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烟草野火病是一种世界普遍发生的病害。烟草野火病菌毒素是一种重要的致病因子,从该毒素的结构,合成,致病机制及研究现状等方面概述了其在致病过程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主要通过对烟草野火病菌菌株(Pseudomonas syringae pv. tabaci)致病力与其粗毒素毒力的相关性的研究,评价了烟草野火病菌毒素在致病过程中的作用。结果表明:①野火菌毒素毒力与其菌株的致病力呈极显著相关性,相关系数r达0.928;②高感和中感品种K326,云85对病原菌的感病性与对菌毒素的敏感性在P<0.05的水平上有相关关系;③从病斑处可以分离到该毒素,再接种能重现野火病症状;④抑菌物质对病原菌和病菌毒素的抑制作用相一致。  相似文献   

3.
 烟草野火病是世界普遍发生的一种病害,本文对该病害的病原、病害流行、致病机制及综合防治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4.
烟草野火病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对世界普遍发生的烟草野火病,从病害分布和为害、病原细菌、烟草抗源及抗病性遗传、病害流行规律及其综合防治策略等几方面进行了论述,并介绍了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展望。  相似文献   

5.
防治烟草野火病拮抗细菌菌株的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多种植株根际土壤中和烟草叶面分离到188个细菌分离物,室内抑菌圈法测定抑菌效果,温室测定防效,结果筛选出有明显抑菌作用的菌株21个,温室采用高压喷雾接种烟草野火病菌株,普通喷雾接种生防菌菌株,建立了以病斑减轻率和病斑扩展抑制率2个指标的活体筛选方法,温室防效试验筛选出防效较好的菌株6个,其中2e,1010D防效较好,其次为C3和3g。病斑减轻率为58%~91%,病斑扩展抑制率为56.58%~78.08%。这为生产上防治烟草野火病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6.
烟草野火病发病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1991 ̄1995年对烟草野火病发病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烟草野火病的初侵染来源主要是田间越冬的病残体及带菌种子,种皮内外及胚均可带菌,感病品种带菌率为8% ̄16%,病菌以轻口侵入为主要,其次是自然孔口,病害的发生与气候条件,品种,施肥,播期关系密切,气候条件中的雨量,雨日对病害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7.
烟草叶片感染野火病时的某些生理生化变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烟草感染野火病严重地影响了叶片的代谢状况,使光合色素(尤其是叶绿素)含量降低,干物质积累减少,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的含量下降,硝酸还原酶活性降低,而过氧化物酶活性却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8.
从多种植株根际土壤中和烟草叶面分离到188个细菌分离物,室内抑菌圈法测定抑菌效果,温室测定防效,结果筛选出有明显抑菌作用的菌株21个,温室采用高压喷雾接种烟草野火病菌株,普通喷雾接种生防菌菌株,建立了以病斑减轻率和病斑扩展抑制率2个指标的活体筛选方法,温室防效试验筛选出防效较好的菌株6个,其中2 e',1 010 D防效较好,其次为C 3和3 g'.病斑减轻率为58%~91%,病斑扩展抑制率为56.58%~78.08%.这为生产上防治烟草野火病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9.
采用采自云南省不同地点、不同生理小种的24株烟草野火病菌对24个不同烟草品种及两个野生种黄花烟和长花烟进行抗病性鉴定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抗性品种对不同生理小种的抗性反应差异显著,根据接种后不同烟草品种的形成的病斑直径,将其划分为4个等级:高抗、中抗、中感、高感。辽烟15,G28对于烟草野火病菌0,1号生理小种均表现为高感,而云南省大面积栽培的K326、红花大金元、云烟87等对于两个生理小种均表现为中感,而两个野生种黄花烟和长花烟均表现为高抗,可以作为烟草野火病抗性育种优先利用的种质资源。  相似文献   

10.
烟草野火病土壤颉颃细菌的筛选和鉴定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从植物根系的土壤中分离到127个细菌分离物,皿内实验筛选出对烟草野火病有抑制作用的菌株6个,盆栽试验表明,菌株S1对烟草野火病兼有保护和治疗作用,防效分别为85.98%和76.95%,同时菌株S1对植株还具有明显的促生作用。经鉴定菌株S1为芽孢杆菌属枯草芽孢杆菌。  相似文献   

11.
为探索烘烤管理过程中减工降本途径,对烟夹和挂竿2种装烟方式进行烟叶烘烤,从装烟量、装烟用工、烤后烟叶质量性状和经济性状进行对比试验。结果表明:采用烟夹方式比挂竿方式,装烟量增加22.5%~30.9%,综合用工降低约44.4%,用工成本降低73.9%~76.9%,中上等烟比例增加1.52%~2.99%,均价增加2.8%~9.8%,对烟叶内在化学成分协调有一定改善作用。采用烟夹装烟能够实现烟叶烘烤减工降本、提质增效。  相似文献   

12.
茎叶夹角在判断烤烟成熟度中的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试验表明,在烟叶成熟的过程中,用茎叶夹角的大小能定量地反映烟叶的成熟程度。对品种K326下部叶片,当烟叶的颜色由绿转黄,茎叶夹角达60~70°,表明烟叶已经成熟,此时采收可获得最佳产量和质量;而对K326中、上部叶片,当烟叶的外观颜色达到一定程度,茎叶夹角达80~90°时,可视为适熟的标志,此时采收烟叶易于烘烤,烤后烟叶物理性状适宜,综合化学成分较协调。  相似文献   

13.
[目的]为筛选优化烤烟调制工艺,提升烟叶风格特征、品质特征及卷烟工业可用性。[方法]以云烟87品种烟叶为材料,设置3种调制工艺处理(烟叶调制全过程中等强度工艺;烟叶调制变黄期、凋萎期高强度,干叶期、干筋期中等强度工艺;烟叶调制全过程高强度工艺),分析不同强度调制工艺对烟叶致香成分含量及评吸质量的影响。[结果]烟叶调制全过程高强度工艺,48种致香物质中有28种含量高,其余20种致香物质受调制工艺影响不明显;烟叶感官评吸质量较好。其次是烟叶调制变黄期、凋萎期高强度,干叶期、干筋期中等强度工艺;烟叶调制全过程中等强度工艺,较差。[结论]综合分析认为,烟叶全过程高强度处理调制工艺,烤后烟叶致香成分含量和评吸质量较高。  相似文献   

14.
上部烟叶化学成分的差异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了解曲靖市7个原料基地的上部烟叶化学成分协调程度,对各基地烟叶的化学成分包括:总糖、还原糖、总氮、烟碱、钾和氯含量的测定结果表明,烟叶化学成分在各个县(市)区差异均不显著,但各基地县的上部烟叶①总糖和还原糖含量均高于优质烤烟常规化学指标的要求;②总氮、烟碱、氯和钾的含量均符合优质烤烟常规化学指标的要求。因此,各个基地县上部烟叶的化学成分总体比较协调,卷烟厂可以根据原料的需要选取不同基地的烟叶。  相似文献   

15.
不同烤房烤炉对烟叶烘烤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对立式炉正面分火烤房、立式炉两侧分火烤房、巴西式烤房、韩国式烤炉以及旧式烤房分作两组进行3年试验。巴西式烤房在中上等烟比例、级指、均价等方面优于其它各类型烤房,尤其对下部烟叶烘烤效果好,但造价高、耗煤高、烘烤成本贵。立式正面分火烤房烘烤效果也比较好,比较节煤,对上部烟叶烘烤效果最好。应进一步吸收国外烤房设计优点,研究提高中下部烟叶烘烤工艺,一并推广。韩国式烤炉,控温控湿效果好,中部烟叶中上等烟比例高,节煤效果最好,但价格贵。立式两侧分火烤房和旧式烤房缺点多,建议改造成立式正面分火烤房。  相似文献   

16.
不同烘烤条件下烟叶中有机物质含量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采用电热式温湿度自控烤烟箱,研究了不同烘烤处理条件下烤烟叶片中有机物质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烟叶在烘烤过程中的干物质含量呈现前期损失多,中后期损失少的规律性。同时,随着烘烤时间的延长,烟叶内淀粉、蛋白质、不溶性氮和烟碱含量下降,还原糖、总氨基酸和可溶性氮含量上升。不同处理以低温慢烤叶内的各种生理生化过程最为协调,而且变黄温度对烟叶中有机物质含量的影响效应比定色期不同升温处理的效应大。  相似文献   

17.
不同变黄温度对烟叶主要糖类物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烘烤过程中不同变黄温度对烟叶中主要糖类物质含量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淀粉的降解,总糖和还原糖的累积主要发生在变黄期和定色初期。各处理最终烟叶中残留淀粉量和总糖含量相当,但烟叶中的还原糖含量和还原糖∕总糖比值呈现出随着变黄温度的降低而增大的现象。烤烟变黄期温度31~35℃处理烤后烟叶还原糖含量和还原糖∕总糖比值较高。  相似文献   

18.
不同产区烤烟石油醚提取物含量对比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测定了6个烤烟产区烟叶样品中石油醚提取物含量,并对石油醚与烟叶外观质量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①各产区烟叶石油醚提取物含量集中在5.00%~10.00%范围内;②不同产区烟叶石油醚提取物含量差异极显著,含量由高到低的依次顺序是云南、贵州、四川、河南、福建、山东;③不同部位烟叶石油醚提取物含量差异极显著,中部叶含量最高,上部叶次之,下部叶最低;④不同身份、不同颜色烟叶石油醚提取物含量差异极显著,中等身份烟叶的含量最高,橘黄色烟叶大于柠檬黄色;⑤不同油分、色度的烟叶石油醚提取物含量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油分越多,石油醚提取物含量越高,色度越强,石油醚提取物含量越高.  相似文献   

19.
为了处理不适用烟叶,提高烤烟质量,以云烟87为试验材料,通过2年的田间试验研究了不同时间处理上部不适用烟叶对烤烟生长、产质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正常留叶(16~18片叶)(对照)相比,打顶后进行不适用烟叶处理不利于上部烟叶的伸展,但对下部烟叶和中部烟叶的影响较小。打顶后进行不适用烟叶处理,烟叶产量比正常留叶降低了6.14%~13.17%,但是增加了上中等烟叶比例。打顶后30 d进行上部不适用烟叶处理的产值最高,2年的产值分别较正常留叶增加了11.40%和4.24%。综合看来,在当地生产条件下,打顶后30 d进行上部不适用烟叶处理能够获得较好的产质量和化学品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