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金针菇杂合菌株子实体颜色遗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蚁瑞荣  曹晖  潘迎捷 《食用菌学报》2007,14(4):19-24,F0003
将可以单核出菇的黄色单核体与不同白色单核体配对杂交获得双核体,通过控制栽培条件和环境,观察不同组合杂交菌株在相同环境中的子实体的颜色,同时测量双核子实体菌柄基部深色部分占整个菌柄的比例,结果发现不同的黄色单核和同样白色单核组成的双核子实体颜色表达中存在着差异,且不同的白色核对颜色表达的贡献不同,证实了白色金针菇单核体中也存在着不同的等位基因,金针菇双核子实体的颜色受到两个亲本核的共同调控。  相似文献   

2.
利用原生质体单核化技术从8个金针菇栽培菌株中获得13种不同的黄色单核体菌株和3种白色单核体菌株;单核体出菇实验结果表明,5种黄色单核体和2种白色单核体可以形成单核子实体,其中,黄色单核子实体间在菌柄、菌盖颜色方面差异较大,而且部分单核子实体本身的菌盖和菌柄的颜色也具有明显的差异,说明控制子实体黄颜色的因子存在复等位因子。  相似文献   

3.
Thirteen kinds of yellow and three kinds of white monokaryons were isolated from mycelium of eight Flammulina velutipes strains using the monokaryon protoplast technique. Of these, five yellow and two white monokaryons produced monokaryotic fruit bodies. Clear differences were observed in the color of the different yellow monokaryotic fruit bodies, as well as between the pilei and stipes of individual yellow monokaryotic fruit bodies, suggesting that the yellow color is under the control of multiple alleles.  相似文献   

4.
香菇原生质体单核体杂交后代性状变异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香菇菌种939和本所实验菌株中19为亲本,进行原生质体单核体分离和配对杂交。对杂交组合和亲本菌株的菌盖直径、厚度,菌柄长度、直径等性状进行考察。结果表明,10个杂交组合在子实体外观形态上与亲本存在明显的差异,且原生质体单核体杂交后代的农艺性状表现规律与亲本交配型的类型存在一定的关联。  相似文献   

5.
平菇菌丝生长速度的亲子相关及配合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选用10个平菇菌种单孢分离菌株,进行了多菌种、二菌种和菌种内三组4×4不完全双列杂交,采用试管平面培养基测定菌丝生长速度。结果表明,菌株间菌丝生长速度差异极显著,试管平面培养基测定菌丝生长速度误差小;亲本单孢菌株与后代杂交菌株菌丝生长速度间不相关;一般配合力、特殊配合力差异均显著,菌种间杂交非加性效应占优势,菌种内交配以加性效应为主。本研究共选出菌丝生长速度配合力高的单孢菌株4个,杂交组合5个。  相似文献   

6.
对中国不同地区的24个草菇栽培菌株的子实体颜色、菌膜厚度、菌柄形态及着生方式、菌托形态和生物转化率进行比较,结果表明:不同的草菇栽培菌株子实体形态存在差异,子实体的蛋型期颜色呈现深灰色、灰色和灰白色,以灰色居多;成熟期呈现灰色和灰白色,同样以灰色居多。V365菌膜最厚,为2.75mm;单生草菇菌膜最薄,仅为0.95mm。菌柄有2种形态:上细下粗和基本等粗,菌托有3种形态:圆筒形、两瓣形和三瓣形;菌柄着生方式包括菌柄中生和菌柄偏生。不同菌株的生物转化率也存在差异,其中V365生物转化率最高,达48.6%;A8最低,仅有3.1%。  相似文献   

7.
以黄色金针菇与白色金针菇为亲本,利用双单杂交方法构建杂交种,从F2代中筛选出白色金针菇优良品种川金5号,该品种保持了黄色金针菇早熟、菌柄基部无绒毛、不粘连、子实体弯曲度低、高产等特性;平均产量为1.012kg·袋^-1,较江山白菇和F21分别增产56.41%、104.32%,与黄色金针菇相比菌株产量差异不大;子实体菌柄基部无绒毛、不粘连,可食率达到84.1%,较江山白菇和F21分别高8.94%和11.24%,与黄色金针菇菌株“金丝”在可食率上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8.
苹果果肉颜色及褐变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评价苹果品种在果实鲜切后果肉颜色变化及褐变程度,寻找抗褐变品种,选用40个品种的果实进行了果肉颜色和褐变多样性的研究,并进行差异显著性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苹果果肉颜色可分为黄、白、绿3种;初始色泽为黄色的切分1 h后大部分变为黄褐色;初始色泽为绿色和白色的,切分1 h后一般呈灰褐色,也有的呈黄褐色;苹果果实切分后褐变现象普遍发生,表型多样,品种间差异较大,而且成熟期越晚褐变渐轻。苹果品种华红、华冠是优良的抗褐变种质资源。  相似文献   

9.
甘甜2号是以09G25为母本,以09G05为父本配制而成的薄皮甜瓜一代杂种,中熟,全生育期95 d(天)左右,植株生长势强。果实发育期30 d(天)左右,果实梨形,果面光滑细腻,果皮白色,完熟时果面会出现黄晕,单果质量350g左右。果肉白色,肉厚2.0 cm,果实中心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2.0%~14.0%,松脆爽口。易坐果,耐贮运性好,每667 m~2产量2 000~2 450 kg。田间抗白粉病和霜霉病能力强于对照千玉200。适于甘肃省日光温室和大棚栽培。  相似文献   

10.
香菇杂交新品种‘申香16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宋春艳  刘德云  尚晓冬  谭琦  项寿南 《园艺学报》2010,37(11):1887-1888
以香菇品种‘939’和‘135’为亲本,利用原生质体单核化技术,采用对称杂交和非对称杂交方法进行杂交,通过多年多点栽培试验,从79个杂交组合中筛选获得香菇新菌株——‘申香16号’。该品种改良了‘939’菌柄偏长和‘135’抗性差、产量不稳的不足,推广过程中表现出菇形好,产量高,优质出口菇比例高,易管理,适应性广的突出特点。  相似文献   

11.
基于果肉单体酚和总酚含量评价桃果实抗氧化能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利用果实酚类物质组分含量评价桃果实的抗氧化能力,以12个红肉桃、7个白肉桃和4个黄肉桃品种成熟期果实为试材,分析果肉单体酚和总酚含量的差异。结果表明,红肉桃各品种具有较高的表儿茶素和总酚含量。在对各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的基础上进行主成分分析,将8个酚含量指标概括成4个独立的综合指标(即主成分),通过隶属函数分析求得各综合指标的隶属函数值,结合权重计算综合评价值并对各品种果肉抗氧化能力进行综合排序,发现红肉桃中的‘北京一线红’综合评价值最高,同时红肉类型排序靠前,多数白肉、黄肉类型排序靠后,与聚类分析结果较一致。试验结果表明桃果实抗氧化能力与肉色密切相关,利用主成分分析法、隶属函数法、聚类分析法结合单体酚、总酚含量可综合评价不同肉色桃果实的抗氧化能力。对桃果实抗氧化能力的贡献排序依次为新绿原酸、总酚、表儿茶素、阿魏酸、绿原酸、芦丁、儿茶素、槲皮素。  相似文献   

12.
不同套袋材料对红杧6号杧果果实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研究了不同套袋材料对红杧6号杧果果实外观、果皮色素、果皮色泽及果实内在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白色单层袋套果后,青熟和完熟时,白色单层纸袋处理的叶绿素、类胡萝卜素质量分数较低,花青苷和类黄酮质量分数均较高,果皮亮度、色彩浓度和色度角均较高或最高,使果皮在青熟时呈紫红色,完熟时呈桃红色。白色单层袋套果后,果实的内在品质如维生素C、可溶性固形物、蔗糖、葡萄糖、果糖质量分数最高,内在品质最佳。外黄内黑复合纸袋果皮叶绿素、类胡萝卜素、花青苷、类黄酮质量分数均较低,果皮亮度、色彩浓度均最高,色度角最低,使果皮在青熟时呈浅黄色,完熟时呈橙黄色,但果实内在品质比白色单层袋差。因此,建议红杧6号杧果用白色单层纸袋进行套袋。  相似文献   

13.
白辣椒新品种衢椒1号的选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衢椒1号是以05B03为母本,以Y802为父本配制而成的白辣椒一代杂种。早中熟,第1花序着生于9~11节,植株连续坐果性和抗逆性较强。果实羊角形,商品果黄白色,中辣,商品性佳,果实长17 cm,最大横径2 cm左右,果肉厚约0.2 cm,单果质量约18 g。平均产量2 400 kg?(667 m2)-1,适宜浙江省喜食白辣椒地区大棚早春、秋延后和山地种植。  相似文献   

14.
天美63 是以高代自交系E-132 为母本,以高代自交系E-126 为父本配制而成的早熟薄皮甜瓜一代杂种,果实发育期30 d(天)左右,全生育期90 d(天)左右。果实棒形,单果质量0.7 kg 左右,果皮白色,成熟时顶部呈黄晕色,果肉白色,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4% 左右,口感酥脆。植株长势健壮,抗霜霉病和枯萎病,中抗白粉病,每667 m2 产量3 500 kg 左右,全国大部分地区春季保护地和露地均可栽培。  相似文献   

15.
莫大旺 《北方园艺》2011,(12):36-38
研究了采前使用不同套袋(白袋、黑袋、绿袋、黄袋、红袋)处理对"石硖"龙眼果实色泽、大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套袋处理对"石硖"龙眼果实果皮色泽无明显影响;对果实大小和品质影响差异性显著,尤以套黄色和绿色的网袋种子小,可食率高。  相似文献   

16.
‘大果甜杨桃4号’是从‘大果甜杨桃1号’实生繁育群体中选育出的杨桃新品种。果实大,长纺锤形,果敛较薄,果尖内凹明显,果皮黄色,果肉浅黄色至黄色,平均单果质量207 g,可溶性固形物含量9.75%。丰产稳产性好,肉质爽脆,味清甜,品质上等。适宜在广西桂南杨桃产区种植。  相似文献   

17.
以西藏林芝地区林芝、波密、工布江达3个县采集的野生松口蘑子实体为材料,测定其外观大小及粗多糖、粗蛋白、游离氨基酸、铁和锌等营养成分含量,并与其它地区的松口蘑营养成分含量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林芝县松口蘑铁含量显著高于其它区域;林芝地区松口蘑菌盖直径4.0~7.1 cm、菌柄长5.9~8.6 cm,与内地松口蘑菌盖直径5.9~21.5 cm、菌柄长5.0~18.0 cm相比,个体较小;粗多糖、粗蛋白和锌含量较低,而粗脂肪和铁的含量较高。  相似文献   

18.
以榆耳(Gloeostereum incarnatum)野生菌株 GY027和栽培品种 yrzp-1为亲本,选取 GY027孢子单核体17个和yrzp-1孢子单核体6个进行单单杂交,筛选出菌丝生长势强、生育期短、产量高的优良杂交子YZ24并进行品种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结果表明 YZ24达到新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吉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定名为‘吉肉1号’。‘吉肉1号’菌丝生长势强,每百公斤干料产鲜菇59.0 kg,子实体商品性好,属中早熟的高产榆耳新品种。  相似文献   

19.
以4个香菇菌株(Lentinula edodes)申香16号、申香18号、申香215和L808为研究对象,以常规木屑麸皮培养料(79%木屑,20%麸皮,1%石膏)为对照,采用工厂化生产刺芹侧耳(Pleurotus eryngii)采收一潮菇后的菌渣不同比例替代木屑和麸皮进行栽培,比较栽培效果.结果表明:相对于对照培养料,申香18号在菌渣培养料A(69%木屑,20%刺芹侧耳菌渣,10%麸皮,1%石膏)和B(59%木屑,30%刺芹侧耳菌渣,10%麸皮,1%石膏)上的单菇重显著下降,菌柄长度和直径均变小,菇型改善,棒产量也显著增加;申香16号在A、B配方培养料上较对照培养料虽产量显著增加,但菇柄变长,菇型变差;菌株L808在B配方培养料上较对照培养料菌盖直径和单菇重显著下降;而申香215在培养料A、B上的各考察性状均与对照培养料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20.
对49株梯棱羊肚菌(Morchella importuna)子实体数量性状进行统计分析和概率分级,结果表明:6个子实体数量性状(菌盖的长度、宽度、长度/宽度、厚度以及菌柄的长度、直径)的变异系数范围为18.12%~29.96%;对数量性状分别采用S-W法和S系数与K系数的Z检验进行正态性检验,6个数量性状基本符合正态分布;对符合正态性分布的数量性状进行概率分级,获得数量性状的分级标准,作为羊肚菌子实体数量性状的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