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中性纤维素酶整理牛仔布的工艺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芽孢杆菌M01-ZL-110所产纤维素酶的酶系组成及酶学性质特点,将该菌株发酵所产纤维素酶酶液应用于牛仔布的整理工艺。以减量率为试验评价指标,通过正交试验对加酶量、温度、整理时间及pH值等参数进行优化。试验结果表明由芽孢杆菌M01-ZL-110制备的中性纤维素酶对牛仔布酶洗整理的最佳条件为:30 m l的溶液体系中酶液加入量为20 m l,pH为6,温度为60℃,整理时间是60 m in,并且对牛仔布表面进行了酶洗前后扫描电镜观察比较。  相似文献   

2.
牛仔布纤维素酶“洗旧”整理工艺参数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牛仔布纤维素酶“洗旧”整理工艺中的温度和P理影响纤维素酶活性的两个重要因素,直接影响洗旧效果。为充分发挥酶洗工艺中纤维素酶的活性,节省酶用量,本文采用双因素方案优洗法对温度、PH值进行了优选,确定了酶洗“洗旧”整理工艺中的最佳和PH值。文中对酸性和中性纤维素酶的洗用效果进行了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3.
以玉米秸秆为原料,利用菌株发酵生产纤维素酶,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考察了培养温度、接种量、发酵时间对纤维素酶活力的影响,确定了固体发酵玉米秸秆产纤维素酶的最佳工艺参数。试验结果表明,各因素对纤维素酶活力的影响程度由大到小依次为培养温度、接种量、发酵时间;最佳发酵条件为接种量8%,培养温度30℃的条件下发酵66h,具有最大产酶量142.55U/ml。  相似文献   

4.
针对壳聚糖在纤维素织物后整理中的广泛应用,采用富里叶红外变换光谱和XPS技术研究了壳聚糖在棉针织物上的结合状况.结果表明,棉针织物经壳聚糖整理后,棉纤维素与壳聚糖发生了化学结合.  相似文献   

5.
乙二醇预处理棉花秸秆糖化条件的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乙二醇预处理的棉花秸秆为试验材料,以酶解时间、酶解温度、pH、底物质量浓度和纤维素酶浓度为试验因素,设计单因素试验、Box-Behnken试验,考察各因素对还原糖质量分数的影响,优化酶解糖化条件。结果表明,纤维素酶浓度和酶解时间对还原糖质量分数的影响极显著,二者的交互作用对还原糖质量分数有显著影响。还原糖质量分数与纤维素酶浓度、底物质量浓度、酶解时间之间的回归模型有统计学意义,各因素的影响主次顺序为纤维素酶浓度酶解时间底物质量浓度。酶解糖化优化条件为纤维素酶浓度90FPU/g、底物质量浓度47.2g/L、50℃、pH 4.8下糖化72h,还原糖质量分数高达486.9mg/g,显著高于原秸秆糖化效果(178.2mg/g)。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超声波强化稀H_2SO_4预处理对玉米秸秆液体发酵产纤维素酶的影响,探索超声波强化稀H_2SO_4预处理玉米的最优条件。[方法]先以2%的H_2SO_4超声波预处理玉米秸秆,并以预处理后的秸秆为唯一碳源进行发酵,测定胞外发酵液的纤维素酶活性。单因素试验研究固液比、酸溶时间、超声时间、超声功率、酸浓度对发酵液纤维素酶活的影响。再以单因素测定结果为基础,设计4因素3水平的正交试验,筛选最高纤维素酶活的因素组合,进行验证试验。纤维素酶活测定:分别以新华定量滤纸50 mg/份,羧甲基纤维素钠(CMC-Na)510mg/份,脱脂棉花50 mg/份为底物,分别对应FPA、Cx、β-glucosidase,采用DNS还原糖法测定纤维素酶活。[结果]通过极差分析,影响FPA和β-Glu酶活因素大小依次为酸浓度、酸浴时间、超声功率、超声时间;影响Cx的因素依次为酸浴时间、酸浓度、超声功率、超声时间。产纤维素酶的最佳组合为:酸浴时间3h、酸浓度3.5%、超声功率150W、超声时间5h。在该条件下,利用玉米芯作为唯一C源液体发酵产纤维素酶的粗酶活分别为FPA 15.82 U/ml、Cx 39.9 U/ml、β-Glu 55.94 U/ml。验证试验也确定了其准确性。[结论]在筛选出的最佳组合条件下,胞外产纤维素酶具有较高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7.
为了探寻红景天苷纤维素酶解法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对红景天进行了提取研究,确定其最佳工艺条件。结果表明:纤维素酶酶解法的最佳提取条件是以pH5.4的溶液为溶剂、纤维素酶添加比例2%、提取温度50℃、提取时间110 min。  相似文献   

8.
大花蕙兰原生质体分离的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以大花蕙兰为材料,采用正交试验的方法进行了取材部位,纤维素酶浓度,甘露醇浓度以及酶液各成分的浓度等不同因素对其原生质体分离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以叶片为材料,在1%纤维素酶+0.3%果胶酶+0.2%半纤维素酶+11%甘露醇的组合中酶解,经25±1℃,30r/min,筛网过滤,离心洗涤,漂浮纯化,获得的原生质体产量最高,可达到10 ̄6个鲜重。  相似文献   

9.
【目的】将预处理过的玉米秸秆的髓、皮和叶子分别进行纤维素酶解处理,确定纤维素酶水解预处理后玉米秸秆不同部分的最适条件,找出最适合做燃料酒精原料的部分。【方法】分别对微波酸预处理后的玉米秸秆髓、叶子、皮纤维素酶水解的酶用量、pH值、温度、时间4个因素进行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并对正交试验结果进行验证。【结果】4个因素对玉米秸秆髓、叶子和皮纤维素酶酶解的影响顺序均为酶用量>温度>时间>pH。玉米秸秆髓、叶子和皮的最佳纤维素酶酶用量分别为3 000,3 500,4 000 U/g,最佳温度分别为44,44,47℃,最佳水解时间分别为84,96,96 h,最佳pH分别为5.2,5.4,5.4,在最佳水解条件下,水解液中还原糖含量分别为3.468 7,3.101 6,1.828 1 mg/mL。【结论】玉米秸秆的髓和叶子适合制备燃料酒精,秸秆皮所用的纤维素酶酶用量最大,但水解液中还原糖含量最低,不适合作燃料酒精的原料。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康宁木霉利用油茶籽壳发酵产纤维素酶的发酵条件。[方法]以羧甲基纤维素酶(Carboxymethyl cellulase,CMCase)活力作为响应值,采用响应面法对发酵条件进行优化在油茶籽壳预处理方法、氮源、起始p H、发酵时间、接种量、营养液体积对CMCase酶活力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筛选出主要影响因素培养时间、起始p H和营养液体积进行正交试验。通过Box-Behnken设计,利用Design Expert软件进行回归分析,得出3种因素的交互作用及最佳发酵条件。[结果]用碱法处理油茶籽壳较为适宜;油茶籽壳发酵产纤维素酶的适宜氮源为2%的(NH4)2SO4;其他适宜条件为接种量5%、初始p H 5.8、营养液体积22 ml发酵时间5 d。在此条件下,CMCase酶活达179.15 U/ml,比单因素试验最高酶活力提高了24.52%。[结论]该研究可为油茶籽壳的利用与纤维素酶的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采用定期观察方法,了解食蚊鱼白内障的发生过程以及由此导致的外部形态和行为的变化情况。研究的食蚊鱼群体的白内障有较高的发生率,白内障鱼一般体色晦暗,经常浮于水面缓慢游动;其摄食和生长也受较大影响。食蚊鱼白内障大多是双眼同时发生的,眼球可见不同程度的浑浊。从外观形态区分,食蚊鱼白内障主要有两种类型,一种是绕核性白内障,另一种无法看到晶状体形状,表现为整个眼球的不透明。对病鱼的眼球等进行组织病理观察,发现病理变化部位主要在晶体,所有病例的晶状体纤维都出现病理变化,最普遍的是晶状体皮质区纤维不同程度变性或断裂;晶状体上皮细胞有脱落、增生等。食蚊鱼白内障为鱼类白内障研究提供良好材料。  相似文献   

12.
3种树木节和节间导管接触角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永林  沈繁宜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17):7131-7132
[目的]探索导管在植物形态学及水分输导中的作用。[方法]以白蜡、杜仲和五角枫为试材,以枝条为样本,对节和节间木质部的导管进行解剖,在复水处理的条件下测定接触角。[结果]节和节间木质部导管特征明显不同,节间导管较为均一,基本上为大导管,小导管数量极少,且节间细胞多为分化细胞,呈长柱状,细胞排列方向确定。构成节的细胞不均一,小导管较多,导管迂回盘绕,节区细胞分化程度也不均一,有的细胞仍处于分化阶段,原生质浓厚,细胞排列方向不规则。接触角的大小明显不同,节间的接触角均大于节的接触角。[结论]节区导管对水分具有更强的拉伸作用,节在植物体水分运输的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采用单道扫描等离子发射光谱仪(ICP-AES)对四川北部25个产茶县133个茶园土壤中Al、S、P、K等16种无机营养元素含量进行测定,着重研究了该地区茶园土壤的无机营养元素背景值特征.结果表明,川北茶区土壤中S、P、K、Ca、Ti元素表现为显著贫化,Sb和Se表现为相对富集,其浓集系数k分别达9.47和5.38,其它Al、Mg、Mn等9种元素与中国土壤含量背景值相当或略低;营养元素背景值因土壤类型的不同而表现出一定的差异,Sb、Zn的背景值在不同类型土壤中差异显著, S、Sb的背景值以砂土中最高,K、Mg、Ca、Se、Ti的背景值以酸性紫色土中最高,Al和Mo的背景值以黄壤中最高,而P、Mn、V、B、Zn、Co、Ni等元素的背景值则以棕壤中最高.  相似文献   

14.
以沙糖桔为材料,采用特效植物营养素(SPNE)喷施植株进行了连续两年的试验,第1 年的试验分为用 营养素喷施和清水喷施两个类型,第2 年将试验分为上年营养素喷施的再用营养素喷施、上年营养素喷施的用清水 喷施、上年清水喷施的用营养素喷施及上年清水喷施的再用清水喷施4 个类型。结果表明,SPNE 处理的第1 年能提 高沙糖桔的产量和品质,上年经SPNE 处理的沙糖桔在下年不处理还能产生超过对照的表观遗传效应,表现为产量 性状及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蛋白质含量、叶绿素含量和过氧化物酶等生化性状超过对照。两年都用营养素处理的表 现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5.
白龙江、洮河林区大型真菌资源及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甘肃白龙江、洮河林区大型真菌的初步调查,共采集标本243份,鉴定大型真菌84种,结合整理相关资料,结果表明:本林区已查明大型真菌253种,其中食用菌153种,药用菌69种,菌根菌107种,抗癌菌71种,毒菌32种。  相似文献   

16.
随着化石能源的日益短缺和环境污染的加剧,开发利用能源植物成为发展趋势。通过野外调查和文献分析,对大兴安岭地区非粮生物柴油能源植物资源进行统计。结果表明:大兴安岭地区野生非粮生物柴油植物有123种,隶属于37科92属。其中裸子植物包括2科4属8种,双子叶植物为34科87属114种,单子叶植物有1科1属1种。木本种类49种,其中乔木22种,灌木27种;草本种类74种。大兴安岭地区非粮生物柴油植物资源丰富,分布广泛,价值多样,应用潜力巨大。通过分析本区非粮生物柴油植物资源的特点,对该地区非粮生物柴油植物资源的保护与利用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7.
将辣根过氧化物酶结合麦芽凝集素(WGA-HRP)注入北京鸭隔中脑束,在延髓的孤束核,脑桥的兰斑核和中脑的中央上核,均见有标记细胞,以同侧孤束核和兰斑核的标记细胞最多,其中孤束核内标记细胞中等大小梭形为多。兰斑核内标记细胞以中等大小圆形为多。此外,尚见延髓腹侧网状结构,脑桥的外侧丘系核,中脑的后线核,中央灰质、Gudden氏被盖背侧核、Gudden被盖腹侧核和网状结构有少量标记细胞。  相似文献   

18.
奶山羊颈迷走神经传出神经元胞体的定位和形态学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HRP注入颈迷走神经干后,在迷走神经背核的全长出现标记细胞,但该核的尾部以特征性的巨、大或中型梭形标记细胞为主而区别于核的前和中部。在孤束内侧核有散在的类似于背核的标记细胞。在疑核可见大、中、小三型标记细胞,但在疑核嘴侧部的腹侧群即面后核无标记物。在疑后核、上颈髓中间带区有类似于胸髓交感节前神经元的中型标记细胞和分布特征。在脊上核的背侧群和上颈髓的腹角背内侧核和副神经脊髓核有一些大多极标记细胞。  相似文献   

19.
用来自日本和中国的几个松材线虫虫株,分别对黑松、马尾松和雪松进行接种,接种后分离树体内的线虫,并观察树体的组织细胞变化。研究结果表明,2个日本虫株均能使黑松、马尾松和雪松发病并枯死,而中国线虫虫株仅能够使黑松和马尾松发病枯死,不能使雪松致病。接种后不同时间分离线虫,比较线虫在寄主体内的数量消长情况。发现凡接种发病死亡的,其体内线虫数量最多;发病但没有死亡的,其体内线虫数量也较多;中国虫株接种的雪松,一直没有表现任何症状,其体内也分离到了一定数量的线虫。接种后组织病理学变化表明,细胞和组织变化与线虫的移动和扩散有关。黑松和马尾松,接种日本和中国浙江松材线虫虫株后,72 h时皮层和韧皮部的薄壁细胞变形、死亡普遍存在,树脂道泌脂细胞和木射线细胞均遭到线虫破坏。144 h后,皮层、韧皮部、木质部和髓心大量细胞死亡,形成空洞,管胞中可见线虫活动。而对于雪松,接种日本松材线虫虫株后,皮层、韧皮部和形成层细胞死亡,树脂道泌脂细胞和木射线细胞死亡,有少量代谢物聚集。中国松材线虫虫株接种后,初期皮层、韧皮部细胞变形并破坏;但是,细胞的破坏只局限在小范围内。后期皮层、韧皮部细胞被破坏,但形成层完整,木射线和管胞基本完好。  相似文献   

20.
采用光镜、电镜及特殊染色方法研究了内蒙古阿拉善右旗5例双峰驼大、中、小动脉与静脉以及毛细血管的微细结构,结果表明,各级动脉与静脉均可分为内膜、中膜和外膜3层。在大动脉,3层中均有弹性膜和弹性纤维,其间界限不甚明显。中动脉与小动脉属肌性动脉,中膜平滑肌厚而明显。中动脉外膜内层结构致密,纤维组织丰富。大静脉的内膜与中膜均较薄,中膜由数层平滑肌构成,外膜则很厚,由大量平滑肌束及胶原纤维、弹性纤维构成。中静脉中膜仅由数层平滑肌构成;外膜厚,弹性纤维丰富。小静脉管管壁的结构与中静脉的相似,但较薄。毛细血管管壁也较厚,内皮细胞呈高突状,胞质中常有许多质膜小泡。毛细血管管腔狭小,管腔内有红细胞时,毛细血管内界不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