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9 毫秒
1.
《拖拉机与农用运输车》2015,(4):36-40
采用Standard k-ε紊流模型,并结合SIMPLE算法对流场进行迭代求解。研究了燃气轮机导叶端壁圆柱形冷却孔在4种不同入射角度a=25°、a=30°、a=35°和a=45°时的端壁气膜冷却效果,并分析了典型工况下不同角度的涡量分布,以及叶片压力面、吸力面的温度场。结果表明,叶片两侧马蹄涡会夹裹着冷却射流向吸力面偏移,马蹄涡对冷却射流的影响能力随着入射角度的增大而减弱。当M=2.0,α=35°时反向对称涡作用最小,冷却效果最好。端壁冷却射流喷射时,叶片压力面会产生一个低温带。 相似文献
2.
螺旋槽干气密封端面气膜温度场的数值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因黏性剪切和压缩膨胀等因素导致干气密封气体流经密封端面时的温度变化,以空气润滑螺旋槽干气密封为研究对象,利用CFD软件的三维数值模拟功能,分别研究了膜厚t、转速n和密封气体压力po对稳态运行时端面气膜温度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气膜温度沿径向和周向均发生变化,螺旋槽内靠近外径处的气体温度较低.随着膜厚t的增大,气膜的高温区由台区逐渐转移到密封坝区.膜厚t越大,端面气膜的平均温度越低.转速n对于气膜温度的影响明显,随着转速n增大,气膜温度迅速上升.而随着密封气体压力po的增大,泄漏量St逐渐增大,通过泄漏气体带走的热量相应增大,气膜温度相应降低. 相似文献
3.
离心泵蜗壳内部非定常流动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采用双重时间步方法对一离心泵内部的液体非定常流动进行了数值研究。结果表明,叶轮叶道出口的“射流/尾迹”结构沿蜗壳流动方向而变化,蜗壳中部区域的尾迹中心约位于叶片吸力面之后叶道圆周长的10%处,蜗舌分水区尾迹中心大约在吸力面之后叶道圆周长的20%处。蜗壳中静压的波动主要受叶片蜗舌夹角影响,动压主要受“射流/尾迹”结构影响;流量大于设计流量时,静压在蜗壳内沿流动方向渐降,流量小于设计流量时,静压在蜗壳内沿流动方向渐升,随着流量从小到大变化,蜗舌舌尖上的滞止点从蜗舌外侧向蜗舌内侧移动。 相似文献
4.
采用Ansys-CFX软件对5个具有不同分流叶片进口直径、不同分流叶片周向偏置度的叶轮方案进行全流场非定常数值模拟,分析了有、无分流叶片以及不同分流叶片设计对叶轮进口、蜗壳出口及叶轮-蜗壳交界面处压力脉动特性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分流叶片有利于降低叶轮进口压力且提高蜗壳出口压力,从而提高泵的扬程,带分流叶片设计方案的扬程比没有分流叶片设计方案提高2%~12%,但不同分流叶片设计方案的扬程绝对值差异不大;分流叶片有利于减小叶轮进、出口处的压力脉动;有利于减小叶轮-蜗壳交界面处的压力脉动,从而改善叶轮出口的"射流-尾流"结构;不同分流叶片设计对扬程的影响趋势接近,但对非定常流动特性的影响不同,当分流叶片进口直径为106 mm且向长叶片背面偏置5°时,扬程最高,压力脉动最小;带偏置分流叶片设计方案的扬程略高于带不偏置分流叶片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5.
冷却系统对汽车发动机性能具有重要的影响,发动机冷却水泵已成为国内外的研究热点.分析了离心式发动机冷却水泵的结构特点与能量特性,总结了制约汽车发动机冷却水泵发展的关键影响因素.由于发动机冷却水泵的空间结构受限、工作环境温度高、转速变化大,工作过程极易发生汽蚀破坏,严重影响发动机冷却水泵及冷却系统的可靠及稳定运行,易出现轴承损坏、水封失效、振动噪声等问题.从发动机冷却水泵水力性能、汽蚀性能以及可靠性等3个方面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研究取得的相关成果,对发动机冷却水泵技术研究的发展和趋势进行了展望,提出未来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的内容和方向:基于PIV技术研究发动机冷却水泵内部流动规律,建立泵内流特征和外特性之间的关系;掌握发动机冷却水泵热力学效应下的汽蚀机理,探讨汽蚀诱导压力脉动的危害,进一步提高发动机冷却水泵的性能和可靠性;注重发动机冷却水泵零部件的标准化、模块化和系列化开发,构建“互联网+汽车水泵标准件”的发展模式,实现发动机冷却水泵智能、可控、高效运行. 相似文献
6.
双叶片泵内非定常流动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研究双叶片泵内非定常流动特性,采用RNG k—ε模型对由叶轮水体、蜗壳水体及叶轮进口延伸段水体组成的三维计算区域在设计工况下进行了非定常计算.比较了不同时刻泵内静压和相对速度的分布情况,同时分析了双叶片泵内压力脉动的时域图与频谱图以及瞬时扬程的变化.结果表明,在不同时刻同一流道的静压及相对速度分布并不相同,同一时刻不同流道的静压及相对速度分布也不相同,这主要和流道与隔舌的相对位置有关;双叶片泵内存在明显压力脉动,其中隔舌处的压力脉动最为剧烈.随着与隔舌距离增大,压力脉动强度逐渐减弱,压力脉动的主频等于叶轮转频与叶片数的乘积.该模拟对掌握双叶片泵内的流动规律、减少水力损失、提高泵效率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使用流体力学软件FLUENT对某径流式压气机叶轮内部喘振流动特性进行了数值模拟,得到了叶轮流场的分布图。对流动现象的分析表明:喘振工况时叶轮长短叶片吸力面出现了分离区和分离涡,压力面出现了回流,叶轮内部气流波动明显并出现了冲击波。研究得到的流动特性可为该叶轮的优化设计及确保压气机高效率运行提供相应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9.
10.
气浮轴承是精密设备中的重要支承元件,轴承的承载力、稳定性对设备的性能起着决定性作用。其中有腔小孔节流气浮轴承的承载性能优于小孔节流气浮轴承,但均压腔中的自激微振动也制约着有腔小孔节流气浮轴承的应用。因此,以有腔小孔节流气浮轴承为研究对象,求解出轴承气膜间隙内的压力与速度分布,分析均压腔中不同位置处的圆角对轴承气膜流动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均压腔内存在圆角时,轴承的承载力会有一定幅度的提高,会使流场中的最高流速降低;节流孔出口处的圆角结构和均压腔末端处的圆角结构能在一定程度上减缓因气旋产生至耗散消失所带来的自激振动,提高轴承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1.
《拖拉机与农用运输车》2015,(3)
基于STAR-CCM+软件对某汽油发动机的冷却系统进行了模拟计算。首先,将冷却系统水泵与各换热器部件台架试验数据与仿真结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水流量为0时,水泵扬程仿真结果较试验结果略大,随着流量的增加,误差均在工程允许的范围内,各换热器的流量与压降与试验结果基本吻合。其次,针对某款设计过程中的发动机冷却系统建立模型,分析了水流量分配及压降的特点,计算结果为冷却系统结构和性能的改进设计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2.
水力振动是引起厂房结构振动的重要因素,而水力振动在混流式水轮机中尤为明显。由于水轮机内部流动的复杂性,单一构件内的流动并不能完整地体现整个流道的流动规律和本质,所以本文基于新疆某水电站厂房及CFD数值模拟技术,建立了能够模拟实际运行工况的全流道三维有限元模型,实现了全流道非定常湍流仿真计算,研究了正常运行工况下全流道的流速及压力分布特征,提取全流道的压力脉动过程并进行频谱分析,得出主要的水力振源为水轮机叶片与导叶间的动静干扰的结论,研究方法和成果可以为相关水电站厂房结构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14.
针对整车开发设计初期的某款SUV设计车,建立了三维发动机舱流场数值模型和一维冷却系统数值模型。通过三维仿真模型计算可获得机舱内流场速度分布和流动方向、前端格栅进风利用效率及各换热器间密封情况,同时格栅位置的压力系数和散热器表面速度分布可作为一维仿真的边界条件,通过对一维模型的求解,可获得发动机的出水温度,确定冷却系统匹配的合理性,为样机制造前整车设计及冷却系统匹配仿真提供了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5.
为了精确分析双吸泵作液力透平叶轮内的非定常流动特性,采用SST k-ω湍流模型在设计工况下进行数值模拟。对一个周期的非定常速度场进行动态模态分解(DMD),并结合Q准则,得到前4阶主要模态及其相应的时空信息。分析结果表明:DMD方法将叶轮内复杂的流场特征分解为动静干扰模态、基本模态和耗散模态。其中动静干扰模态占主导地位,频率为叶轮旋转频率,反映出叶轮内流动受静止部件干扰的流动特征,涡结构主要为点状涡和不连续的管状涡;基本模态频率为0Hz,反映出叶片流道几何特征引起的稳态流场特征,涡结构主要为连续的管状涡;3阶及4阶模态为耗散模态,反映出叶轮内流动受静止部件干扰,在叶片上产生的流动分离及不稳定涡结构脱落的特征,以片状涡和不连续的管状涡为主。在特定频率下DMD方法可以对叶轮流场结构进行分解,能够清楚地分析双吸泵作液力透平叶轮内复杂流场的非定常特性。 相似文献
16.
17.
18.
混流式水轮机全流道三维非定常湍流场的动态大涡模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大涡模拟动态亚格子湍流模型和三维时均N-S方程,应用非结构网格的滑移网格技术,进行了混流式水轮机全流道动静干扰的三维非定常湍流计算.捕捉到了水轮机各过流部件内的流场随时间的变化情况.计算结果表明水轮机中的水流处于复杂的湍流运动状态,随着时间的推移,水轮机内部湍流运动变化剧烈,得到的计算结果更接近实际流场的分布. 相似文献
19.
隔舌间隙对双吸离心泵内部非定常流场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研究隔舌间隙对双吸离心泵内部非定常流场的影响,采用大涡模拟方法和滑移网格技术,对双吸离心泵在设计工况下的内部湍流进行了数值计算,重点分析了5组隔舌间隙下泵内非定常流场特性及压力脉动特性.结果表明:随隔舌间隙增大,水泵扬程整体呈上升趋势,效率则整体呈下降趋势;蜗壳内压力脉动频率以叶片通过频率为主,主频和压力脉动幅值均随隔舌间隙的增大呈减小趋势,隔舌间隙增加4%时,隔舌位置1倍叶片通过频率处的脉动幅值降低9%左右;叶片区压力脉动频率以叶轮转频为主,最大压力脉动幅值均出现在2倍叶轮转频处,当隔舌间隙比设计隔舌间隙减小4%时,叶片正面中心位置2倍叶轮转频处压力脉动幅值增加约38%.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