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本研究选择笼养和放养条件下49周龄的卢氏绿壳蛋鸡各20只(公母各半),测定了其屠体性状。结果表明,饲养方式对卢氏绿壳蛋鸡的活重、屠宰率、半净膛率、全净膛率、胸肌率、腿肌率、腹脂率、翅重、心脏重、肝脏重、脾重、肠重、胃重和生殖器官重的影响均差异不显著(P>0.05)。饲养方式对公鸡的各项指标影响差异不显著(P>0.05),而对母鸡的头重、颈重、脚重影响很大(P<0.01);相同饲养条件下公鸡的全净膛率、腹脂率、头重、脚重、颈重、翅重、心脏重和肠重极显著高于母鸡(P<0.01),对肝脏重、脾脏重和胃重的影响差异不显著(P>0.05);笼养时公鸡的活重、腿肌率和生殖器官重显著高于母鸡(P<0.05),而对半净膛率和胸肌率的影响不显著(P>0.05);放养时母鸡的生殖器官重极显著的高于母鸡(P<0.01);不同饲养条件下,公鸡头重、颈重、肠重、生殖器官重与屠宰率相关性不显著(P>0.05);母鸡脚重、翅重、肠重、脾脏重与屠宰率的相关性显著(P<0.05)。 相似文献
2.
试验测定了202只6周龄北京鸭公鸭的体重X1、体尺性状(体斜长X2、龙骨长X3、胸宽X4)和屠体性状(胸肉重Y1、腿肉重Y2、皮脂重Y3、腹脂重Y4、瘦肉重Y5和脂肪重Y6)共10项指标,在分析体重、体尺性状与屠体性状的相关关系的基础上,以体重、体尺性状为自变量,屠体性状为依变量,构建了估测北京鸭活体屠体性状的回归方程。结果表明:6周龄北京鸭胸肉重、腿肉重、皮脂重、瘦肉重、脂肪重分别与体重、体尺性状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腹脂重与体重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体尺性状呈显著正相关(P<0.05);建立的6个最优多元回归方程,经F检验回归关系均达极显著水平(P<0.01),各回归系数也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表明各方程的自变量与依变量之间真实存在着多元回归关系,可为估测北京鸭活体胸肉重、腿肉重、皮脂重、腹脂重、瘦肉重和脂肪重提供理论依据,具有一定的参考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以12个全同胞家系共224只G2代北京鸭资源群体为试验材料,分别利用DNA序列测定和PCR-RFLP方法检测G1和G2代个体基因型。结果在北京鸭小肠脂肪酸结合蛋白(FABP2)基因中共发现4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外显子3中1处SNP(92bp)可导致氨基酸的改变(Gly→Ser),G2代中该SNP产生3种基因型:AA、AB和BB,其频率分别为0.103、0.629和0.268,群体中A基因频率为0.417,B基因频率为0.583。最小二乘分析表明,BB基因型个体的体斜长、胫围和颈长显著高于AB基因型;BB基因型个体胫蹼重、肌胃重和翅重显著高于AA基因型和AB基因型;BB基因型个体头重显著高于AA基因型(P<0.05)。综上所述,FABP2基因外显子3中(92bp)的SNP与北京鸭的部分体尺和屠体性状显著相关,可作为北京鸭体尺和屠体性状标记辅助选择的分子标记。 相似文献
4.
试验选用 1日龄商品艾维茵肉仔鸡 4 32只。完全随机分为 2 4圈 ,每圈 18只 ,地面平养 5 4天。试验分为 4个处理 ,每个处理 6圈 ,分别饲喂 4种不同的日粮 ,即对照组 (基础日粮组 )、添加金霉素 5 0mg/kg日粮组、添加果胶酶 5 0 0mg/kg日粮组、添加果胶酶 10 0 0mg/kg日粮组。试验结果表明 ,果胶酶在肉仔鸡饲养前 2 1日龄的促生长效果显著 ,平均日增重 (ADG)和平均日采食量 (ADFI)均比对照组有显著增加 (P <0 .0 5 ) ,饲料转化率显著提高 (P <0 .0 5 ) ,与抗生素效果相当 ;2 1~ 4 2日龄时仅 5 0 0mg/kg果胶酶组出现ADFI比对照组显著增加 (P <0 .0 5 ) ,但饲料转化率较其它各组显著降低 (P <0 .0 5 )。 4 2~ 5 4日龄时 5 0 0mg/kg果胶酶组ADG显著高于抗生素组 (P <0 .0 5 ) ,饲料转化率显著提高 (P <0 .0 5 )。饲养全期 ,添加抗生素或果胶酶组ADG与对照组差异显著 (P <0 .0 5 ) ,ADFI仅5 0 0mg/kg果胶酶组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 (P <0 .0 5 )。 相似文献
5.
实验将类胰岛素生长因子I(IGF-I)作为研究鸡生长、屠体性状的候选基因,以京海黄鸡为材料,采用PCR-SSCP技术对京海黄鸡的,IGF-I基因5'非编码区和第1外显子进行SNPs检测和基因型分析,探讨IGF-I基因的多态性与鸡生长、屠体性状之间的关系.在IGF-I基因5'端非编码区上发现1个突变,统计结果显示:活重、腿肌重、半净膛重和全净膛重在不同基因型之间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AA基因型显著高于BB基因型个体.结果表明:该基因可能调控鸡生长、屠体性状或与控制生长、屠体性状的主基因连锁.由此推测,可以将IGF-I基因作为鸡生长、屠体性状的辅助标记. 相似文献
6.
试验设计 4种玉米粒度 (直径 0 .336、0 .5 85、0 .85 6和 1.12mm)及 2种日粮形状 (粉料、颗粒料 ) ,以检验其组合对 2 1~ 4 2日龄肉鸡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 :玉米粒度为 0 .336mm时 ,粉料组的采食量、日增重和饲料转化效率明显低于颗粒料组 (P <0 .0 0 1) ,其他玉米粒度 ,粉料或颗粒料对肉鸡影响不明显。无论是粉料还是颗粒料 ,随玉米粒度的增加 ,日增重均线性增加 ,而采食量和饲料转化效率是二次方增加。在屠体性状方面 ,除玉米 0 .336mm的粉料大幅减少胸肉产量 (P <0 .0 0 1)外 ,其他玉米粒度和日粮形状均不影响屠体重和腿肉产量。玉米… 相似文献
7.
分别选取放养和笼养条件下49周龄的卢氏鸡各10只(公母各半),研究其肌肉纤维特性.结果表明:放养鸡胸肌纤维直径较笼养鸡提高了8.8%~15.4%(P<0.05),腿肌纤维直径提高了2.9%~3.8%,并存在性别差异,表现为公鸡肌纤维直径大于母鸡.肌纤维密度分析表明,放养条件较笼养显著降低了卢氏鸡胸肌纤维密度17.7%~... 相似文献
8.
实验将类胰岛素生长因子Ⅰ(IGF-Ⅰ)作为研究鸡生长、屠体性状的候选基因,以京海黄鸡为材料,采用PCR-SSCP技术对京海黄鸡的IGF-Ⅰ基因5′非编码区和第1外显子进行SNPs检测和基因型分析,探讨IGF-Ⅰ基因的多态性与鸡生长、屠体性状之间的关系。在IGF-Ⅰ基因5′端非编码区上发现1个突变,统计结果显示:活重、腿肌重、半净膛重和全净膛重在不同基因型之间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AA基因型显著高于BB基因型个体。结果表明:该基因可能调控鸡生长、屠体性状或与控制生长、屠体性状的主基因连锁。由此推测,可以将IGF-Ⅰ基因作为鸡生长、屠体性状的辅助标记。 相似文献
9.
为促进武定鸡的选育,选取武定鸡和狄高鸡进行杂交,分析其杂交F1代的体尺性状与屠体性能,并进行相关性分析和多元回归分析。结果:F1代公鸡体尺性状表型值均高于母鸡,且体斜长、胸宽、龙骨长、髋骨宽、胫长、胫围差异极显著(P<0.01);F1代公鸡除了胸肌率极显著低于母鸡外(P<0.01),其余屠体性能均极显著高于母鸡(P<0.01)。F1代公、母鸡的体斜长、胸宽、胸深、龙骨长、髋骨宽、胫围均高于武定鸡;F1代公鸡屠体性能均高于武定鸡公鸡,其中半净膛率差异显著(P<0.05),活重、屠体重、屠宰率、全净膛率、胸肌率、腿肌率差异极显著(P<0.01);F1代母鸡的活重、屠体重极显著高于武定鸡母鸡(P<0.01),胸肌率、腿肌率显著高于武定鸡母鸡(P<0.05)。F1代屠宰性能间有21个极显著正相关(P<0.01),体尺性状间有14个极显著正相关(P<0.01),体尺性状与屠宰性能间有45个极显著正相关(P<0.01)。同时根据F1代体尺性状建立了预测活重、屠体重、半净膛重、全净膛重、胸肌重、腿肌重、翅重的回归方程。 相似文献
10.
血浆激素———生长激素(GH)、睾酮、甲状腺激素(T3、T4)和肾上腺皮质醇影响机体组织的代谢和生长〔1、2、3〕、与屠体性状间有着密切关系〔3、4〕,而屠体性状作为肉鸡的生产性能是其体内特定基因所控制的生理过程综合作用的体现,用血浆激素指标进行早期... 相似文献
11.
为研究优质牧草对犊牛体尺指标和瘤胃发育的影响,选取20头体重、日龄相近的健康荷斯坦奶犊牛,采用完全随机设计的方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0头,其中公、母各半。对照组饲喂颗粒精料+鲜牛奶,试验组饲喂颗粒精料+优质苜蓿干草+鲜牛奶,于3月龄断奶时进行体尺指标和瘤胃发育指标的测量。结果表明:试验组和对照组各项体尺指标差异不显著(P>0.05);试验组显著提高了犊牛3月龄的瘤胃平均重量、瓣胃平均容积、瓣胃平均重量、皱胃平均容积(P<0.05),且瘤胃乳头绒毛长,颜色深,以瘤胃底部发育最好且分布较多乳头,顶部分布较少且稀疏,还可有效地防止了瘤胃内毛球的形成,明显降低犊牛异食癖和瘤胃臌气的发生,而对照组瘤胃乳头发育较差,颜色较浅,瘤胃壁薄,但瘤胃乳头分布均匀。 相似文献
12.
[目的]文章旨在对元江本地黄牛在不同饲养方式下的体重和体尺等性状进行分析,研究其生长发育规律并构建通过体尺预测体重的回归方程。[方法]研究随机选取规模牛场舍饲饲养的本地黄牛以及牛场周边农户放牧饲养的本地黄牛各20头、公母各10头,从初生到12月龄逐月测定体重体尺,并拟合适宜的生长发育模型、体重与体尺指标及月龄的回归模型。[结果]研究结果显示,(1)Gompertz、Logistic、Von Bertalanffy、Brody 4种模型拟合肉牛体重的拟合度R 2均较高,其中以Logistic模型最优。本地放牧黄牛和舍饲黄牛公牛增长拐点月龄分别为4.75月、5.23月,拐点体重分别为70.23 kg、101.28 kg;(2)元江本地放牧及舍饲黄牛公母牛体重、体尺与月龄之间均呈极显著相关(P<0.01)。(3)元江本地黄牛放牧及舍饲公母两组牛体重、体尺与月龄之间均呈极显著相关(P<0.01),多元线性回归方程中,月龄的回归系数都大于其余性状的回归系数。[结论]元江本地黄牛体重生长曲线的拟合以Logistic模型最优;两组牛体重、体尺与月龄之间均呈极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13.
为阐明在极端寒冷缺氧的西藏羌塘高原,放牧和舍饲2种不同饲养方式对半同胞西藏绒山羊血清生化及免疫指标和胃肠道组织发育的影响,将同期出生的50只羔羊平均分配到完全放牧和舍饲条件下饲养1年,随机挑选10只绒山羊(n=5),采集血液、瘤胃和小肠样品评估相关指标变化。结果显示:山羊血清中尿素氮、高密度胆固醇、低密度胆固醇、白蛋白、总胆固醇和葡萄糖的含量在舍饲组中显著高于放牧组(P<0.05),高密度胆固醇舍饲组极显著高于放牧组(P=0.006);舍饲组中磷含量和镁含量显著高于放牧组(P<0.05);2种饲养条件免疫指标差异不显著(P>0.05);舍饲组瘤胃背囊乳头高度显著高于放牧组(P=0.018),舍饲组瘤胃背囊乳头宽度极显著低于放牧组(P<0.001);小肠绒毛宽度、隐窝深度和肌层厚度受饲养环境影响较大。提示:冬季牧草干枯时期补饲精饲料可有效提高养殖效率,保证放牧条件下西藏绒山羊的机体健康。 相似文献
14.
1. The aim of the study was to see if social facilitation of feeding has a lasting effect on the growth of chicks. 2. In two experiments, newly hatched hybrid and Brown Leghorn chicks were reared in isolation and in small groups of different sizes, and their growth, food intake and feeding activity were measured for several eeks. 3. Initially, chicks of both strains grew faster when they were grouped than when they were in isolation, as a result of a more efficient conversion of food rather than as a result of increased consumption. 4. Later, chicks in the largest groups converted their food less efficiently, possibly because of increased disturbance. 5. From 6 to 12 weeks, when the chicks were in larger cages, growth rate was not affected by group size, but food intake and food conversion were affected differently in the two strains. 6. In general, the isolated chicks ate about the same amount as the grouped ones, and it is doubtful whether social facilitation of feeding occurred at all in these experiments. 相似文献
16.
Divergent selection for the total number of young born in the first three litters (TNY-3) and for 6-week body weight in mice resulted in different changes in the components of first litter size.Selection for large TNY-3 increased the number of ova shed while pre-natal losses were not modified. Selection for small TNY-3 caused both a decrease in ovulation rate and an increase in post-implantation mortality. Divergent selection for body weight modified ovulation rate in the same direction as body weight. Embryo survival declined in both lines selected for body weight. That decline was caused by an increase in pre-implantation mortality in the case of the high line, and by an increase in post-implantation mortality in the low line. 相似文献
17.
试验对1~8周龄的犊牛在不同饲养方式下的体重、体高、体斜长、胸围、腹围增长和疾病发生率进行研究,旨在发现一种良好的、经济的饲养方式。试验结果表明:犊牛在单圈饲养时生长性能和健康状况明显好于双犊一圈饲养和散养;而双犊一圈饲养的犊牛在某些方面性状好于散养犊牛。 相似文献
18.
试验旨在研究不同饲养方式对牦犊牛生长性能的影响.选取刚出生的甘南犊牦牛45头,按试验要求随机分为3组,每组设3个重复,每个重复5头,分别采用6月龄断奶补饲(试验Ⅰ组)、全哺乳(试验Ⅱ组)和半哺乳(对照组即传统饲养方式)3种饲养方式,均采用自由放牧,饲养时间为18个月.结果表明,早期断奶补饲会明显增加犊牦牛的体重,在18月龄时,3组犊牛体重差异极显著(P<0.01);体斜长、体高、胸围变化上差异显著(P<0.05);在管围变化上,两试验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试验组与对照组之间差异显著(P<0.05).结果提示,对牦犊牛采用适时断奶补饲方式优于全哺乳和传统饲养方式;在冷季,对甘南犊牦牛的短期育肥应集中在5~7个月. 相似文献
19.
为揭示秦川牛的生长发育规律,选择30头成年秦川牛进行主要体尺、体重和剩余采食量统计分析,选择累计贡献率达81.06%的5个主成分进行分析。结果显示:秦川牛之间采食量差异不显著(P0.05),其中剩余采食量、胸深和胸围变异幅度较大,选育潜力大;体重与体高、平均日增重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体高、腹围与平均日增重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剩余采食量与采食量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从主成分的特征值与累计贡献率来看,第1主成分反映体型外貌特征,第2主成分主要反映后驱特征,第3主成分主要反映采食特征。本研究为阐明秦川牛体尺体重和剩余采食量之间的关系,为秦川牛的选种选育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