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研究表明 ,科学家可以制造出不用电力就能够工作的计算机 ,只需要最初对其进行微量的充电就足够了。这种新的“逻辑门”利用被捕获电子所带的电荷在储存的信息中引发一种像多米诺骨牌一样的一连串变化。这种“逻辑门”是美国印第安纳州圣母大学的科学家们研发的。大多数专家认为 ,在经典物理学无能为力、奇异的量子效应接替其地位之前 ,人们只能将标准计算机处理器的体积缩小。这项新技术可能会替代现有的计算机 ,因为从理论上说它可以被缩小到分子水平。这项新技术的关键是一个小电池 ,电池上带有 4个能捕获电子的材料所制成的小点 ,它们被…  相似文献   

2.
荷兰想利用温差发电荷兰科学家设想用地球大气层的温差来发电。荷兰科学家设想在北海建立一个能源高塔,让自然界水蒸汽变雨的这一现象在高塔中进行,但用的不是水而是更易于蒸发的氨。经过精确的计算,塔高至少5000米.这样塔顶的温度可低至零下10至35摄氏度,而...  相似文献   

3.
开发热带海水能源目前,美国夏威夷自然能源实验室(NELH)的科学家正在利用海水表层和底层水的温差发电,他们把这种方法称为OTEC,可以满足全世界所需要的电力,并且没有污染。海洋占地球表面积2/3,海洋能是一种理想的新能源,既清洁,又用不完。据科学家们...  相似文献   

4.
建立了锂离子电池水冷结构的初始模型,利用计算流体力学(CFD)理论,用Fluent软件对温度和流场进行了模拟。根据仿真结果,考虑到流体输入速度和流体输入方向2个因素,进行了多目标优化。以最大电池温度和最大温差最小化为目标,经过多次迭代后得到局部最优。流体输入速度应为0.02 m/s,流体输入方向为异向流动。与原模型相比,优化后的模型最大电池温度降低为300.214 K,降低了8.36%,最大温差降低为0.203 K。  相似文献   

5.
针对一种新型复合液冷散热的圆柱电池模组进行了实验与数值研究。电池模组内106颗圆柱电池正交排列,电池的底部通过电绝缘板与液冷板连接,中上部通过热扩散板以及导热柱与底部的液冷板相连。在单体电池3C放电、液冷流量为10 L/min时,实验测得电池模组的最高温度约为41.99℃,而相同条件下的数值仿真结果则为41.86℃,表明仿真模型合理可行。但是电池模组的温差约为5.68℃,超出电池热管理所要求的极限温度范围。对包括导热柱直径、导热柱高度以及热扩散板厚度在内不同结构参数进行了优化。优化后的电池模组的温差降为3.96℃,与传统单纯底部液冷结构相比,降低了约22.35%。  相似文献   

6.
镉镍电池是以金属钢为负极,镍的氧化物为正极,氢氧化钾为电解质的一种可以充电,反复使用的电池。其中,5号铜镍电池在家用电器中得到了广泛的使用。铜镍电池外壳上都标有500mAh、700mAh或0.SAh、0.7Ah,它表示电池10h放电率的额定容量为500mAh或700mAh,也就是说用50mA或70mA电流可使用10h。铜镍电池标称电压一般为1.ZV,个别型号如“东芝”也标有1.25V的,但不会超过1.3V。由于钢镍电池和锌锰电池外型上极其相似,有些不法厂商就用精美的包装把普通电池包装起来,冒充铜镍电池出售。然而,这种假的铜镍电池电压高达1.SV,重…  相似文献   

7.
千龙 《湖南农机》2009,(4):36-36
生理学家研究认为,30%是人体感觉最佳的环境温度。也是最接近人体皮肤的温度。 33℃——汗腺开始启动。在这种温度下工作2~3小时,人体“空调”汗腺就开始启动,通过微微出汗散发蓄积的体温。  相似文献   

8.
随着微电子技术的高速发展,作为计算机核心元件的集成电路的制造工艺,已经达到了理论极限,半导体硅芯片因电路密集引起的散热问题实难解决,科学家们正致力于寻找新的材料。在科学探索的道路上,引人瞩目的生物计算机已展现在人们眼前。生物计算机的主要原材料,是生物工程技术生产的蛋白质分子,并以此作为生物芯片。在这种芯片中,信息以波的形式传播。当波沿着蛋白质分子链传播时,引起蛋白质分子链中单键和双键结构顺序的变化。因此,当波传播到分子链的某个部位时,它们就象芯片中的载波于那样传递信息。蛋白质分子比硅芯片上的电子…  相似文献   

9.
夏天气温比较接近人体的温度,人体散热方式以汗蒸发为主,所以用热来除热才是比较好的养生方法,可以避免由“热”而突然遇“冷”时,皮肤毛细血管和毛孔由扩张而收缩,血流量降低,汗液分泌减少的现象。具体措施有以下几种。  相似文献   

10.
1974年,世界上开始使用纳米技术一词描述精密机械加工。 1982年,科学家发明研究纳米的重要工具──扫描隧道显微镜,向我们揭示原子、分子世界,对纳米科技发展产生了积极作用。 1989年,美国斯坦福大学搬动原子团,“写”下“斯坦福大学”。 1990年,第一届国际纳米科学技术会议在美国举办,标志着纳米科学技术的诞生。 1991年,碳纳米管被发现,它的质量是相同体积钢的六分之一,成为纳米技术研究的热点,其应用相当广泛。 1997年,美国科学家成功地用单电子移动单电子,利用这种技术可以把现在的计算机速度和…  相似文献   

11.
以单体锂电池组成的电池组作为能量源的电动微耕机,其续航、寿命及安全性与电池组工作时的最高温度、最大温差紧密相关。为此,对一款新研发的耕深可达10cm的电动微耕机的电池组建立了仿真模型,并以电池组的最高温度及最大温差作为电池组热特性的评估参数,仿真分析了放电倍率、电池间隙及环境温度对电池组热特性的影响;通过田间试验测得耕作时的放电电流,并以此电流值仿真分析了电池组的热特性。结果表明:放电倍率及环境温度对电动微耕机电池组的热特性影响较大,电池间隙对电动微耕机电池组的热特性影响相对较小;环境温度为35℃时,以实际耕作电流值放电1 700s,电池组最高温度为54.615℃,最大温差为9.741℃,远超锂电池适宜工作的温度上限40℃及温差上限5℃。因此,必须对电池组做出调整。该研究可为电动微耕机电池组热特性的分析及散热系统的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数码相机以其时效性与便携性给生活带来很多方便。但是,我们在使用数码相机时还是要注意一些问题。1要考虑电池的“可工作时间”。数码相机完全靠电工作,这就要求我们留意相机大概还能拍多长时间,而且要带备用电池。电池的“工作时间”跟地域及温度有关,海拔越高、温度越低,电池工作时间就越短。比如我们使用数码相机拍雪景时,就会出现电池不耐用的情况,总觉得没拍几张竟然就没电了。这种情况下拍摄,也可多带一部机械相机。2要考虑影像格式的大小。因为这和我们打算冲洗出的照片的质量有关。有重要意义的留影,一定要调整为最大格式,避免冲印…  相似文献   

13.
彭荣才 《农村电工》2005,13(1):43-43
据日本《朝日新闻》报道:冷、热,只要与周围存在着温差就可以转化成能源,并且这种天然资源基本上都是免费的,也不产生废弃物和二氧化碳。那么该如何使用这一清洁能源呢?  相似文献   

14.
针对大容量锂离子电池工作时的温升问题,根据锂离子电池的生热原理和传热机制,设计了由单体电池组成电池模组时的2种不同水道结构的液冷散热方案,并通过有限元软件ANSYS Fluent模拟分析了2种方案电池模组在不同放电倍率下的温度场。结果表明,随着电池放电倍率的增加,电池模组的温度逐渐提高,温差也越大,从0.5C放电倍率下温差为1℃增加到2C放电倍率下的8℃,相比之下,方案A的冷却效果更好,且方案A的水道压降小,有利于冷却液在循环系统中循环散热。随后,对方案A中不同进口速度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随着进口速度的增大,电池模组最高温度与最大温差都减小,冷却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5.
一种新型“灯泡”有望在未来代替现有的白炽灯和日光灯,普通家庭安装这种寿命极长的灯后将“一劳永逸”,再也不用为换灯泡而烦恼。 英国剑桥大学材料学家汉弗莱斯教授在最近举行的英国科学节上介绍说,这种装上后就无需更换的“灯泡”采用的是近来研制出的新型氮化镓材料。 他说,普通灯光最多能用1000小时,而氮化镓发光二极管寿命可长达10万小时,是前者的100倍。这意味着,对并非连续使用照明的家庭来说,这种“灯泡”可以使用一辈子。  相似文献   

16.
地毯发电 联邦德国的科学家利用摩擦生电的原理,发明了一种可以发电的地毯。这种奇特的地毯是用特殊纤维编织而成,人用手指一摸或用脚一踩就能产生电能。它发出的电可以使电冰箱工作,使电风扇、洗衣机转动,成为家用电器的电源。同时还可以给蓄电池充电。  相似文献   

17.
用于机械系统人机界面匹配研究的人体模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最基本的肢体着手,分析了肢体与整个人体模型的关系,采用面向对象的继承方法,构造了一个完整的三维人体模型,该人体模型可以构造出任意的姿态,并以空间的任意角度方位显示在屏幕上。人体模型内部带有数据库,用它构造出的人体模型在三维尺寸上符合国家标准GB10000-88“中国成年人人体尺寸”的要求。因此,用该人体模型可以方便地进行人体操纵动作模拟、姿态研究、人机系统的操作界面分析。  相似文献   

18.
<正>使用充电电池,最让人头痛的莫过于充过几次电后,电池电能就再也充不进了。而这一问题,在不久的将来应该可以解决。最近宁波已有一家企业与中科院宁波材料所合作开发出了一种新型的锂电池用材料,而利用这种材料生产出的锂电池,可以反复充电2 000次以上。  相似文献   

19.
大型箱涵竖向裂缝原因分析及防裂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大型混凝土箱涵易产生竖向裂缝的现象,分析了裂缝产生的原因:一是水化热温差及混凝土收缩,二是管道设计分节过长,提出采用“后浇带”施工方法可以消除温降及收缩产生的应力从而减少竖向裂缝产生的可能。  相似文献   

20.
科技讯 《农村电工》2014,(11):50-50
2014年7月28日消息.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科学家研发出了一种新“墨水”,将其沉积在纸或其他柔软织物表面,能打印出光伏电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