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 毫秒
1.
育秧方式及秧龄对水稻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川中丘陵有10余万公顷两熟田要等雨裁秧,干旱时由于迟栽造成减产,旱育稀播大苗技术和旱育稀寄大苗技术有效提高秧龄弹性,提高秧苗素质,比传统的秧田地膜水育秧提高产量4.3%和17.7%,这是川中丘陵两条水稻避灾增产的重要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2.
寒地保护性耕作栽培技术对水稻产量及产量构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留茬带状分层旋耕、苗带全层施肥、免除水整地的保护性耕作方法,研究了寒地保护性耕作栽培技术对水稻产量及产量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保护性耕作高产群体平均产量为8467.54kg/hm2,比常规耕作增产3.0%,且在总肥料为509.7kg/hm2时,最有利于增产;保护性耕作结实率和千粒重均小于常规耕作,是由于单位面积穗数和穗粒数高的负相关造成的;单位面积穗数和穗粒数的增加,是水稻保护性耕作增产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3.
我国农业生产方式不断改革和优化,农业产量随着各项农业技术研究的进步和突破也得到了巨大的提升。水稻是我国南方地区的主要农业种植物,也是农业生产资料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我国农业发展的影响显著。由于我国南方地带多雨,因地形的不同,土壤酸碱性也有所区别,影响了水稻产量。近年来,随着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的不断成熟和发展,水稻施肥水平得到了一定的提升,从而推动了水稻产量和化肥利用率的提高。针对测土配方施肥对水稻产量和化肥利用率的影响加以分析,有助于提高我国水稻的种植水平。  相似文献   

4.
通过施用钾肥试验表明在氮磷施用的条件下,水稻产量在一定范围内随着施钾量的增加而增加,表现为穗数、粒数、粒重的增加,产量提高。  相似文献   

5.
利用农肥、生物菌肥及磷素活化剂等生物肥料,研究了有机肥、氮肥及生物菌肥的施用量、配比以及对水稻优质米品种秋田小町产量、产量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有机肥、生物菌肥与氮肥配施比氮、磷、钾;氮、磷;氮、钾配合以及单独使用氮肥具有明显的增产效果,明确了各种生物肥料对产量及产量性状的影响,筛选出了农肥、生物菌肥及磷素活化剂与氮肥配施,减少氮肥用量12.5%~37.5%,不施用磷、钾肥的高产配方。  相似文献   

6.
水稻生育期对籽粒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明确水稻生育期与产量、品质的关系,对水稻高产优质育种和合理栽培措施的制定,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以晚粳宁111和春江302经遮光(短日照)处理后获得的不同生育期水稻植株为材料,分析其产量和米质指标。结果表明,生育期152 d以上时,对产量无显著影响,而生育期短于152 d时,产量与生育期间呈极显著正相关;成熟期群体干物质积累量随生育期变化的趋势与产量表现基本一致。不同稻米的长度、宽度、蛋白质含量以及淀粉消减值,均以中等偏短生育期(131~132 d)最小,大于或小于131~132 d,均会使上述指标值增加;两品种直链淀粉含量亦有相似的趋势,只是其最低值分别对应132和137 d的生育期;各处理稻米淀粉的崩解值变化与消减值趋势相反。对垩白粒率、垩白度及糊化温度,各处理均呈随生育期延长而降低的趋势;生育期变化对碾米品质影响总体上较小。  相似文献   

7.
不同肥料配方对水稻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水稻生育关键时期不同肥料配方施肥技术,分析肥料配方对水稻产量及其品质影响,结果表明,以撒可富复合肥与碳铵为基施,尿素作分蘖肥,后期注意氮、磷、钾配合施用,产量最高,碾米品质好,垩白度低,蛋白质含量和直链淀粉含量相对平衡,真正能实现高产优质,适合在水稻生产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利用六枝1988—2009年逐日的日照时数与水稻产量资料,采用回归分析,得出六枝水稻生育关键期影响产量的主要光照因素是灌浆成熟期的日照时数。  相似文献   

9.
栽插密度对水稻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9,自引:9,他引:29  
试验结果表明,适宜的栽插密度有利于产量和稻米品质的提高。栽插密度主要通过水稻的群体结构来影响产量,对其品质的影响,以垩白米粒率、垩白度、直链淀粉含量、整精米率及蛋白质含量等影响较大,在试验范围内(7.5 ̄25.5万丛/hm2),栽插密度与垩白米粒率、垩白度、直链淀粉含量呈显著线性负相关;与整精米率呈倒二次曲线分布关系;与蛋白质含量接近线性正相关。从优质高产兼顾的角度考虑,在浙江地区的生态条件下,单季杂交籼稻的栽插密度以16.5 ̄21.0万丛/hm2为宜。  相似文献   

10.
水分胁迫对水稻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选用抗旱性不同的3个杂交水稻品种,分别在正常供水和水分胁迫条件下,研究水稻产量构成因素及株高、穗长、叶面积、干物质积累等生育特性的变化。结果表明:水分胁迫下,水稻株高降低,叶面积及叶面积指数减小;各器官干物重、总干重均明显降低;前期干物质积累缓慢,后期植株衰老加速。水分胁迫引起各品种穗长、一次枝梗数、二次枝梗数、有效穗数、每穗粒数、结实率、千粒重均下降,最终引起产量降低。品种的抗旱性不同,其产量及其构成对水分胁迫的反应存在一定差异,表现为抗旱性强的品种下降幅度相对较小。  相似文献   

11.
韩丽君  薛张逸  谢昊  顾骏飞 《作物杂志》2022,38(2):222-2126
探明干湿交替灌溉与硝化抑制剂对水稻产量以及土壤性状的影响,以期为水稻高效栽培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参考。采取干湿交替灌溉方式,以“金香玉1号”和“扬稻6号”为试验材料,设置4个处理,分别为尿素(CK)、尿素+双氰胺(DCD)、尿素+3,4-二甲基吡唑磷酸盐(DMPP)、尿素+DCD+DMPP。DCD和DMPP为硝化抑制剂。结果表明,在相同灌溉方式下,与CK处理相比,硝化抑制剂的添加有利于获得较高的产量,提高了穗粒数和结实率。与CK处理相比,添加DCD、DMPP以及DCD与DMPP配施,均提高了水稻生育时期的土壤脲酶和蔗糖酶活性,降低了水稻生育时期土壤硝酸还原酶活性。另外,各硝化抑制剂处理均显著提高了水稻生育时期土壤铵态氮含量,降低了硝态氮含量,在此基础上增加了土壤有效态氮含量。其中DMPP抑制效果优于DCD,且2种抑制剂同时配施作用效果优于其单独施用。在干湿交替灌溉方式下,硝化抑制剂处理在水稻关键生育期有利于产生较高土壤养分,能进一步增加水稻产量。  相似文献   

12.
土壤水分胁迫对水稻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30,自引:1,他引:30  
以农大3号为试材,盆栽,控水,研究了不同生育阶段土壤水分(水势)胁迫(≤-75 kPa)对水稻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孕穗中期土壤水分胁迫导致功能叶变短,穗粒数减少,生物产量与经济产量降低,糙米率、米粒长宽比、食味下降。分蘖期干旱胁迫使单穴有效穗数降低,生物产量与经济产量下降。出穗后干旱胁迫导致叶片萎蔫变黄,叶面积指数下降。乳熟期和灌浆期干旱胁迫,饱满粒率、饱满千粒重降低,整精米率下降。灌浆期干旱还导致垩白率、垩白度明显增高。蜡熟期干旱使叶绿素含量减少,胶稠度、蛋白质含量降低。  相似文献   

13.
滨海盐碱地棉花秸秆还田对土壤理化性质及棉花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在滨海盐碱地定点设置连续3年棉花秸秆还田和未还田2个处理,研究其对0~60 cm土层土壤理化性质和棉花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连续3年棉花秸秆还田显著降低0~30 cm土层土壤容重和0~10 cm土层0.25 mm土壤微团聚体含量;显著提高0~10 cm土层5 mm土壤大团聚体含量。在0~20 cm土层,3年秸秆还田显著提高棉花播前和各生育阶段土壤有机质、硝态氮、铵态氮和速效钾含量,平均分别比对照提高13.45%、18.57%、22.80%和22.57%;降低土壤速效磷和含盐量,平均分别比对照降低18.29%和16.59%。在20~40 cm土层,3年秸秆还田显著提高土壤硝态氮和铵态氮含量,平均比对照提高37.20%和31.62%;显著降低土壤含盐量,平均比对照降低19.06%。在40~60 cm土层,3年秸秆还田显著提高土壤硝态氮和铵态氮含量,平均分别比对照提高38.26%和24.83%。3年棉花秸秆还田分别比未还田显著提高棉花籽棉产量11.57%、19.01%和13.24%和皮棉产量18.56%、19.78%和18.73%,但对棉花单铃重和衣分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4.
研究盐胁迫对不同盐敏感性水稻品种(系)叶片光合作用、叶绿素荧光参数及产量的影响,为耐盐品种选育和盐碱地有效开发利用提供理论参考。以武运粳30(盐敏感性品种)和振稻23309(耐盐性品系)为材料,比较研究不同盐分梯度(0%、0.07%、0.14%、0.21%、0.28%、0.35%)对水稻产量和抽穗期水稻叶片光合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盐浓度的提高,两个品种(系)产量呈现递减趋势,且武运粳30的降幅更大。在盐胁迫条件下,武运粳30的穗数、穗粒数、结实率显著降低且降幅显著大于振稻23309,两个品种(系)千粒重变化都不明显。与对照相比,在低盐胁迫(0.07%)下,振稻23309的叶片净光合速率(Pn)、叶绿素含量(SPAD值)、水分利用效率(WUE)、表观叶肉导度(AMC)、荧光参数(潜在活性Fv/Fo、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实际光化学效率ΦPSⅡ、光化学猝灭系数qp、非光化学猝灭系数qN)均显著上升;0.14%盐浓度处理下,两个基因型水稻除qN显著提高外,其余各参数均呈下降趋势,且振稻23309的降幅要小于武运粳30;盐浓度大于0.14%时,两个基因型水稻各参数均显著降低,且武运粳30的降幅更大。由此可见,盐胁迫对水稻产量和叶片光合特性的影响不仅与盐浓度有关,且存在显著的基因型差异;水稻叶片叶绿素含量高、光合作用的气孔限制向非气孔限制转变慢、植株水分利用率高、光合系统Ⅱ非辐射能耗散增加、光保护能力强等因素是耐盐品系振稻23309表现出较强耐盐性的内在原因。  相似文献   

15.
研究不同类型土壤对水稻产量及养分吸收的影响,对于深入了解不同土壤的供肥特点,因地制宜地挖掘水稻增产潜力具有重要参考价值。以黑龙江省5种主要种植水稻土壤为供试土壤,采用微区定位试验方法研究了不同土壤上水稻产量及其对氮、磷、钾、微量元素养分吸收的特性。结果表明,不同土壤对水稻产量的影响极显著,水稻产量在黑土、草甸土和冲积型土上较高,3年平均产量分别为6 883.9、6 689.6和6 797.3kg/hm2,在白浆土和石灰性土壤上水稻产量较低,3年平均产量分别为6 316.5和6 193.4kg/hm2;不同土壤对水稻养分吸收有影响,在黑土、草甸土、冲积土上种植的水稻氮、磷累积量高于在石灰性土和白浆土上种植的水稻,在白浆土上种植的水稻铜、铁含量极显著高于在黑土等其他类型土壤上的水稻,在黑土、草甸土和白浆土上种植的水稻锰含量高于在石灰性土和冲积土上的水稻,草甸土和白浆土上种植的水稻锌含量高于黑土和石灰性土上的水稻,在冲积型土上种植的水稻锌含量最低;水稻氮素累积量与水稻产量显著正相关(r=0.994)。  相似文献   

16.
不同改良材料对粘质盐土物理性状和棉花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研究不同类型的改良材料对滨海粘质盐土物理性状的改良效果,在黄河三角洲滨海粘质盐土区进行田间试验,设置了泥沙用量为20、40 t/hm~2,3种硅藻泥用量为1.5、3.0、4.5 t/hm~2和对照试验,探讨不同改良材料与用量对土壤容重、孔隙状况、饱和导水率、土壤水盐分布以及对棉花生长和产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0~20 cm表层土壤中,不同处理的土壤容重和总孔隙度无显著差异;与对照相比,3个硅藻泥处理的大孔隙数量比分别降低0.51%、2.53%和4.75%,土壤饱和导水率降低1.18%、15.88%、22.65%,土壤含盐量降低62.76%、72.01%和75.76%(P0.05),棉花产量降低2.8%、5.0%、11.1%;2个泥沙处理的大孔隙数量比分别增加了17.75%和37.09%,土壤饱和导水率增加17.94%、60.29%(P0.01),土壤含盐量降低23.17%、25.08%(P0.05),棉花产量增加11.1%、16.7%。引黄泥沙有效改善土壤质地和孔隙状况,增加土壤饱和导水率,适宜改良粘质盐土的物理性状。硅藻泥不适用粘质盐土物理性状的改良。因此,改良粘质盐土的关键是选择增加土壤大孔隙数量、比例,提高土壤饱和导水率的材料。  相似文献   

17.
为提高水稻栽培过程中秸秆资源的高效利用,将膨化技术与秸秆还田相结合,以水稻品种垦粳8号为试验材料,进行盆栽试验,探讨秸秆膨化和未膨化2种还田形态在25%、50%、75%和100%还田量下对水稻产量、品质及土壤养分的影响。结果表明,与秸秆不还田(CK)相比,分蘖期秸秆还田虽抑制了水稻叶面积、干物质积累量以及根系性状,但膨化还田抑制小于未膨化还田,膨化还田水稻齐穗期叶面积指数和干物质积累量均高于其他处理,灌浆期水稻叶面积指数和干物质积累量呈膨化还田>未膨化还田>CK的趋势;2种还田处理对水稻产量均有促进作用,穗数和结实率的增加是其增产的主要原因。同时,膨化还田增加了稻米的精米率、钙和铁含量,降低了垩白粒率、垩白度和蛋白质含量,提高了稻米的食味;2种还田方式均提高了土壤中有机质、全氮、碱解氮和速效钾含量,膨化还田和未膨化还田分别以100%和75%还田量提升效果最佳。总体来说,膨化还田对水稻前期生长抑制较小,有利于提高水稻后期产量、改善食味品质以及提高土壤养分含量。  相似文献   

18.
为了探明免耕直播对杂交水稻的生育规律和稻田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于2003—2004年在长沙以两优培九为材料,进行了免耕直播、翻耕直播2种栽培方式的田间比较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与翻耕直播稻田相比,免耕直播稻田0~5 cm土层容重降低3.55%,总孔隙度、毛管孔隙度、通气孔隙度和毛管持水量分别增加4.80%、1.59%、39.85%和7.04  相似文献   

19.
干旱胁迫时期对水稻产量及产量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明确干旱胁迫对水稻产量及产量性状的影响,以粳稻品种农大3号为材料,利用盆栽的方式人工控制土壤水分(水势),研究了不同生育阶段干旱胁迫对产量及产量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任何时期干旱胁迫都会导致减产,孕穗中期、后期减产幅度最大,其次是分蘖中期、前期。分蘖后期(无效分蘖期)干旱虽然穗粒数有所增加,但是祢补不了由于穗数下降造成的产量损失,出穗前各阶段干旱胁迫的减产幅度大于出穗后各阶段。分蘖期干旱使单穴有效穗数减少,孕穗期干旱穗粒数减少;孕穗期、产量形成期(出穗—乳熟期)干旱千粒重、成熟粒率降低;孕穗中期干旱结实率下降,混合千粒重降低。干旱胁迫条件下,提高单穗平均粒数和混合千粒重有助于提高产量,提高饱满千粒重和混合千粒重有助于提高成熟粒率。  相似文献   

20.
为阐明纳帕海湿地沼泽化草甸土壤真菌群落结构的季节变化规律及其与理化性质的关系,采用稀释培养结合形态鉴定比较,分析旱季和雨季土壤真菌群落结构的季节变化,并探讨其与土壤理化性质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1)土壤有机质、全氮、速效氮、速效钾和速效磷在0~20 cm土层为雨季>旱季;20~40 cm土层除全氮外,为旱季>雨季。土壤容重和自然含水率在0~20 cm土层和20~40 cm土层为雨季>旱季。(2)旱季和雨季土壤真菌多样性均具有明显季节变化,0~20 cm土层除均匀度指数JSW外,真菌数量、多样性指数H'和丰富度指数DMA为旱季>雨季。20~40 cm土层,多样性指数H'和丰富度指数DMA为旱季>雨季,真菌数量和均匀度指数JSW为雨季>旱季。(3)经形态鉴定,旱季和雨季分别分离到12 属和11 属真菌,群落结构组成相似性极高,但也表现出一定差异性。曲霉属和腐霉属同为旱季和雨季沼泽化草甸的优势类群;枝孢菌属和壳囊孢属是旱季特有属,链孢菌属是雨季特有属。(4)经Pearson 相关性分析:在旱季和雨季,土壤有机质、全氮、速效氮、速效钾、速效磷、容重和自然含水率与土壤真菌群落结构组成相关性大。不同季节土壤真菌多样性和群落组成有明显的季节变化特征,土壤理化性质与真菌群落结构组成密切相关,为研究真菌群落对纳帕海湿地生态系统的影响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