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下启昌 《中国蜂业》2009,(10):28-28
在蜂群管理过程中,养蜂者都会遇到蜂王被围情况,根据本人的实践经验,总结下面6种情况: 1、没有分蜂意念的蜂群内出现新王,发生这种情况时,蜂王往往被咬死拉出箱外; 2、小群或中等群势的双王群隔王栅安装不严,蜂王串箱,多数会被围死;  相似文献   

2.
育王群,是专门用来培育蜂王的蜂群,又称哺育群.育王群应该是蜜、浆产量突出,其他各种性状优良的蜂群.开始培育蜂王时,群内应该有12框以上的蜂量,并积累了众多的青年哺育蜂.还应该有一定数量的雄蜂存在.  相似文献   

3.
《中国蜂业》2016,(5):31-33
正双王群高产是人所共知的,但在北方越冬期就占据5个多月的时间,给组织双王群带来困难,要是在蜂群饲养管理出现问题,收效甚微。因此,大部分蜂友对饲养双王群有顾虑,笔者想谈谈如何养好双王群,供蜂友们参考。一、组建双王群在北方组建双王群,有这样几种方法:(1)越冬群出室后,蜂群弱小,把两群蜂放在一个蜂箱内繁殖,强壮后加隔王板成为双王群;(2)双王同箱越冬、春繁,强壮后成为双王群;(3)单王越冬,早期育王组双王群。前  相似文献   

4.
育王、换王是一项重要而细致的养蜂工作,事关蜂场兴衰。在每年换王、育王时,蜂王的交尾成功率是每个养蜂员最关心的问题。下面,笔者就影响处女王交尾成功的几个方面谈一些粗浅的认识,与广大蜂友商榷。1 哺育群首先在育王前就要选择无病、群壮、各项生产性能指标均优良的蜂群。在群势达不到要求时,可以用相邻的两群蜂合并成一群蜂来培育蜂王,合并后的蜂群能达到20框的群势。在头一天傍晚拿走其中较差的那只蜂王,第二天把无王群放在继箱里,然后搬放在有王群的上面,底箱与继箱中间放一块塑料纱网。第三天拿走纱网调脾育王。这样的强群哺育蜂充…  相似文献   

5.
人工育王     
许忠林 《蜜蜂杂志》2004,(12):26-26
1 育王前的准备工作只有在天气、蜜源、蜂群群势3个条件都适宜的情况下才可培育出优质蜂王。一般在气温不低于15 ℃,蜂巢温度为32~35 ℃和相对湿度为75 %的条件下较适宜;在蜜粉充足的时期,挑选适龄蜂最多的蜂群为育王群;育王前将所选群的蜂王囚禁9天以上,做到群内无虫。2 选择优质王台2.1台基的大小先要选好优质适宜的王台基,最好用蜡制台基,台口直径以8~9 mm为宜,王台基太小影响处女王在台内的发育;太大育出的处女王个头反而小,也不健康。2.2 利用自然王台基在同一条件下,蜂群自然分蜂培育出的自然王的体质要比人工育出的好,其婚飞时间…  相似文献   

6.
丁桂玲 《中国蜂业》2009,60(8):51-51
目前,很多养蜂人自己不培育蜂王,大多是利用分蜂群里的王台,这种方法会逐渐提高蜂群的分蜂性。北爱尔兰德莫尔协会曾示范过一种育王技术,这样协会成员可以同时育王。组织一个示范蜂场,将示范蜂场种性优良蜂群中1日龄的幼虫输送到各个蜂场进行育王,养蜂人利用这些优良的蜂王改良自己的蜂群。示范蜂场提供幼虫运输箱,而养蜂人自己组织育王群。  相似文献   

7.
中蜂是人工育王好,还是让蜂群自育好?笔者曾作过如下试验:在育王群出现王台后,同时以自育、人工、急造(从育王群提出一框放入事先准备的无王壮群中,选取此框上的急造王台)三种方法培育蜂王数只,于紫云英流蜜后期组织几个五框群,十天左右检查一次,现将比较情况列表如下:连续三年的试验纪录表明,蜂群自育蜂  相似文献   

8.
养王分群须注意如下几件小事,以防止失误,引发被动. (1)有时因育王群生产需要或防分蜂,需将王台已封口的育王框移入他群寄养.若寄养群蜂王年青,蜂群发展正欣欣向荣,寄养框放进后被寄养群工蜂咬破所有王台拖弃王蛹,则使分蜂处于被动.我们曾不止一次碰到这样的情况,因此应慎选寄养群.  相似文献   

9.
养王分群须注意如下几件小事,以防止失误,引发被动. (1)有时因育王群生产需要或防分蜂,需将王台已封口的育王框移入他群寄养.若寄养群蜂王年青,蜂群发展正欣欣向荣,寄养框放进后被寄养群工蜂咬破所有王台拖弃王蛹,则使分蜂处于被动.我们曾不止一次碰到这样的情况,因此应慎选寄养群.  相似文献   

10.
周建良 《中国蜂业》2013,(12):17-19
某日访友,见阿明、阿六等在一起议论双王群,整理如下:(一)有人认为双王群就是两群蜂同箱饲养,除蜂王自然交替时的母女同巢和剪掉上颚后组成的多王群之外,若用隔堵板或隔王栅将蜂箱分为二区,每区有1只蜂王,不论是两群蜂合为一群,还是为单王群增加1只蜂王的,都是两群蜂同箱饲养。有些蜂友为了图方便,在荆条蜜源结束时,把生产群老王囚入王笼挂在继箱隔板外或巢门口,将巢、继箱用栅分区,  相似文献   

11.
段云锋 《蜜蜂杂志》2006,26(1):27-27
关于育王,《蜜蜂杂志》上介绍了不少方法,但有一个问题,我认为应引起广大蜂友的注意。我经过反复试验和对比,得出一个结论,即:蜂王的优良性在种王体内就形成了。也就是说,只注意育王群中的各个育王环节,而忽视了种王群的营养及群势,是不能培育出好的蜂王的。有人提出,用关王或限产的方法来积累种王体内的营养有一定作用。如果要根本解决问题,还要保证蜂群中蜂数密集和给蜂群提供充足的蜜粉。2005年6月,我用3脾蜂的种王群作移虫育王试验,方法如下:6月1日,控制种王产卵(未关王),补给蜂群充足的蜜粉;6月10日,第一批育王移虫,用第一育王继箱;6月…  相似文献   

12.
《中国蜂业》2014,(12):30-31
<正>早春蜂群开始繁殖时,组织上下双王群可充分利用两只蜂王在同一蜂箱内产子,比单王群繁殖快,可以使群势快速达到1012张子脾。在当年第一个油菜蜜源既可以获得高产,提前生产蜂王浆,使蜂群常年保持强群,又能繁殖好越冬蜂,为来年繁殖强群打好基础。一、继箱群上下双王的组织方法要想饲养继箱群上下双王,必须在上年多培育蜂王,要求每箱蜂有两只蜂王。早春蜜蜂开始繁殖前,与平常饲养的单王群、双王群一样,先用水剂杀螨药进行  相似文献   

13.
正人工培育蜂王是蜜蜂育种工作中非常重要的育种技术措施,选育良种蜂王的主要技术保障,也是中蜂良种选育的关键所在,对于初学者来说,技术含量高,难度较大。人工育王是养蜂生产中每年要做的基本工作,人工育王能够有目的有计划实施人工养王,蜂场规模大,自然王台很难实施大批量更换老弱蜂王,所以必须进行人工育王。要养好蜂,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蜂王的质量,优质蜂王具有良好的遗传性状,能维持强大的群势,不易分蜂,工蜂采集力强,蜂群  相似文献   

14.
《中国蜂业》2020,(1):34-35
<正>"一只好王,千斤蜜糖",说明优质蜂王的重要性,蜂王是蜂群强盛的基础。在现阶段,养蜂人可定期从种蜂场引进所需要的品种作为种王,自己培育生产用王。按照计划培育蜂王是养蜂人的必备技能。下面以南阳为例探讨如何搞好育王,供蜂友们参考。通常情况下1群蜂只允许1只蜂王存在,蜂群不轻易培育蜂王,只有在蜂王老残、丢失、分蜂热时蜂群才培育蜂王。培育蜂王蜂群必先建王台,自然王台有  相似文献   

15.
强壮的蜂群是获取大量蜂产品的前提条件,而蜂群能否发展强壮,同等条件下,关键在于蜂群中是否有优质的蜂王,因而怎样培育优质蜂王就显得尤为重要,经笔者实践证明,用移卵套管移大卵育王能育成初生重较大的蜂王,蜂王卵巢管数多,产卵力强,能维持大群。移卵套管的制作方法见《中国养蜂》2004年第1期。使用方法如下:一、培育育王用适龄大卵在开始育王的8 ̄10天前,用竖式隔王板把种王控制在放有两张大蜜粉脾一张大幼虫脾的巢箱内,限制蜂王产卵,让蜂王休息一段时间,在移卵前3天,把种王所在的3张脾换成一张大封盖子脾和一张适合产卵的空脾(空脾要半新…  相似文献   

16.
育王     
饲养强壮的蜂群是夺取蜂蜜高产的重要条件。蜂王好坏对养强群有直接关系。我们的做法是:一、坚持提纯选优,保持纯种夺丰收尚志县亮河公社森林一队养蜂场,几年来坚持利用本场的蜂群进行提纯、选优。4月下旬培育雄蜂作为种蜂。5月上中旬育王分蜂和换王,避免了杂交现象的发生。做法:  相似文献   

17.
新王具有产卵快和领大群等优点。利用当年的新王群采蜜,可以减少蜂群产生分蜂的几率,从而获得高产。但是,培育一只新王从移虫到产卵需 1 个月,所以只有提早培育才行。由于早春的蜂群群势、气候、蜜粉源等一些条件具备不充分,在育王时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 提前组织哺育群 哺育群本应该具备 12 脾以上蜂,但春天不易达到,有 10 脾蜂就可以了。否则,就只有使用无王哺育群了。但根据专家的研究,无王哺育群育出的处女王,其质量可能较差[1]。所以,应该使用有王群来哺育王台。 春天哺育群的组织,从蜂群出窖就开始了。可以采取卧式箱养 2 群的方…  相似文献   

18.
中蜂容易产生分蜂热,有分蜂热的蜂群,即使采取控制措施,分蜂意念也很难消失。因此,饲养中蜂要预防分蜂热,而不要等到产生分蜂热以后再去处理。预防分蜂热就要采取各项有效措施,始终保持蜂王产卵量在群势要求的范围,我的具体措施是:1.选种育王:优良的产卵新蜂王对预防分蜂热有很大作用,因此,要选产卵力强、分蜂性弱的蜂群做种群育王。为了育出优质蜂王,应采用复式移虫育王,切忌急造王台育王。在春季,可提早补助几个蜂群,促使这些蜂群产生分蜂热用自然王台  相似文献   

19.
刘茹馥 《中国蜂业》2006,57(3):31-31
1、加隔王栅隔王栅可用竹片或木片做成,在竹片中凿一长孔,孔径以工蜂能进出而蜂王不能出来为宜。收蜂当晚要喂糖水,第2天早上观察蜂群出勤情况,如蜜蜂积极出工,带回的花粉很多,就是蜂群安居的表现,不必再加隔王栅。如只有少数蜂进出而无花粉带回,则是蜂群不定居的表现,必须再加上隔王栅。  相似文献   

20.
1解除分蜂热现在饲养中蜂的蜂场大都利用自然王台培育新蜂王,蜂群越冬后经过2个多月的春繁,群势壮大,蜂群内拥挤,工蜂在巢脾下部边角造出大片雄蜂房和数个王台,蜂王产子减少,工蜂采集力下降,促成分蜂热。此时正是产蜜和蜂群繁殖的黄金季节,如果让蜂群顺其自然地发展下去,就会造成蜂蜜减产,蜂群增殖停滞不前。笔者近年来采取以下措施:在分蜂季节首先选一两群有分蜂热的强群,把群内的老王带2脾蜂提出另放1只空箱内饲养,接着把全场有分蜂热的蜂群中造有王台的巢脾带蜂提入准备好的无王群内,待新王出房再提出组织交尾群。这样处理可立即解除分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