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茶世界》2010,(7)
6月30日,迎七一北京老舍茶馆员工礼仪风采大赛在老舍茶馆演出大厅隆重举行。宣武区总工会组宣部部长王宏伟、宣武区国资委刘兰群、宣武区大栅栏街道工委办公室副主任申洁,北京老舍茶馆有限  相似文献   

2.
据《中国食品报》报道:3月8日,来自北京及天津、山东的茶馆女老板们汇聚北京老舍茶馆,就“茶馆企业文化特点”展开研讨,共同交流经营茶馆业的经验与体会。 老舍茶馆经理尹智君在发言中强调,以传承京味历史文化著名的老舍茶馆,同样需要不断创新。面对变化的外部环境及顾客提出的新要求,老舍茶馆力求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创造出新特点。茶馆不仅上演传统戏,还不断改编新的曲目,并请来国外的著名乐团和演唱组与中国的演员同台献艺,为中西方艺术文化的交流、碰撞创造了一个良  相似文献   

3.
《茶馆》这部作品是老舍重要的一部文学著作,作为出生于北京的作家,老舍注重在《茶馆》这部作品里以茶文化的兴衰,叙述北京各类文化的兴衰与变化。因此,从《茶馆》中的茶馆文化、茶客文化等特色茶文化出发,能够更好理解老舍对于茶的理解,以及茶对北京人乃至中国人的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4.
《茶世界》2006,(12)
当老舍茶馆舞台上的幕布徐徐落下,茶艺员奉上“五环茶”的时候,观众为那精彩绝伦的茶艺表演陶醉了,为那清新淡雅的茶香陶醉了,也为北京人迎接奥运的热情陶醉了。幕后的老舍茶馆总经理尹智君终于露出了微笑:经过几个月的筹划宣传,“五环茶”日趋成熟,已经成为老舍茶馆为迎接2008年奥运会的新举措。1978年,为解决待业青年的就业问题,尹盛喜先生在北京前门楼下卖起了二分钱一碗的大碗茶;10年之后,以人民艺术家老舍先生及其著名剧作命名的老舍茶馆拔地而起。创业之初的老舍茶馆,营业面积仅500多平方米,却以“扶植民族艺术花”为己任,为各种曲艺…  相似文献   

5.
随着一声京味十足的吆喝声“:欢迎——楼上请,您呐!”2005年4月28日晚,北京老舍茶馆迎来了海峡对岸的贵客,时任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携夫人和部分国民党大陆访问团团员数十人来到茶馆品茶,听戏。是日晚,老舍茶馆充满了迎宾的喜庆气氛。茶馆1000平方米演出大厅红灯高挂,黑褐色八仙桌上摆放着黄白花纹的服务员穿梭往来。而雕花屏风,京剧脸谱,古乐编钟令人如一座民俗博物馆。品上好名茶、赏古风国粹。服务员首先为连战等客人斟上了千元一斤的浙江省新昌县大佛龙井茶。老舍茶馆总经理尹智尹说“:这是老北京最喜欢待客的茶”。谈到连战一行在老舍茶…  相似文献   

6.
协会简讯     
《茶世界》2018,(9)
正海峡两岸中华茶文化美好生活雅集成功举办8月21日上午,由中国茶叶流通协会、中国欧洲经济技术合作协会支持,北京老舍茶馆有限公司、北京老舍茶馆文化传媒有限公司等相关单位联合主办的"一脉香茶北京雅生活对话台湾雅生活——海峡两岸中华茶文化美好生活雅集"在老舍茶艺馆艺院举行。2018上海国际茶业展新闻发布会成功召开8月28日上午,2018上海国际茶业展新闻发布会"在上海帝芙特国际茶文化广场成功举行。中国茶叶流通协会副会长、上海帝芙特国际茶业市场经营管  相似文献   

7.
老舍《茶馆》作为具有时代意义的优秀作品,将北京茶文化的特色体现在了不同人物形象中。人们研究《茶馆》中的茶文化内容,可发现裕泰大茶馆作为影响人民饮茶习惯的地方,传承了北京人喜爱小叶茶和花茶的饮茶特色。通过深入研究《茶馆》中描写人物对话场景的相关内容,了解北京茶文化在反映普通人民生活和贵族阶层衰败过程中的传承与发展。  相似文献   

8.
《茶世界》2007,(5)
本刊讯2007年4月26日,古老的前门楼下,来自社会各界的人们欢聚在一起,共同迎来了第四届北京老舍茶馆茶文化节。  相似文献   

9.
《茶世界》2009,(4)
3月1日,四川宜宾市委、市政府在北京老舍茶馆举办早茶品鉴会,嫩绿的早茶让所有来宾感受到浓浓的春意。全国政协副主席白立忱,中华全国供销总社  相似文献   

10.
国际茶讯     
《茶世界》2016,(11)
正新西兰总理为中国茶园游客中心揭幕新西兰总理约翰·基10月20日为新西兰唯一一座茶园新近落成的游客中心揭幕,并支招说,该茶园出品的有机乌龙茶,除了依靠品质,还要善用"故事"走向世界。阿尔巴尼亚共和国议会议长到访老舍茶馆体验京味文化10月19日,阿尔巴尼亚共和国议会议长伊利尔·梅塔一行做客老舍茶馆。伊利尔·梅塔一行在工作人员的引领下走进老舍茶馆,开始了整个晚上的中国茶文化之旅——参观茶馆展览,品鉴中国茶艺,欣赏京味演出,领略中国文化。  相似文献   

11.
随着奥运会的开幕,来自世界各地的外国宾客、国内各省市的游客让北京城瞬间变成了一座万国城。中外宾客在观看各场馆比赛项目之余,饱览北京风光名胜古迹,感受京风京韵京情。最近如果您在前门西大街老舍茶馆门前,看到人头攒动,人声鼎沸,一条长长的队伍在茶馆门前蜿蜒,您可千万别吃惊。人们不是在排队购买奇货,大家只是想喝上一碗二分钱的大碗茶。  相似文献   

12.
在老舍很多文学作品中都描写到了茶馆和茶,其中很多体现了老北京市民的幽默风情,老舍通过鲜活的、形象的语言再现了当时老北京的文化风貌。我国作为茶文化的发源地,从茶叶诞生到发展到今天,茶叶已经成为了人们生活中的必需品。因此,想要深入研究茶文化,可以从老舍的文学作品中入手,这对于我们更好的了解和研究茶文化起到了巨大的助推作用。基于此,本文浅谈了老舍文学作品中茶文化浓厚的原因。  相似文献   

13.
作家茶趣     
武清爽 《茶叶通讯》2005,32(2):47-47
茶能助文思,更能显示出作家的儒雅之气。伟大的文学家鲁迅先生非常喜欢饮茶,而且还颇有研究。昔年的广州陶陶居、陆园、北园、妙奇香等茶楼,鲁迅先生都曾为座上客。而且他品茗还有独特功夫,他曾说过这样一段话:“有好茶喝,会喝好茶是一种清福。不过要享这种清福,首先必须有功夫,其次是练习出来的特别感觉。”作家老舍生前嗜好品茶,他曾说过:“喝茶本身是一门艺术。”为祖国茶文化的发展,他文思泉涌,笔耕不辍,留下闻名中外的剧本《茶馆》。如今,人们为怀念他,在北京建有“老舍茶馆”。此茶馆的一茶联:“满座老舍客,客舍老座满。”正巧妙地揉…  相似文献   

14.
老舍先生喝茶竟然喝出一个《茶馆》来?这可不是耸人听闻!他一生嗜茶,尤喜是上品花茶。有一杯好茶,可以万物静观皆自得,引发起热烈的追忆。《茶馆》就是在他热烈的追忆下,用幼时就熟悉的茶馆为载体,写的三幕话剧。我看过  相似文献   

15.
《茶馆》作为我国优秀戏剧文化的代表佳作,在语言文化上的美学特征以及作品中展现的平民情怀值得我们深入研究和思考。本文主要介绍了老舍先生与《茶馆》的创作,从语言的民族化、个性化、幽默感、时代命运的折射性来具体分析《茶馆》的语言美学,并从剧本的取材、语言风格和价值取向方面对《茶馆》的平民化和老舍先生的平民情怀进行深刻探究和思考。  相似文献   

16.
本刊讯4月29日,北京老舍茶馆举行第三届茶文化节“暨五环茶迎奥运”活动。其中的绿环为浙江省新昌县的大佛龙井。由此可见新昌县做大做强茶叶产业的意志。早“在茶与和谐社会”主题研讨会、大佛龙井新茶品鉴会上,新昌县委副书记程晓帆结合全县实际,作了《发展茶产业、促进社会和谐》的讲话。据悉,“在茶与和谐社会”主题论坛上,茶界、文化界的资深茶人及社会各界代表共同研讨了茶与和谐社会的关系,并联名向全社会发“出同饮中国茶,共建和谐社会”的倡议。新昌县大佛龙井是老舍茶馆拓展茶叶市场的一个主打产品。举行大佛龙井新茶品鉴会,让更…  相似文献   

17.
《茶世界》2008,(1)
12月12日,由北京老舍茶馆、雅安市茶业协会、名山县人民政府共同举办的迎奥运·五环茶战略合作高层研讨会在雅安市名山县召开。来自北京市宣武区、浙江省新昌县、福建省安溪县、安徽省霍山县、安徽省祁门县等地五环茶代表茶品产  相似文献   

18.
2008年北京奥运会已经圆满落下帷幕,2个月后当我们再度回首这次盛会的时候,不得不感叹北京抓住了这绝佳的展示机会,让世界认识了真正的中国,感受到了中国人民的智慧与浪漫。老舍茶馆作为其中的一份子,也发挥着自己的作用,以茶为媒介,为弘  相似文献   

19.
郭玲 《中国茶叶》2010,(9):28-28
8月2日~3日,来自俄罗斯26个联邦主体的500名俄罗斯中小学生分两批来到老舍茶馆体验北京传统文化,观赏文艺演出。茶艺、口技、魔术、含灯大鼓、变脸、杂技和功夫等表演让孩子们拍手叫绝,沉醉于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之中。  相似文献   

20.
茶作为人们生活中的必需品有很长的发展历史,在老舍作品中提及到有关茶文化的相关内容,通过对老舍作品的分析解读能够认识到茶生活对人们的影响,也能够理解茶文化对人们生活的意义。本文先分析了老舍作品中茶馆的作用,接着阐述老舍作品中茶文化的层次解读、老舍作品中茶文化的生活来源,以此更好的认识老舍作品中的茶文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