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滋味拾零     
我是湖北省森林公安局的一名民警,当我认真整理从警17年的岁月,竞发现最先涌出记忆闸门的不是音影,而是滋味.意外1997年12月,通过公务员考试,我从湖北省广水市建设委员会调到孝感市林业局,被安排在林政公安科工作.那时的我才第一次知道,中国还有一种警察叫林业公安!我们科里3个人,1名科长、1名副科长和我.听科长介绍,我们这个科,实际是3科1办:林政科、公安科、野生动植物保护科、护林防火指挥部办公室,印章齐全,对外使用.我没有在意科长稍冷的语气.一想到自己会成为警察,不由得暗自高兴起来,并感叹造化弄人!一小个头白面书生,怎么就与警察产生了交集?  相似文献   

2.
冬天的风雪     
风雪是北国冬天的个性,没有风雪的季节,在我的想象中大概只有温暖如春的江南.但我固执地认为,未经历过风雪的人生,实在算不得是一个完整、全面的人生.我就曾深刻地体验过冬天的风雪.那时我还在大兴安岭北部原始林区本材生产工队.我们在一条山沟里作业,风雪刮进集材拖拉机的  相似文献   

3.
香山红叶     
少年时读杨朔的《香山红叶》,心里着实被感动了一回.那时香山在我的脑海里只是一个抽象的地理名词,至于红叶究竟为何物,我颇有些懵懂. 北方多有柞树,白露为霜之后,树叶颜色间于黄红,谈不上鲜艳.况且,经秋风一扫,柞树便变成个"大秃头",就那么举着几片残叶,也难令人生出怜爱之心.  相似文献   

4.
小时候,距我家不远就有一位单身的老木匠。他曾经为我家打制过一个窗户,那时的窗户都是小方格子式样,再辅以高丽纸遮风挡雨。老木匠60多岁了,但用起凿子、斧了、锯子等工具都是得心应手。他每天早晨来到我家开工,晚上吃完晚饭收工。那时我还没有上学,就和老木匠成为了院子里的主宰,他在一旁拉锯,我则静静地看着他劳动。  相似文献   

5.
新春联     
雪印,似诗似画,真的。最先给我这种感受的是电影《林海雪原》。杨子荣单枪匹马深入虎穴,在他走过的雪地上就留下了长长一串雪印,连接着他渐渐远去的身影,那画面就是一首诗一幅画,真是好美好美。那时我就做梦,要是我自己也能到林海雪原踏出一串雪印来,那有多过瘾。那时,我还是一个小学生,人小梦可不小。从江南到林海雪原,中间隔着五六个省哩!真是天遂人愿,1965年,我的梦变成了现实。十九岁的那一年,我报名参军,接到录取通知书,兴奋得一蹦三尺高———空军!接下来,又被告知一个令人更向往的地方———侦察英雄杨子荣生前战斗过的地方———牡…  相似文献   

6.
前些时,随一旅游团去了一趟华东五市。无论坐在车上,还是住进酒店,谈论最多的是周庄。那时,我对周庄还一无所知。我问导游小张:“周庄有他们说的那么好吗”?小张冲我一笑:“你到周庄就知道了。”此后,周庄情结便在我心底中生根发芽了。  相似文献   

7.
我与林业之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董旺 《云南林业》2011,(3):71-71
我出生在山区农村,从小就与森林结缘,喜欢爬山游玩。 那时,我在家中负责放羊,我把羊赶到森林资源较好的山林内,那里面树叶、杂草长得茂盛,牛羊就能吃得饱饱的,我父母就非常开心。  相似文献   

8.
乔冠华与老梨树章含之1984年,冠华逝世后的第一个春天,也是我最悲痛的一个春天。那时院子里其他的树都开花了,唯独那棵老梨树默默地站在角落里,一朵花没有。我那时一看见梨树就哭而且见到朋友常流着泪诉说这老梨树的事故:“你说这树不怎么会有感情的?老乔对梨树...  相似文献   

9.
油茶花赞     
朋友啊,你爱油茶花吗?那是非常令人向往的花。 我认识油茶花,还是在80年代初期。那时,我在豫南大别山区一个乡政府(当时叫人民公社)里担任林业助理员。工作的需要使我与漫山遍野的油茶树打起了交道。不知怎的,一开始,我就被树上的花朵深深吸引。  相似文献   

10.
台湾岛及其林区是我青年时代十分向往之地.早在20世纪50年代,我在大学毕业填写志愿时,就写到一处,那就是阿里山林区. 历经半个世纪的林海生涯,年届古稀时,天缘巧合,我终于踏上了台湾岛的大地,亲眼看一看那里的森林树木、山潭美景,从专业角度考察了台湾的生态景观和山川林海.  相似文献   

11.
儿时的年戏     
我从小在农村生活,那时人们娱乐活动少,因此,最让我盼望的事就是过年,因为过年时可以看年戏. 在村里的晒场上,垫起个土堆,四下里打下几根粗木桩,再在上面横几块木头板,用几块大布一围,戏台子就搭起来了.唱戏的那几天,往往戏还没有开始,那些卖甘蔗、煎糕、玩具的小贩们便早已在戏场周围摆起了摊子.村里的老人占据了戏台正前方最好的位置,他们是铁杆儿戏迷,大概也只有他们能听懂那“咿咿呀呀”的戏文了.  相似文献   

12.
最近,我阅读了《內蒙古林业》1989年第6期,这份杂志使我十分感兴趣。我认为,这个杂志办得好,好在以下几个方面: 1.月刊,每月1日出版,远在海南的我,已在6月上旬就收到了6月的这一期,真是快速.时效之强,深受广大读者的欢迎。这也是这个杂志的最大优点。 2.栏目灵活、知识面广,每期都有十多个栏目,“文摘荟萃”、“他山之石”栏目中的科学知  相似文献   

13.
天山月     
那时,我还年轻,刚刚大学毕业,第一次出外业,搞森林调查。原计划两天的工作量,一天就完成了。下到山沟,太阳快落山了,遇到另一组的何师傅,他们也干完了,原计划要在山上住一晚上,看来没有必要了。几个人一合计,就决定下山返回驻地。  相似文献   

14.
<正>当我细细咀嚼“牦牛”这个概念时,我才发现自己与牦牛之间的距离那么近。看到“牦牛”二字,我就仿佛能够触摸到那静默于青藏大地上的庞然大物。我母亲曾告诉我,当年母亲生下我时,正好骑着一头驮牛,在搬迁途中。那时,突然一阵剧痛,母亲从牛背上滚落到一片沼泽地里。随之,我就来到了人间。因此,我从出生的那一刻起,就和牦牛有着割舍不断的联系。  相似文献   

15.
郁金香就象它的名字一样高贵,浪漫。以前看到它时多半是在花瓶中或花店里,那时就觉得它虽外形简单但却很与众不同,于是便有了一种想法:放在居室的花盆里养上它。 我把三棵种子和花泥,埋在了一个精美的花盆中,种下了希望和梦想。  相似文献   

16.
滋味拾零     
<正>我是湖北省森林公安局的一名民警,当我认真整理从警17年的岁月,竟发现最先涌出记忆闸门的不是音影,而是滋味。意外1997年12月,通过公务员考试,我从湖北省广水市建设委员会调到孝感市林业局,被安排在林政公安科工作。那时的我才第一次知道,中国还有一种警察叫林业公安!我们科里3个人,1名科长、1名副科长和我。听科长介绍,我们这个科,实际是3科1办:林政科、公安科、野生动植物保护科、护林防火指挥部办公室,印章齐全,对外使用。我没有在意科长稍冷的语气。一想到自己会成为警察,不由得暗自高兴起来,并感叹造化弄人!一小个头白面书生,怎么就与警察产生了交集?  相似文献   

17.
打有记忆起母亲就嘱咐我,遇事能忍则忍。每当听到这句话,我就想起铭刻在脑海里的一件事。那时,我约莫四、五岁的样子。春季里的一天,我跟着母亲去二大娘家磨面。二大娘家正在吃早饭。我和母亲来到院东的小磨坊,母亲开始忙着磨面,我在旁边玩沙包。过了一会儿,院子里传来一阵说笑声。我跑到门口,看见邻居大娘、二婶,还有家前的五保户三奶奶,她们正围坐在院子里的太阳底下做针线活,一边做一边叽叽喳喳,仿佛比赛谁的嗓门高似的。  相似文献   

18.
缘份     
缘份曹兴旺我与《中国林业》杂志极有缘份。早在我上小学五年级时,我的班主任佟老师的案头上总有一本《中国林业》,在那时,我就知道了植树造林绿化祖国是改善人们赖以生存的环境的大道理。每当春暖花开时,佟老师都带领我们到河边栽树。老师告诉我们,改善环境,维护生...  相似文献   

19.
我一直到十八九岁都不知道自己将来会是什么样。我爸演戏的时候,我经常躲在一边看。那时,我觉得自己可能是一辈子的忠实观众吧。"文革"结束了,艺术院校招生,我忽然好像知道自己想干什么了。考艺术院校时,主考官让我演一个动作:从后面捂女孩的眼睛,我太紧张了,捂住她的眼睛,手就下不来了。那女孩只好把情人见面的戏变成了抓流氓的戏。我最大的特点是两个字:一是蔫,一是缩。我不像我爸,他脾气火爆,敢当着一千多人的面上台指挥。我打死也不敢。只要有什么活动让我出席,我就本能地往后缩。  相似文献   

20.
醋柳精神赞     
从我懂事的时候,就对家乡的醋柳有了浓厚的兴趣。那时,秋天一来,我就嚷着让下地收割庄稼的父亲给我折醋柳果枝,我要吃那醋柳果,它又酸又甜又好吃。醋柳在我的家乡被称为“酸刺”,属于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