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枝孢霉菌HU降解氯氰菊酯的特性及其降解产物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优化氯氰菊酯降解菌株的降解条件,并分析其降解产物,为氯氰菊酯残留生物修复提供依据。【方法】在自主筛选拟除虫菊酯农药高效降解真菌Cladosporium sp. HU(ITS序列分析GenBank登录号HQ693526)的基础上,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其在不同条件下降解氯氰菊酯的能力,并采用Andrews方程对其降解过程进行拟合;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GC-MS)分析其降解产物。【结果】 枝孢霉菌HU能以氯氰菊酯为唯一碳源生长,在通气、接种量为0.4 g•L-1、温度25-30℃、pH 7.0-8.0和振荡速率120 r/min条件下,培养4 d对100 mg•L-1氯氰菊酯降解率达到90%以上;其降解动力学参数为qmax = 1.2042 d-1,Ks = 35.2718 mg•L-1,Ki = 439.9948 mg•L-1,该菌株降解氯氰菊酯最佳的初始浓度为124.5769 mg•L-1;该菌株通过水解和氧化作用降解氯氰菊酯产生α-羟基-3-苯氧基苯乙腈、间苯氧基苯甲醛、对苯氧基-2,2-二甲基苯丙酮和对苯氧基苯乙酮,并推测间苯氧基苯甲醛和α-羟基-3-苯氧基苯乙腈为其降解中间产物。【结论】枝孢霉菌HU能高效、快速降解氯氰菊酯,具有开发商品化拟虫菊酯农药降解菌剂或酶制剂的潜力。  相似文献   

2.
通过Plackett-Burman试验,建立一种乙腈-无机盐-水双水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高效氯氰菊酯及其降解产物3-苯氧基苯甲醛与3-苯氧基苯甲酸,确立双水相萃取体系的最佳条件为:V乙腈∶V样品溶液=1∶1,振荡时间3 min,氯化钠∶样品溶液=1 g∶1 m L。在最佳萃取条件下,对生物降解体系中浓度分别为10、100 mg/L的底物和降解产物平均回收率为94.6%~98.3%,变异系数为2.1%~3.4%。该方法可以同时检测生物降解过程中高效氯氰菊酯及其降解产物3-苯氧基苯甲醛与3-苯氧基苯甲酸,操作简单,结果准确。  相似文献   

3.
一株氯氰菊酯降解菌的分离和鉴定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从氯氰菊酯污染土壤中,分离到一株氯氰菊酯的降解菌,命名为HF12-8.根据形态、生理生化和16S rDNA聚类分析、Biolog GN测试等,将该菌株初步鉴定为铜绿假单胞菌.HF12-8能够以氯氰菊酯或联苯菊酯为唯一碳源生长,5 d内对20 mg·L-1的氯氰菊酯和联苯菊酯降解率分别为93.03%和58%.  相似文献   

4.
张建云  崔树军  武秀琴  宋海军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3):6635-6636,6640
[目的]研究氟氯氰菊酯降解菌GZ-3的分类鉴定和降解性能。[方法]通过富集筛选的方法,从农药污染的土壤中筛选到1株氟氯氰菊酯的高效降解菌GZ-3,观察其菌落及菌体形态特征,通过培养观测其对氟氯氰菊酯的降解率,并对其进行16S rDNA同源性序列分析和生理生化特征分析,还利用Biolog生态板就氟氯氰菊酯降解菌对31种碳源利用情况进行初步研究。[结果]氟氯氰菊酯降解菌GZ-3在37℃和220r/min培养条件下培养72h后对初始浓度为50mg/L的氟氯氰菊酯的降解效率可达80%以上。同源性分析结果表明,该菌株的16S rDNA序列与多数铜绿假单胞菌的序列同源性均在99%以上,结合生理生化特性,初步鉴定该菌株属于铜绿假单胞菌。[结论]该研究为进一步利用该菌对氟氯氢菊酯农药污染的治理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5.
苯胺高效降解菌的筛选及其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富集培养法从高阳印染厂排污口土壤中分离得到209株微生物,定向筛选获得2株能够高效降解苯胺的细菌(菌株Ani-4-15和菌株Ani-5-61)。这2株细菌在苯胺浓度为400mg·L-1的培养液中培养30h后,培养液中苯胺的降解率均可达到85%以上;在苯胺浓度为1000mg·L-1的培养液中培养30h后,培养液中苯胺的降解率达70%左右。通过浊度测定法对菌株Ani-4-15和Ani-5-61在苯胺选择性培养基中的生长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两菌株最佳培养时间分别为15h和18h,最适生长温度均为30℃,最适生长pH值分别为7.0和6.0,对苯胺的耐受浓度范围在100~3200mg·L-1之间。在温室条件下,通过在灭菌土中分别接入一定量的苯胺(苯胺含量分别为400、600、800和1000mg·kg-1)和苯胺降解菌(106个菌体·g-1土),48h时菌株Ani-4-15和Ani-5-61对苯胺的降解率分别高达93.4%和96.6%。通过16SrDNA序列分析法明确了两株细菌均为假单胞菌属,利用非肠道革兰氏阴性杆菌鉴定系统(API20NE)进一步鉴定到种,菌株Ani-4-15为恶臭假单胞菌(Pseudomonas putida),菌株Ani-5-61为施氏假单胞菌(Pseudomonas stutzeri)。  相似文献   

6.
降解甲氰菊酯光合细菌的分离鉴定及其降解特性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采用富集分离法从农药厂污泥中分离到一株能降解甲氰菊酯(fenpropathrin)的光合细菌新菌株PSB07-15,通过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征以及对16S rDNA序列(Genbank Accession N0.EU005383)进行了同源比较、鉴定.结果表明,该菌株为沼泽红假单孢菌(Rhodopseudomonas palustris).生长特性和甲氰菊酯降解实验结果表明,该菌株的最适生长温度为30℃,最适pH为6.5.该菌以共代谢方式降解甲氰菊酯,对甲氰菊酯的最高耐受浓度为600 mg·L-1,培养15 d对600 mg·L-1甲氰菊酯降解率达35.26%.通过GC-MS对降解产物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间苯氧基苯乙腈是展出惟一的降解产物,推测该菌的降解途径是可能作用于甲氰菊酯的酯键处.本研究工作为利用光合细菌进行生物修复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从氯氰菊酯污染土壤中,分离到一株氯氰菊酯的降解菌,命名为HF12-8.根据形态、生理生化和16S rDNA聚类分析、Biolog GN测试等,将该菌株初步鉴定为铜绿假单胞菌.HF12-8能够以氯氰菊酯或联苯菊酯为唯一碳源生长,5 d内对20 mg·L-1的氯氰菊酯和联苯菊酯降解率分别为93.03%和58%.  相似文献   

8.
为探明高效氯氰菊酯降解菌RH7的种属地位及其对高效氯氰菊酯的降解率,通过分子生物学方法对菌株RH7进行鉴定,并采用响应曲面法对其降解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菌株RH7属于铜绿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 sp.),将其命名为Pseudomonas sp.RH7。通过响应面模型分析,得最优降解条件为高效氯氰菊酯浓度111.7mg/L、温度32.05℃、pH 6.88。在此条件下,菌株RH7在5d内对高效氯氰菊酯降解率为79.46%,与所建立模型的预测值(80.83%)接近。  相似文献   

9.
【目的】制备高效混合菌,为控制拟除虫菊酯类农药残留提供候选生物制剂。【方法】以蜡状芽孢杆菌(Bacillus cereus) ZH-3和金色链霉菌(Streptomyces aureus) HP-S-01混合菌为材料,采用单因素试验优化其生长和降解条件,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其降解能力。【结果】 混合菌生长和降解拟除虫菊酯类农药的最优条件为接种量0.4 g/L、28 ℃、pH 7.5、振荡速率150 r/min,在此条件下培养72 h后,混合菌对50 mg/L氯氰菊酯的降解率达90%以上。混合菌高度耐受并降解氯氰菊酯,在氯氰菊酯初始质量浓度为100~500 mg/L时,降解率达到80%以上。混合菌最佳接种比例为1∶1,培养72 h后该比例混合菌对50 mg/L氯氰菊酯、氰戊菊酯和联苯菊酯的降解率分别为91.6%,92.5%和95.7%,比单一菌ZH3和HP-S-01的降解率均显著提高。【结论】 混合菌对3种拟除虫菊酯类农药的降解存在协同增效作用。  相似文献   

10.
氯氰菊酯降解菌的筛选及降解率的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控制农业生产中的农药污染和为生物修复提供科学依据,对山西运城和陕西延安长期受氯氰菊酯污染的土壤进行氯氰菊酯降解菌的分离、筛选及降解率测定.结果,从污染土壤中分离到17个可降解氯氰菊酯的菌株,当氯氰菊酯浓度为450 mg/L时,其中菌株B5的降解率最高,达76.3%,该菌株的较优碳、氮源分别为可溶性淀粉、NH4NO3,在培养基(可溶性淀粉3%、NH4NO30.3%、NaCl 0.5%、K2HPO40.1%)中,(37±1)℃、180 r/min培养12 h,其菌体OD600为3.49.  相似文献   

11.
采用水生生物急性毒性试验方法,检测了福尔马林、硫酸铜、硫酸铜硫酸亚铁合剂(m硫酸铜∶m硫酸亚铁=5∶2)、敌百虫和高锰酸钾5种常用杀虫剂对壳高(1.5±0.2)cm方斑东风螺稚螺的24 h和48 h半致死浓度(LC50)。结果表明:以上5种常用杀虫剂对方斑东风螺稚螺24 h的LC50值依次分别为81.45,34.81,18.17,478.19和89.12 mg·L^-1;5种常用杀虫剂对方斑东风螺稚螺48 h的LC50值依次分别为64.72,5.81,12.68,407.48和43.38 mg·L^-1;安全质量浓度分别为12.21,0.05,1.86,89.23和3.10 mg·L^-1。  相似文献   

12.
以树兰未成熟种子为外植体,研究了原球茎的诱导、增殖、萌芽及生根培养等几个关键步骤的配方。结果表明:树兰种子播种在MS+BA0.5mg·L^-1。+NAA0.25mg·L^-1+蔗糖25g·L^-1培养基上,7~10d后开始有绿点产生,25d左右就可看见原球茎团;1/2MS+6-BA1.5mg·L^-1+NAA0.25mg·L^-1+蔗糖20g·L^-1+CH2.0g·L^-1的培养基对原球茎增殖的效果最佳,增殖倍数超过9倍;将原球茎转入1/2MS+NAA0.1mg·L^-1+6-BA0.2mg·L^-1+蔗糖25g·L^-1的培养基上,原球茎的出芽率超过90%;将芽接种在1/2MS+NAA0.5mg·L^-1+BAO.1mg·L^-1+香蕉泥70g·L^-1+蔗糖25g·L^-1的生根培养基中,生根率达94%:以水苔作为移栽基质较理想,移栽成活率可达92.5%,且植株生长健壮。  相似文献   

13.
采用缓慢生长保存法对蝴蝶兰试管苗进行离体保存,并对保存材料再生后代的遗传稳定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培养温度(24±3)℃,光照强度前3个月2000~2500lx和3个月后500~1000lx,光照时间12 h·d^-1的培养条件下,蝴蝶兰试管苗在添加蔗糖10g·L^-1的 HyponexNo.13.0g·L^-1+AC0.5g·L^-1培养基上保存18个月,存活率达96.3%;在添加甘露醇15g·L^-1或多效唑(PP333)6.0mg·L^-1的 HyponexNo.13.0g·L^-1+ AC0.5g·L^-1+蔗糖20g·L^-1培养基上保存18个月,存活率达80.0%以上,且保持较高的增殖速率,增殖系数4.1;上述3种方法保存后的试管苗均能正常恢复生长,其植株与对照在形态性状方面无明显区别,RAPD 分子标记也显示与对照无差异带出现,遗传性状稳定。  相似文献   

14.
优良的菌种资源是污染环境微生物修复技术的核心.为获取红霉素高效降解菌,采用梯度驯化法,以长期堆放鸡粪的有机肥生产车间土壤为对象,开展降解菌筛选鉴定,并研究不同红霉素质量浓度、培养温度、转速、初始pH值,以及外加碳氮源、金属离子对菌株降解红霉素的影响.结果表明,筛选获得一株红霉素高效降解菌株Ery-6.通过菌落形态和16...  相似文献   

15.
以宿根福禄考茎尖和茎节作外植体进行离体快速繁殖,结果显示:无菌芽诱导的适宜培养基为MS+1.0mg.L^-1BA+3%糖+6.5g·L^-1琼脂粉,茎节在该培养基上无菌芽的诱导率为87.9%;丛芽增殖适宜培养基为MS+0.5mg.L^-1BA+3%糖+6.5g·L^-1琼脂粉,增殖率为6.8;生根的适宜培养基为1/2MS+0.3mg·L^-1IBA+0.3mg·L^-1NAA+2%糖+6.5g·L^-1琼脂粉,试管苗能在该培养基上分化出良好的根系,生根率达91.7%。  相似文献   

16.
在大田甘蓝地中,以从菜园土壤和菠菜叶片分离得到的氯氰菊酯降解菌株T-1和菌株Y-3为研究对象,采用气相色谱法检测,对降解菌降解氯氰菊酯的残留动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降解菌对氯氰菊酯的降解有促进作用;菌株Y-3和菌株T-1在土壤中对氯氰菊酯的降解动态基本类似,半衰期均为10d;具有内生性的菌株Y-3在甘蓝植株体内对氯氰菊酯降解效果较好,半衰期为7d。  相似文献   

17.
马铃薯组培苗壮苗培养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马铃薯组培苗壮苗培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增殖培养基为MS+1.00 mg.L-1BA+0.20 mg.L-1NAA和MS+2.00 mg.L-1BA+0.20 mg.L-1NAA,壮苗培养基为1/3 MS+0.05 mg.L-1NAA和1/2MS+0.05 mg.L-1NAA+2.50 g.L-1PVA,连续继代2次,生根培养基为1/2 MS+0.20 mg.L-1NAA效果较好。移栽成活率可达到98%。  相似文献   

18.
为解决细叶石仙桃人工栽培种苗短缺问题,以细叶石仙桃蒴果为材料,应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筛选不同阶段所需的最适培养基。结果表明其种子可在MS+20 g·L^-1蔗糖+8 g·L^-1琼脂培养基上萌发,发芽率可达70%以上;MS +50g·L^-1土豆+20g·L^-1蔗糖+8g·L^-1琼脂培养基有利于原球茎分化小苗,低浓度6-BA和NAA组合适合原球茎增殖与芽的分化;在1/2MS +0.5 mg·L^-1 NAA+20 g·L^-1蔗糖+8 g·L^-1琼脂培养基上生根率达100%,通过以上系列培养基的培养可获得完整植株。  相似文献   

19.
地涌金莲试管苗生产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地涌金莲的吸芽作为外植体进行组织培养,研究了无菌外植体的构建、芽的增殖及生根培养等几个关键步骤的培养基配方.实验操作按植物组织培养的常规方法进行,实验数据采用SAS软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地涌金莲吸芽纵切后接种于MS+2.5 nag·L-1 6-BA+30 g·L-1 蔗糖培养基上,25 d后长出幼芽;丛生芽在M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