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以北京市百花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例,运用层次分析法和SWOT分析对其生态旅游资源进行了综合评价。在层次分析中,构建了15个评价指标的评价体系,评价得分为76.75分,等级为Ⅰ级;SWOT分析表明该保护区的生态旅游资源丰富,客源市场稳定,有一定区位优势,但存在管理不足、基础设施薄弱、服务不到位等问题,同时也面临着与周边景点的旅游资源同质化竞争的挑战。基于以上评价结果,提出保护区开展可持续生态旅游的建议,以期能更好地开发百花山保护区的生态旅游资源。  相似文献   

2.
孙瑞江 《乡村科技》2023,(11):115-117
甘肃洮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物资源十分丰富,是甘肃省的一座生物宝库,更是植被稀少的西北地区一道天然的绿色屏障。结合洮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的生物多样性情况,从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宣传、加强行政执法队伍建设、加大植树造林力度、制订灾害预防策略、加强对河道的治理及强化科研检测等方面提出生物多样性保护对策,以期保护好西北地区的绿色屏障。  相似文献   

3.
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管理与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1 生态旅游与生态学的关系 自海克尔创立"生态学"至今,100多年来生态学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它从单纯的研究生物与环境的关系,发展到研究自然资源开发和管理、人类生存环境变化、自然保护区建设和可持续发展途径等,为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协调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生态旅游,其主体是人类,旅游对象是自然环境.  相似文献   

4.
广东车八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资源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实地调查,运用层次分析法和专家咨询法,对广东车八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生态旅游资源进行综合评价;选取旅游资源质量、区域环境质量、旅游开发潜力和旅游开发协调度为综合评价因子,筛选出17个与保护区生态旅游密切相关的项目评价因子,构建评价指标体系。评价结果显示,车八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旅游资源质量、区域环境质量、旅游开发潜力和旅游开发协调度均为优良等级,综合评价得分为84.4,等级为优,说明广东车八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生态旅游资源具有很高的景观价值和旅游开发价值。根据评价结果,提出了开发建议。  相似文献   

5.
生态旅游解说系统是自然保护区发展生态旅游的重要环节。通过对茂兰自然保护区实地调查,发现茂兰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解说系统存在人员解说系统缺乏、非人员解说系统不完善、解说系统的自然生态环境保护教育功能体现不足、未充分发挥科普教育基地作用、缺少游客中心、景区外辅助解说系统薄弱、宣传信息偏失等问题,并据此提出把旅游解说系统的合理规划设计提上日程、导游服务活化解说、建立游客中心、科学设计牌示解说系统、加强科普知识和生态保护宣传教育、重视景区外辅助解说系统的建立等构建茂兰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解说系统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车八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空气负离子水平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在实地测定车八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空气负离子浓度的基础上,对不同样点的空气负离子浓度与环境多元变量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溪边、瀑布边以及接近水面的样点空气负离子浓度较高,森林土壤和植被对空气负离子浓度影响的正效应明显,建议保护区修建专用的空气负离子健康道,提供更多的休憩、娱乐和保健场所。  相似文献   

7.
赖启航 《安徽农业科学》2011,(19):11642-11644
运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对攀枝花苏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开发进行了SWOT分析,得出该区生态旅游开发应采取“抓住机遇,乘势发展”的战略,并提出发挥优势、打造精品,完善自身、克服劣势,工旅协调、互促其赢,政府主导、重塑形象,整合资源、培育市场。多方着手,提升竞争力等开发策略。  相似文献   

8.
牯牛降生态旅游环境容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今世界掀起了一股生态旅游热,越来越多的自然保护区涉足旅游业。一些自然保护区已经成为带动当地旅游经济发展的“龙头”。牯牛降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开展生态旅游,应研究其环境容量,以免造成牯牛降生态旅游资源与生态旅游环境的破坏,保证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1生态旅游环境容  相似文献   

9.
宁夏灵武白芨滩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灵武市东部荒漠区,面积约占灵武市总面积的1/4,属于荒漠类型自然保护区。近年来,运用草方格沙障、人工模拟飞播、营养袋育苗等方法创建了荒漠化地区"干旱固沙林、骨干防护林和经济林带三位一体、林农牧副多业并举"的综合治沙防沙发展模式。探讨了利用保护区内丰富的生物资源、典型的荒漠自然景观资源和独特的地理人文景观资源发展"绿色、生态、环保"的生态旅游模式。  相似文献   

10.
黄宏 《安徽农业科学》2015,(34):237-240
近年来,中国自然保护区迅速发展,但“重数量轻质量、重建设轻管理”的发展现状使得自然保护区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为了实现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的发展,就需要对旅游管理对策进行改进和完善.笔者通过对自然保护区及生态旅游的概念的阐述,依据我国自然保护区旅游管理的现状及问题,以政策管理、社区管理、资源管理和游客管理4个方面来对我国自然保护区的生态旅游管理对策进行研究分析,并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1.
以黄河沿岸带3地市兰州市、白银市、临夏州为研究对象,在可持续发展的原则指导下,基于生态承载力的内涵,从生态弹性度、资源环境承载指数、资源环境压力指数等方面,建立了生态承载力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应用主成分分析法构建了评价模型,对兰州、白银、临夏的生态旅游现状作出了分析。  相似文献   

12.
郑云玉  冯达  温亚利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5):8218-8220
基于太白山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活动无序开发、利用的现状,从区域旅游活动的理论出发,在介绍太白山生态旅游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了生态旅游对太白山自然保护区的影响因素,进而构建了太白山地区生态旅游规划机制,并提出了通过相应的引导、监督和激励机制保障规划的有效实施。  相似文献   

13.
杜兴翠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5):15483-15485
茂兰保护区生物多样性丰富,景观独特,通过生态旅游既可以实现保护区的宣传教育功能,同时也可以解决社区劳动力转移和经济发展问题。在现有的茂兰保护区生态旅游中,通过培训后让社区群众参与旅游接待,实现当地社区成为最大受益者的生态旅游原则,社区收益占旅游总收入的48%以上,对茂兰保护区社区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与应用前景。但保护区基础条件较差,且发展不平衡,在同一旅游区内,社区的经济收入差异很大,应该加强调节,寻求公平受益。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芦芽山保护区生态旅游景区环境容量的调查分析,得到其年环境容量为472480人次,游客年容量为303840人次,实际年游客量为160276人次,为游客年容量的52.75%。同时对芦芽山自然保护区今后开发生态旅游提出了合理的建议,以期使保护区的三大效益得到充分发挥,生态旅游得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目的]运用三角模型对甘肃省资源环境承载力进行动态评价。[方法]从资源禀赋和环境容量、经济发展协调度及社会安全稳定度3个方面构建甘肃省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借助三角模型,对2004~2013年甘肃省资源环境承载力进行动态评价。[结果]2004~2013年甘肃省资源环境承载力经历了弱、较弱、中等和较强承载4个状态阶段,承载水平呈良性发展态势。承载水平具有向强承载力方向变动的可能。资源禀赋和环境容量指数和非经济发展协调度指数趋向于优质水平,非社会安全稳定度指数对资源环境承载力的负面载荷仍然存在。[结论]三角模型是开展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较为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刘长秀  张伟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34):16718-16721,16724
若尔盖湿地以其独特丰富的自然和人文景观为发展生态旅游提供了有利条件。从分析若尔盖高寒湿地特殊而重要的地理位置出发,阐述了该地丰富的旅游资源和脆弱的生态系统,以及面临的严重威胁和威胁形成的原因。揭示出在当地牧民发展经济、提高生活水平的强烈欲望的驱使下,传统旅游产业给环境带来了新的问题,从而提出在若尔盖湿地发展生态旅游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并结合生态旅游的特征和当地实际提出发展生态旅游的几点建议:构建社区参与型的生态旅游扶贫模式,完善旅游组织的管理,实施湿地生态恢复和保护措施,建立健全生态补偿机制,加大人才和科技的支撑,调整产业结构。  相似文献   

17.
郑云玉  冯达  温亚利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4):7423-7424,7448
从太白山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发展现状入手,分析了生态旅游对于保护区的影响,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以期在取重经济效益的同时保护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8.
通过实地考察收集的数据资料分析得出黑龙江省少数民族聚居地自然保护区在管理上存在缺失。这些管理上的缺失造成多个部门交叉管理的现象,从而导致不能形成最有效的管理,也使保护区的建设和管理与少数民族社区的发展面临亟待解决的矛盾;如果不能很好地解决少数民族聚居地自然保护区管理上的缺失,就会严重制约少数民族聚居地经济发展和自然资源的保护,使自然保护区内生存几百年来的少数民族生态文化面临危机甚至消失。并就目前黑龙江省少数民族聚居地自然保护区管理上的缺失提出了一些建设性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9.
基于生态旅游原则的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评价方法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生态旅游的基本原则提出了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评价方法,确定了10个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需要满足的评价指标:自然区域的旅游、欣赏和学习动机、旅游的环境和社会文化影响、旅游者的环境态度、社区对资源保护的态度、旅游收益投入保护、旅游对社区的经济效益、社区对保护区旅游的参与、旅游者对当地文化的了解、尊重,根据各指标总得分将生态旅游定性划分为3个等级.该方法在扎龙自然保护区进行了应用,结果表明其生态旅游属于等级Ⅱ--部分生态旅游,应在为游客提供更多自然体验和环境教育、建立社区参与机制以及融入更多的当地文化等方面加强生态旅游管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