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问题1.1收费器本身质量问题。光电头采样不准,收费器故障导致收费器里没有电量,但照样供电。1.2人为破坏。因为供电所考核线损是根据客户电能表数字考核,收费器准不准和线损高低没有关系。虽然线损在范围之内,但由于个别收费器不准,客户是根据收费器交费,导致供电多,收费少。举个例子:客户用电量100kW·h,电能表显示100kW·h,线损根据电能表数值算出来也在标准之内,由于光电头采集的脉冲数只有80kW·h,客户交费按80kW·h交费,剩下的20kW·h电费并没有及时收上来。这样的情况,时间久了是非常严重的,一些大用电客户出现这种情况,有可能电费…  相似文献   

2.
某供电所低压线损专责人对低压线损率较高的一台区开展营业普查,发现有一个单相照明用电户使用一线一地方法窃电. 1窃电方法 单相电能表有4个接线柱,从左到右分别是相线进线、相线出线、中性线进线和中性线出线.单相电能表有一个电压元件和一个电流元件,电流元件与用电负荷串联,电压元件与用电负荷并联.在正常用电情况下,电流流经相线、电流线圈、负载,经过中性线构成一个回路,电能表能够正确计量.在此情况下,用户使用一线一地方法窃电,负荷电流还是经过电能表电流元件,电能表能够正确计量用电能量.  相似文献   

3.
农村电网中,35kV及10kV线路的管理工作普遍受到重视,所以线损和功率因数合格率比较高。但在低压台区,由于存在配电变压器无功补偿容量不足、三相线路负荷不平衡、电能表计量不准、管理不到位等因素,造成低压线路线损高、功率因数低,所以,加强低压台区管理、降低台区线损工作应该受到重视。现将工作中的一一些经验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4.
农村0.4kV低压配电网的分布错综复杂,且无完整、准确的线路参数和负荷资料.因此,在实际工作中常用均方根电流法进行理论残损的计算,以求简便易行.本文通过实例,对农村低压配网应用均方根电流法计算线损的方法、步骤以及存在计算误差的技术原因进行分析说明.1 实例计算农村某低压配电台区三相四线制供电,代表日的负荷电流实测记录为:0~8时为22 A,9~18时为65 A;19~24时为38 A.该台区配变低压侧计量,月用电量是15000kW·h,运行时间660小时.线路接线及有关参数如下图所示.  相似文献   

5.
低压计量装置在实际工作中常常出现电流互感器(TA)和电能表选用不当、联用不妥的现象,给企业造成很大损失。特别在农村用电中,存在问题更为普遍。例如,有一个用电户安装了一台20kV·A变压器,电工在计量装置中配3只50/5A的TA,再联用一只DT8—25(50)的电能表,一个月下来只计得用电量450kW·h左右。像TA变比选大、配小、准确级次不够,电能表容量偏大、偏小等更是常见。笔者结合工作实际,针对计量装置的一些技术问题和有关规章,谈一些肤浅认识,以供大家参考。1TA的合理选用1.1本地区用电户多属第Ⅳ类、…  相似文献   

6.
农村低压台区线损电量占县级企业总损耗的60%以上,同时又是目前线损管理中的最薄弱环节;降损重要的一条措施是调整三相负荷平衡。造成三相负荷不平衡的原因之一是绝大部分台区接户线为单相220V负荷,无法在集表箱内对三相负荷平均分配。针对农村低压台区接户线、集表箱现状,以三相电流平衡为原则,提出分电能表统计,分接户线调整,降损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7.
广东省南海市盐步农电总站平地文明新村台区,是1998年12月设立的新台区,而且用户表计全是新的合格电能表,但是该台区线损却异乎寻常的高。1999年l~5月份购电量120 250 kW·h,售电量64 355 kW·h,线损率高达46.48%。线损之大,令所有职工感到不可思议。由于该台区是新设台区,没有以往资料,难以进行线损对比分析,于是总站派出技术人员实地调查,分析原因。1供电状况 该台区有三路出线。第一路三相四线制,向东至新村居民用电户(15户),每户月用电量在100~300kW·h之间,导线截面…  相似文献   

8.
线损分相管理是以公用配变台区为单位,以配变低压侧各相位上的总电能表与各相位上的分电能表计量电量为基础,统计计算各相月度低压线损率。针对各相线损率之间的差异,对照低压线路负荷分布图进行分析,找出影响低压线损的真正原因,制定降损措施方案。线损分相管理的首要条件是公变低压侧总表及动力表是三块单相电能表分开计量,或是安装具备单相电量计量功能的三相四线多功能表。然后,建立分表分相安装台账,  相似文献   

9.
路程 《农村电工》2007,15(9):44-44
1 农村低压线损产生的原因 目前,农村台区低压线损主要由以下几个方面造成:(1)抄表差错,估抄、漏抄、错抄造成供、售电能量差异,人为形成电能损耗;(2)窃电,使供电企业少计售电能量;(3)线路或接户线接头处接触不良,形成损耗;(4)电能表或互感器误差造成的计量失真;(5)绝缘子被击穿或绝缘子表面污秽等原因,导致低压线路漏电或放电;(6)树木、藤类植物碰触、攀爬导线,致使线路对地放电;(7)台区导线、电缆线径偏小,发热造成电能损耗;(8)三相负荷不平衡造成线路和配电变压器损耗增加;(9)电工对台区临时用电虚报、瞒报,少计售电能量;(10)线路中有未装表计量的有线电视放大器等用电设备;(11)老式机械电能表自身的损耗.  相似文献   

10.
胡万明 《农村电工》2006,14(2):42-42
1产生计量误差的经过前些年,笔者在对绿葱坡镇枣子坪村配电台区进行整改中,自己设计加工了1台低压配电柜。为了考核台区的线损情况,除对各条出线安装电能表外,同时在配电柜中安装了总计量表。所有计量表运行1个月后,我们在进行台区低压线损的计算时,发现各线路分支计量表计量之  相似文献   

11.
随着农网改造的进行,不少人抱怨说电价降了,可电能表跑快了,原来一个月用10kW·h左右,如今却要用近20kW·h,老百姓一点也没省钱,有的地方还更多了。其实这是一种误解。网改后,由于进行了精心设计,把供电线路进行了合理改造,线损尤其是低压线损降下来了,用电质量得到很大改善,在农村用电高峰的晚上7~8h到户的电压也在210V以上,而原来这段时间电压只有140~150V,电视看不了,日光灯亦很难启动,灯泡往往发红。  在农村主要是照明用电,对照明用电来说,负载的电阻不变,由公式:P=U2/R得  P现在P过去=U2现在/RU2过去/R=21021502=1.96  …  相似文献   

12.
<正>目前,随着我国电网智能化水平的不断提高,供电企业实现了电能表远程自动抄表和用电能量的实时监测功能,提高了计量的准确性。低压台区的线损管理已经开始由传统的繁琐管理模式向现代的精细化简单管理的改变,在企业内部也已经逐步建成了以基于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同期线损管理系统和营销系统的线损精细化管理创新模式。低压台区线损精细化管理是将配电台区划分成若干个单元,供电企业使用同期线损管理系统进行现场实时线损计算,对本台区内的理论线损与实际线损进  相似文献   

13.
1 线损的组成及影响线损的主要因素线损组成包括固定损失、可变损失和其它损失。固定损失一般不随负荷变动而变化。包括 :变压器的铁损 (即空载损耗 ) ,电能表电压线圈的损失 ,电容器和电缆的介质损失等。可变损失是随负荷电流的变动而变化的 ,它与电流的平方成正比 ,包括 :变压器的铜损 ,输配电线路的线损 ,接户线的线损 ,电能表电流线圈的损耗等。其它损失是供用电过程中的“跑、冒、滴、漏”造成的损失。包括 :计量装量本身的综合误差 ,或计量装置故障 ;营业抄收工作中的漏抄、错抄、错算及倍率错误等 ;用户违章用电和窃电 ;变配电所的…  相似文献   

14.
素有“苏北用电第一乡”之称的江苏省铜山县大黄山乡再创历史新高:1999年全乡售电量已突破1亿kW·h大关,占全县售电总量的1/7。其中农村照明用电逾500万kW·h,同比增长30%,到户电价为0.56元/(kW·h),比省、市目录电价分别低12%和30%,全年为农民减轻负担100余万元,被评为全国优秀乡电管站。 大黄山乡的电价缘何这么低?其奥秘在于一是农网改造。全乡14个行政村、4万余人口,农村照明用户达1.2万个。该乡超前着手农网改造,做到一厂一线、一村一线、专线专供,大大缩短了供电半径。同时,整改高低压线路100km,把过去的35~50mm~2的导线更换为120~185mm~2,使高、低压线损率由过去的18%、20%下降到现在的2%和10%,年减少线损1060万kW·h,为企业和农民减轻负担640万元。二是联户表箱。该乡一改过去的“三级计量管理”模式,改一户一表为多表联箱并编号,消除了窃电现象和人情电。三是电能表远程监控。为每户电能表加装数字采集模块,通过低压供电线路将数据传输到采集中心,再通过市话网反映到营业窗  相似文献   

15.
电能表投入运行后,如用户用电时,电能表处于 工作状态,电流线圈和电压线圈都要消耗电能,电能 表是有损耗的。但当用户不用电时,电能表是否有损 耗呢?我们来分析一下。 用户不用电时,即电能表上无负荷电流,表内的 电流线圈是没有损耗的。但电压线圈并联于线路中 的相线与中性线之间,无论用户有无负荷,都要消耗 电能。由于电压线圈的线径小,匝数较多,耗电量一 般在每小时1.5W之内,则可计算出电能表在无负 荷时的月耗电量: 1.5 × 24 × 30=1.08 kW·h 所以说,电能表在无负荷情况下,是有损耗的, 且月耗电…  相似文献   

16.
<正>1建立台区管理责任制国网河北广平县供电公司自2016年5月底实现了智能电能表的全覆盖,建立"台区用电规范及线损指标管理"责任制,供电所人员管理到台区低压用户,实行用电管理及线损指标考核"包台区"责任制。该责任制建立后,供电所员工是低压台区用电规范化管理和线损管理的直接责任人;台区内农电工是低压台区用电规范化管理和线损管理的具体实施责任人;供电所所长发挥管理协调作用,实现供电所员工和农电工的"协调联动"。  相似文献   

17.
正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建设是构建智能电网的重要组成部分,应用其线损统计查询、用电统一视图、实时数据的召测等各项功能,可以对综合变台区每日用电能量及线损等进行采集统计,为台区日常用电管理工作提供真实有效的数据。通过结合供电所日常工作管理实际,总结出低压台区引起线损异常原因:关口表计计量异常,户变关系异常,低压台区内有用户窃电,电能计量装置的计量异常,营销系统流程未及时归档,低压台区三相负荷不平衡等。结合日常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8.
一、加装电能表电容补偿前后对比 为在技术上达到降低农村低压线损的目的,我局除了采取更新改造高耗能变压器、整改低压线路、调整不合理供电半径等措施外,与某电器厂达成协议,试用该厂生产的电容器4200余只,在城关农电站所属台区,进行降损节能实验。其方法极其简便,不破坏电能表构造,将电容器并联在电能表上。通过半年的对比实验,收到了较好效果,线损降低幅度,一般在8~3%之间,特别是对供电量小、照明户多,无动力的台区,降损效果特别明显,对供电量大,农副业加工集中的台区,也收到了一定成效。现将几个台区安装电能表补偿器后与往年同期供电量,线损对比如下:  相似文献   

19.
正重损台区治理作为2020年公司营销线损管理的核心工作贯穿全年,结合日常工作,异损台区整治思路总结为"先系统后现场,先关口后用户"十二字方针。其中,关口类因素导致台区线损异常的主要原因分为:现场关口档案与系统不相符、关口采集波动异常、关口计量点未设置在低压总出线、关口计量装置存在物理缺陷等。本文就是针对关口表存在物理缺陷导致表显电流越上限进而影响台区关口电量虚高、线损重损的分析治理典型案例。  相似文献   

20.
<正>1台区挂接错误智能电能表台区挂接错误,采集失败。一是部分台区经理为完成线损指标任务,私自调整用户所在台区;二是农网改造升级中新上低压台区和旧台区存在分户不彻底问题,造成部分用户现场与采集系统中台区不一致;三是业务受理员工走新装流程时将用户所在台区选择错误。处理措施:制定并落实台区经理更改台区、业务受理员台区选择考核制度,定期对智能电能表台区档案现场营业普查,发现错误及时更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