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对建立高产奶牛牛群结构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众所周知,调整好奶牛的牛群结构是奶牛育种工作的关键问题之一,目前对解决这一问题尚无统一的方案。我们认为,确定高产奶牛的牛群结构,既是经济管理问题又是育种技术问题。一个奶牛场全部牛中成母牛和后备牛的比例,以及成母牛中年龄胎次的比例,称为牛群的年龄结构;一个奶牛场中核心群,生产群和淘汰群的比例,可称为遗传结构。年龄结构直接影响经济效益,而遗传结构是牛场的育种潜力。为使牛群逐年更新而不中断,成母牛群的年龄胎次应有合适的比例。在一般情况下,1~2胎母牛占母牛群总数的40%,3~5胎母牛占牛群总数的40%…  相似文献   

2.
如何建立合理的奶牛牛群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奶牛的牛群结构,直接影响牛场的经济效益。为了保持奶牛的稳产、高产,就应使牛群逐年更新,使成母牛群的年龄、胎次有合适的比例。一般情况下,1~2胎母牛占母牛群总数的40%,3~5胎母牛占牛群总数的40%,6胎以上占20%,老弱病残牛应淘汰。但是,在调整好年龄结构的同时,还必须考虑适当的遗传结构。本文就如何建立合理的高产奶牛牛群结构,从不同角度作以探讨。  相似文献   

3.
1合理的牛群结构 合理的成母牛、育成牛、犊牛比例将直接影响经营的效益,避免将成母牛利润过多地投入到育成牛、犊牛的培育中。育成牛以16~18月龄配种,27月龄转群。成母牛的更新比例为18%~20%。1个理想的牛群结构为成母牛69%、青年母牛10%、育成母牛14%、  相似文献   

4.
大通牛场采用调整畜群结构,缩短生产周期,选种选配,提高牛群质量和繁殖成活率以及大抓管理,降低犊牛死亡率等措施,充分挖掘潜力,提高了耗牛的生产性能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5.
饲养奶牛品种应以纯种荷斯坦奶牛、澳牛为主,预期产奶量在6000kg/年以上。整体牛群结构最佳比例为:泌乳母牛占总数60%,头胎受孕母牛占12%,1~2岁的后备母牛占15%,1岁以下犊母牛占13%,每年泌乳母牛更新不少于15%~20%。  相似文献   

6.
前言 想要使牛场效益最大化,维持一个高的繁殖效率是必需的。繁殖对牛场效益的影响主要是通过改变高产母牛在牛群中的比例来实现的。为了认识到这个问题,我们做以下对比。以250头成母牛为例,产犊间隔从420天减到400天可以给牛场带来的变化和收益都显示在下表中。可以看出,产犊间隔改变后,牛群结构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7.
正在奶牛场中产奶牛群是牛场重点关注的群体,后备牛暂时没有直接经济效益容易被忽视,但后备母牛要经历迅速增长、性成熟、初配、初孕等重要阶段,能否正确饲养关系成年牛的体型结构、初次配种年龄以及初胎和终生产奶性能。本文从育成母牛和初孕母牛的饲养管理到疾病防治等方面,论述了规模化奶牛场后备母牛保健方案。1育成母牛饲喂和管理育成母牛一般是指6~16月龄的牛。6~12月龄为后备母牛的性成熟期,主要是性器官和第二性征发育,尤其  相似文献   

8.
调查了晋南牛国家级原种场建场发展情况,测量了牛场牛群的体尺,利用肉用指数(Beef purpose index,BPI)研究了牛群的经济类型.结果表明,牛场牛群的主要经济类型为肉役兼用型,现存的23头成年母牛BPI平均为3.99,初步进入肉用型范围,只是牛数太少,应尽快扩大同类型牛数.  相似文献   

9.
2016年5月到2016年12月,从山东省菏泽、泰安、青岛、潍坊4个地区的11个规模化牛场采集了190份血清样品,应用ELISA方法分别对这些血清进行了牛病毒性腹泻抗体和牛传染性鼻气管炎gB抗体的检测,这11个牛场均未免疫这两种疾病的疫苗。检测结果显示,牛病毒性腹泻平均个体阳性率为66.3%,其中犊牛阳性率为77.8%、青年牛阳性率58.8%、成母牛阳性率为65.8%,场阳性率90.9%;传染性鼻气管炎平均个体阳性率为46.3%,其中犊牛阳性率为83.3%、青年牛阳性率为76.5%、成母牛阳性率为37.4%,场阳性率为81.8%。通过本次流行病学调查,发现我省牛群中这两种疾病具有较高的感染率,其中以犊牛感染率最高,说明犊牛易感性较高;与前几年调查的结果相比,这两种疾病的感染率有所增加,应引起牛场的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10.
<正> 我县位于川西边沿。地处山丘,自然条件优越,水草繁茂,是水牛主产县。多年来我们坚持不懈地调整牛群结构,增大母牛比例,加速发展耕牛。一九八○年底存栏耕牛27834头。母牛20381头,占总牛数的73.22%,其中,能繁母牛14943头,占母牛总数的73.32%,占耕牛总头数的53.68%,产仔8604头,成活率89.9%,繁殖率52.34%;提供  相似文献   

11.
精彩的课程"开场白",能够营造出良好的教学情境,引起师生的共鸣,达到培养学生探究精神与激发学习兴趣的双重效果。本文结合笔者多年在《羊生产学》课程绪论教学过程中采用的"WWH"方法,分析绪论课讲解过程中需注意的问题,并提出上好入门第一课的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12.
对临夏肉牛生产模式进了总结,并分析了不同生产模式的运应效果及特点,同时对此进了综合评价,最后对肉牛发展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3.
为了探讨日粮中添加海藻粉对绿壳蛋鸡的生产性能及蛋品质的影响,为合理开发利用海藻饲料提供试验依据,试验选用30周龄绿壳蛋鸡360只,采用单因子试验设计,随机分为4组,即3个试验组和1个对照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30只鸡,各试验组分别在基础日粮中添加3%、5%、7%的海藻粉.试验结果表明:日粮中添加海藻粉可显著提高平均...  相似文献   

14.
不同蛋氨酸水平对长毛兔产毛性能和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48只彩色长毛兔随机分成4个处理,处理组1为对照组,处理组2、3、4为试验组,试验组分别添加不同水平的蛋氨酸,旨在研究不同蛋氨酸水平对长毛兔产毛性能和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试验结果:处理组2的TP、Alb、GPT、GOT、CHO、ALP、生长速度、兔毛抗拉力、韧性、密度与其他3个处理组差异显著(P<0.05),处理组2兔毛直径较其他3个处理组大,差异显著(P<0.05).日粮中添加0.2%蛋氨酸时,家兔的产毛性能达到最佳.  相似文献   

15.
不同规模工厂化养猪的成本及效率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生猪养殖规模和水平参差不齐,本文以26家规模化猪场为研究对象,其中包括规模Ⅰ(2000头以下基础母猪)3家、规模Ⅱ(2000~3000头基础母猪)3家、规模Ⅲ(3000~4000头基础母猪)4家、规模Ⅳ(4000头以上基础母猪)16家,比较不同养殖规模工厂化养猪场的生产成本和生产效率。结果表明:不同规模的工业化猪场在生产成本与生产效率方面有显著差异。随着规模增加,生长育肥期饲料成本、兽药疫苗、固定资产折旧及人工费用降低,生长育肥阶段成本明显下降,出栏猪成本与规模呈现负相关。仔猪哺乳及仔猪保育阶段对管理水平要求较高,随着养殖规模增大,管理难度相应加大,需要强调实施精细管理,以维持平均每头基础母猪年提供断奶仔猪头数(PSY)以及平均每头基础母猪年提供出栏猪头数(MSY),达到最大限度的规模效益。  相似文献   

16.
为了寻找解决办法,引导农民加快奶畜生产,我们于11月16日到23日,对陇县8个乡镇17个奶牛重点村、3个奶牛园区的奶牛存栏、牛群结构、产奶性能、养牛效益、鲜奶收购价格以及饲养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全面调查。结果表明,奶牛养殖小区产奶量和生产效益都明显高于散养奶牛。说明集约化乃是今后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7.
青南牧区不同处理下燕麦生产性能的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以不同燕麦品种、施尿素量、行距和播量在青海果洛州达日县进行正交试验表明,各因素对燕麦株高的影响均极显著,燕麦生长期间各处理生长速率的峰值分别出现在分蘖盛期、拔节盛期和孕穗盛期,最快生长期出现在7月14日至23日拔节盛期。获得最高产草量的最适行距、施尿素量和播种量分别为13.2 cm、250kg/hm2和250 kg/hm2。燕麦在试验地区生殖生长期不足,单蘖穗重占单蘖重的比例较低,而单蘖茎重则成为单蘖重的主要结构成分。与单蘖重关系最显著的是单蘖茎重,其次为单蘖叶重和秆径,而单蘖穗重与之相关不显著。  相似文献   

18.
浅议青海牧草种子生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何玲 《青海草业》2005,14(3):35-36
对青海省牧草种子发展现状进行了分析,并针对目前在种子生产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具体的解决办法,为种子繁育及种子加工提出了新的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19.
西方蜜蜂不同蜂种及其正反交组合采胶力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浙农大 1号”意蜂 (简称Ea)分别与喀尼鄂拉蜂 (简称K)、卡尔巴阡蜂 (简称C)、高加索蜂 (简称G)、乌克兰蜂 (简称W )、东北黑蜂 (简称D)进行正反杂交组配。在山东荆条场地 ,考察这 6个西方蜜蜂蜂种及 10个正反杂交组合的 15 0个试验蜂群的蜂胶生产性能 ,分析杂交一代的杂种优势。结果表明 :Ea是六个纯种中蜂胶产量最高的蜂种 ,Ea×C是所有纯种和杂交组合中蜂胶产量最高的蜂种 ,是培育蜂胶高产杂交组合的首选蜂种 ,其他 9个杂交组合均未表现出杂种优势  相似文献   

20.
豆科牧草与小麦间作的群体产量结构及其生产效益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毛凯  周寿荣 《草业科学》1994,11(2):25-27
对草,麦带状间作的牧草分层,分行及小麦分行产量,小麦分行穗粒重的研究表明:白三叶和紫云英生物量分布高度位于小麦种群高度之下,且对小麦边行或牧草自身边行的产量无影响。相反,箭舌豌豆和蚕豆因对边行小麦空间的侵占作用而影响间作群体的产量结构,文章分析了间作的生产效益,并讨论了改善群体结构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