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双低杂交油菜油研七号选育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侯国佐  杜才富 《种子》1997,(1):26-28
油研七号系以隐性核不育系22A为母本.1536-119为父本配制的双低杂交油菜新组合。该品种表现林高中等,杆硬抗倒.抗逆性强.适应性好。芥酸小于1%,硫甙含量在30微摩尔.含油率40%-42%。在区域试验中生育期平均比同试验的秦油二号早7天以上,产量比对照蜀杂一号增产14.83%。1995年7月通过贵州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至1996年秋已在省内外累计推广100多万公顷。  相似文献   

2.
利用玻里马细胞质雄性不育系统(Polima cms),培育出高产、高油、广适的甘蓝型双低杂交油菜中油5628,于2008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05-2007年国家区试中(长江下游A组),平均单产比对照秦优7号增产6.07%,产油量增加5.59%,最高单产达3 835.5kg/hm~2,该品种具备油菜机械化生产的株型、抗倒性、耐湿和抗病性.  相似文献   

3.
甘蓝型杂交油菜不同来源花序生产力及其对产量贡献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10个四川盆地甘蓝型杂交油菜为材料,分析了参试材料不同来源花序生产力及其与产量的关系。结果表明:不同来源花序生产力对单株产量贡献的顺序一般为一次分枝主花序二次分枝,且一次分枝和主花序的生产力较稳定,二次分枝生产力变异幅度较大;油研10号、中油杂2号对主花序贡献较依赖,绵油11号、德杂10号对二次分枝贡献较依赖;主花序生产力与一次分枝生产力表现为极显著的相互促进作用,但当两者达到一定限度时,对二次分枝生产力有限制作用,同时影响单株产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4.
5.
陕油17是利用甘蓝型双低细胞质雄性不育系咸黄A和双低恢复系1521C杂交选育而成的三系杂交油菜新品种.于2010 ~2011年通过陕西省区试和生产试验,2010年陕油17平均产油量1 048.8 kg/hm2,对照秦优7号平均产油量972 kg/hm2,比对照增产7.9%;2011年平均产油量1 222.95 kg/hm2,比对照增产3.9%;2年平均产油量1 135.95 kg/hm2,比对照增产5.7%.2010年陕油17平均产量2 674.5 kg/hm2,比对照增产3.3%;2011年平均产量2 947.5 kg/hm2,比对照增产4.9%.2年平均单产2 823 kg/hm2,比对照增产4.2%.2011年生产试验,平均产量2 863.5 kg/hm2,比对照增产3.7%.该品种产油量高,品质优,稳产性好,芥酸含量0.00%,硫苷含量25.03μmol/g,含油量45.10%,2012年3月通过陕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6.
杜才富  秦信蓉  高志宏 《种子》2007,26(12):92-94
利用甘蓝型油菜隐性核不育基础材料117A转育的多个双隐性核不育系复交育成的黄籽高油份双低不育系4655AB作母本,引进的双低材料942经粒选和定向五代选择成42R作父本,于2003年配制成杂交油菜组合绵新油19。2003~2004年度在贵州省思南县进行品比试验,单产183kg/667m2,比对照油研七号增产16.75%。在2004~2006年四川省区试中,两年平均单产159.02kg/667m2,比对照增产6%;以产油量计算,两年平均比对照增产11.8%。在2006年的生产试验中,该组合在绵阳、资阳、广安和双流4点试验一致增产,平均单产169.683kg/667m2,比对照蜀杂6号增产15.43%。两年四川省区试品质分析结果为:芥酸小于0.13%,硫苷19.3μmol/(g.饼);含油率达45.5%,居44个参试组合的首位。该组合区试中生育期226d,与对照蜀杂6号相当。  相似文献   

7.
张敏 《中国种业》2017,(4):46-49
以14个四川盆地宜栽甘蓝型杂交油菜为材料,进行了不同来源的花序生产力大小及其对单株产量贡献研究。结果表明,一次分枝花序对单株产量贡献最大,关系最为密切且在品种间变异不大。主花序生产力和一次分枝花序生产力相互促进,二者均对二次分枝花序生产力有一定抑制作用,通径分析表明直接作用一次分枝花序最大,二次分枝花序大于主花序。杂种优势育种时,一次分枝花序生产力作首要考虑的同时,还应重点考虑一次分枝花序在单株产量中贡献程度限度和二次分枝花序的生产力。  相似文献   

8.
甘蓝型双低杂交油菜宁杂一号系江苏省农科院经作所选育的细胞质雄性不育"三系"杂交种,其组合母本为MICMS不育系宁A6,父本为恢复系宁R1,1991年育成,1996年11月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1998年获国家发明专利. 宁杂一号在1994-1996两个年度江苏省油菜品种区域试验中,15个点次平均667m2186.10kg,与对照1秦油二号平产,比对照2荣选增产19.93%,增产极显著,比涪优一号增产5.56%,比皖油九号增产10.56%,比华杂三号增产10.61%,增产均达极显著.在1995-1996年度生产试验中,全省4个试点平均667m2192.98kg,比对照秦油二号增产3.33%.在1997-1998年度黄淮片全国新品种区域试验中产量第一位,比对照秦油二号增产7.4%,增产达显著水平;在1997-1998年度长江下游片全国新品种区域试验中,产量比对照中油821增产13.42%,增产达极显著水平.宁杂一号具有200kg产量水平,250kg增产潜力.  相似文献   

9.
甘蓝型杂交油菜干物质积累、分配及其与产量关系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10个四川盆地甘蓝型杂交油菜品种为材料,分析了各器官干物质积累、分配及其与产量的关系。结果表明:油菜各器官干物质积累量大小顺序为粒重﹥茎秆重﹥枝重﹥壳重;不同参试油菜品种相同器官干物质差异较大,就粒重而言,早杂2号最高;高粒重油菜品种茎秆、枝、荚壳较理想的干物质分配比例应为10∶12.2∶9.9,其中枝重与粒重正相关最大,所以生物产量是提高油菜子粒重的首要条件,但生物产量差异不大时,茎秆重比例略小于枝重可能更加有利于粒重增加,同时兼顾荚壳重。  相似文献   

10.
宋丰萍  蒙祖庆 《种子》2018,(1):73-76,87
为揭示西藏高原气候条件下甘蓝型油菜杂交品种选育中性状选择规律,本研究以18个杂交组合为试验材料,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进行田间鉴定考察,结合回归和通径分析统计,分析甘蓝型杂交组合产量与农艺性状的关系。结果表明:1)参试杂交组合生育期范围125~132d,与西藏主推对照品种的生育期相当,均能正常成熟。18个杂交组合中14个产量高于对照,平均产量增幅1.53%~37.40%。2)农艺性状的相关分析表明,单株有效角果数的增加是杂交组合获得高产的基础,通过育种途径培育一次有效分枝数和二次有效分枝数多的品种可一定程度上增加单株有效角果数从而达到增产的目的。3)单株产量和各农艺性状所建立的多元回归模型达到极显著水平,其中单株角果数和每角果粒数的回归系数达到极显著水平,与单株产量密切相关。4)通径分析结果表明,6个农艺性状对单株产量产生正效应,正向直接通径系数的依次顺序为单株角果数>每角果粒数>茎粗>二次有效分枝数>株高>一次有效分枝数;其中有效分枝高度、主花序有效长度和千粒重与单株产量负相关,绝对值较小,且通过单株有效角果数对单株产量正效应。综合以上直接和间接通径系数的比较表明,西藏气候条件下杂交组合的选择,更注重选择植株高大,茎秆粗大,一次有效分枝和二次有效分枝多,营养体繁茂的个体,同时特别注重单株有效角果数多和每角果粒数多的产量构成因素,可以为西藏杂交油菜的选育提供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11.
氮肥对绿豆氮磷钾积累分配及产量构成因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试验于2009~2010年在沈阳农业大学进行,以半蔓生型辽绿6号和直立型辽绿8号为试材,设两个施氮处理,分别为中氮(30kg/hm2)和高氮(60kg/hm2),不施氮(0kg/hm2)为对照。并在绿豆开花期、结荚期和成熟期进行了氮磷钾分配的测定。结果表明:高氮对绿豆氮磷钾含量增加的影响较大,中氮影响则不显著;不同株型的绿豆品种都是以中氮(30kg/hm2)的产量性状表现最佳,说明中氮有利于绿豆产量的提高;辽绿6号高氮、中氮产量均高于辽绿8号的产量,说明施氮后辽绿6号比辽绿8号的增产潜力大。  相似文献   

12.
Effects of N, P and K Fertilizers on the Yield of Cauliflower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花椰菜“厦雪100天”品种为试材,采用通用旋转组合设计,通过田间试验,对氮、磷、钾肥用量与花椰菜产量间的关系进行研究,建立了花椰菜产量函数模型;结果表明:氮、磷、钾肥均能显著地影响花椰菜产量,其作用大小依次为氮肥>钾肥>磷肥;在此项试验条件下,施肥量为N:319.58~371.48kg/hm2,P2O5:202.20~261.45kg/hm2,K2O:288.15~339.15kg/hm2时,花椰菜产量可达57000kg/hm2以上。  相似文献   

13.
氮磷钾养分配比对温室土培黄瓜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日光温室内,采用盆栽方式研究了不同氮磷钾养分配比对土壤栽培黄瓜产量及其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增加磷素用量和比例可以显著提高黄瓜的产量;适量氮钾肥配合增施磷肥可以增加果实中可溶性蛋白含量,适量氮磷肥配合增施钾肥可以改善果实品质,提高可溶性糖和维生素C含量,降低硝酸盐含量。  相似文献   

14.
氮磷钾配施对小麦植株养分吸收利用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大田试验,研究了不同氮水平与磷、钾配施对小麦植株氮磷钾含量、土壤速效氮磷钾含量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低氮(135kg N/hm 2)、中氮(225kg N/hm 2)和高氮(315kg N/hm 2)与2个磷钾用量(P2O5-K2O,90-120、135-180kg/hm 2)处理组合中,各处理不同生育时期植株干重、氮钾含量、氮钾累积量随供氮水平提高而增高;等氮条件下,增施磷钾使植株含氮量降低,植株氮、磷和钾累积量随磷钾用量增加而增多。各施肥处理生育期间土壤碱解氮含量呈波动性变化,表现为起身期较冬前降低,起身至开花期不断增高,开花期至灌浆期明显下降,灌浆期至成熟期有所回升的特征。随生育进程,各处理土壤速效磷含量不断降低,土壤速效钾含量呈“V”字形变化,在开花期达到谷底。高氮水平各生育时期的土壤速效磷、钾含量低于低氮处理;等氮水平下增施磷、钾肥处理的土壤速效磷、钾含量提高。单位面积穗数随供氮增多而增加,穗粒数和千粒重以中氮处理最高;产量表现与穗数相似,但中、高氮处理差异较小。等氮水平下,增施磷钾可明显改善各产量构成因素和产量。随供氮增多,单位氮素生产子粒能力降低,氮肥利用率下降;单位磷、钾素生产子粒能力随氮素用量增多呈低—高—低变化。研究表明,中氮(225kg N/hm 2)配施磷钾(P2O5-K2O,90-120kg/hm 2或135-180kg/hm 2)有利于调节生育期间土壤养分供应,改善植株养分吸收、干物质生产和产量形成能力。  相似文献   

15.
黄河三角洲盐渍棉花施用氮、磷、钾肥的效应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为探讨盐渍土抗虫棉施用NPK肥的效应及其营养生理机制,指导滨海盐渍土抗虫棉合理施肥,在黄河三角洲盐渍土低、中、高盐棉田种植转Bt基因抗虫棉鲁棉研28,研究N、P、K肥配合施用对其养分吸收利用、Na+吸收积累、光合速率、干物质积累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N、P肥配合,尤其是N、P、K肥配合施用显著增加了低、中、高盐田棉花的N、P、K养分吸收量,减少了Na+吸收积累量。低、中、高盐田棉花的N、P、K养分农学利用效率均以NPK配施的处理较高,氮养分农学利用效率分别为0.20、1.95和2.07 kg皮棉 kg–1 N,磷养分农学利用效率分别为0.87、8.35和8.71 kg皮棉 kg–1 P,钾养分农学利用效率分别为0.26、2.89和3.77 kg皮棉 kg–1 K。N、P、K肥配合施用还维持了较高的棉株叶面积、叶绿素含量和净光合速率。低、中、高盐田棉花的生物产量和皮棉产量也均以NPK配施的处理较高,皮棉产量分别增产2.53%、28.67%和30.47%。中、高盐棉田的施肥效应明显好于低盐棉田。表明根据盐碱程度分类合理施肥是减轻盐渍土营养障碍、改善棉花营养、提高养分农学利用效率和棉花产量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6.
氮、磷、钾肥对丹参根系生长及养分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田间小区试验方法,研究了氮、磷、钾肥对丹参根系生长及养分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氮、磷、钾肥能够促进丹参根系对氮、磷、钾的吸收,提高其含量,并且随着施用量的增加而提高,在N,P2O5,K2O的施用量分别为225,180,225 kg/hm2时,根的氮、磷、钾含量达到最高值;当施入N,P2O5和K2O分别为225,120,150 kg/hm2时,丹参根干质量、根长及根条数达到最高值,根的直径最适宜,此后随着磷钾肥施入量增加,根干质量及根长、根条数反而下降,根直径增加。所以氮、磷、钾合理配合施用能够提高丹参根的养分含量、根干质量、根长、根数及根直径。  相似文献   

17.
通过盆栽和大田试验,研究了N、P、K肥对稻米直链淀粉含量和淀粉粘滞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N肥施用量增加,直链淀粉含量、最高粘度和崩解值下降,消碱值和回复值上升。增施P肥对直链淀粉含量影响不明显,对最高粘度、崩解值、消碱值和回复值影响效用,供试品种间变化趋势存在差异。K肥施用量增加,各品种均表现出直链淀粉含量、最高粘度、崩解值上升趋势,消碱值和回复值呈下降趋势。对NPK肥,不同品种反应程度不同,品种与N、P、K之间,N、P、K三者之间都存在互作效用。减少N肥用量,适量增施K肥有利于稻米食味品质的提高。  相似文献   

18.
谷子氮、磷、钾肥的效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3414”肥料效应田间试验方案,对谷子氮、磷、钾肥效应进行研究,同时对谷子产量进行肥效模型拟合,得出氮、磷、钾肥的最优推荐施肥量。结果表明:氮、磷、钾肥配合施用可以显著增加谷子的穗长、穗粗、单穗重、穗粒重和产量。氮、磷、钾肥对谷子经济性状的影响为氮>磷>钾。通过三元二次肥效模拟方程可以得出,豫谷23的最佳施肥量分别为N 165.33kg/hm 2、P2O5 115.93kg/hm 2、K2O 32.48kg/hm 2。通过一元二次肥效模拟方程可以得出,豫谷23的最佳施肥量分别为N 162.66kg/hm 2、P2O5 109.30kg/hm 2、K2O 32.68kg/hm 2。因此,豫谷23施肥时,应以氮、磷肥为主,兼施钾肥。  相似文献   

19.
超高产冬小麦氮磷钾吸收、分配与运转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42,自引:0,他引:42  
韩燕来  刘征 《作物学报》1998,24(6):908-915
在小麦超高产攻关试验田内,研究 产9405kg.hm^-2的冬小麦对氮,磷,钾养分的吸收,分配与运转规律,结果表明:植株氮,磷,钾养分含量在整个生育期内呈双峰曲线,第一个峰值三种养分均出现在分蘖初期,第二峰值氮磷出现在起身期,钾则出现在拔节期;植株对三种养分的吸收速率呈多峰曲线型变化,其养分吸收的最大速率期、氮,钾出现在返青-孕穗末期,磷出现在返青-扬花期;小麦每生产100kg籽粒需氮,磷,钾的数  相似文献   

20.
通过盆栽试验和大田试验,研究了N、P、K肥运筹对稻米直链淀粉含量和淀粉黏滞谱特征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随施氮期后移,直链淀粉含量下降,最高黏度值在生长前期不同品种间变化有一定差异,但后期均呈下降趋势,消减值呈上升趋势,崩解值和回复值在倒3叶以前上升而后下降。施氮量增加,使直链淀粉含量降低,最高黏度值和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