制备色谱制备目标差异化学成分,并经HR-MS和NMR技术对其进行结构鉴定。结果表明,在本研究的分离条件下,不同性质的5种茶叶原料经相同"发花"处理后,各组形成的差异化学成分基本表现一致,其中选取分离、鉴定的两种新增差异化学成分均为黄酮醇化合物,分别是槲皮素和山奈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