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为了筛选适合河南省谷子产区种植的高产优质谷子品种,以冀谷19为对照,对华北夏谷区的15个谷子品种(系)进行联合鉴定。结果表明,豫谷18、沧谷5号、济谷15、K3250、豫谷19、K4099和K1918等7个品种(系)表现较好,较对照增产10.06%~20.46%,增产显著。  相似文献   

2.
《现代农业科技》2016,(8):48-49
豫谷25是河南省安阳市农业科学院培育的优质高产夏谷新品种,其组合为"冀谷19×豫谷1号",2014—2015年参加国家谷子品种区域(华北夏谷区组)试验,2年平均产量6 015.0 kg/hm2,居2014—2015年参试品种首位,较对照冀谷19增产14.51%。2015年生产试验中,豫谷25平均产量5 985.0 kg/hm2,居参试品种首位,较对照冀谷19增产17.28%。豫谷25优质、高产、稳产,生育期93 d,株高131.34cm,适宜在山东、河北、河南夏谷区晚春播获复播种植。  相似文献   

3.
豫谷26是河南省安阳市农业科学院选育的抗拿捕净除草剂优质高产谷子新品种。2014~2015年参加国家(华北夏谷区组)谷子品种区域试验,2 a平均产量为5 921.3 kg/hm2,较对照冀谷19增产12.71%;2015年生产试验平均产量5 841.0 kg/hm2,较对照冀谷19增产13.35%。2015年12月通过国家谷子品种鉴定委员会鉴定。该品种生育期93 d,株高140.38 cm,适宜在河南、河北、山东夏谷区晚春播或夏播种植。通过对豫谷26选育过程、产量表现、特征特性、栽培技术要点进行分析和总结,以期推广该品种,满足市场需求。  相似文献   

4.
为更准确评价谷子品种的丰产稳产和适应性,提高育种效率,采用GGE-biplot双标图软件,对2010—2011年国家谷子区域试验华北夏谷区组中‘豫谷18’等25个参试品种进行丰产稳产和适应性评价。结果表明:1)‘豫谷18’在AEA轴上的垂足最接近正方,丰产性优良;在AEC轴投影距离最短,稳产性突出。2)‘豫谷18’距离理想品种最近,高产稳产性综合表现优于对照品种‘冀谷19’及其他参试品种。3)‘豫谷18’是适应性最广品种,适宜种植区域涵盖华北夏谷区组绝大部分区域。4)与‘冀谷19’比较,‘豫谷18’在华北夏谷大部分区域种植优势明显。综上所述,在华北夏谷区组参试品种中,‘豫谷18’是兼有丰产、稳产和广适应性的理想谷子品种。  相似文献   

5.
[目的]为豫谷20的推广和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豫谷20是安阳市农业科学院通过对冀谷19×"豫谷9号×安2688"进行有性杂交,后代利用动态育种技术进行选择,在海南、安阳交替系选,经4年5代定向选育而成的优质高产多抗夏谷新品种。[结果]2012~2013年参加国家(华北夏谷区组)谷子新品种区域试验,2年平均产量5 052.0 kg/hm2,较对照冀谷19增产9.41%,居参试品种第1位。21点次区域试验17点次增产,增产点率为80.95%。[结论]豫谷20熟期适中,适宜在河南、河北、山东夏谷区晚春播或复播种植,并在2013年12月通过全国谷子新品种鉴定委员会鉴定。  相似文献   

6.
优质高产富硒谷子新品种豫谷11号的选育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豫谷11号是以矮88为母本,安472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的谷子新品种。2002~2003年,该品种参加国家谷子品种区域试验(华北夏谷区),较对照品种豫谷5号增产6.36%;2003年参加国家谷子品种生产试验,较对照品种豫谷5号增产8.48%,且品质优,属于富硒品种,硒含量是一般品种的2.5倍。该品种成穗率高,株形紧凑,耐涝、抗病性强、熟期适中,增产潜力大,适合华北夏谷区多省份种植。  相似文献   

7.
抗除草剂谷子品种衡谷13号的选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衡谷13号是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旱作农业研究所以优质、高产谷子品种安04-4783(豫谷15)为母本,以抗拿扑净谷子品种K492(冀谷31)为父本,根据生物遗传规律和亲本优缺点互补的原则,采用系谱选育方法育成的优质、高产、抗除草剂拿扑净谷子新品种。该品种2013年通过了全国谷子品种鉴定委员会鉴定(鉴定编号:国鉴谷2013018),适宜在河北、河南、山东等华北夏谷区夏播或晚春播种植。  相似文献   

8.
保谷19是以冀谷19为母本、济9050为父本,依据优质、抗倒、高产、多抗、广适的育种目标,经过选择、观察、鉴定、区域试验、生产试验等步骤选育而成的谷子新品种。该品种2010~2011年参加国家谷子华北夏谷组区域试验,平均产量为4 983.0 kg/hm2,较对照冀谷19增产6.04%;2012年参加国家谷子华北夏谷组生产试验,平均产量为4 813.5 kg/hm2,较对照冀谷19增产3.76%。保谷19高产、稳产,性状优异,抗旱性、耐涝性和抗倒性均强,对谷锈病抗性为2级,对谷瘟病和纹枯病抗性均为3级,白发病、红叶病、线虫病发病率分别为1.97%、1.62%和0.25%,虫蛀率1.41%。适宜在华北夏谷区夏播、冀东冀西春谷区春播以及辽宁中南部地区春播种植。2012年2月在全国第九届优质食用粟评选中评为"一级优质米",2013年8月通过国家谷子品种鉴定委员会鉴定(鉴定编号:国鉴谷2013003)。  相似文献   

9.
《山东农业科学》2019,(7):17-20
为筛选出适宜华北夏谷区机械化生产的谷子品种并确定其性状指标,采用大田随机区组试验设计,调查分析15个华北夏谷区谷子品种的特征特性及产量性状,进而通过隶属函数分析对测试品种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15个参试品种株高在105.63~118.93 cm之间,株高适宜;茎秆强度在112.33~256.33 kPa之间,最大的品种是济谷14;666.7m~2产量在291.99~478.42 kg之间,高于400 kg的品种有9个,包括济谷20、济谷22、济谷21、济谷12、济谷18、冀谷36、中谷2号、豫谷18和冀谷37;单穗粒重最大的品种为豫谷18,为14.89 g;穗下节间冀谷37最长,为31.44 cm,济谷20最短,为21.11 cm。综合分析15个参试品种认为,济谷12、济谷20、济谷21、济谷22、中谷2号和豫谷18性状优良,更适合机械化生产。  相似文献   

10.
高产优质大穗谷子新品种豫谷12号的选育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豫谷12号系安阳市农科所选育而成的高产优质大穗谷子新品种。在2004~2005年华北夏谷区区域试验及生产试验中,连年增产、品质优良,综合抗性较好,一般产量5 500kg/hm2,2006年3月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品种适合华北地区夏播种植。  相似文献   

11.
谷子优质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谷子为耐旱、耐瘠作物,在生长过程中对土壤、环境、水肥等条件没有严格的要求,但是科学的栽培措施,对于提高其产量和品质等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简要介绍了谷子优质高产栽培技术,旨为谷子生产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12.
冀谷24是R219经60Coγ射线辐射诱变后选育而成的谷子新品种。该品种抗阿特拉津,通过喷施阿特拉津可以实现化学除草,能够减轻谷子除草的劳动强度。2004~2005年国家夏谷新品种区域试验,平均产量为5 024.85 kg/hm2,较对照豫谷5号增产5.26%,居2 a所有参试品种第4位。2006年通过国家鉴定。  相似文献   

13.
苄嘧磺隆对谷子的安全性及叶片生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探讨苄嘧磺隆对谷子的安全性,为其在谷子田的安全使用提供理论依据,以‘晋谷21号’和‘张杂谷10号’为材料,在谷子3~5叶期叶面喷施不同用量(150 g/hm~2、300 g/hm~2、600 g/hm~2和1200 g/hm~2)的苄嘧磺隆,分别测定药后第3、7、15和30天的农艺性状、叶片光合色素质量分数,气体交换指标、膜脂过氧化程度,以及谷子的产量。结果表明,两个品种的株高、叶面积、茎粗、叶绿素质量分数、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均随苄嘧磺隆用量的增大而降低,随施药后时间的推移而有所升高;MDA质量摩尔浓度随苄嘧磺隆用量的增大而增大,随施药后时间的推移而降低。产量随苄嘧磺隆用量的增大而降低,但300 g/hm~2处理的株高、茎粗、叶绿素质量分数、MDA质量摩尔浓度和产量均与对照差异不显著。说明推荐用量的苄嘧磺隆对谷子相对安全,可用于谷子田的杂草防除。  相似文献   

14.
培育抗除草剂谷子品种是解决谷田除草问题的重要方法,现有的抗除草剂谷子品种在生产上应用还存在很多问题。通过抗咪唑乙烟酸谷子种质的引进与应用,创制了一批抗咪唑乙烟酸谷子新种质和新品系,以承谷14号、承谷15号、承谷17号为例,在丰产性、稳定性、适应性等方面都达到或超过当地主栽品种承谷13号。咪唑乙烟酸对谷田的各种杂草都有较好的防效,通过培育抗咪唑乙烟酸的谷子品种,利用咪唑乙烟酸一种除草剂就能实现谷子生产中的间苗和除草,可有效降低操作难度和生产成本,对发展谷子生产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5.
山西省谷子品种资源的抗旱性和丰产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苗期反复干旱法,对山西省的3761份谷子品种资源进行了抗旱性鉴定,筛选出高抗品种(一级和二级)500余份。采用田间抗旱鉴定和多年多点鉴定的方法对所选抗旱材料进行了抗旱性、丰产性和适应性鉴定,筛选出丰产性好的抗旱种质58份,丰产、抗旱品种3份。这对促进山西省谷子的生产和抗旱育种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近三届参加全国优质米评选谷子品种的色差,并与专家感官评价结果相结合,为提高优质米育种水平提供依据。【方法】统计2015年、2017年、2019年近三届参加优质米评选的谷子品种情况;分析色差测定结果L*值、a*值、b*值,并与商品性得分、蒸饭得分、煮饭得分和总分进行相关性分析;建立一级优质米的回归模型。【结果】近三届参加优质米评选的谷子参试品种数量呈增长的趋势,增加了82.3%,其中,夏谷区增加了60.0%,春谷区增加了100.0%,一级优质米的数量增加了133.3%;87.5%的一级优质米由7家科研单位育成;93.7%的品种杂交选育而成;抗除草剂类型占62.5%。一级优质米类型中,夏谷L*值变异范围为55.05—66.03,春谷L*值变异范围为53.12—68.84;夏谷a*值变异范围为1.63—8.74,春谷a*值变异范围为2.13—8.59;夏谷b*值变异范围为54.50—75.35,春谷b*值变异范围为40.07—71.40。所有参试品种及一级优质米的L*值、a*值、b*值均呈增加的趋势;与夏谷相比,春谷的b*值变异更大,色彩丰富度更高。总分、商品性得分和L*值、a*值、b*值呈显著相关,蒸饭得分和L*值、a*值呈显著相关,煮饭得分和L*值、a*值、b*值相关性不显著;商品性得分和总分的相关性最高,相关系数达0.7528;商品性得分和蒸饭得分极显著正相关,和煮饭得分不相关。一级优质米的回归模型中,L*值、a*值、b*值决定了总分74.3%的变异。夏谷区商品性和总分前10名的品种主要分为2种类型:一种是a*值较低,L*值和b*值较高的金黄色品种,如冀谷39、豫谷33;一种是a*值较高,L*值和b*值较低的浅黄偏红品种,如济谷19、冀谷42。春谷区商品性和总分前10名的品种主要分为3种类型:一种是L*值较低,a*值和b*值较高的深黄品种,如2015KM826F7-75、峰红4号;一种是L*值较高,a*值和b*值较低的浅黄品种,如榆谷抗1、赤红1号;一种是a*值较高,L*值和b*值较低的浅黄偏红品种,如张杂谷13、晋汾106。【结论】近三届参加优质米评选的谷子品种呈增长趋势,优质将成为谷子品种改良的重要目标。商品性得分和总分的相关性最高。通过L*值、a*值、b*值对米色进行选择是一种直观、便捷的方法。外观品质与L*值、a*值、b*值都有关系,在品质育种中,要根据品种特点进行米色选择。  相似文献   

17.
谷子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谷子基因组序列开发出SSR引物205对,其中171对可以稳定扩增出目的条带,149对有多态性。利用30个多态性SSR标记对41份谷子种质资源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共检测出291个等位变异,平均每个位点9.7个。谷子地方品种基因多样性指数平均为0.7907,育成品种基因多样性指数平均为0.7571。对41个谷子品种进行聚类,在遗传相似系数为0.164时聚为6组,与生态型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8.
富硒谷子生产技术规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富硒谷子开发不规范、硒含量标准不一致、缺乏标准化富硒谷子生产技术等问题,河北省农林科学院谷子研究所研发制定了集品种、产地、栽培技术、硒肥使用于一体的富硒谷子生产技术规程。该规程从生产整地、施肥、品种选择、播种、中耕施肥、收获等环节对富硒谷子生产技术进行了规范,2015年12月通过了专家审定,2016年2月1日发布实施(DB 13/T 2320—2015)。  相似文献   

19.
以2010—2012年国家(东北春谷区)谷子品种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结果为分析资料,采用高稳系数法,结合产量变异系数和适应度,对赤谷17与对照公谷60、九谷11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在2010—2012年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中,赤谷17的平均产量分别为5 060.44、5 492.49、5 153.96 kg/hm2,比对照公谷60或九谷11分别增产3.21%、6.04%、6.21%;高稳系数分别为77.55%、73.16%、70.20%,均大于对照。赤谷17是一个优质、高产、稳产、抗逆性强、丰产性好的谷子新品种。具有较好的广适性,增产潜力大,适宜在长春市、吉林市、锦州市、肇东市、通辽市、赤峰市等地≥10℃积温2 6002 900℃春谷区种植。  相似文献   

20.
济谷19是山东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以冀LSH为母本、94C36-1为父本进行有性杂交,经系谱法选育而成的优质高产谷子新品种。该品种小米鲜黄,黏香绵软,具有适口性好,商品品质、食用品质兼优等特点;2014~2015年华北夏谷区域试验平均产量为5 974.5 kg/hm2;抗旱性1级;耐涝性1级;抗倒性2级;对锈病、谷瘟病、纹枯病的抗性均为2级。2015年在中国作物学会粟类作物委员会第十一届优质食用粟评选中被评为"一级优质米"。2018年2月通过国家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2019年获得植物新品种权。适宜在山东、河南、河北夏谷区种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