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那片森林     
有关森林的记忆,贯穿了我人生之初的童年时光。刚记事的时候,这片林子是集体的林场。它南起黄土岗,北至小清河,呈椭圆状绵延一里有余。那时,秉直无私的爷爷被乡亲们推选为护林员,他把铺盖炊具都搬进了那间用土坯茅草筑成的护林房,扛上那杆因时光流逝而擦磨得光溜乌亮的鸟枪,像  相似文献   

2.
采伐工的歌     
人说我是一块铁人说我象一块钢其实我也有细腻的感情在山林里寂静的晚上那山脊上的月亮多象妻子青春的面庞那林梢上的星星多象儿子顽皮的目光于是我的心扑打着翅膀飞回那间熟悉的小房当黎明吻破我的梦乡钟声里又听到师傅的希望我背起油锯踏上林间小路追逐着一个开拓者的形象月末队长问我想家不我说想家里捎信让回去我说忙因为我的家只是一颗小小的卫星而我的祖国才是:,一轮光华四射的朝胆卜一采伐工的歌@胡金翔~~  相似文献   

3.
时下,街头上、商场里、酒店中、候机室等公共场所的咖啡店、咖啡屋、咖啡厅越来越多,咖啡也成了许多家庭、公司的常备饮品。咖啡以其沁人心脾的馨香及温和柔润的  相似文献   

4.
又见绿林     
这是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回乡小住的我在午饭后漫步来到村北的黄土岗上。顿时,我的视野变得开阔了,土岗下那片如春水般涌动的绿林豁然纳入我的眼帘——我又见到那片久违的绿林了! 有关绿林的记忆,贯穿了我人生之初的童年时光。刚记事的时候,这片林子是集体的“林场”。它南起黄土岗,北至小清河,呈椭圆状绵延一里有余。那时,秉直无私的爷爷被乡亲们推选为护林员。他把铺盖炊具一齐搬进了那间用土坯茅草筑成的护林  相似文献   

5.
《内蒙古林业》2008,(5):46-46
那是入夏以来最热的一天,街上每个来去匆匆的行人似乎都在寻找阴凉的歇脚地,所以街角的那间冰激凌店成了最受欢迎的地方。  相似文献   

6.
老杨头     
老杨头,是林场的护林员,常年住在山里,今年六十有五,身体硬朗,性格豪放。他对林场的沟沟脉脉了如指掌,对每块林地的面积、树种、栽植时间、株数都一清二楚,人们都亲切地喊他“活地图”。 山弯林畔的那间三角形的窝棚,就是他的家,他的窝。他很爱他的窝,常当着人们的面说“金窝银窝,比不上我的土窝窝”。 秋天,我去采访他,便来到了他称道的土  相似文献   

7.
聆听鸟语     
在乡下那些日子,我常常要习惯性地在我那间老式的火砖房里凭窗而坐,或读书,或写作,或聆听窗外喧哗的鸟语。我的家园,委实是个被枣树和竹子环绕的村庄。倘若站在村外,你是断然看不见我的家园任何一间完整的房舍的,只能窥见一星半点的屋脊青瓦,亦或一两缕淡蓝轻盈的炊烟。因为,我的村庄,早已被枣树与翠竹淹没。这样幽谧的村庄,怎能不成为鸟儿们的乐园呢?于是,幽居乡村,我的心常常不由地走进元代翁森笔下那“好鸟枝头皆朋友,落花水面皆文章”的曼妙情境。那时虽然年少,但却早明世事,早入红尘。作为一介农夫之子,自然难以逃脱繁杂苦累的农活。春…  相似文献   

8.
我最早与银杏亲密接触,是在桂北兴安县一个叫桐子坪的小山村。那是1964年,作为大学三年级学生的我被派到那里搞"四清"(社会主义教育运动),与农民"三同"(同吃同住同劳动)。第一家住户姓刘,我住的那间泥砖屋的小窗外正好有一棵银杏,树阴遮蔽了半亩地,走进小屋即可看到鲜绿的枝叶在摇曳、成群鸟雀在飞掠,躺在床上总能听到鸟雀们的啼鸣,有时半夜里似醒非醒,还可听到猫头鹰在树上的怪叫。住了半年,搬到另一户人家。这家人是小两口子,户主叫黄明亮,是一位复员军人,女的叫李翠兰,是一位秀  相似文献   

9.
绿叶文学     
绿叶文学寻找,那碌色的恋歌──为森林诗人傅仇扫墓汪骥.阳光下,人们汇入四月这流泪的季节,走在弯弯曲曲的山道上……是为寻找那支情浓得化不开的《赤桦恋》来的么?是为寻找那间孕育过沸沸扬扬的诗情的小木屋来的么?是为建筑一首首山林咏叹调摇滚起绿的忧思来的么…...  相似文献   

10.
获大奖的第二天,一气跑了两个地方。下午,如约来到主楼8层最东头那间办公室。门虚掩着。无所顾忌地敲门而进,只见一位瘦瘦的老人正靠在沙发上打盹。他,就是刚刚获得了全国林业  相似文献   

11.
群山叠嶂,林海苍茫。在羊肠小路上攀行一个多小时后,终于见到了伫立山巅之上的那间小屋,见到小屋旁的那个身影——宋来元。他用望远镜环视四周森林的样子也成了山顶一道风景。宋来元瞭望的这座山叫永宁西山沟西坡,周围全是北京辖区内的森  相似文献   

12.
<正>小小的一块甜品,背后隐藏着巨大的经济效益,商家们以甜品为切入点,进而带动其他业务收入的增长。休闲的午后,手捧一本心仪的读物,静静地坐在咖啡屋的一角,点上一杯浓郁的拿铁和一碟精致的甜点,让时光在优美的文字和淡雅的奶香中慢慢流淌。这是一种多么恬然自得的  相似文献   

13.
中条山森林经营局皋落林场场长任高科,七年救活了两个场,并彻底地改变了这两个林场的面貌,我们慕名采访了他。在来皋林场的那间朴朴素素的办公室里,任高科正在同一位客户谈话。他友善地朝我们笑了笑,示意我们坐进他里间的卧室里,稍等片刻.谁知他竟让我们坐了差不多一个多小时的冷板凳,等到终于送走了那位客户,他才非常抱歉地对我们说:“你看,咱们这儿的条件不好,客户来了,就必须让他们高兴而来满意而去。都是自己人,想来你们不会太在意吧。”我们说明了来意。任场长笑着说:“我并没有做出什么成绩,这样吧,你们先出去看着听听,也替我在群众中征求征求意见。”我们感到任高科可能是有意不跟我们“配合”,也只好从外围“突破”了。通过几天的采访,结论是在我们预料之中的,他的确是一位深受群众欢迎和信任的好场长。  相似文献   

14.
甘南 《中国林业》2012,(2):26-27
20世纪80年代,著名作家黄宗英的一篇报告文学《小木屋》风靡全国,书中女主人公徐凤翔扎根西藏林海、克服千难万险开拓高原生态研究的事迹,曾感动了亿万读者……或许因为是同样热爱林业,深有同感,又或许隐藏在心底的那份向往高原的情愫,年轻的张旸也在自己心中建起了那间远在雪域高原上的"小木屋"。  相似文献   

15.
说起拘留所教导员杨大姐,人人都会竖起大拇指.今年55岁的她,曾经当过派出所民警、火车上的乘警和看守警. 在我从另外一个镇派出所调到拘留所认识杨大姐时,她就已经在当教导员了,由于我们这里地方小、人少,女民警更少,所以我对她格外注意,白白净净的脸上镶了一双三角式的眼睛,不胖不瘦、不高不矮的身材,走起路来格外有力,平日里她总是笑眯眯的。起初,我和她并没有太深的接触,因为我在局里,她在拘留所,见面的机会也很少。  相似文献   

16.
最近,看了中央电视台一个有关中华民族家训的栏目,触动颇多.小学二年级时,同桌有一支钢笔,借给我用后,忘记收回。我顺便带回家了。当时,家里困难,买不起笔.我又很想要一支,舍不得还。怕第2天同桌要用笔,我连上学都没敢去。二哥问也不敢说。直到妈妈问起,我才吞吞吐吐地说出自己的想法、妈妈严厉地说,别人的东西不能要。她要求一定要把钢笔退给同桌。第3天,  相似文献   

17.
春夜雨     
春雨,似一缕缕透明的银丝,从苍穹中垂下来,织成了一袭硕大的帐幔,罩住了碧苍苍的群山、绿晶晶的小溪、和那一排蘑菇似的小木屋。在那间飘逸出炊烟的小木屋中,她,伫立在窗前,一瞥、一瞥、又一瞥,向着那条灰蒙蒙的,通往林场实验地的小路。思絮,也沿着小路延伸到远处……春节前,他带信回来说:“别的同志都回——去了。但这批华山松的扦插育苗,刚刚插下去不久;  相似文献   

18.
世界上有一种树木,不弯不曲,高大挺拔,蓬勃向上,阿娜多姿,可人工种植,砍下制板,花纹淡雅,质地优良,芳香怡人,经久不坏,是理想的建筑材料和家具的原料。这种树叫杉树。中国杉树种植面积最多、木材储蓄量最大的县份是广西的融水苗族自治县,而在这个县里,又有一位能把杉木变得更美观、更有用、更珍贵、更受欢迎的人,他就是李爱培。来到李爱培精心经营的广西柳州金杉木业有限公司办公楼那间160多平米用"香杉地板"装饰而成的  相似文献   

19.
我的故乡巴林是呼伦贝尔市一个风光秀丽的林区小镇,森林覆盖率达80%,境内的喇嘛山国家森林公园奇峰罗列、怪石嶙峋.每到夏季登临山顶,耳边只闻鸟鸣,百啭千声,似瑶琴鼓瑟之音.“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作为一名森林公安民警,能守卫这样一方灵山秀水,我无尚荣光! 记得那是一个山花烂漫的季节,我与派出所的另外两名氏警照例在密林中巡逻,突然,一声枪响打破了山林的宁静。我们迅速循声追踪,最终在山坳中的草从里发现了一只受伤的狍子,偷猎者已不见踪影。受伤的狍了看到我们后挣扎着站起来,踉跄地挪了几步就摔倒了,但它仍坚持跪地爬行,喉咙里发出“咕咕”的响声,似乎诉说着什么。  相似文献   

20.
2013年10月,她被授予“第二届贺州市道德模范”荣誉称号.2014年2月,她入选了由中央文明办、中国文明网举办的“我推荐、我评议身边好人”活动“中国好人榜”助人为乐类候选人。她是大桂山林场最偏远,条件最艰苦的茶冲分场的职工张丽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