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麦秆蝇的研究(一)发生规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麦秆蝇在内蒙一年发生两代。以幼虫在禾本科宿根杂草中越冬,在中滩地区现己肯定的越冬寄主共有五种,而以披硷草(Clinelymus dahuricus(Turcz.)Nevski)中越冬虫口密度最大。翌年春越冬幼虫化蛹,越冬代成虫于5月下旬至6月初开始盛发,此时是开始药剂防治适期。盛发期的早晚与4月及5月份月平均气温具有强负相关,试以4月1日起至成虫开始盛发前一日止,日平均温度总和至760日度,预测越冬代成虫开始盛发,有相当的准确性。越冬代蛹期平均为15.33天。成虫羽化以上午6至8时最多。羽化后至开始产卵的历时平均为5.35天。每雌虫产卵量平均为11.8粒,最多41粒。产卵期间平均为11.1天,最长22天。越冬代雌成虫寿命平均为16.24天,雄虫为12.28天。越冬代成虫在麦苗上产卵,卵散产,大多产于麦叶正面近基部4毫米范围内。成虫对产卵地位具有明显的选择性,以第三及第四叶片上着卵最多,成虫喜产卵于具有4至6个叶片(拔节到孕穗期)尤其是拔节期的麦茎上。由于小麦生育期的不同,不仅着卵密度不同,幼虫入茎为害率也有差别,麦茎生育期愈近老熟,着卵愈少,幼虫入茎为害率愈低。第一代卵盛期在6月上、中旬,孵化盛期在6月中、下旬,至6月末己全部孵化。卵期平均为5天。幼虫孵化后从小麦叶基叶鞘与茎间蛀入为害。第一代幼虫于6月下旬后半期开始化蛹,化蛹盛期在7月上旬至7月中旬初期,7月中旬末基本上己全部化蛹,蛹期平均为9.9天。7月下旬为羽化盛期,麦收愈早,麦秆中遗留麦秆蝇蛹愈多,但内蒙西部地区大部分在7月下旬进行麦收,此时第一代成虫已大部羽化飞出,部分转向田间落粒自生麦苗上产卵,大部分第一代成虫转移到附近杂草、糜子、马铃薯、蔬菜或其他茂密的作物田中,除杂草外,未发现卵粒,仅系暂时潜藏处所。第一代成虫在越冬寄主上产卵,卵期平均为6.38天。幼虫孵化后入茎寄生生长发育直至越冬。  相似文献   

2.
李兴敏 《植物医生》2001,14(5):32-32
柑桔大实蝇 ,俗称“蝇蛆” ,属双翅目 ,实蝇科。危害柑、桔、柚、甜橙等多种柑桔类果实 ,其中以甜橙受害最重 ,而且近年来逐渐加重。被害果实 ,往往早期脱落或未熟先黄 ,瓤中有蛆 ,不堪食用。一、发生规律柑桔大实蝇1年发生1代 ,以蛹在土中越冬。据观察 ,4月下旬开始羽化为成虫 ,5月下旬为羽化盛期。6月中旬开始产卵 ,7月下旬卵先后孵化为幼虫 ,9月下旬老熟幼虫开始入土化蛹 ,10月中旬为化蛹盛期。成虫用尾部产卵器刺穿果实皮层进行产卵 ,每果产卵1次 ,每次2~8粒 ,多的可达20多粒 ,卵孵化为幼虫后即蛀害果瓤 ,老熟幼虫直接由…  相似文献   

3.
为了高效防控果园李小食心虫, 本文研究了李小食心虫羽化规律、化蛹场所、成虫寿命、产卵习性等生物学特征, 结果表明:在1天之中有40.39%的李小食心虫在上午8:00-12:00羽化, 羽化后第4天成虫开始产卵, 并有2个产卵高峰期, 分别在羽化后第5~6天和第8~9天; 雌成虫平均寿命为8.60~9.08 d, 雄成虫为7.40~8.11 d, 不同营养对成虫寿命无显著影响, 但对产卵量有显著影响, 取食10%蜂蜜水的雌成虫产卵量最高, 平均达51.56粒/雌, 与不取食的雌成虫产卵量有显著性差异; 有83.34%的卵产在果实上, 显著高于在其他部位的产卵量; 产卵后第2天便有幼虫孵化, 第3天的卵孵化率为43.81%, 显著高于其他日龄卵的孵化率; 有47.40%的幼虫在0~3 cm深土壤中化蛹, 显著高于其他场所的化蛹量; 6月之前幼虫没有滞育现象, 7月上旬有53.58%的幼虫进入滞育。  相似文献   

4.
三种饲料对异色瓢虫和龟纹瓢虫的饲喂效果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比较了3种饲料(米蛾卵、赤眼蜂蛹和桃蚜)对异色瓢虫和龟纹瓢虫发育和生殖力的影响,在瓢虫生长发育全过程中,分别用3种饲料饲养的结果表明,取食米蛾卵的两种瓢虫在低龄幼虫期即全部死亡;取食赤眼蜂蛹或桃蚜的瓢虫65.2%-84.6%均能羽化成虫,性比无差异;但取食赤眼蜂蛹的瓢虫,其幼虫和蛹的发育历期较取食桃蚜的显著延长,羽化的成虫体重也显著较轻,在瓢虫不同生长发育期(幼虫期和成虫期)喂饲不同饲料,对成虫产卵能力有明显的影响:幼虫期用赤眼蜂蛹、成虫期用赤眼蜂蛹或米蛾卵作饲料的瓢虫都不能产卵;幼早期用桃蚜、成虫期用赤眼蜂蛹或米蛾卵作饲料的亦不能产卵;幼虫期用赤眼蜂蛹、成虫期用桃蚜作饲料的瓢虫能产少量的卵(221粒);幼虫期和成虫期全部用桃蚜作饲料产卵较多(404粒)。研究表明,米蛾卵不适于饲养这两种瓢虫;桃蚜饲养瓢虫的效果最好;桃蚜饲养瓢虫的效果最好;桃蚜供应不足时,在瓢虫幼虫期可适当用赤眼蜂蛹作为补充饲料。  相似文献   

5.
异距琵甲在宁夏2年发生1代,以成虫和不同龄期的幼虫越冬,4月上旬至10月上旬产卵,卵期10~14 d,幼虫一般为12龄,幼虫期380~445 d;越冬幼虫于次年6月下旬至9月上旬化蛹,蛹前期16~28 d,蛹期14~20 d,羽化成虫经240~275 d性成熟开始交配产卵。该虫食性杂,不喜光,活动有明显的节律性。成虫具防御腺进行自卫,防御腺分泌物可作药物应用。  相似文献   

6.
豚草条纹叶(虫甲)在北京地区年发生3代,以成虫入土越冬。越冬成虫于4月底至5月上出土活动。1、2、3代成虫分别于6月中下、7月下至8月初和9上中旬羽化出土。在26±1℃恒温条件下,雌雄成虫的寿命为82.5和67.8天。产卵前期16.5天,产卵期49.1天,一生产卵394.5粒。成虫一般仅在产卵后第30天前后出现一次明显的产卵高峰。卵、幼虫、蛹的发育历期分别为5.0、13.9和12.9天,在保温条件下,卵的孵化率最高,达92%。幼虫和蛹的存活率在16±1℃、26±1℃恒温及20~27℃室温条件下,差异不明显,最高78%,最低66.7%。  相似文献   

7.
狭带食蚜蝇的饲养研究初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戴轩 《昆虫天敌》1993,15(2):68-72
本文报道了室内用茶蚜、桃蚜、菊蚜等3种蚜虫饲养狭带食蚜蝇取得比较满意的结果,幼虫存活率77.5~80%,蛹羽化率90.6~93.8%,子代卵孵化率89.6~92.4%,玫瑰冠蚜存活率仅40%,羽化率58%,子代卵孵化率无明显差异。在幼虫发育期中,前期用茶蚜饲养,后期改用玫瑰冠蚜饲养,对幼虫存活率及羽化率有影响.食料充足时,幼虫自残低,可以集体饲养.成虫用玉米花粉,10%蜜水及10%蔗糖水饲养时,证实了其产卵量、卵孵化率及其寿命均受补充营养物的影响,用玉米花粉饲养的成虫,平均产量卵894.6粒(最高1986粒),孵化率93.6%,雌雄成虫寿命分别为15.2和14.1天.交尾次数,产卵时间对孵化率均无影响.为使成虫正常产卵,除补充营养物外,提供带蚜植物也是必要的。以1:150的蝇蚜比释放3日龄幼虫防治茶蚜,茶蚜下降82.4~96.7%,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8.
利用人工卵赤眼蜂蛹规模化饲养七星瓢虫的可行性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利用人工卵赤眼蜂蛹规模化饲养七星瓢虫的结果表明:(1)人工卵赤眼蜂蛹基本上能满足七星瓢虫幼虫的生长发育,并能正常羽化,但发育历期延长2.7d,蛹重降低;(2)成虫取食人工卵赤眼蜂蛹后,产卵前期、产卵期、总产卵量分别为12.3d、45.6d和1589.7粒,与蚜虫对照组差异显著。(3)用人工卵赤眼蜂蛹连续饲养七星瓢虫至6代时,生殖力有明显退化。(4)幼虫期饲喂人工卵赤眼蜂蛹、成虫期饲喂蚜虫与幼虫期及成虫期均用蚜虫饲喂的七星瓢虫具有相似的生殖力。(5)用人工卵赤眼蜂蛹饲养成虫,添加取食刺激剂(5%的蔗糖 0.1%橄榄油)后,其生殖力接近用蚜虫饲养的水平。综上所述,人工卵赤眼蜂蛹可满足幼虫的生长育,但对成虫的生殖力有一定影响;连代饲养后出现退化现象,这些影响主要是成虫产卵前期的营养得不到满足,可通过在成虫期添加取食刺激剂或成虫产卵前期改喂蚜虫解决。  相似文献   

9.
甜菜夜蛾生态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表明,甜菜夜蛾在相对湿度44.3%-100.0%范围内,卵孵化率在90%以上;化蛹对土壤含水量具有选择性,含水量高不利于化蛹;蛹浸水24h存活率明显降低。成虫补充营养,平均产卵948.4粒/雌,每雌平均交配2.4次;无补充营养,平均产卵268.2粒/雌,每雌平均交配0.6次。在长沙和深圳市郊共查到7种幼虫寄生蜂,以Microplitis sp.(待定)和Microplitis ablotibialis(Telenga)2种为主要峰种。各虫态最短的发育历期出现在33-35℃之间,发育速率对温度的反应呈非线性关系,可用王氏模型加以较好地拟合。  相似文献   

10.
蒲氏钩蝠蛾Thitarodes pui是冬虫夏草Ophiocordyceps sinensis的寄主昆虫种类之一,分布在西藏色季拉山海拔4100~4650m的高寒灌丛草甸和高寒草甸。采用野外调查和人工饲养相结合的方法,对蒲氏钩蝠蛾的生物学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蒲氏钩蝠蛾的世代发育需要3~4年历时约1095~1460d。卵历期41~47d,环境条件变化影响孵化率;幼虫世代重叠,历期约990~1350d,7~9龄,7龄幼虫化蛹产生雄虫,9龄幼虫化蛹产生雌虫,8龄幼虫化蛹可产生雌、雄成虫;老熟幼虫在4月底至5月初化蛹,蛹期35~41d;成虫6月下旬至7月上旬羽化,寿命3~8d,雄雌性比为1.5∶1,每雌平均产卵量768±206粒。  相似文献   

11.
对豚草卷蛾温湿度的适应性作了研究。结果表明,豚草卷蛾的过冷却点在-6 84~-15 84℃之间,随入冬气温的逐渐降低而降低,越冬滞育幼虫的含水量明显低于生长期幼虫。在35℃高温条件下,发育期虫态的化蛹率为27.3%,其存活率、孵化率、正常羽化率和成虫的交配率在50 0%~68 4%之间,产卵量仅为87 6粒/♀,表明35℃已是豚草卷蛾生长发育的限制温度。在高温处理下各虫态50%个体死亡所需时间依次为成虫>幼虫>卵>蛹,以蛹的死亡历期最短。各虫态在不同湿度环境下以成虫产卵所受的影响较小。附着在新鲜叶片上的卵几乎不受环境湿度的影响。化蛹和羽化要求环境湿度在80%以上。  相似文献   

12.
稻茎毛眼水蝇是一种水稻害虫。为阐明该虫的发生特点,为防治提供依据,作者采用室内饲养观察和田间定期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其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稻茎毛眼水蝇在江西1年发生7代,以幼虫越冬。成虫羽化、交配、产卵均在白天进行。羽化高峰在7:30~10:00之间。1对成虫一生平均交配7.83次,交配持续时间平均4分48秒,经过交配的成虫比未交配的成虫每雌产卵量多10.77粒,产卵前期和寿命分别缩短68.2小时和42小时。成虫产卵喜选择矮秆品种。卵大多数产在叶片下部,单粒产,卵全天24小时均可孵化,孵化盛期在22:00至次日4:00。幼虫取食叶肉和幼穗,在叶鞘内化蛹。  相似文献   

13.
玫烟色拟青霉亚致死浓度对小菜蛾取食和成虫生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室内测定了玫烟色拟青霉菌株SCAU-PFCF01的亚致死剂量对小菜蛾幼虫取食量、蛹重、化蛹、羽化、成虫寿命和雌蛾产卵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用玫烟色拟青霉1×102和1×103孢子/ml处理小菜蛾2龄幼虫后,其幼虫期的总取食量较对照相比分别降低29.3%和54.1%。处理4龄幼虫后,玫烟色拟青霉导致其化蛹率、蛹重、羽化率、成虫寿命及成虫产卵量显著下降,1×103孢子/ml处理4龄幼虫后小菜蛾的平均蛹重、雌成虫寿命、雄成虫寿命、成虫的产卵量分别为4.3mg、15.3d、17.2d和135.1粒/雌,显著低于对照。  相似文献   

14.
井上蛀果斑螟昼夜行为节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明确井上蛀果斑螟(Assara inouei)昼夜行为节律,在温度(25±1)℃、光周期L∥D=15h∥9h、RH 60%±10%条件下,系统观察了井上蛀果斑螟的羽化、交配、产卵、卵孵化及幼虫化蛹等行为节律。结果表明:井上蛀果斑螟的羽化、交配、产卵、孵化、化蛹行为具有明显的昼夜节律。成虫的羽化主要发生在18:00-04:00,此时成虫的羽化数量占总羽化数量的80%以上,其中以20:00-22:00羽化率最高;成虫交配活动主要发生在04:00-08:00,交配率超过75%,以06:00-08:00交配率最高;单次交配持续时间为20~60min,平均为42.12min;其产卵活动主要发生在02:00-10:00,该时段所产卵量达到总产卵量的73.99%,显著高于其他时段;卵孵化主要发生在04:00-10:00和16:00-20:00两个时段,卵的孵化数量占孵化总数的82.86%,显著高于其他时段;幼虫化蛹主要发生在10:00-14:00和18:00-22:00两个时段,幼虫化蛹数占总化蛹数的72.83%,化蛹高峰为18:00-20:00。  相似文献   

15.
菲律宾实蝇是菲律宾芒果上危害十分严重的检疫性害虫。本文以Co~(60)为辐照源,研究了γ-射线辐照处理对菲律宾实蝇化蛹、羽化、成虫寿命、产卵及卵孵化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经10~150 Gy剂量γ-射线辐照处理下,菲律宾实蝇老熟幼虫化蛹率未显著变化,但蛹的羽化率随剂量升高而显著降低。受辐照处理的老熟幼虫,羽化出的成虫寿命缩短、产卵量和卵孵化率随处理剂量增高而降低。  相似文献   

16.
在实验室条件下,以美洲斑潜蝇幼虫为寄主,对芙新姬小蜂生物学习性进行了初步观察。结果表明,该蜂成虫喜欢群集活动,飞翔能力较弱;具有很强的趋光性和向上行为;成虫喜欢清洁身体;多在上午羽化,羽化当天或次日产卵。雌蜂大多数选择2龄末或3龄初的寄主幼虫体躯后1/3处产卵,1头寄主幼虫体内落卵1、2、3粒分别为92.25%、5.63%和2.11%。老熟幼虫在寄主体内后半部(占30.17%)或脱离寄主0~15mm的潜蝇虫道内(占69.83%)化蛹。幼虫是否在寄主体内化蛹,与其体内营养物质的量有关。  相似文献   

17.
经3年调查研究,发现我县麦田发生一种新的麦叶蜂一浙江麦叶蜂Dolerus sp.1年发生1代,以预蛹越夏,蛹和部分预蛹越冬。越夏、越冬场所均在土下13cm左右处。成虫和幼虫有假死习性。每1雌成虫产卵54—72粒,寿命平均为11.2天,卵散产,  相似文献   

18.
本研究观察了日本追寄蝇Exorista japonica(Townsend)的生物学特性。日本追寄蝇主要产卵于家蚕Bombyx mori L.幼虫的胸部,其次为头部,最后是腹部,三者间产卵量差异显著。在美国白蛾Hyphantria cunea(Drury)、家蚕和人纹污灯蛾Spilarctia subcarnea(Walker)幼虫同时存在时,日本追寄蝇优先选择寄生家蚕幼虫,寄生比率为62.79%;其次选择人纹污灯蛾幼虫,寄生比率为25.16%;选择美国白蛾最少,寄生比率为12.33%。在家蚕、人纹污灯蛾和美国白蛾幼虫体上的着卵量分别为5.63、4.05和1.85粒。该寄蝇对5、4、3龄家蚕幼虫的寄生比率分别为44.38%、34.67%和21.05%,着卵量分别为9.58、7.95和4.45粒;对7、6、5龄美国白蛾幼虫的寄生比率分别为53.33%、27.02%和19.67%,着卵量分别为7.27、3.17和1.33粒。随寄主体表寄蝇卵量的增加,寄主死亡率增加;卵量为1粒时,寄蝇化蛹率为52%,寄主死亡率为58.33%;卵量为2粒时,化蛹率为69.16%,寄主死亡率为71.67%;卵量为4粒时,化蛹率为76.83%,寄主死亡率达到100%;卵量大于4粒时,寄蝇化蛹率开始下降。  相似文献   

19.
产卵选择性是衡量植食性昆虫寄主专一性的主要性状之一。为揭示广聚萤叶甲幼虫取食的植物是否影响其成虫产卵植物选择性,于室外网室中采用重复观测设计开展试验,研究幼虫期取食靶标豚草或非靶标苍耳对成虫在这2种植物上的产卵选择性。在非选择性试验中,广聚萤叶甲幼虫取食豚草和苍耳后的产卵数量没有显著差异;但成虫在2种植物上的产卵数量存在显著差异,如幼虫分别在豚草和苍耳上取食,其成虫在豚草上分别产18.94和21.90粒卵,而在苍耳上分别产24.39和25.12粒卵。对卵粒大小(用体积表示)的分析表明,产卵植物之间及其与幼虫取食植物互作对卵粒大小均无显著影响,但幼虫取食不同植物的成虫所产卵粒大小存在显著差异,幼虫取食豚草的成虫产卵粒显著大于取食苍耳的产卵粒。卵孵化率为60%~70%,在各处理之间没有显著差异。在选择性试验中,对产卵选择频次的分析未发现幼虫取食不同植物以及成虫产卵测试植物等处理影响产卵选择偏好。本研究结果说明,广聚萤叶甲雌成虫产卵数量决策行为受幼虫取食植物的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20.
稻茎毛眼水蝇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稻茎毛眼水蝇是一种水稻害虫。为阐明该虫的发生特点,为防治提供依据,作者采用室内饲养观察和田间定期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其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稻茎毛眼水蝇在江西1年发生7代,以幼虫越冬。成虫羽化、交配、产卵均在白天进行。羽化高峰在7:30~10:00之间。1对成虫一生平均交配7.83次,交配持续时间平均4分48秒,经过交配的成虫比未交配的成虫每雌产卵量多10.77粒,产卵前期和寿命分别缩短68.2小时和42小时。成虫产卵喜选择矮秆品种。卵大多数产在叶片下部,单粒产,卵全天24小时均可孵化,孵化盛期在22:00至次日4:00。幼虫取食叶肉和幼穗,在叶鞘内化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