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应用高温干燥法显示13份木薯种质的C-带(即染色体的结构异染色质带的简称)。结果表明:C-带带型在种质间有较大的变异性和特异性,主要表现在C-带的带纹总长度不同,尤其是带纹的类型有明显差异。这种差异可用以构建木薯染色体图谱。C-带带纹在染色体上的分布可分为5种类型,其中以Ⅰ类型居多,各种C-带带纹类型的染色体数目所占比例在种质之间的变异较大,Ⅲ和Ⅳ类型在各种质之间的变异更大。13份种质间的异染色质含量差异达极显著,且随杂交次数增多,染色体组中异染色质比例趋于增高。还对高温干燥法的机理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3.
用苎麻芦竹青嫩梢扦插诱导萌发幼根,采用F-BSG法制备染色体标本,对其染色体组型和Giemsa C-带带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苎麻的核型公式为2n=28=8(L)st 18(S)st 2(S)SAT,全为不对称的染色体,N、F值与其染色体条数相等,每组染色体臂指数均大于78%,染色体长度比大于2.1:1,属于4B类核型。Giemsa C-带带型单一,短臂为全带,长臂为着丝点带。 相似文献
4.
5.
6.
用苎麻芦竹青嫩梢扦插诱导萌发幼根,采用 F-BSG 法制备染色体标本,对其染色体组型和 Giemsa C-带带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苎麻的核型公式为2n=28-8(L)st 18(S)st 2(S)_(SAT),全为不对称的染色体,N、F 值与其染色体条数相等,每组染色体臂指数均大于78%,染色体长度比大于2.1:1,属于4B 类核型。Giemsa C-带带型单一,短臂为全带,长臂为着丝点带。苎麻(Boehmeria nivea L.)是我国特产,是重要的纺织原料之一。国内外对苎麻栽培、育种、生理生化、形态解剖等方面的研究较多,而对苎麻细胞学基础理论研究极少。我们对苎麻染色体形态及染色体结构特征及 Giemsa C-带带型进行研究,将为苎麻遗传变异,新品种选育提供细胞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用Giemsa染色法分析了爪哇香茅(Cymbopogon winterianus Jowitt)的染色体组型。结果表明,除具有随体的第5对染色体为亚中部着丝点染色体外,其余9对染色体均为中部着丝点染色体,其组型为2n=20=18m十2sm(SAT)。用Giemsa C—带技术观察了爪哇香茅的染色体带型。发现其全部10对染色体着丝点的两侧都显示C—带,大多数染色体显末端带,个别染色体显中间带和副缢痕带,第2、3、4、5、8、9、10对染色体各对的两个成员之间Giemsa带型相同,而第1、6、7对染色体各对的两个成员之间带型有差异。 相似文献
8.
9.
10.
11.
辽热群体是北方春玉米区的优良热带种质基因库。以辽热群体4个改良世代为试验材料,利用田间表型和SNP基因型分析群体改良效果及染色体区段遗传特征。结果表明,经过3轮S1家系密植鉴定轮回改良,辽热群体的产量由7 575.65 kg/hm2提高至8 247.50 kg/hm2,百粒重由31.22 g提高至36.03 g,株高由242.62 cm提高至271.83 cm,达到了比较理想的改良效果。染色体结构分析发现,初始世代中超过96%的遗传背景在后续轮回改良群体中获得稳定遗传;随着改良轮次的增加,辽热群体染色体差异片段大小由13.14 Mb增加至70.29 Mb,且存在控制水分、穗行数和其他性状的分子标记和QTL,这可能是引起辽热群体产量和农艺性状发生显著变化的原因。研究结果表明,辽热群体经S1家系密植鉴定改良法进行多轮改良,有效提升了产量相关性状的同时还保持了优良农艺性状。 相似文献
12.
本试验以苎麻品种芦竹青为材料,从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两个方面进行研究,有丝分裂以墩稍扦插诱导萌发幼根,采用F—BSG法制备染色体标本,对其染色体核型和Giemsa带型进行的分析结果表明,苎麻的核型公式为2n=28=8(L)st 18(S)st 2(S)SAT,全为不对称的染色体,N·F.值与其染色体的条数相等,每组染色体的臂指数均大于78%,染色体长度比大于2.1:1,属于4B类核型。Giemsa C—带带型单一,短臂为全带,长臂为着丝点带。减数分裂以2%醋酸洋红压片,发现同一株上幼蕾着生的部位不同,其发育进度不一致,以着生在茎的中、上部的幼蕾发育快,同一枝梗上以着生于下部的幼蕾发育早,而同一幼蕾的PMC在减数分裂终变期、后期Ⅰ,末期Ⅰ以及后期Ⅱ、四分体等阶段同步程度高,同时观察到存在一定的高峰期。 相似文献
13.
14.
徐霞 《国外农学:麦类作物》1993,(6):48-50
本文对小麦及其亲缘属植物染色体显带技术的研究和利用情况作了详细评述。为准确进行小麦及其亲缘属植物的染色体分析奠定了基础。可推动作物遗传育种学研究工作的进一步开展。 相似文献
15.
小麦/玉米带田中玉米施氮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河西走廊小麦/玉米带田中玉米施N技术直接影响其产量。氮肥在玉米生长前期的拔节期或播前作底肥施用平均增产玉米123%~137%,提高带田产量48%~54%,玉米对N素利用率28.9%~31.1%;玉米抽雄期施N玉米增产率减少87~101个百分点,利用率减少21.4~23.6个百分点,带田综合增产率减少32~38个百分点。等量N肥分作底肥和拔节期两次施用是玉米最佳施N时期;带田玉米N肥追施以穴深施和行间单沟深施效果最好,有效地防止了N的挥发损失,比表施增产15%~18.3%。 相似文献
16.
对宁夏引黄灌区胡麻套种玉米不同带型的作物产量、生育表现和经济效益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作物总产与玉米产量呈高度正相关(r=0.99**),玉米产量与其占地面积比例呈正相关(r=0.99**).据此认为在套种条件下,胡麻与玉米的面积比例应以0.60:0.40~0.65:0.35为宜;带宽为2.25m,胡麻1.35m,玉米0.9m的处理B和带宽为2.05m,胡麻1.35m,玉米0.7m的处理A为较佳带型。 相似文献
17.
本文对小麦及其亲缘属植物染色体显带技术的研究和利用情况作了详细评述。为准确进行小麦及其亲缘属植物的染色体分析奠定了基础,可推动作物遗传育种学研究工作的进一步开展。 相似文献
18.
19.
近几年来玉米产业化迅猛发展,助推了玉米种植面积大幅度增长,各地先后投产了一批以玉米深加工为主的农事企业,开发出的产品有绿色清洁能源、聚乳、淀粉、生物塑料、精细化工等项目上百个,品种达上千个,新增农产品附加值10—100倍。到目前为止玉米是产业化最为明显、最为完善的产业。从价格上看,玉米价格在世界范围内呈刚性增长态势,短期内价格不会再出现低迷。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