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从完善水稻插秧机配深施肥装置的角度出发,我们对水稻插秧机的总体配置和机组阻力,施肥装置的起落和传动,排肥器、开沟器与覆泥器的设计等问题进行了探讨,分析了机组的阻力,对比了部件的结构,提出了设计依据  相似文献   

2.
黑龙江省萝北县农机推广站1997年以来,引进推广应用水稻机插侧深施肥技术,填补了该县的空白,突破了水稻施肥的薄弱环节。到目前已推广水稻侧深施肥器122套,实施面积0.2万hm~2,占全县水稻机械插秧面积的50%。此项技术是近年来的重点推广项目,也是深受农民欢迎的水田生产节本增效的新技术。  相似文献   

3.
水稻插秧时,均匀、定位、定量及可靠施肥是保证秧苗均匀吸收肥料、均匀生长的必要因素,侧深施肥技术的应用给出了水稻生产过程中科学合理的施肥方法,以上问题有了明显改善,但水田机械施肥时肥料易受潮粘结堵塞带来了新的难题。为此,设计了一种电动螺旋施肥装置,并对该技术的优越性进行了分析。该装置通过控制器来调节直流电机转速,驱动软轴强制排肥,不但实现了施肥量的无极调节,且传动简单节省了空间,解决了水稻插秧侧深施肥过程中肥料受潮粘结堵塞开沟器的问题,提高了肥料排施作业质量和效果。样机试验表明:该机具有施肥均匀、性能先进及安全可靠等特点。该项新技术及装置技术关键突破后,解决了水稻插秧侧深施肥作业堵塞问题,可为水稻插秧侧深施肥技术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圆盘顶出式水田侧深施肥装置设计与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保证水田侧深施肥的作业效率、提高侧深施肥装置的施肥均匀性,结合寒地水稻侧深施肥的农艺要求,设计了圆盘顶出式侧深施肥装置.阐述了该装置的工作原理,并对关键部件圆盘顶出式排肥器和风送系统进行分析,建立了施肥装置排肥过程的运动学模型,得出排肥圆盘转速是施肥性能的重要影响因素,通过EDEM虚拟仿真试验确定排肥圆盘最佳工作转速...  相似文献   

5.
2BDF-12机械式强排侧深施肥水稻直播机改进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BDF-12机械式强排侧深施肥水稻直播机采用水稻插秧机通用底盘,包括行走装置、机架、船浮板、驱动系统、播种及侧深施肥装置。该机关键部件均进行了室内土槽试验和生产性试验,实验过程中出现了播后水层过深区域存在漂种问题,经过课题组攻关、改进设计,船浮板增加设计了疏水沟开沟器,同时取消播种于地表的方式,采用专用种沟开沟覆土器,将播种深度控制在2cm。试验结果表明:机具播种量准确、施肥量均匀、不堵肥,施肥位置准确,完全实现了侧三深五的农艺要求;整机结构设计合理,性能稳定,操作简便;播后土地平整、垄形规范、垄台上表面排水顺畅,解决了漂种的难题,适合在水稻种植地区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水稻直播机械以作业速度快、成本低、标准化程度高成为优势,因此根据水稻标准种植农艺要求,采用旱育稀植垄作精量穴播技术,结合侧深施肥作业模式,研制了一种水稻精量穴直播机。设计了气吸式水稻精量排种器的核心部件种子分离盘,实现了精量穴直播;采用气送式槽轮排肥器,施肥深度50 mm。田间试验表明:该装置穴粒数合格率≥90%,播种深度合格率≥80%,穴距合格率≥80%,破碎率≤0.5%,性能指标优于行业标准。  相似文献   

7.
水稻育秧及稀植初插深施肥技术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从介绍水稻稀植机插深施肥的技术要点入手,详细论述了水稻的育苗、整地、插秧、施肥及田间管理等技术的操作规范;进而阐明了水稻稀植机插深施肥技术是一种节本增效的新技术.  相似文献   

8.
侧深施肥插秧机施肥量对水稻栽培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生产满足人们对稻米的需求,应合理使用化肥,归还土壤养分,提高土壤供肥能力的作用,因此试验研究了侧深施肥插秧机的施肥量对水稻栽培的影响。试验于2016年在黑龙江东北农业大学阿城试验示范基地进行,以龙粳46为试验品种,试验处理共分为常量侧深施肥、减10%侧深施肥、减20%侧深施肥、减30%侧深施肥和全量侧深施肥5个水平,以常规施肥为对照进行试验,探讨了水稻侧深平衡施肥技术对水稻生长特性、光合作用、产量和水稻品质的影响。研究结果可为实现水稻合理施肥、提高水稻产量、保障粮食的安全生产及节本增效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9.
为解决深施肥的施肥口堵塞问题,设计了一种鸭舌型深施肥器,并建立了深施肥器的离散元仿真模型,模拟了不同工作参数下的排肥过程,探索了施肥器类型、施肥深度、前进速度和土壤含水率对排肥量和工作阻力的影响。仿真及台架试验结果表明:鸭舌型深施肥器肥料堵塞时间短,排肥均匀,综合性能最优;施肥深度越大,工作阻力越大,排肥量稍少;含水率影响初期的排肥流畅性,肥料堵塞程度含水率25%的比15%的要严重;前进速度对工作阻力和稳定后的排肥均匀性影响不大,而对排肥滞后和排肥量的影响较大。工作阻力仿真值与台架试验值的误差在11.5%以内,变化趋势基本一致,证明采用离散元法对深施肥器排肥影响因素进行仿真分析具有可行性。该研究结果为深施肥器的设计及其田间作业参数的确定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0.
水稻机械化侧深施肥关键技术的应用与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施机械化侧深施肥技术是提高肥料利用率和增加水稻产量的一项重要举措。根据水稻农艺要求,分析传统施肥方式的利弊,进行了水稻机械化侧深施肥关键环节探讨,确定了水稻绿色施肥技术规程,通过建三江浓江农场多年应用表明:水稻侧深施肥技术对于提升水稻产品质量及综合产量,节本增效,减少土壤环境的污染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1.
<正>近年来,云南省充分发挥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试验示范项目、农机购置及应用补贴政策的支持作用,积极开展水稻机插秧同步侧深施肥技术试验示范,取得良好的示范推广成效。所谓水稻机插秧同步侧深施肥技术就是在机插秧作业时,采用与插秧机配套的侧深施肥装置同步完成开沟、施肥、  相似文献   

12.
水稻机插秧同步侧深施肥技术示范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稻侧深施肥技术是在水稻插秧机上安装侧深施肥装置,在水稻插秧的同时,在距离水稻秧苗根部3~5 cm且深度为5 cm的位置施以肥料的局部施肥技术。侧深施肥将肥料呈条状集中施于耕层中,提升了水稻根部养分供应量,利于水稻根部向下生长和吸收养分,同传统的施肥相比,降低了化肥使用量,减少了肥料的随水流失和挥发损失,提高了化肥利用率,减轻化肥对环境的污染。  相似文献   

13.
通过田间试验,考量了新型侧深施肥插秧机的相关作业技术参数,比较不同肥料运筹模式下插秧施肥一体机侧深施肥在水稻生产上的应用效果。试验结果表明:相同肥料运筹条件下,侧深施肥插秧机作业与传统机插、人工施肥作业产量基本一致;不同肥料运筹条件下,侧深施肥插秧机作业产量随施肥量、施肥次数的减少而减少,其中用肥最少的减量、减次处理相对于人工常量施肥处理减产12.7%。在生产中使用水稻侧深施肥插秧机既可以实现水稻稳产、增产,又能达到"两减一控"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浅谈水稻侧深施肥技术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介绍我国水稻种植的基本情况和现阶段最常采用的施肥方法,通过对国内外水稻侧施肥技术的发展分析,重点阐述了水稻侧深施肥技术的原理、作用和经济效益,为水稻的增产和推广侧深施肥技术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5.
介绍我国水稻种植的基本情况和现阶段最常采用的施肥方法,通过对国内外水稻侧施肥技术的发展分析,重点阐述了水稻侧深施肥技术的原理、作用和经济效益,为水稻的增产和推广侧深施肥技术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6.
文章以开展水稻机插秧侧深施肥技术的背景为切入点,论述了开展水稻机插秧侧深施肥技术的试验要点和配套机具,通过试验得出了水稻机插秧侧深施肥技术的可行性,并提出了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17.
水稻机插秧配套侧深施肥技术浅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灌南县侧深施肥试验示范工作情况,介绍水稻侧深施肥技术的原理、结构、功能特点,分析其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总结出水稻侧深施肥对水稻具有节本增效作用,为推广水稻侧深施肥技术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针对目前在水稻施肥过程中以表面撒施肥、条施肥为主要施肥方式而存在的化肥用量高、利用率低的问题,设计了穴式水稻侧深施肥装置。通过传感器、步进电机及其驱动器控制螺旋绞龙排肥器的间歇启停实现穴式施肥;通过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LC设置延时模块来调控插秧与施肥两种运动的耦合关系,以达到最高的苗-肥纵向距离合格率;通过台架试验对仿真实验结果进行验证。仿真结果表明:装置在0.35 m/s~0.6 m/s的行进速度范围内成穴性能都较好,虽然随着行进速度的增加,成穴性能逐渐减弱,但施肥效果满足穴施肥农艺要求。  相似文献   

19.
<正>水稻机械栽植侧深同步施肥技术是一项起源于日本的具有明显节肥增产效果的水稻机械化种植技术。它是利用插秧机配套施肥设备,一次性将基肥、蘖肥定位、定量、均匀地施于距稻苗基部3 cm、深5cm的土壤中,改变了水稻种植先搅浆整地施基肥、插秧后施蘖肥的常规施肥方式,有效地将两次粗放施肥变成一次精准施肥,大大提高了水稻生产所施  相似文献   

20.
较详细地介绍了水稻机插侧深施肥技术的试验方法及处理措施,考核水稻侧深施肥机械的适应性和可靠性,重点对侧深施肥技术与常规施肥方法进行对比验证,并具体提出了存在的问题。为大面积推广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