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文彦 《福建茶叶》2010,32(11):61-61
<正>今年五一假期,我到云南大理、丽江、香格里拉旅游,在欣赏旖旎风光时,第一次品尝到了白族的"三道茶"。白族三道茶,是云南大理特有的一种礼俗文化,是大理人迎接宾客、抒发情感、富含人生哲理的独特茶道。白族的三道茶,起源于一段古老传说:很久以前,在大理苍山脚下,住着一位手艺高超的老木匠。  相似文献   

2.
在我国大理白族地区,三道茶为人们节庆婚嫁时敬献宾客的饮品,同时也是一种礼仪形式。如今随着旅游事业的发展,白族三道茶已发展成茶文化之最,年创汇近2000万元人民币,为大理的经济发展带来了  相似文献   

3.
端午茶思     
第一次端午节放假.本来和朋友约好要出去旅游.可是阴错阳差都没有成行,于是留在家里.享受难得的休息。得到了一些龙井茶.又有了高人指点——如何泡  相似文献   

4.
降低夏秋茶苦涩味的加工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针对目前夏秋茶苦涩味重导致的夏秋季茶叶资源普遍利用率不高的现状,笔者总结了近年国内通过改进加工技术降低夏秋茶苦涩味的研究进展,以期为促进夏秋茶生产、提高茶叶生产整体效益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5.
人生如茶     
正平素喜爱喝茶,绿茶的清凉,红茶的浓香,苦丁茶的苦涩,花茶的花色,都令爱茶人痴迷。一杯开水冲泡,一会儿工夫,蜷曲的茶叶就全身舒展,先是漂浮,后是沉淀,其中芳香氤氲,慢慢品味,一杯茶的一生在这一刻就会暴露无遗,是甜美还是苦涩,就会自见分晓。  相似文献   

6.
父亲从小就跟爷爷学喝茶,我从小就跟父亲学喝茶。至今,我的记忆中还清晰地记得嗜茶如命的爷爷留下的保温工具茶窝。爷爷生长的旧社会,民不聊生;父亲生活在计划  相似文献   

7.
茶缘     
正在我童年的记忆里,父亲经常陪着爷爷喝茶,我和小伙伴们玩累了、口渴了,就争先恐后地跑到他们跟前喝茶根。如果我们玩过了点,父亲还会主动请我们去分享那茶的余香。从那时起,喝茶就成了我生活的一部分。算起来,我的茶龄已经超过了半个世纪。  相似文献   

8.
苏霞 《福建茶叶》2023,(2):181-183
由于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茶文化教育内容也非常丰富,特别是它所蕴藏的精神内容对教育有着十分关键的建设作用,可以促进高校内的立德树人教育工作不断推进。因此,本文从中国传统文化着手,主要针对茶、道内容进行分析,深入研究其中蕴含的文化内容,与当前高校内的教学相结合,探索将优良茶文化教育有效渗透到学生教学实践中的方式与途径,用文化深深启迪芊芊学子,显著提升学生的自信心、民族荣誉感,让学生在教育过程中形成较高的文化品质。  相似文献   

9.
我不抽烟不嗜酒,唯对茶情有独钟。茶是我生命里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每天晨起,我要做的第一件事,便是空腹泡上一壶茶,红茶也罢绿茶亦好,幽幽一缕香,萦绕脑际,顿感神清气爽:饭后时分,不管肚里头汤汤水水喝得再多,也忘不了饮上大大的一杯清茶,以解茶瘾:夜深人静,坐在电脑前码字,香茗在侧,文思泉涌。键盘上跳动的文字里,似有袅袅茶韵相依相伴,多了几许的灵性。  相似文献   

10.
王钟音 《茶叶科学》1966,3(1):49-52
1.眉茶色泽的形成,是茶叶对锅壁和鼓壁互相摩擦作用的结果,属于物理现象范畴2.要使眉茶获得优良色泽,茶条表面必须保持一定的干度,水分含量在4.0%以下用茶叶最容易上色,增加茶叶的摩擦力和摩擦系数也易上色。3.在精制技术处理中,第一遍火温度掌握高些,得到的色泽和经济效果都好。但火过高也会导致茶条底色枯褐、色泽灰枯。烘车处理易产生外干内湿现象,产品易退色,一以烘炒车处理为好。4.茶叶现烘、现炒、现车和轻重分开车,可以提高车色效果。5.车色机投入量要适当多些(以一箱为原则),多不但容易上色,而且碎茶也可减少  相似文献   

11.
我国被称为茶的故乡,根据历史记载,我国的茶文化已经有数千年的历史。尽管朝代更替,风云变化,但是,我国的茶文化却并没有随着朝代的更迭而消逝,反而是经过岁月的洗礼,愈发的丰盈。尤其是在宋朝时期,我国的茶文化达到了鼎盛时期,获得了宋代众多文人才子的推崇与喜爱。本文就是通过宋朝著名诗人苏东坡词的分析,阐述茶与人生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梁美亚 《福建茶叶》2016,(4):325-326
宋代重文轻武的治国之策促进了古代茶文化发展,使得茶文化在宋代达到鼎盛时期,茶在帝王将相、平民百姓之间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对其日常生活产生巨大的影响。本文选取苏轼茶诗词作品进行分析,运用以小见大方式,通过分析茶在苏轼一生中的重要性以及对其生活、精神等方面产生影响,从而感悟茶如人生的思想哲理,进而透析出茶在宋代文人生活中的特殊作用。  相似文献   

13.
茶氨酸是茶叶中特有的、游离的非蛋白质氨基酸,其含量与茶叶品质呈正相关。本文就国内外有关茶氨酸的生理功能、制备方法及应用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4.
茶产业是武夷山市重要的特色优势产业。该市注重提升茶品质、茶品味、茶品牌,全力打造茶文旅融合项目,开展绿色生态茶园推广和“三茶”统筹创新推进工作,巩固产业发展基础,提升产业发展内动力,注重产业发展形势,强化产业管理营销,健全产业发展体系,开展茶叶生产技术培训,完善茶叶溯源体系建设,品牌影响持续扩大,产业发展规范有序,文化宣传力度加大,生态茶园与项目建设成效明显,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因茶致富、因茶兴业,支撑茶文化、茶科技、茶产业高质量发展,助力乡村振兴、产业振兴,着力打造“三茶统筹”先行示范区。  相似文献   

15.
本文详细介绍了EGCG的生理作用,对高EGCG茶的研制提出多方面切入点,并展望了高EGCG茶开发的市场前景。  相似文献   

16.
胡晓 《福建茶叶》2023,(9):173-175
“中国十大名茶”之一信阳毛尖距今已经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信阳毛尖手工炒茶手工技艺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中“儒释道”三教融合的土壤中,三家文化彼此互鉴,共通共融。文章从儒释道三家美学精神去阐述这一手工技艺的美学内涵和内在价值追求,探讨历史发展中的信阳毛尖手工炒茶技艺的精神内涵和当代价值。  相似文献   

17.
梳理和分析淳安茶产业发展区位优势及存在的制约因素,依托“三茶”统筹的战略指导思想和浙江茶产业发展规划,以发展高品质淳安千岛湖鸠坑茶为目标,结合茶文旅融合及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与发展等进行研究,从提升鸠坑茶产业附加值,加快跨越式高质量发展,打造淳安县域茶文旅产业发展新标杆的多元维度提供对策和建议,从而推进淳安茶产业全面振兴和乡村共富先行。  相似文献   

18.
杨静民 《茶叶学报》2022,(3):217-221
基于“三茶融合”理念,深入分析福建省建瓯市茶产业发展的成效与问题,提出促进茶产业集群升级的机制与途径,为茶产业集群发展提供借鉴。研究发现建瓯市茶产业集群存在茶园建设滞后、龙头企业少、品牌渠道建设不够及产业链环节衔接不力等问题,并阐释了“三茶融合”促进茶产业集群升级的作用机制,即产业发展提升集群规模性以延长茶产业链条、科技创新促进集群竞争性以提升产品价值、文化根植培育集群价值性以凝炼品牌价值。最后提出了茶产业集群升级路径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陈卫龙 《福建茶叶》2009,31(3):I0004-I0004
偶遇奥运冠军 2009年8月的一天中午,在武夷山仙店人家饭庄一个偶然的饭局,我遇到了奥运冠军石智勇。当时.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总以为是看错人,因为在记忆里.总是在电视上无数次看见过冠军的身影。在身旁的好友打气下。鼓起勇气上前去搭讪,通过石智勇的大哥张勃介绍下第一次握了奥运冠军石智勇的手。握手的那一刻,内心是激动的.在这样偶然的机会能在武夷山遇上石智勇。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茶旅融合视角为基础,提出将永泰的茶文化结合庄寨文化进行旅游资源整合,对永泰茶文化旅游的发展优势及面临的问题进行研究,提出了发展永泰茶文化旅游的具体措施和建议,挖掘地域文化因素,把永泰茶旅二者资源进行优势互补,为提升永泰茶文化旅游品质提供理论依据,以期加深茶产业与旅游业的融合层次,助推永泰茶产业与旅游业的提质增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