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2010年北太平洋公海秋刀鱼渔场分布及其与表温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根据2010年5-10月的北太平洋公海秋刀鱼生产调查资料及其表温数据,按月及经纬度1°×1°时空分辨率,利用渔业地理信息系统软件Marine Explorer 4.0和数理统计方法对北太平洋公海秋刀鱼作业渔场时空分布及其与表温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北太平洋公海各月作业渔场变化较大,作业区域主要集中在36°N~47°N、145°E~163°E海域;渔场重心随时间推移在纬度上有先向北后向南的变动趋势,在经度上有向西变动的趋势;作业渔场分布在表温为10~17℃的海域,最佳作业表温为10~13℃,且适宜表温随着时间推移有先下降后上升的变动趋势。调查期间各个温度组作业单位捕捞努力量渔获量(CPUE)不存在显著性差异。研究亮点:北太平洋公海秋刀鱼渔场分布存在周期性变动现象,利用2010年最新的全时间序列调查数据,并结合环境数据,阐述了北太平洋公海秋刀鱼渔场的分布及其与SST的关系,为该领域的科学研究积累了数据,并可为我国大陆在该海域秋刀鱼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根据2005年7月-10月在北太平洋150°E-158°56'E、42°34'N-46°25'N进行秋刀鱼资源探捕所获得的浮游动物样本资料的分析、鉴定,在15个站点的海洋浮游动物样本中,测得甲壳纲的桡足类、端足类、糠虾类、磷虾类,毛颚类、腔肠动物以及被囊动物等的代表种.其中桡足类占绝对优势,隶属于1目4科5属8种.总浮游生物量分布范围为136~1 848 mg/m3,均值为865.6 mg/m3.  相似文献   

3.
根据2005年7月-10月在北太平洋150°E-158°56'E、42°34'N-46°25'N进行秋刀鱼资源探捕所获得的浮游动物样本资料的分析、鉴定,在15个站点的海洋浮游动物样本中,测得甲壳纲的桡足类、端足类、糠虾类、磷虾类,毛颚类、腔肠动物以及被囊动物等的代表种.其中桡足类占绝对优势,隶属于1目4科5属8种.总浮游生物量分布范围为136~1 848 mg/m3,均值为865.6 mg/m3.  相似文献   

4.
西北太平洋公海秋刀鱼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2010年5-10月份的西北太平洋公海秋刀鱼海上调查数据,对西北太平洋公海秋刀鱼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研究,通过统计回归方法分析了秋刀鱼的体长分布、性腺成熟度、性比、摄食等级、体长与体重的关系等,并且对其生长率和生长方程进行了分析,简要分析了秋刀鱼的生长情况.结果显示:体长范围为108 ~ 344 mm,优势体长组为280~ 300 mm;性腺成熟度主要分布在Ⅱ、Ⅲ期,比例为41%和36%;秋刀鱼摄食等级主要分布在1、2、3期,分布占总样品的29.46%、43.92%和21.59%;性比接近1∶1;雌性优势体长组的个体出现频率明显多于雄性,群体可能属于不同种群,生长参数大于3.秋刀鱼体长相对生长率约为0.45%/d,绝对生长率约为1.26mm/d;秋刀鱼体重相对生长率约为3.18%/d,绝对生长率约为5.12 g/d.  相似文献   

5.
为了初步掌握西北太平洋公海秋刀鱼渔场的变动规律,利用"欧亚1号"渔船2014年5月至11月的渔捞数据以及遥感手段获取的海洋表面温度(SST)数据,分析了秋刀鱼单位捕捞努力量渔获量(CPUE)的月份变化以及各月的CPUE空间均值分布与SST的关系。结果表明:11月份月平均CPUE值高于其他月份,达到3.18 t/h;9月至11月份的各月平均CPUE均高于5月至8月;产量分布在SST为9.5~17℃范围内,主要集中在12.5~14.5℃范围内,其比重约占62.5%,且不同季节的适宜作业温度有所差异;月平均CPUE最高值出现在7月份的160.5°E、46.5°N区域内,为5.90 t/h;各个月份中心渔场位置变化较大,呈现东北向逐渐偏移,再西南向逐渐偏移。  相似文献   

6.
为了研究海洋环境因子对西北太平洋秋刀鱼渔场的影响机制,利用2013—2014年我国大陆秋刀鱼渔船的渔业统计资料和美国NOAA网站的海洋环境数据建立MAXENT模型,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验证MAXENT模型的精度,用刀切法(Jackknife)评价海洋环境因子的重要性,Arcgis软件制作秋刀鱼潜在渔场分布图。结果表明:MAXENT模型的预测精度较高,结果可靠。秋刀鱼盛渔期8—10月的主要渔场集中在北海道和千岛群岛东部附近海域,海表温(SST)是影响秋刀鱼渔场分布的最重要因子,对模型的平均贡献百分比为64.3%,叶绿素(Chl.a)的平均贡献百分比为20.6%,盐度(SSS)的平均贡献百分比为15.2%,8—9月叶绿素(Chl.a)比盐度(SSS)对秋刀鱼渔场分布的影响高,10月叶绿素(Chl.a)对秋刀鱼渔场分布的影响比盐度(SSS)低。  相似文献   

7.
根据1998—2007年6—11月西北太平洋中国鱿钓船的生产统计数据,结合黑潮及表温等海洋环境资料,分析了近10年来表温和黑潮年间变化对西北太平洋柔鱼渔场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各月经度向作业船次所占比重超过5%的海域:6月为171°174°E和176°174°E和176°180°E;7月为157°180°E;7月为157°161°E、167°161°E、167°169°E和179°169°E和179°180°E;8月为151°180°E;8月为151°158°E;9月为152°158°E;9月为152°160°E;10月为146°160°E;10月为146°147°E、151°147°E、151°160°E;11月为145°160°E;11月为145°148°E、150°148°E、150°156°E。各月纬度向作业船次所占比重均超过20%的海域:6月为39°156°E。各月纬度向作业船次所占比重均超过20%的海域:6月为39°41°N;7月为40°41°N;7月为40°42°N;8月为41°42°N;8月为41°44°N;9月为42°44°N;9月为42°45°N;10月为42°45°N;10月为42°44°N;11月为40°44°N;11月为40°42°N。渔场分布变化纬度向远比经度方向大。研究认为,作业渔场年间变化的原因可能来自其表温年间变化(同一月份的水温年标准差大)和黑潮等因素。黑潮大弯曲年份,主要作业渔场150°42°N。渔场分布变化纬度向远比经度方向大。研究认为,作业渔场年间变化的原因可能来自其表温年间变化(同一月份的水温年标准差大)和黑潮等因素。黑潮大弯曲年份,主要作业渔场150°160°E海域表温通常较低,作业渔场分布广泛,但CPUE较低;而黑潮小弯曲年份则情况相反。  相似文献   

8.
表温和黑潮年间变化对西北太平洋柔鱼渔场分布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根据1998—2007年6—11月西北太平洋中国鱿钓船的生产统计数据,结合黑潮及表温等海洋环境资料,分析了近10年来表温和黑潮年间变化对西北太平洋柔鱼渔场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各月经度向作业船次所占比重超过5%的海域:6月为171°-174°E和176°-180°E;7月为157°-161°E、167°-169°E和179°-180°E;8月为151°-158°E;9月为152°-160°E;10月为146°-147°E、151°-160°E;11月为145°-148°E、150°-156°E。各月纬度向作业船次所占比重均超过20%的海域:6月为39°-41°N;7月为40°-42°N;8月为41°-44°N;9月为42°-45°N;10月为42°-44°N;11月为40°-42°N。渔场分布变化纬度向远比经度方向大。研究认为,作业渔场年间变化的原因可能来自其表温年间变化(同一月份的水温年标准差大)和黑潮等因素。黑潮大弯曲年份,主要作业渔场150°-160°E海域表温通常较低,作业渔场分布广泛,但CPUE较低;而黑潮小弯曲年份则情况相反。  相似文献   

9.
根据2004年7月-9月“国际903”号在北太平洋150°E~158°56′E、42°34′N~46°25′N进行秋刀鱼资源探捕所获得的浮游植物样本资料的分析、鉴定,在15个站点的海洋浮游植物样本中,共发现浮游植物17种,分别隶属于硅藻门和甲藻门。浮游植物生物量为8~1320mg/m^3,均值为432.5mg/m^3,变化幅度大,分布不均匀。分析认为水温、盐度是影响调查海域浮游植物的种类及分布的主要环境因素。  相似文献   

10.
2013年北太平洋公海秋刀鱼渔场与海洋环境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根据2013年7-12月北太平洋公海秋刀鱼生产调查数据和海洋环境数据,利用渔业地理信息系统软件和数理统计方法,对秋刀鱼渔场的时空分布和海洋环境因子:海表面温度(SST)、叶绿素浓度(Chl.a)和海表面高度(SSH)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在调查海域40°N~47°N,147.5°E~162°E内,9-11月份是北太平洋公海秋刀鱼生产的盛渔期,渔获量为全年中最高。(2)北太平洋公海秋刀鱼作业渔场重心的变化分为3个阶段,7-8月渔场重心由南向北移动;8-10月渔场重心西北向东南移动;10-12月渔场重心由西向东移动。(3)7-12月秋刀鱼渔场的SST、Chl.a、SSH的范围分别为10~15℃、0.5~1.0 mg/m3、0~±20 cm,最适范围分别为:11~13℃、0.6~0.8mg/m3、5~±15 cm。(4)K-S检结果(P0.01),表明各月作业渔场的SST、Chl.a、SSH范围是合适的,可以用SST、Chl.a、SSH作为选择秋刀鱼渔场的指标。  相似文献   

11.
利用现场测得的数据,分析了舟山渔场盐度的分布特征。结果如下:渔场外海表层盐度高,分布均匀,近岸盐度低,梯度大。冬季,盐度锋位于渔场近岸,强度强,范围广,走向大致与岸线平行,长江口附近海域有低盐水舌向东伸展;夏季,盐度锋强度减弱,范围缩小,最强处位于30°30′N,122°E附近海域,略呈东北一西南走向。春秋季是盐度锋的消长期。垂直分布上,冬季表层盐度高,随深度增加盐度缓慢增高,近底层略有降低;夏季,表层盐度低,随深度增加盐度迅速增高,至底层又明显降低。春秋季变化和夏季相似,只是秋季表层盐度更低,变化更显著,春季变化相对缓和。  相似文献   

12.
北太平洋红鱿鱼渔场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1994年、1995年北太平洋鱿鱼钓生产船的渔获资料,分析了渔获量与作业时间、经纬度,水温等之间的关系,得出了北太平洋红鱿鱼渔场的一些特征。北太平洋红鱿鱼渔获旺发期在每年的9月份前后;9月中旬以前作业渔场可以逐步从南向北移,9月中旬以后渔场逐步从北向南移,能获得较好的产量,7月分的鱼体重量以200 ̄400g为主,9月份以后则以600g以上为主,海水的表面温度与渔获量之间的关系不十分明显,有必要  相似文献   

13.
东南太平洋智利竹■鱼渔场分布及其与海表温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2005年3月至2006年1月我国大型拖网加工渔船在东南太平洋的生产资料,结合海表温数据,按经纬度1°×1°的空间单位进行分析,利用Marine Explorer 4.0软件作图,研究作业渔场CPUE分布与海表温的关系。结果表明,适宜作业海表温为12~15℃,月平均CPUE呈正态分布:8月最高,为11.34 t/h;6~9月均超过7.00 t/h,密集鱼群区域分布在34°~40°S,79°~92°W,其海表温范围为13~15℃;10月平均CPUE为6.08 t/h,其表温范围为14~17℃;其余各月平均CPUE均不超过4.30 t/h。CPUE与适宜海表温关系通过K-S的检验。  相似文献   

14.
根据2005年3月至2006年1月我国大型拖网加工渔船在东南太平洋的生产资料,结合海表温数据,按经纬度1°×1°的空间单位进行分析,利用Marine Explorer 4.0软件作图,研究作业渔场CPUE分布与海表温的关系。结果表明,适宜作业海表温为12~15℃,月平均CPUE呈正态分布:8月最高,为11.34 t/h;6~9月均超过7.00 t/h,密集鱼群区域分布在34°~40°S,79°~92°W,其海表温范围为13~15℃;10月平均CPUE为6.08 t/h,其表温范围为14~17℃;其余各月平均CPUE均不超过4.30 t/h。CPUE与适宜海表温关系通过K-S的检验。  相似文献   

15.
根据2011年3月和4月的渔业生物资料,研究报道了春季不同月份舟山渔场鱼类种类组成、区系组成和优势种组成,比较了春季不同月份出现种类组成,优势种变化。结果表明,春季舟山渔场鱼类种类共有70种,隶属于14目46科,其中暖水种共有46种,暖温种共有24种;3月份鱼类出现种类58种,其中优势种有虻鲉、小黄鱼和日本鳀3种,4月份鱼类出现种类62种,优势种有虻鲉、七星底灯鱼、小黄鱼和龙头鱼4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