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利用大米、小米、紫米和荞麦为基质进行蛹虫草固体发酵,采用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法测定总硒含量,高效液相色谱分析基质中虫草素和腺苷含量,考马斯亮蓝和硫酸-苯酚法测定粗蛋白和粗多糖含量。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响应面法对营养米糊的工艺配方进行优化,以有机硒、虫草素、腺苷、多糖、蛋白质、感官评分为指标,对营养米糊的冲泡料液比和水温进行比较与分析。结果表明,蛹虫草菌丝能够在15 d完全侵染大米、小米、紫米和荞麦基质,总硒含量分别为(1.8±0.3)mg/kg、(1.7±0.4)mg/kg、(1.9±0.4)mg/kg和(1.7±0.5)mg/kg,其中硒形态主要为硒代蛋氨酸。谷物发酵基质中富含虫草素、腺苷、多糖和蛋白质。通过单因素试验确定发酵基质适宜干燥温度为50℃,干燥后富硒蛹虫草谷物基质的粒形完整、菌丝暴露表面呈金黄色。由单因素与响应面试验优化富硒蛹虫草营养米糊(以大米基质为例)的制备工艺配方为:富硒蛹虫草谷物基质添加量50.0%,奶粉添加量4.5%,冲泡水温80℃。该条件下制备的营养米糊富含蛹虫草特有清香,色泽诱人,口感香醇,丰富了米糊的加工种类。  相似文献   

2.
酶法提取五常原产地稻花香大米淀粉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优化五常稻花香2号大米淀粉的酶法提取条件,采用Box-Benhnken的中心组合试验设计及响应面分析方法,研究了酶添加量、酶解时间和酶解温度3因素对大米淀粉中蛋白质残留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佳工艺参数为:酶添加量4.38 mg/g,酶解时间4.14 h,酶解温度50.96℃,料液比1∶6,蛋白质残留量为0.423%,为稻花香2号大米淀粉的工业化生产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为提高热风干燥辣椒的内部品质,以新鲜红朝天椒为原料,研究热风温度、风速和物料铺放量对辣椒干燥特性的影响,得到干燥曲线和干燥速率曲线,据此确定热风温度、风速和物料铺放量的适宜取值范围。通过响应面分析法的Box-Behnken中心组合试验设计方法,以热风温度、物料铺放量和风速为试验因素,借助求解多目标规划的几何加权法,以辣椒红素、辣椒碱、二氢辣椒碱含量的综合指标为响应值,建立了以综合指标为响应值的二次回归数学模型。最后利用Design Expert软件分析,确定了热风干燥辣椒的综合指标的最优值为0.833 105,对应的最优干燥条件为热风温度76.5℃,物料铺放量150 g,风速1.58 m/s。同时,此条件下的辣椒红素的含量为59.495 600 3 mg/kg,辣椒碱的含量为2.817 078 103 6 mg/g,二氢辣椒碱的含量为1.843 465 866 mg/g。通过验证试验表明,验证值与预测值接近,优化结果可靠。  相似文献   

4.
响应面法优化葡萄枝条中多酚化合物提取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冬季修剪的一年生葡萄枝条为试材,通过单因素实验和响应面分析法,考察提取温度、料液比和乙醇水溶液浓度对提取液中多酚含量的影响,优化提取条件。结果表明:采用溶剂提取法提取温度70℃、料液比1:16.5、乙醇水溶液浓度50%,在此条件下提取液中多酚实际含量可达14.126 mg/g。  相似文献   

5.
为了优化蜡梅叶片总黄酮含量的提取方法,本研究采用超声波提取,及以乙醇浓度、超声时间和超声温度为自变量,以总黄酮含量为响应值设计的响应面(RSM)优化方案。结果显示,以超声波及响应面法提取蜡梅叶片中总黄酮的最优提取方案为:乙醇浓度为85%,超声时间为34 min,超声温度为46℃,理论上预测的总黄酮含量为23.46 mg/g,测定的实际总黄酮含量为23.52±0.76 mg/g,模型的预测值与实际实验结果值相差很小,说明利用响应面法得到的提取参数比较可靠,可用于实际操作。另外,响应面法可以找出整个区域上因素的最佳组合和最优值,可信度较高。  相似文献   

6.
为优化苦荞麦黄酮的回流提取工艺,采用单因素和响应面试验研究回流法,研究乙醇体积分数、液料比、提取温度、提取时间对苦荞麦中黄酮提取效果的影响。研究表明,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液料比6 mL/g,提取时间30 min,提取温度40℃,乙醇体积分数56%。在此条件下,苦荞麦中黄酮得率为3.378 mg/g,验证值为3.434 mg/g,误差为1.66%。  相似文献   

7.
通过单因素试验研究经硫酸改性的凹凸棒石添加量、澄清温度、澄清时间对黄酒澄清度和蛋白质含量的影响,采用响应面法优化改性凹凸棒石对黄酒的澄清工艺。结果表明,添加改性凹凸棒石可以降低黄酒中蛋白质的含量,提高黄酒的澄清度,凹凸棒石添加量、澄清温度、澄清时间是影响黄酒澄清度和蛋白质含量的主要因素;通过响应面法确定黄酒的最佳澄清工艺条件为:改性凹凸棒石添加量5.0 g/L、澄清时间11 h、温度30℃,黄酒的澄清度为94.15%;采用该法澄清的黄酒稳定性好于壳聚糖和皂土澄清法。凹凸棒石价格低廉,可作为一种安全的新型天然吸附剂。  相似文献   

8.
面包冷却工艺的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研究面包冷却工艺的影响因素,采用单因素试验研究空气温度、相对湿度和风速对面包冷却时间的影响,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响应面法中心组合设计,建立数学模型,分析模型的有效性,并利用模型求取最佳条件。结果表明,面包冷却的最适条件:空气温度20℃、空气相对湿度70%、风速3.8 m/s,在此条件下,冷却时间为35.8 min。试验数据与模型拟合度较高。  相似文献   

9.
以万寿菊中的黄色素为研究对象,对影响超临界CO2流体萃取万寿菊黄色素的萃取温度、萃取压力和萃取时间分别进行了单因素研究。通过响应面最终确定最佳萃取条件为:萃取温度为60℃,萃取压力为48.6MPa,萃取时间为180min。在此条件下,万寿菊黄色素的最高得率为8.44mg/g,验证试验值为8.41mg/g,与预测值相对误差为0.36%。因此响应面法可以优化超临界萃取万寿菊黄色素工艺条件。  相似文献   

10.
以燕麦、荞麦和高粱为主要原料制备重组杂粮麦片,分析原料组成比例、熟化时间和一次干燥温度等工艺参数对产品中的蛋白质、脂肪、葡萄糖以及锌、铁、锰矿物质元素含量的影响,并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以感官评分为考察指标,采用响应面法优化重组杂粮麦片关键加工工艺。结果表明,燕麦、荞麦、高粱重组杂粮麦片关键加工工艺参数为:原料燕麦∶高粱∶荞麦为38∶31∶31(g/g/g),熟化时间34 min,一次干燥温度110℃,干燥时间10 min,在此条件下制得的重组杂粮麦片感官品质最佳。  相似文献   

11.
双酶法水解米糠蛋白工艺优化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米糠为原料,经脱脂后,采用碱性蛋白酶和中性蛋白酶双酶法水解米糠蛋白。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通过正交试验研究温度、pH、米糠质量分数、两种酶的比例及水解时间比对米糠蛋白水解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影响米糠蛋白水解度的因素主次顺序为:米糠质量分数温度时间比pH酶比;优化的双酶法水解米糠蛋白的工艺条件为:温度45℃,米糠质量分数3%,碱性蛋白酶处理时pH为9.5、中性蛋白酶处理时pH为6.5,时间比3︰1(即碱性蛋白酶4.5 h,中性蛋白酶1.5 h),加酶总量3%时的酶比(碱性蛋白酶︰中性蛋白酶)2︰1。在此工艺条件下,米糠蛋白的水解度达到56.28%。  相似文献   

12.
应用电子鼻技术对粳稻谷中霉菌定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德国Airsense公司生产的PEN3型便携式电子鼻系统分析检测不同储藏条件下粳稻谷的挥发性物质,结果表明:通过PCA分析,不同储藏条件的粳稻谷样品可以很好的被区分;利用Loadings分析传感器贡献率挑选W1S、W2S、W5S、W3S、W1W、W2W作为新传感器阵列,对15℃、25℃、30℃条件下的传感器响应值进行...  相似文献   

13.
不同储藏条件下糙米中过氧化氢酶活动度的变化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伟  陈瑞  刘璐 《粮食储藏》2010,39(6):28-33
在不同储藏条件下,对糙米中过氧化氢酶活性变化规律进行研究。采用储藏条件为:氧气浓度分别是2%、5%、21%,温度分别为15℃、20℃、30℃,水分分别为13.5%、14.5%、15.5%。以此来进行糙米模拟储藏实验。首先采用单因素实验研究方法,研究了氧气浓度、储藏温度、糙米水分对糙米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影响规律。研究表明:在3种不同氧气浓度的气调方式中,2%和5%的氧气浓度可使水分在13.5%~14.5%之间、温度范围为15℃~20℃的糙米在5个月的储藏期内过氧化氢酶活性下降控制在25%以内,而在21%氧气浓度的自然储藏条件下,其过氧化氢酶活性下降超过了35%。另外通过比较21%氧气含量、水分13.5%不同温度条件下糙米的过氧化氢酶的活性变化情况,可以看出高温下(30℃)的糙米其过氧化氢酶活性比15℃和20℃的糙米变化要快。在150d的储藏期内下降了37%。且后者在60d出现一个转折点,过氧化氢酶活性变化速率开始明显减小。其中高于15.5%的高水分糙米不宜储藏,实验验证了低氧可以延长高水分糙米的储藏期。通过单因素实验和多因素综合实验,并使用Design一Expert软件进行多因素分析,可以得出各因素之间具有交互作用,其中温度和氧气浓度和水分的交互作用对糙米中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影响显著。水分和温度越低,糙米品质劣变速度越慢。  相似文献   

14.
摘要:测定了超临界CO2-丙烯酸树脂-二甲苯拟三元体系相图,考察了喷嘴结构对含超临界CO2-丙烯酸涂料雾化效果的影响,用L9(34)正交表考察了涂料中超临界CO2含量、压力、温度对喷化粒子直径及喷化粒子流锥角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温度低于90℃、压力大于8MPa、CO2含量不超过35%时SC-CO2-丙烯酸树脂-二甲苯三元体系处在稳定单相区。用孔径为0.4mm,长度为<1mm的电火花钻孔喷嘴进行喷涂能够得到良好的喷涂效果,所得雾化粒子直径为80μm。温度越高、压力越大、CO2含量越大雾化粒子越小,喷雾锥角越大,雾化效果越好。在优化组合条件(20MPa、80℃、 CO2含量为35%)下喷涂,所得涂膜试样主要性能达到国家标准.  相似文献   

15.
宋伟  张明 《粮食储藏》2014,(2):28-32
通过对不同温度条件下(15℃、20℃、25℃、30℃)储藏的粳稻谷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峰值粘度变化进行监测(储藏时间为180d,测定周期为30d),结合动力学分析方法,在研究储藏条件对粳稻谷品质影响的基础上建立相应的品质变化预测模型。结果表明:过氧化物酶活性随着储藏时间的延长而逐渐下降,且温度越高,下降得越快,在温度为30℃、25℃、20℃、15℃条件下储藏180d后,粳稻谷过氧化物酶残余活力依次下降至16.74%、23.85%、38.35%、40.17%;峰值粘度随着储藏时间的延长而呈现波动上升的趋势,温度越高,上升的趋势越明显,在30℃条件下储藏180d后,峰值粘度上升至3495cP,而在温度为25℃、20℃、15℃条件下储藏的粳稻谷样品,峰值粘度依次上升至3307cP、3262cP、3018cP。粳稻谷过氧化物酶活性、峰值粘度的预测模型依次是:lnAt=-e-31007.16/RT×t+4.6052、lnAt=-e-24467/RT×t+7.7337。动力学模型预测值与实际测量值的相对误差在1%~12%之间,可以对储藏期间粳稻谷品质变化进行预测。  相似文献   

16.
探讨稻谷挥发性物质与糊化特性相关性。将当年新收获的稻谷储藏在不同温度条件下,定时测定稻谷的挥发性物质和糊化特性指标。结果表明:随着储藏时间的延长,稻谷峰值粘度、最低粘度、崩解值、最终粘度和胶凝值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且温度越高升高得越明显;温度和时间对糊化特性影响极显著(P0.01),且交互作用明显;利用电子鼻对不同储藏时间的稻谷挥发性物质进行检测,并利用PCA和LDA两种分析方法进行分析,糊化特性(峰值粘度、最低粘度、崩解值、最终粘度和胶凝值)不同的样品处于不同区域。  相似文献   

17.
将大米包装后进行微波处理,探索微波处理对大米的保鲜效果,采用正交试验优化微波保鲜大米的参数。以大米含水量、微波功率、处理时间为自变量,大米表面霉菌数量、米饭质构、糊化特性等为考察指标,采用隶属度分析法对大米品质进行综合评价。通过分析得出各因素影响的显著性依次为:微波处理时间水分含量微波功率;微波时间、水分含量对大米保鲜有极显著性影响(P0.01),微波功率有显著影响(P0.05);大米微波保鲜的最佳参数为:大米水分含量15.5%、功率640 W、处理时间60s,此参数条件下大米品质的综合评分最高,为0.9160。  相似文献   

18.
小麦粉储藏期间水分变化规律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将小麦粉在不同温度、不同湿度下模拟储藏试验,研究了储藏过程中小麦粉水分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小麦粉在储存一段时间后水分可分别达到平衡状态,方差分析得出储藏环境的温度、相对湿度对小麦粉的水分有显著影响,且水分与储藏湿度和温度呈显著二元线性关系(Y=a+bX1+cX2)。将小麦粉的水分变化与其它品质比较分析得出,小麦粉储藏时应控制水分低于14.0%,储藏条件控制为:湿度〈70%,温度〈20℃。  相似文献   

19.
高CO2气调储藏对大米食用品质调控效应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W45号大米为试材,定量控制储藏环境中的O2和CO2浓度,研究10℃和30℃条件下,高浓度CO2储藏6个月对大米不溶性直链淀粉含量及蒸煮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低温10℃、O2浓度8%条件下,高浓度CO2可有效抑制大米不溶性直链淀粉含量的增加,CO2浓度作用效果20%10%2%,其中20%CO2气调储藏大米的不溶性直链淀粉含量与初始值相比仅增加了9.39%,显著低于对照(不充气处理);在高温30℃、O2浓度8%条件下,高浓度CO2调控大米不溶性直链淀粉的效应不显著;在10℃、30℃温度储藏条件下,高CO2处理均可显著提高大米的蒸煮品质,抑制大米的加热吸水率,增加米汤可溶性固形物含量,CO2浓度越高效果越明显,其中20%CO2处理在10℃条件下加热吸水率比对照下降了12.71%,米汤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比对照增加了24.56%。  相似文献   

20.
微波裂解稻壳制备活化炭的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推动生物质产业链,进一步开发生物质能,从而充分有效地利用农林有机废弃物,通过微波裂解稻壳制得稻壳炭,用化学活化法制备高品质的活性炭。采用碱溶法(NaOH)除去稻壳炭中SiO2,固体碳通过化学活化法来制备高质量活性炭。选取活化剂质量比、浸渍时间、活化温度、活化时间4个因素,每个因素三水平,通过正交试验对最佳活化剂制备活性炭的工艺条件进行优化,提高稻壳的综合利用率。以碘吸附值为主要品质衡量指标。通过单因素和正交实验确定最佳活化工艺条件为以氢氧化钠作为活化剂,炭碱比为1:2,活化温度为700℃、活化时间为2 h,浸渍时间为24 h,稻壳活性炭的碘吸附值为965.22 mg/g,超过了净水用活性炭的国家二级品指标,而亚甲基蓝吸附值为148.50 mg/g,达到了净水用活性炭的国家一级品标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