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探索CARAH预警模型指导下不同马铃薯品种晚疫病的防治时间和次数,根据CARAH预警模型预测侵染代次分析开展了4个马铃薯品种3种不同频次施药处理的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参试的4个马铃薯品种因抗性差异,其中心病株出现时间对应CARAH预警模型的侵染代次不同,在大田开展防控时应做好分类指导。其中,高感品种费乌瑞它中心病株出现时间在第三代第1次侵染形成后,抗病品种宣薯2号和威芋5号在第五代第1次侵染形成后,高抗品种青薯9号在第六代第1次侵染形成后。施药防控指导时间均从第三代第1次侵染开始,费乌瑞它每代第1次侵染形成后施药,宣薯2号、威芋5号每两代第1次侵染形成后施药,青薯9号每三代第1次侵染形成后施药,可有效控制晚疫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宁夏南部山区马铃薯主栽品种对马铃薯晚疫病菌的抗病性情况,明确不同菌株的寄生适合度,采用离体叶片接种法,用4个马铃薯品种对采自宁夏南部山区的5个马铃薯晚疫病菌分离株进行了侵染率、病斑面积、产孢能力的测定和寄生适合度的计算。结果表明,‘克新18号’对供试的晚疫病菌分离株具有较高的抗病性,其次为‘中薯3号’和‘克新1号’,‘费乌瑞它’的抗病性最差;来源于固原原州区的分离株(GL2和GL7)寄生适合度较高,来源于泾源县的分离株(JZ)寄生适合度较弱。采自宁夏不同地区的晚疫病菌分离株对同一马铃薯品种的寄生适合度有较大差异,同一晚疫病菌株在不同马铃薯品种上的寄生适合度也有一定的差异,表明宁夏南部山区马铃薯晚疫病菌分离株存在一定的致病性分化。  相似文献   

3.
在定西半干旱黄土丘陵区,通过大田试验研究了全膜垄作侧播模式下甘引1号、甘引2号、黑美人、新大坪、青薯9号、庄薯3号、陇薯6号、定薯1号、青薯168等9个主栽马铃薯品种的营养品质性状差异,并采用模糊数学的隶属函数法和因子分析法综合评价了各品种的营养品质,以期为甘肃马铃薯主产区优质马铃薯品种选择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全膜垄作侧播栽培技术模式下,9个马铃薯品种综合营养品质顺序依次是甘引1号甘引2号黑美人新大坪青薯9号庄薯3号陇薯6号=定薯1号青薯168。  相似文献   

4.
为了控制内生集壶菌发生面积,减轻危害程度,更好地促进马铃薯产业健康发展,笔者搜集了18个马铃薯品种,通过接种试验,在生长期和收获期进行病情调查和产量调查,以筛选出抗病、高产、优质品种在内生集壶菌发生区推广应用。试验结果表明:毕薯5号、青薯168两个品种既抗病又高产,可以在病区示范推广;河坝、烟盒、地龙一号和青薯9号、毕薯4号5个品种抗性水平为高感和中感,建议不在内生集壶菌发生区域种植;其他品种可进一步组织观察其抗性。  相似文献   

5.
部分马铃薯主栽品种对晚疫病的田间抗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摸清贵州省低海拔地区主栽马铃薯品种对晚疫病的抗性情况,2012年对贵州省13个主栽马铃薯品种进行晚疫病抗性鉴定试验。结果表明:Z-30、BP05-003(产量在25500kg/hm2以上)对晚疫病表现为中感,为早、中熟品种,适宜在低海拔发病不重的区域推广;滇黔芋2号、米拉(产量在13500kg/hm2以上)对晚疫病表现为感病,如在晚疫病常发区、重发区种植,生产上应加大防治力度;BPHFl01、20-4.5、威薯002为中感及感病品种,产量一般,为晚熟品种,适宜在高海拔地区种植,需要加强晚疫病防治并配套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6.
马铃薯是福泉市的重要农作物之一.常年种植面积在6667hm2,仅次于水稻和玉米。为培育出高产、优质、商品薯率高的优良种薯.解决福泉市种源缺乏难题.福泉市于2012年起通过贵州省财政扶贫项目从贵州省农科院引进了一级原种黑美人、二级原种费乌瑞它和中薯3号等优良马铃薯品种,建立了脱毒马铃薯原种繁育基地。  相似文献   

7.
对窄缘施夜蛾的发生规律和绿色防治技术进行了研究。窄缘施夜蛾在马铃薯种植后70 d开始发生为害,随后块茎受害率不断上升,90 d块茎受害率快速递增至44.1%,此后块茎仍日益受害至收获;上年发生严重的种植地,翌年依旧发生严重;黑地膜覆盖的田间小气候适宜窄缘施夜蛾发生为害;马铃薯品种间存在对窄缘施夜蛾抗性差异,供试马铃薯品种抗虫强弱为红美>紫色马铃薯>陇7号>大飞红>吉仓1号>桂农薯1号>闽薯1号>陇8号>陇10号>费乌瑞它,在生产上,选种抗性强的品种红美、紫色马铃薯、陇7号、大飞红,可以作为主要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8.
为明确宁夏马铃薯主栽品种对黑痣病的抗性水平,利用田间和室内接种相结合的方法对供试马铃薯品种的抗病性进行评价。室内接种试验表明,供试的20份马铃薯材料中没有免疫及高抗品种,接种量与抗性水平呈负相关,其中‘陇薯7号’,‘黑美人’,‘青薯9号’在接种量为5~15g水平上表现为中抗。通过聚类分析,接种量为5g和10g时,以欧式距离13作为最佳聚类分割点,供试品种可分为3个类群。田间接种综合评价分析表明,不同品种间抗性存在显著差异,通过聚类分析,以欧式距离13作为最佳聚类分割点,试验品种可分为4个高感品种、11个中感品种和5个中抗品种。  相似文献   

9.
正近日,西昌学院邀请四川省科技厅、农业厅、农科院、凉山州农牧局有关专家组成验收组,对西昌学院、四川农业大学马铃薯课题组在凉山州普格县五道箐乡一村实施的马铃薯原种扩繁原种高产攻关试验进行了现场验收。超高产攻关试验选用品种为生产上主推品种青薯9号,青薯9号以每667 m~2产4 420 kg、单株达2~2.5 kg产量的数据通过超高产验收。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鄂西北山区气候马铃薯晚疫病发生规律,对预测预报马铃薯晚疫病提供参考,我们针对不同马铃薯品种、海拔和播期的发病情况进行了试验。结果表明种薯抗病性是影响马铃薯晚疫病的重要因素,本地品种和原种对马铃薯晚疫病有明显的抗性,晚熟品种抗性要明显高于早中熟品种。海拔和播期对马铃薯晚疫病发病程度没有明显的相关性,但高海拔和晚播期会推迟发病时间,海拔600m以上的高山地区发病期比海拔300m以下地区可推迟约27d,春播马铃薯较冬播马铃薯发病时间平均推迟22.5d。  相似文献   

11.
以12个马铃薯品种为研究对象,连续2 a(2022—2023年)设置不施氮(0 kg·hm-2)和施氮(180 kg·hm-2) 2个施氮水平,分析不同品种马铃薯产量和水氮效率特征,并采用隶属函数法对各马铃薯品种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品种、氮水平和品种×氮水平都对晚熟马铃薯产量均具有极显著影响,而氮水平×品种对中熟品种无显著影响。连续2 a供氮条件下中熟品种产量变幅为8 289.39~22 011.61 kg·hm-2,晚熟品种产量变幅为8 192.57~20 308.58 kg·hm-2。基于2 a施氮和不施氮条件下各品种块茎产量,将不同马铃薯品种按照不同氮效率划分为4种类型,即双高型(‘京张薯1号’、‘陇薯20号’、‘青薯9号’、‘陇薯15号’、‘陇薯16号’)、低氮高效型(‘V7’、‘陇薯14号’)、高氮高效型(‘陇薯10号’)和双低型(‘冀张薯12号’、‘希森6号’、‘定薯3号’、‘陇薯22号’)。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氮素吸收效率、氮肥表观利用率与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R2=0.4438**,R2=0.4211**),马铃薯产量与块茎含氮量间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R2=0.5302**,R2=0.4357**),说明在施氮和不施氮条件下,马铃薯块茎含氮量越高则其产量越高。隶属函数分析结果表明:中熟品种‘京张薯1号’(Di=0.90)、晚熟品种‘青薯9号’(Di=0.90)和‘陇薯10号’(Di=0.87)具有较高的综合水氮效率和产量表现,可作为水氮高效品种在陇中旱作区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12.
马铃薯是施秉县主要的粮食和蔬菜作物,随着种植业结构调整力度的加大和扶贫工作的深入开展,种植面积不断扩大,常年全县种植面积达5300hm2左右,总产量15.3万t,折粮3.05万t。品种有费乌瑞它、威芋3号、会-2号、坝薯10号、中薯2号及米拉等。发生的病虫害主要有马铃薯晚疫病、马铃薯病毒病、马铃薯早疫病、马铃薯黑胫病和蚜虫等。笔者现介绍主要病虫害的发生规律及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13.
为明确CARAH预警模型对四川马铃薯晚疫病防治药剂减量增效技术的指导效果,针对马铃薯晚疫病感病品种兴佳2号和中薯2号,利用CARAH预警模型监测马铃薯晚疫病的发生和流行。结果表明,中心病株主要在马铃薯晚疫病第3代侵染循环出现,其中秋马铃薯晚疫病发生程度较春马铃薯晚疫病重,且流行速度快。据此,在马铃薯晚疫病第2代第1次侵染循环5分值时减量使用防治药剂,减量处理均表现出较高的防治效果。其中,一个常规用量减量33%的处理(即10%氟噻唑吡乙酮OD 225 mL/hm~2施用2次、间隔14 d)经济效益增幅最高。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中国马铃薯晚疫病的时空演变特征及防控情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系统全面地了解马铃薯晚疫病在我国的发生演变特征及防控情况,基于2008—2017年国家统计局官方数据、《中国农业统计资料》《全国植保专业统计资料》及全国马铃薯品种分布等数据,对全国及各马铃薯产区晚疫病的发生及防治情况进行综合量化分析。结果表明:马铃薯晚疫病在我国连年发生,年平均发生面积约197.47万hm2,占马铃薯总种植面积的40.66%;晚疫病造成马铃薯年平均产量损失占所有病害所致产量损失的63.54%,远高于其他病害,损失巨大;在我国马铃薯4大产区中,马铃薯晚疫病在北方一作区的年平均发生面积最大,约73.44万hm2,而在西南混作区造成的年平均产量损失最高,约14.29万t;晚疫病发生与马铃薯种植区域的重心在空间上呈现相似的迁移趋势;以费乌瑞它为代表的高感晚疫病品种在全国大面积种植,但近年来部分抗病品种的种植面积正在逐年增加;近年来我国对马铃薯晚疫病的防治面积大幅度提升,但仍太过依赖化学防治,应加大绿色防控技术的推广和应用力度。  相似文献   

15.
贵州省马铃薯区试品种产量与农艺性状的GGE双标图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GGE双标图对2010—2011年贵州省马铃薯区域试验中11个马铃薯参试品种在5个试点的产量和农艺性状进行分析,内容包括株高,单株块茎数,单株主茎数,单株块茎重量。结果表明,在参加马铃薯区试的11个品种中,品种(系)的丰产性表现较好的是G9(威薯001)、G2(宣薯2号)、G4(2005-1)、G6(0402-7)、G7(0402-2)、G5(W04-36),丰产性表现较差的是G8(盘薯1号),G10(黑美人)。品种(系)稳定性方面,G6(0402-7),G8(盘薯1号),G5(W04-36)的稳定性较好,G11(米拉)稳定性最差。总之,品种G5(W04-36),G6(0402-7)稳定性、适应性与丰产性表现良好。参加区试的5个试点中,区分力较强的试点为E2(毕节),E1(安顺),E3(凤冈),区分力较弱的试点为E4(六盘水),E5(威宁)。在代表性方面,试点E1(安顺),E4(六盘水)具有较强的代表性,试点E3(凤冈)的代表性最弱。所以,既具有强区分力又具有代表性的试点为E1(安顺)。  相似文献   

16.
2008—2011年采取品种抗性、田间自动气象站、栽培方式、种薯处理、土壤处理、化学防治等方法.对福泉市马铃薯晚疫病的发生规律与控制技术进行应用研究。结果表明,马铃薯晚疫病的发生早迟及为害程度与品种抗性和4—6月份的气温、降雨量密切相关,采取控制措施,综合防治效果达到85.5%。  相似文献   

17.
干旱胁迫对马铃薯叶片超微结构及生理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用不耐旱品种‘费乌瑞它’、耐旱性较强品种‘东农308’和耐旱品种‘晋薯2号’的脱毒试管苗为材料,利用含有20%PEG-6000的MS液体培养基进行水分胁迫处理,研究干旱胁迫对马铃薯叶片细胞超微结构和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叶绿体对干旱胁迫反应最为敏感且受损伤最重,胁迫后叶绿体外形肿胀变圆,片层开始松散,间隙增大,甚至出现孔洞。线粒体次之,外膜破坏,嵴减少。对细胞核的影响相对较小。‘费乌瑞它’超微结构损伤最严重,‘东农308’次之,‘晋薯2号’伤害最轻。超微结构发生变化的同时,各项生理指标也随之改变。3个品种丙二醛(MDA)含量升高48.89%~243.27%,并且都达到极显著水平;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升高2.06%~32.98%,‘费乌瑞它’和‘晋薯2号’分别达到极显著和显著水平;不同品种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叶绿素含量变化趋势不一致。上述指标中,丙二醛含量和叶绿体超微结构变化显著,并能较好地表现出不同品种之间抗旱性的差异。  相似文献   

18.
<正>马铃薯是宣汉县的主要粮经作物,由于主推品种抗病力逐年下降,导致马铃薯晚疫病有加重发生的趋势,严重阻碍马铃薯产业的健康发展。筛选防治晚疫病的药剂品种显得尤为重要。2014年,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安排宣汉县植检站用1 000亿芽孢/g枯草芽孢杆菌可湿性粉剂等药剂对马铃薯晚疫病进行防治试验,取得了较好的效果。1材料与方法1.1供试品种供试品种为费乌瑞它,为宣汉县种植面积较大的品种。  相似文献   

19.
马铃薯晚疫病是会泽县马铃薯产区的主要病害,研究马铃薯晚疫病的发病规律和主要品种的抗病性,为指导马铃薯晚疫病的综合防治提供理论依据。研究结果表明,在会泽县马铃薯主要种植品种中,品种间抗病性有差异,其抗病性由强到弱依次为合作88号、会-2号、米拉。在7月上旬出现晚疫病中心病株,7月下旬平均病级为3级,平均病情指数达30左右,进入晚疫病发病高峰期。  相似文献   

20.
为明确广东省甘薯疮痂病病原菌种类及当前国内主要菜用甘薯种质对疮痂病的抗性,结合形态学特征和rDNA-ITS序列分析对病原菌进行鉴定,并通过病圃诱发结合人工喷雾接种法对来自9个省区30个菜用甘薯种质进行连续2年的抗性鉴定。结果显示,共获得15株形态学特征及培养性状相似的菌株,其中代表菌株CRI-CJ的形态学特征与甘薯痂圆孢菌Elsinoe batatas基本一致,且在基于rDNA-ITS序列的系统发育树中与甘薯痂圆孢菌聚在一支,表明甘薯疮痂病病原菌为甘薯痂圆孢菌。30个菜用甘薯品种(系)中,抗性、中抗、中感和感病品种(系)分别为7、7、5和11个,占总数的23.3%、23.3%、16.7%和36.7%。其中抗性品种(系)有广菜薯11-52、广菜薯15-6、广菜薯16-1、广菜薯16-19、广菜薯17-23、广菜薯17-9和广菜薯18-6,中抗品种(系)有EC01、广薯菜2号、广菜薯3号、广菜薯6号、广菜薯7号、广菜薯17-25和广菜薯18-3。不同地理来源的品种(系)对甘薯疮痂病的抗性水平存在差异,11个非广东省品种(系)中感病、中感和中抗品种(系)分别为8、2和1个,占比分别为72.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