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栽培稻中间型品种和籼粳交DH株系的亲和性鉴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段中岗  王亚琴  梁承邺 《杂交水稻》2003,18(6):42-46,50
以籼、粳标准测验种为母本,对栽培稻一些中间型材料、籼粳交DH株系及籼粳对照品种在内的共95份材料进行杂交亲和性鉴定,结果显示:全部材料的亲和性分化呈连续分布,可分为亲籼(ICV)、亲粳(JCV)、广亲和(WCV)及非亲和(NCV)4种类型;共鉴定到55份广亲和性材料,主要为中间型(18份)和籼粳交DH株系(34份);亲本具有广亲和性的籼粳交DH株系几乎全部具有广亲和性(占96.2%),且广亲和性强于对照品种零轮,而亲本不具有广亲和性的籼粳交DH中也能产生广亲和株系(占25.0%~57.1%),但广亲和性略差。认为水稻广亲和性的产生可能是由籼粳分化决定的,选育中间型广亲和系是广亲和品种选育的主要方向。  相似文献   

2.
籼粳亚种间组合秆高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对54个籼粳交组合及其亲本的分析表明,F1代秆高优势明显,表现为地上部伸长节间数增多和各节间伸长,特别是第二、三节间伸长,F1秆高与高、中亲值及其抽穗日数均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单株粒数不存在显著的线性相关,F1具6个伸长节间,以第四、第六节间长度对秆高的直接影响大,第六节长度与每穗总粒数呈极显著正相关。但第1、2、3、4节间长度与每穗总粒数则是极显著或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3.
籼粳杂交稻早熟性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994年用粳稻广亲和品种02428、ZH157、ZH110 分别和珍汕97A杂交,从回交后代中选得同质广亲和恢复系02428R(珍汕97A/024283 F5),ZH157R(珍汕97A/ZH1572 F6)和ZH110R(珍汕97A/ZH1103 F3 )3份,将上述同质广亲和恢复系分别与籼稻WA 胞质不育系珍汕97A 、珍育29A、早显A、矮败型胞质不育系协青早A 杂交,分析F1 的生育期。1995年用02428R等广亲和恢复系和明恢63 等籼型恢复系与早显A 、协青早A杂交,分析F1 的生育期等性状。通过具有早熟效应的早显A不育系与不同恢复系杂交,发现早显A可显著缩短杂交稻组合的生育期,但对产量影响不大,说明选育具早熟效应的不育系对于缩短杂交水稻的生育期具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4.
有关三系籼粳杂交稻的广亲和测验种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有关三系籼粳杂交稻的广亲和测验种的探讨高勇,滕利生,申宗坦(浙江农业大学农学系,杭州310029)关键词:籼粳杂交稻;测验种;广亲和性DiscussionofTesterofWideCompatibilityinThree-lineindica-ja...  相似文献   

5.
中国普通野生生稻的原始型及其是否存在籼粳分化的初探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选用国内7省(自治区)571份,国外27份普通野生稻编号根据10个形态状进行了聚类分析并结合同工酶分析与野生稻原产地生态考察将中国普通野生稻划分为多年生和一年生两群共7个类型。提出中国存在一年生普通野生稻及原始型普通野生稻问题,并根据同工酶4个基困位点分析对另中国普却生稻是否存在籼粳分化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6.
引进21个籼粳杂交稻甬优系列组合在武义地区进行单季晚稻机插比较试验,对产量、生育期和农艺性状等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甬优12、甬优538、甬优1510、甬优8050、甬优7850、甬优15、甬优1140等组合产量高、生育期适宜,可在武义地区作单季晚稻种植;甬优系列产量的增加主要依赖总颖花量、每穗粒数的增加,与有效穗、千粒重和结实率相关性不显著。  相似文献   

7.
 以5个籼粳交组合的F1植株、1个低育的DH系和CPSLO17(对照品种)为材料,考察其结实率和花粉育性,花粉育性采用两种方法观察,I2-KI法和苏木精法,其中苏木精法是一种观察籼粳交花粉育性的新方法,用此法可直接在正常的成熟花粉中看到两个精子。结果表明,I2-KI法观察的花粉育性与结实率有显著差异,而苏木精法观察的花粉育性与结实率无差异。由此推论籼粳交F1不但存在雄配子部分不育而且还存在雌配子部分不育,两者的部分不育程度是相同的。  相似文献   

8.
2019年引进5个籼粳杂交优质稻品种开展简比试验,结果参试的5个籼粳杂交稻品种均表现出良好的丰产性,也均无明显的生理性缺陷表现。5个参试品种均属分蘖力偏弱的大穗类型,采取培育壮秧、插足基本苗、适当提高施肥水平、确保其二次灌浆的水肥供应等栽培措施,是实现高产栽培的技术关键。通过介绍各品种的农艺、产量性状等表现,为新品种推广提供试验依据。  相似文献   

9.
浙江省籼粳杂交晚稻品种发展与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5年,浙江省审定通过首个籼粳亚种间强杂种优势品种甬优6号。针对甬优6号存在的生育期偏长、植株高大、稻曲病偏重易发等问题,育种单位创新了育种理念和技术,品种管理部门在技术推广上有针对性地加强试验和示范,促进了浙江省籼粳杂交晚稻品种选育和审定推广,至2015年已审定品种21个,累计推广面积110.17万hm~2,其中2015年达21.12万hm~2,占全省杂交水稻种植面积的60%以上;开展籼粳杂交晚稻品种选育的科研单位和种业企业增加到14家,并更加关注适应不同推广区域、不同耕作制度的品种选育,同时施肥、用药等技术也更加精准易用。  相似文献   

10.
籼粳稻之间的亲和性及其杂种优势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发现粳稻品种秀水117和籼稻品种IR58分别表现亚种间杂交的亲和性。秀水117与IR58、二九丰的杂种一代结实率分别为85.9%和88.4%;IR58与T8340及粳型不育系双百A、农六209A和六千辛A的杂种一代结实率分别为81.1%、76.5%、74.5%和67.0%”秀水117/IR58”的F_1在株高、穗长、每穗粒数和单株稻谷产量等性状上均存在很强的正向超亲优势。该组合的亲和性在F_2及回交世代中仍可表现。试验结果表明,在籼、粳稻内各存在着亚种间杂交的亲和性材料,但其亲和性的表现范围可以不同。讨论了籼粳稻亚种间杂种优势利用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1.
It was generally recognized that the common wild rice (Oryza rufipogon Griff.) was the ancestor of cultivated rice (O. sativa L.) and there was indica-japonica differentiation in common wild rice before it evolved into cultivated rice [1-10]. The analysis…  相似文献   

12.
 利用经测验可区分籼粳品种的19对SSR特异引物对来自云南元江普通野生稻自然居群的56个个体进行了SSR分析。19对引物中,有17对(占89.47%)在所有参试个体中仅能扩增出一种带型,而RM18和RM251能扩增出多态带型。RM4等16对(84.21%)引物扩增出的带与籼稻或粳稻特征带相同,其中11个位点偏粳而4个位点偏籼;RM18、RM202、RM205等3对引物扩增出的带型不同于籼稻或粳稻带型。结果表明,云南元江普通野生稻基因组DNA在所检测的19个位点上,多数位点(89.47%)上个体间无差异,84.21%的位点已有籼粳分化,13.79%的位点仍具有原始性。说明云南元江普通野生稻主体比较纯而原始,但已开始了籼粳的分化。  相似文献   

13.
何水清  易建群  周良义 《中国稻米》2020,(1):100-101,104
经浙江农业之最办公室组织专家测产验收,2018年常山"头季稻+再生稻"百亩方两季相加产量为1 159.3 kg/667 m^2,比2016年浙江省纪录产量超113.5 kg/667 m^2。本文对该示范方采用的优质高产配套栽培技术进行了分析总结,主要包括优质高产品种选择、早播早栽、平衡施肥、通气灌溉、留桩高度等,以为适宜地区示范推广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宁波市4年来籼粳杂交水稻制种父本机插机收的试验示范情况,分析比较了父本机插机收与人工插种收割的成本和制种产量,提出了杂交水稻父本机插机收的配套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5.
为鉴定江西滨湖地区单季粳稻的适应性和丰产性,对8个籼粳杂交稻品种生产力开展了评价试验。结果表明,这8个籼粳杂交稻品种均可在江西滨湖地区作单季稻种植,但产量差异显著,甬优系列品种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和丰产性。其中,甬优12、甬优1538表现出超强的生产潜力,在滨湖地区种植优势明显。  相似文献   

16.
 以两个典型的籼粳交重组自交系F6群体(RILSA:中优早8号/丰锦;RILSB:七山占/秋光)为试材,分别在四川和辽宁种植,研究穗型指数(PTI)与亚种特性及产量性状的关系。结果表明,PTI在籼粳交后代中表现连续变异,籼粳交可以创造大量具不同PTI的株系,可以作为理想穗型选育的来源。生态环境对PTI有显著影响,从辽宁到四川,PTI显著变小。 PTI与大多数亚种特征性状呈显著负相关。PTI在不同亚种类型间有明显差异,总体上有籼(H)>偏籼(H′)>偏粳(K′)>粳(K)的趋势,但PTI不可以作为判别亚种类型的依据,因为籼粳交后代中的PTI在不同亚种类型间交错重叠。PTI与穗部性状和产量性状大多呈负相关,两群体中绝大多数株系的PTI为中下部优势型,在产量上具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17.
籼粳亚种间超高产杂交水稻新组合春优58的选育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春优58是用早花时矮秆晚粳不育系春江12A与偏籼型广亲和恢复系CH58配组育成的籼粳亚种间杂交稻新组合,具有营养生长旺盛、产量高、适应性广、米质较优、抗稻瘟病、中抗白叶枯病等特点,2007年2月通过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介绍了该组合的选育过程、特征特性、栽培及制种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18.
花时性状在籼粳交后代中的表现及其对外部环境的响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籼稻、粳稻和典型籼粳稻杂交衍生的重组自交系群体为试材,研究花时性状在籼粳稻杂交后代中的表现及其对外部环境的响应规律.结果表明,:花时性状在籼粳稻杂交后代中均呈连续变异,表现出数量性状的遗传特点.始花时、盛花时和终花时之间存在极显著的正相关,始花时与开花持续时间呈极显著的负相关.籼粳交后代中,花时与程氏指数相关不显著.籼稻与粳稻的花时性状对外部环境的敏感性不同,与粳稻相比,籼稻更容易受外部环境的影响.07:01 -08:00的平均气温与籼稻的始花时、盛花时显著负相关,对粳稻影响不显著,14:01-15:00的平均气温与典型粳稻的盛花时呈显著的负相关,日最高气温与籼稻的始花时和终花时呈显著的负相关.无论籼稻还是粳稻,气温高低仅影响花时的早晚,对开花持续时间的长短影响不大.籼稻对空气湿度较粳稻敏感,07:01-08:00.08:01-09:00,10:01-11:00及07:01-15:00的平均湿度与籼稻的终花时呈显著至极显著的正相关,空气湿度对粳稻花时的影响末达显著水平,无论籼稻还是粳稻,空气湿度对开花持续时间均无显著影响.太阳辐射强度对花时性状的影响未达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19.
通过近2 a对甬优17作烟后稻机插栽培试验示范观察,总结了适时播种,培育壮秧,合理密植,科学管理肥水和防治病虫害等高产栽培配套技术,以期为"春烟—晚稻"模式种植区的粮食增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粳型亲籼系在杂交稻育种中的应用及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概述了粳型亲籼系在杂交稻育种中的应用情况,解释并分析了粳型亲籼系能成功育成不育系的原因,提出了利用粳型亲籼系培育掺粳籼型杂交稻的育种策略并分析其育种效率,随着掺粳籼型杂交稻的育种规模扩大,利用粳型亲籼系比直接利用粳稻的育种效率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