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苎麻花叶病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2.
小麦黄花叶病的病原为小麦黄花叶病毒,仅危害小麦,在我国主要分布于江苏、浙江、湖北、四川、陕西、河南、安徽等地。自然条件下,小麦黄花叶病病毒主要靠病土、病残体和病田流水中的禾谷多黏菌进行扩散,试验条件下还可经汁液摩擦接种传播。对于该病害的防治应采取以推广和利用抗病良种为基础,结合轮作换茬、合理作物布局、协调播期、适时增施氮肥及加强管理的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3.
香蕉花叶病侵染源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广东田问广泛分布的黄瓜花叶病毒——番茄株系Cucumber mosaic —straintomato 37(CMV-T37)作为香蕉花叶病初侵染源的试验材料,室内人工接种试验和田间诱发试验结果表明,CMV-T37无论在人工接种和自然感染的条件下均能引致香蕉产生花叶病;田间感染CMV-T37的茄科、葫芦科等蔬菜的病株皆可作为香蕉花叶病的侵染源,不带病毒的香蕉试管苗在大田种植后,仍然存在再次感染问题。  相似文献   

4.
苎麻花叶病综合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通过对苎麻花叶病进行多年系统研究,其结果如下:此病头麻、二麻发生重,三麻轻;气温15~26℃症状明显,28℃上开始隐症;现有品种资源中20%以上的品种表现高抗(病指0~5);此病主要由无性繁殖材料(包括嫁接)传播;从电镜观察病毒、细胞内含体检测、病毒外壳蛋白体组分测定和病毒提纯液紫外光吸收光谱分析诸方面初步证实苎麻花叶病病原为线状病毒,大小约(1326~1411)nmX(13.04~13.18)nm,并排除了类病毒、寄生真菌和细菌病原;病、健叶的同工酶亦有差异;选育推广抗病品种和增施钾肥是目前防治此病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结果表明,用高灵敏度的聚丙烯酰胺凝胶双向电泳银染法,在感病植株叶片中检测不到环状小分子RNA;用常规方法对患病植株的根、茎、叶进行分离培养,未发现细菌或真菌,因此,基本上排除了类病毒、细菌、真菌作为苎麻花叶病病原的可能性,用植物病毒提纯方法,在感染植株叶片分离物中发现一种长约1000nm,宽约11 nm的线状病毒,而在健康植株叶片中,未发现这种病毒粒子,这种病毒粒子经超离心浓缩后,可感染指示植物苋色藜,表现感病症状,在感病苎麻叶片的超薄切片中,可观察到大量内含体,该病毒是否即为苎麻花叶病的唯一病原,尚需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6.
7.
大豆花叶病防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184个大豆品种(品系)进行自然发病和人工接毒抗性鉴定,选出一批抗病良种。药剂试验结果,呋喃丹、涕灭威播种时沟施治蚜效果好,持效期长,但防病效果差;采用以抗病良种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效果显著,病株减少87.2%,种子斑驳率降低82.2%,产量增加53.3%。  相似文献   

8.
云南省唐菖蒲花叶病的鉴定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对云南省的唐菖蒲花叶病进行调查和病样采集,通过鉴别寄主反应、电镜负染观察、免疫双扩散实验证实此病原为黄瓜花叶病毒CMV.  相似文献   

9.
辣椒花叶病防治研究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辣椒(Capsicum annuum L.)花叶病,是近年影响产量和质量的重要问题。经近年来的研究(1980~1985年),初步鉴定,主要毒原为烟草花叶病毒(TMV)、黄瓜花叶病毒(CMV)及很少的烟草蚀纹病毒(TEV)和马铃薯Y病毒(PVY)等。因毒原种群不同症状表现有些差异。由TMV侵染的辣椒多表现黄色斑驳花叶型和普通花叶型;由CMV侵染的辣椒叶片,多表现黄化型和畸形、蕨叶等型。田间蚜虫传播CMV,品种间对病毒的抗性略有不同,若采取一系列栽培措施,有显著减轻本病的作用。兹将防治研究初步结果简报如下。  相似文献   

10.
通过查阅大量有关玉米矮花叶病研究资料,结合山西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玉米抗病育种课题组多年研究结果,对玉米矮花叶病的主要病原、发病条件、发病症状、传播途径、病毒株系、抗病资源、防治方法等方面进行综述,以期为玉米矮花叶病的有效防治和相关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1.
襄汾园枣、永济蛤蟆枣和临汾团枣比较耐藏。枣的成熟度与耐藏性有密切的关系。用于贮藏的果实应选50%着色的成熟度。贮藏温度对贮藏效果有重大的影响。低温可明显地减弱枣果的呼吸强度。试验表明-1——-3℃的条件对保鲜有利。随着成熟的进程,枣果内含的 Vc 有所下降.但只要保持果实的新鲜状态,其中的 Vc 就能基本保存。衰老的果实中乙醇含量显著增高,同时,绝大部分 Vc 已被破坏。  相似文献   

12.
13.
1985年用四环素、青霉素处理苎麻花叶病病株,症状并未减轻。用4%PTA负染方法对病叶汁液进行电镜观察,在C2-14、芦竹青、细叶绿品种中均见到线状病毒粒子.3次嫁接试验表明可使健康接穗产生相同症状,进一步证实此病由线状病毒引起.  相似文献   

14.
1989~1991年,在湖南郴州、浏阳等烟区进行烟草花叶病的药剂防治试验.6种药剂比较试验结果,以植病灵效果较好,防效为60%~89.16%.多点小区试验防效为68.44%~84.62%.大面积示范试验防效为65.14%~78.26%,平均增产205.50kg/ha,增值1250.10元/ha,增加上等烟比例13.92%,提高均价0.47元,投入与产出比为1:13.78.植病灵不同施药时期和次数防治试验结果表明,若仅施药1次,以团棵期施药最好,单就施药次数比较,以在苗床期(移栽前7d),移栽活苗后,团棵期施药3次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5.
小白菜花叶病流行曲线分析表明,Weibull方程拟合效果最好,Logistic方程次之,Gompertz方程又次之。 探讨了两参数植病流行方程的非线性拟合方法:台劳级数展开法和麦夸尔特法。在小白菜花叶病等18个植病系统的94组流行曲线中,非线性方法的拟合结果均优于线性方法。  相似文献   

16.
本研究表明:大黄提取物对ToMV粒体具有钝化作用,但在电镜下没有观察到在形态、长度方面与对照的差异;大黄提取物使接种心叶烟叶片上枯斑直径比对照减小了21.9%;接种前喷施大黄提取物的植株过氧化物酶(PO)活性比对照高,接种后,处理株的PO活性第12天达到高峰,而对照的最高峰比处理提前6d;接种ToMV前处理的番茄与对照相比,新增1条PO同工酶酶带,接种后,虽然处理与对照都增加2条高迁移率(Rf=0.826,0.867)同工酶酶带,但处理株出现的晚;经大黄提取物处理的番茄植株与清水处理的植株相比,PR蛋白总带数相同,但处理的各带强度高于对照。  相似文献   

17.
18.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