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驳岸作为陆地与水域的交界线,其设计处理对城市滨水区域的生态恢复有着重要的影响。以九龙湖公园二期湖体近岸生态景观设计为例,通过生态驳岸处理技术、湿地岛浅滩深槽处理等生态技术,阐明九龙湖驳岸生态化设计的理念。针对水体的重金属污染和富营养化问题,利用水生植物的水体净化能力,建立较为完善的水体生态系统,提升水体自净能力,为人工湖近岸景观的生态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生态节能型驳岸组件设计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云平  马军山  孙海涛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8):13834-13836
驳岸是保持河岸稳定的重要工程构筑物。应保持传统驳岸既有功能,充分保证岸-水生态自然特征,建立驳岸数值模型,应用分析工具优化得到具有生态节能特征的驳岸组件,实现固岸功能、景观效应、生态特征、节能特色,为中小河道驳岸工程提供新的技术支持。介绍了国内外河道护岸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本文调查分析绿塘河湿地公园驳岸破坏及水体受污染原因,调查结果表明:(1)公园部分驳岸处理方式僵直,以传统的工程措施处理手法为主,阻碍水土交换,导致湖岸水生植被分布锐减;(2)驳岸植被植物群落层次不明显,其自然抵御能力低,导致驳岸生态结构有所破坏;(3)驳岸局部水体呈褐色或浅绿色,有些带有些许白色泡沫。总结该公园水体驳岸存在的相关问题以期为湿地公园后续更新完善和可持续发展建设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4.
本文总结了绿塘河湿地公园驳岸存在的问题,包括公园驳岸处理方式单调,以传统的工程处理手法为主,阻碍水土交换,导致湖岸水生植被分布锐减;驳岸植被植物群落层次不明显,自然抵御能力低,导致驳岸生态结构有所破坏;驳岸局部水体呈褐色或浅绿色,部分水体带有白色泡沫等。分析了水体污染的原因,以期为湿地公园后续更新完善和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刘苗苗 《安徽农业科学》2014,(12):3619-3621,3672
在概述了驳岸的产生及现状、生态驳岸的定义与作用,介绍了生态驳岸类型的基础上,以巢湖周边水体为例,调查相关水体驳岸,认为巢湖周边水体驳岸多遵循生态设计理念,且根据地质条件、功能需求的不同运用了不同材料及形式,形成良好的滨水生态环境.建议未来的驳岸设计应在遵循生态理念的基础上研究并运用新型材料,设计多样化的生态驳岸,实现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吴曼颖  杨亮  刘卫国 《安徽农业科学》2014,(29):10218-10220
基于天然石材在园林水体驳岸建设中的意义,以及关于水体驳岸天然石材的评价标准至今缺失的现状,从观赏性能、工程性能、安全性能3个方面构建了园林水体驳岸天然石材的评价标准,以期为水体驳岸天然石材的评价标准建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漓江沿岸水陆交错带景观调查与生态修复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漓江河流形态、水质状况、河岸植被群落结构,为漓江及其沿岸生态景观的修复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普查、重点样地调查、问卷调查结合查阅相关文献的方法,对漓江沿岸河岸形态、水质状况、植物景观现状进行分析,提出相应的生态修复技术.[结果]漓江沿岸由于人类活动的频繁,特别是自然河道的裁弯取直、渠道化、修筑硬质驳岸等人为因素的影响,自然植被受到严重干扰,阻碍了其生态服务功能的发挥.应用生态砾石床水质净化技术、植物浮岛技术、增加河岸植被缓冲带等一系列生态修复技术,使漓江沿岸驳岸渠道化现象得以改善,恢复了河流的蜿蜒曲折状态;沿岸残缺的植被得以修复,植物数量和种类有所增加,植物景观色彩和层次更加丰富,物种多样性和植物群落结构已基本恢复.[结论]应用生态砾石床水质净化技术、植物浮岛技术、增加河岸植被缓冲带等一系列生态修复技术,可促进漓江旅游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道法自然”的城市水域驳岸景观设计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汪毅成  陈晓刚 《安徽农业科学》2014,(25):8714-8716,8721
提出"道法自然"设计的理念融合驳岸景观设计,从驳岸景观的类型等方面做了分析,提出了一些城市水域驳岸景观设计的思路,使驳岸景观设计能充分体现和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追求人类社会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9.
当前山石驳岸设计中的“捏饺子边”现象反映了设计思想和叠山人的手艺人工化太浓,与周边的环境不能有机地结合“水木清华”驳岸设计把跌水、平台、人文景观、山坳、山峰、山峦融进驳岸当中,让这些景观来充当驳岸,既起到保护河岸的作用,又起到承前启后的造景作用,让人觉得这些石头好像是从土里和水里长出来似的,当人们来到河边时,有一种回归自然的感觉.  相似文献   

10.
驳岸是挡土墙的一种,它是正面临水的挡土墙。它的作用有三点:(1)支撑墙后的土壤;(2)保护坡岸不受水体的冲刷;(3)高低曲折的驳岸使水体更加富有变化,提高园林的艺术性。  相似文献   

11.
转通湖泊驳岸技术是使用混凝土和浆砌石材料来建造硬质直立式驳岸结构为达到固土目标,但是硬化混凝土驳岸系统已经破坏了湖泊水生态和自然景观。湖泊生态化改造是通过土木工程结合生态技术,强化湖泊的自身防止污染功能,同时提高了湖泊生态多样性及水体自能力[1]。该研究通过调研越南荣市气候、环境特点与南湖污染现状,提出了湖泊驳岸生态化改造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12.
针对现在住区水体存在的水质的恶化,管理费用的高昂,水体补给的来源,水体安全的问题等,从景观设计的角度,在人工湿地的水处理形式基础上,利用园林造景的手法,具体从水系平面、驳岸、植物等方面,提出采用曲折迂回的平面形式,利用挡土墙减少地表径流的驳岸,运用不同类型的植物进行景观的营造设计方式来建设住区的人工湿地水体景观.  相似文献   

13.
水城生态农业是指在以水体为中心,包括邻近陆地一定地域范围内,根据水域生态系统内部生物与环境、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利用传统有机水域农业的精华和现代科学技术及其设备的成就,按照生态经济学原理建立以水体养殖和水生经济植物种植为主体,水产业同农、林、牧、副密切结合的水域农业生产体系。其特征为:1、地域性:它突破了严格意义上的水域范围,指在地球上以水体为中心包括邻近陆地的一定地域内,具有直接的物质和能量联系、良性循环的区域性农业生产结构体系。  相似文献   

14.
爱伊河驳岸处理方式及乡土滨水植物品种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爱伊河现状,就爱伊河生态驳岸处理方式及两岸植物配置提出了自己的观点。爱伊河生态驳岸处理类型以自然原型驳岸、自然型驳岸、台阶式人工自然堤岸为宜,主要滨水植物景观建造类型可选择开敞植被带、稀疏型林地、郁闭型密林地、湿地植被带,常用的适生滨水植物品种有13种。  相似文献   

15.
浅谈观赏草在园林造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观赏草是近年来兴起的新型植物材料,在园林景观创造中具有独特作用。其种类繁多,养护管理较为简易,可应用于水体驳岸、坡面绿化、花坛、花境等多种园林环境,营造出质朴自然的景观氛围。本文讨论了观赏草的常见种类、种植养护技术、景观应用及引种栽培中应注意的若干问题等内容。  相似文献   

16.
滨水空间指城市中特定的空间地段,即指与河流、湖泊、海洋毗邻的土地或建筑。它既是陆地边缘,又是水的边缘。护岸是介于水陆之间限定水体边界的建筑。亲水性生态护岸的设计要把握岸线、断面、材料使用三要素,体现以人为本。  相似文献   

17.
黄河河流生态系统包括陆地河岸生态系统、水生生态系统、相关湿地及沼泽生态系统在内的一系列子系统,是一个复合生态系统。该系统贯穿了黄河流域不同自然地带,融合了不同自然地带的生态特点。由于不同区域河段的主要生态功能、生态环境现状、存在问题、发展趋势等存在很大的不同,故将黄河河流生态系统分为源区生态系统、干流生态系统、河口生态系统三部分。  相似文献   

18.
介绍园林景观建设中水景驳岸的形式,包括自然植被驳岸、石笼覆盖土壤护坡、叠石与山石等石料护坡、生态砖护坡、仿木桩与树桩护坡,并对岸线护坡的植物配置进行探讨,以期为水景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文章通对绿塘河湿地公园驳岸及周边植物进行实地调查,发现公园多变的水位导致水源不稳定,加上水质一定程度受周边生活污水的影响,部分水体发黑发臭,虽然植物生长状况良好,但景观效果欠佳等现象。基于调查实况提出块石驳岸改建、优化河岸线、营建稳定的植物群落等提升方案的建议,旨在为城市湿地公园驳岸修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城市滨水绿地景观规划设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姚文飞  邱延昌  刘英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4):14849-14851
阐述了城市滨水绿地的概念,总结了城市滨水绿地应秉持以人为本、生态优先,自然与人文统一、突出地方特色,统筹兼顾、整体协调的设计原则,并从生态植物群落的设计、交通网的设计、驳岸处理3个方面分析了城市滨水绿地的设计内容与方法,在生态植物群落设计方面分析了绿化品种的选择与滨水绿地的绿化问题;将交通网细分为水上交通、滨水步道、车辆道路系统并分别加以分析;在滨水绿地驳岸处理方面则对自然原型驳岸、自然型驳岸、人工自然型驳岸3种类型分别加以阐述。在此基础上,针对现代城市滨水绿地中存在的功能多样化与设计简单化处理的矛盾、地域性特色的缺乏、亲水性的弱化等相关问题,相应地提出了解决对策,以期使城市滨水绿地能够向着更好的方向发展,从而在整体上提升城市滨水绿地的景观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