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探究盆地环境条件下中华绒螯蟹幼蟹养殖对水环境的影响,于2021年5—9月对四川开江地区幼蟹养殖池塘及其水源的温度、溶解氧等11项水质因子进行监测,并采用单样本t检验法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养殖期间,幼蟹养殖池塘水体电导率、水温、亚硝态氮和硝态氮含量与水源水体差异显著(P<0.05),pH、溶解氧和氨氮含量总体低于水源水体。幼蟹养殖池塘水体可溶性磷酸盐、高锰酸盐指数、总氮和总磷含量均超出Ⅲ类水域标准。盆地环境条件下中华绒螯蟹幼蟹养殖期间除总氮、可溶性磷酸盐、总磷和高锰酸盐指数外,其他水质指标基本符合地表水环境质量的III级标准和渔业水质标准,且养殖后期幼蟹池塘可溶性磷酸盐、总磷和高锰酸盐指数较水源水体差,表明幼蟹养殖对水环境存在一定污染,应当在幼蟹养殖过程中及养殖结束后对水环境进行改善和处理。养殖期间定期使用微生态制剂和养殖结束后对尾水进行净化处理是未来提高盆地环境条件幼蟹养殖生态效益的两大方向。  相似文献   

2.
于2007年3月-2008年3月对山红河桥下处和养殖场进水口河水进行了周年监测分析,结果表明:溶解氧的时空变化主要受水温影响,桥下河水在夏季水温最高时达极低值2.89mg/L,饱和度仅为39.7%,在冬季达最大值14.19mg/L,饱和度为116.9%。两处河水溶解氧周年平均值分别为7.09mg/L与5.03mg/L;五日生化需氧量(BOD5)与高锰酸盐指数(CODMn)周年均值分别为4.55mg/L与3.86mg/L、12.85mg/L与12.50mg/L;无机氮和活性磷酸盐含量较高,总无机氮年均值分别为2.994mg/L与2.815mg/L;活性磷PO4^3- -P年均值分别为0.179mg/L与0.229mg/L。用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和内梅罗指数法对山红河监测河段水质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周年河水水质的变化状态属轻污染到污染水平,高锰酸盐指数超标最严重,其次是氨氮,生化需氧量和溶解氧。  相似文献   

3.
山红河廊下镇河段水质周年变化状况及质量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2007年3月-2008年3月对山红河桥下处和养殖场进水口河水进行了周年监测分析,结果表明:溶解氧的时空变化主要受水温影响,桥下河水在夏季水温最高时达极低值2.89mg/L,饱和度仅为39.7%,在冬季达最大值14.19mg/L,饱和度为116.9%。两处河水溶解氧周年平均值分别为7.09mg/L与5.03mg/L;五日生化需氧量(BOD5)与高锰酸盐指数(CODMn)周年均值分别为4.55mg/L与3.86mg/L、12.85mg/L与12.50mg/L;无机氮和活性磷酸盐含量较高,总无机氮年均值分别为2.994mg/L与2.815mg/L;活性磷PO4^3- -P年均值分别为0.179mg/L与0.229mg/L。用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和内梅罗指数法对山红河监测河段水质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周年河水水质的变化状态属轻污染到污染水平,高锰酸盐指数超标最严重,其次是氨氮,生化需氧量和溶解氧。  相似文献   

4.
为了解桉树(Eucalyptus)人工林采伐迹地黑水的发生规律及其对鱼类的影响,通过气象观测、黑水和受黑水污染鱼塘水体水质分析以及黑水污染致死鱼样受害症状调查,研究了黑水发生的气象环境、水质特征及其对鱼类的致害成因。研究结果表明:1黑水仅发生于新采伐迹地,新鲜采伐剩余物与高温高湿多雨天气是其发生的物质前提和气象条件,多爆发于夏季;2黑水颜色为墨黑,其色度(837~1153度)、化学需氧量(COD)(116~151 mg·L~(-1))、总氮(TN)含量(3.5~6.3 mg·L~(-1))分别为对照林溪水的16.4~52.9(P0.01)、3.3~5.7(P0.01)和3.4~4.6(P0.01)倍,p H值则比对照低0.2~0.8(P0.05);3受黑水污染的鱼塘水体色度、COD、pH值、TN和铵态氮(NH_4~+-N)含量分别升高286.4度(P0.01)、24.5 mg·L~(-1)(P0.01)、0.6(P0.01)、0.66 mg·L~(-1)(P0.01)和1.32 mg·L~(-1)(P0.01),总磷(TP)(P0.01)和硝态氮(NO_3~--N)(P0.05)含量则降低;受黑水污染的鱼塘水溶解氧(DO)含量下降至1.04 mg·L~(-1),鱼类急性死亡的直接原因主要为缺氧;4选择在秋冬季和夏季无雨天气下采伐、减小同期连片采伐面积可防止黑水发生或减缓其危害程度。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马岭河回水区水文参数和溶解态氮、磷营养元素的时空分布特征,在马岭河丰水期(2016年9月)和枯水期(2017年2月份)进行分层采样,现场测定水体理化性质及实验室分析水中营养盐浓度。结果表明:水温夏季出现明显热分层:0~10 m为表水层;10~20 m为温跃层;20~50 m为底温层;pH值7.85~8.16,水体呈弱碱性,丰水期氧化还原电位(ORP)在底部出现负值。氨氮(NH_4~+N)、硝态氮(NO_3~--N)、磷酸盐(PO_4~(3-)-P)两期的平均浓度分别为0.18 mg·L~(-1)、5.77 mg·L~(-1)、0.07 mg·L~(-1),除PO_4~(3-)-P之外,NH_4~+N、NO_3~--N均表现为丰水期高于枯水期。流域内非点源污染和底泥沉积物氮、磷营养盐释放是回水区氮、磷元素的主要补给源。  相似文献   

6.
通过人工控制室内珊瑚水族系统中的水温、光照、营养盐、pH、水体钙质和硬度等环境因素,旨在构建高效稳定的珊瑚循环海水生态系统。试验期间对水温、光照强度、营养盐等环境指标进行定期监测并记录珊瑚的生长状态。结果表明,水质及光照条件对珊瑚的生长、繁殖有很大的影响。5种珊瑚在水温24~28℃,盐度25~35,pH8.0~8.5,低氨氮浓度(0.01 mg·L~(-1)),低硝酸盐氮浓度(0.005 mg·L~(-1)),低亚硝酸盐氮浓度(0.005 mg·L~(-1))和较高溶解氧(4 mg·L~(-1))条件下生长状况良好;绿钮扣珊瑚可进行自然繁殖;鹿角珊瑚芽长每月相对增长2.84%~3.42%,芽高每月相对增长2.28%~2.79%,质量每月相对增长2.28%~3.02%。光照对珊瑚生长具有促进作用,不同珊瑚对光照强度的不同敏感程度表明可能存在光饱和点。本研究建立的养殖模式可为我国珊瑚人工养殖繁育工作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莱州湾扇贝养殖区水体质量。[方法]于2015年4—11月对扇贝养殖区水体质量进行了8个航次的调查,并采用营养状态质量指数、内梅罗环境质量综合评价等进行综合评价。[结果]各养殖区水温变化范围为19.6~26.6℃,平均水温23.39℃,适宜扇贝的养殖;pH变化范围为7.94~8.48,符合二类水质标准,可以满足渔业养殖需求;盐度变化范围为29.38‰~30.80‰,平均盐度在30.10‰左右,起伏变化小,适宜扇贝的生长;溶解氧含量变化范围为6.31~8.29 mg/L,平均值为7.28 mg/L,达到一类水质标准;化学需氧量达到二类水质标准,水质清洁;营养盐含量、营养状态水平偏高,适宜条件下可能发生赤潮;内梅罗污染指数较低,水质清洁。[结论]此次调查海域水体质量较高,符合二类或以上水质标准,适宜扇贝养殖,但仍应控制外源污染的输入,防范赤潮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采用光合菌剂及枯草芽孢杆菌复合菌等微生物和小球藻对沼液进行净化处理,将沼液转化为养殖用水后,投放3组不同组合比例的罗非鱼、鳙鱼、鲢鱼、鲶鱼、草鱼,研究微生物+小球藻组合对沼液的净化效果及不同鱼类组合的养殖效果。结果表明,微生物+小球藻处理模式能较好地将沼液进行净化,并将鱼塘水质维持在较高水平,养殖期间各试验塘水质指标波动范围为:溶解氧6.1~10.6 mg·L~(-1),p H值7.8~8.9,NH4+0.28~0.72 mg·L~(-1),NO2-0~0.01 mg·L~(-1),PO42-24.5~70.0 mg·L~(-1);16%罗非鱼+2%鳙鱼+2%鲢鱼+80%鲶鱼组合的养殖公顷产值较高。说明微生物+小球藻类可将沼液转化为鱼类的养殖用水,鱼养殖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9.
以常用的农村污水处理工艺"厌氧池+好氧生物滤池"为研究对象,通过运行参数的调控,把该工艺以除磷脱氮达到一级B排放为目的,转变为以除碳保磷保氮的资源化利用为目的,成为用于农村污水安全灌溉的新型氮磷无机化反应器。实验结果表明:在进水COD浓度为174~384 mg·L~(-1),NH_4~+-N浓度为28.45~97.28 mg·L~(-1),TN浓度为37~141.9 mg·L~(-1),TP浓度为3.65~14.57 mg·L~(-1),厌氧池水力停留时间HRT=4 h,好氧生物滤池水力负荷HLR=5.4 m~3·m~(-2)·d~(-1)时,氮磷无机化反应器的出水NH_4~+-N浓度为45 mg·L~(-1)左右,PO3-4-P浓度为6.5 mg·L~(-1)左右,COD平均浓度均在60 mg·L~(-1)以下,粪大肠杆菌群10 000个·L~(-1),均满足《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 5084—2005)中可生食蔬菜安全灌溉的水质要求。研究表明新型氮磷无机化反应器可以实现农村生活污水安全灌溉。  相似文献   

10.
2017年10月对广东徐闻珊瑚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水质进行调查监测,共设置调查站位10个。监测指标包含pH值、水温、盐度、透明度、溶解氧、亚硝酸盐、氨氮、硝酸盐、活性磷酸盐、 COD、石油类、悬浮物等12个。采用单项水质指数法、有机体污染指数法以及水体富营养化指数法对监测海域水质进行分析与评价。结果显示:广东徐闻珊瑚礁国家级保护区内部分站位活性磷酸盐含量超标,导致对应站点水质评价指数1,有机污染指数1,但富营养化评价指标在10个站位均1,表明保护区内水质开始受到轻微污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