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描述了红树林植物白骨壤Avicennia marina重要害虫广州小斑螟Oligochroa cantonella Caradja幼虫、蛹和成虫的雌雄形态鉴别方法。结果表明:第5腹节背面有气泡突的幼虫为雄幼虫;无气泡突的为雌幼虫。蛹为被蛹,雌蛹腹部末端分节较明显,第8腹节腹面有一纵裂,两侧边缘平坦,无突起;雄蛹腹部末端分节不明显,第8腹节无裂缝,第9腹节中央有一短纵裂缝,两侧各有一半球形瘤状突起。雌成虫腹部末端呈圆筒状,较粗壮,可见产卵瓣,个体较雄成虫大;雄性成虫腹部末端呈短钳状,较瘦小。  相似文献   

2.
描述了绿翅绢野螟Diaphania angustalis(Snellen)蛹和成虫的雌雄鉴定特征。雌蛹第8腹节腹面中间有1纵裂缝,连接第7腹节与第9腹节,裂缝两侧平坦无突起,第8,9,10节腹面节间呈两个"八"字形凹陷,腹部末端具有7根毛钩,分节明显;雄蛹第8腹节没有裂缝,第9腹节有1纵裂,两侧各有1半圆形瘤状突起,与肛门裂缝间距远小于雌蛹,腹部末端具有8根毛钩,分节较雌蛹不明显。  相似文献   

3.
柚木野螟雌雄蛹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描述一种准确快速鉴定柚木野螟(Pyrausta machaeralis)雌雄蛹的方法。观察285头柚木野螟蛹的形态特征发现:雌蛹,腹部末端分节不明显,在第八腹节腹面上部有一纵裂缝,连接第七腹节与第九腹节,裂缝两侧平坦,无突起,与肛裂缝之间的距离显著大于雄蛹;雄蛹,腹部末端分节明显,第八腹节无裂缝,第九腹节有一黑色裂缝,连接第十腹节。  相似文献   

4.
描述一种准确快速鉴定柚木野螟(Pyrausta machaeralis)雌雄蛹的方法。观察285头柚木野螟蛹的形态特征发现:雌蛹,腹部末端分节不明显,在第八腹节腹面上部有一纵裂缝,连接第七腹节与第九腹节,裂缝两侧平坦,无突起,与肛裂缝之间的距离显著大于雄蛹;雄蛹,腹部末端分节明显,第八腹节无裂缝,第九腹节有一黑色裂缝,连接第十腹节。  相似文献   

5.
肉桂双瓣卷蛾Polylopha cassiicola是一种严重危害肉桂Cinnamomum cassia和樟C. canphora的害虫。本研究在樟树梢上采集肉桂双瓣卷蛾幼虫,将其室内饲养至化蛹和成虫羽化,观察肉桂双瓣卷蛾蛹和成虫的形态特征。结果发现,雌蛹末端分节不明显,无瘤状突起,生殖孔和排泄孔距离较远;雄蛹在第9腹节有纵裂缝,裂缝较雌蛹长,且两边均呈半球形瘤状突起,生殖孔和排泄孔距离较近;雌蛾腹部末端饱满浑圆,腹部末端有对称黄色长毛簇;雄蛾腹部细长,尾部有整齐棕色短毛簇。以此为标准建立肉桂双瓣卷蛾蛹和成虫雌、雄形态鉴定方法,可准确辨别性比,可以为肉桂双瓣卷蛾种群动态预测和化学生态学研究开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朱红毛斑蛾Phauda flammans主要为害榕树Ficus microcarpa。为了迅速准确鉴别蛹和成虫性别,通过体视显微镜进行观察。结果表明,雌蛹第8腹节有1纵裂缝,两侧平坦,第9腹节和第10腹节分节不明显;雄蛹第9腹节有1明显生殖孔裂缝,略微突起,第9腹节和第10腹节分节明显。雄虫体型较雌虫略小,雌虫触角鞭节白色,雄虫黑色;雌虫腹面体毛黑色,雄虫腹面体毛灰白色。雌虫腹部末端有明显的产卵器,轻挤腹部末端,伸出1黄色囊状腺体;雄成虫腹部末端有1对黑色尾须,轻挤腹部末端,抱握器分开,阳具外突。朱红毛斑蛾雌成虫的生殖系统包括1对卵巢、卵巢管、1根中输卵管、2根侧输卵管、受精囊、受精囊腺、阴道支囊、导精管、交尾囊、1对附腺、产卵器;雄成虫的生殖系统包括1个睾丸、1对输精管、1对附腺、双精管、单精管、阳茎和抱握器。  相似文献   

7.
描述了微红梢斑螟Dioryctria rubella幼虫、蛹和成虫雌雄形态识别方法。3~5龄雄性幼虫第5腹节背面紫褐色,与相邻体节形成明显区别。雌蛹腹部第8~10腹节节间缝不明显,第8,9腹节的生殖孔连接成长条裂缝状,裂缝两侧微凹或平坦。雄蛹腹部第8~10腹节节间缝较明显,生殖孔位于第9腹节近后缘,纵裂状。生殖孔两侧各有一半球形瘤状。雌成虫触角丝状,密被短绒毛,腹部末端粗壮,圆筒形。雄成虫触角锯齿状,锯齿上密被长毛,腹部末端尖削,呈长钳状。  相似文献   

8.
提出了1种依据外观形态特征,迅速准确鉴别迟眼蕈蚊Bradysia sp.蛹和成虫雌雄性别的方法。雌蛹的第8腹节末端中央有2个大小相同并列排布的圆形突起;雄蛹第8腹节末端有呈三角形排布的3个圆形突起,其中中间的圆形突起较两边的圆形突起略小,区分较为明显。成虫雌性体积明显比雄性大,雄虫腹部末端宽大,有2个呈对称排布的抱握足,向内弯曲;雌虫腹部中部粗大,向端部渐细而尖,腹端具一阴道叉。准确区分雌雄性别对于了解迟眼蕈蚊田间性比,研究其生物学特性、种群动态及开展预测预报等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一种分辨重阳木锦斑蛾雌雄蛹的简易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观察发现重阳木锦斑蛾Histia rhodope Cramer雌蛹第8腹节腹面有一长纵裂缝,裂缝两侧光滑;而雄蛹第8腹节腹面的纵裂缝周围有一沟缝包围.因此,可根据蛹的外部形态特征,准确、迅速分辨雌雄个体.  相似文献   

10.
桉袋蛾蛹和成虫的雌雄形态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描述一种迅速﹑准确鉴定桉袋蛾(Acanthopsyche subferalbata)雌雄蛹和成虫性别的方法。观察410头桉袋蛾蛹的护囊形态特征发现:雌蛹护囊长锥状,末端排泄口较尖,雄蛹护囊长筒状,末端排泄口平截。雌成虫体淡黄色,头胸部黑褐色,雄成虫触角双栉齿状,具翅,均呈黑灰色。  相似文献   

11.
林间调查发现,高山榕盲蝽若虫及成虫以刺吸式口器群集于叶片取食,叶片被害处形成红褐色针头大小的坏死点,受害严重时,斑点连成一片,形成花斑,甚至全叶失绿变白。珠三角地区高山榕盲蝽发生普遍,该虫对高山榕株危害率达100%,叶片危害率高达80%以上。高山榕盲蝽自然种群性别比例为1∶0.33(237∶78)。体视显微镜下观察解剖榕盲蝽雌雄成虫发现:雌虫腹部较粗壮,腹部末端椭圆形,有少量刚毛分布。腹部末端有一细长"羊角状"黑褐色斑纹。雄虫腹部狭长,末端呈锤状。雄成虫腹部末端两侧对称黑斑间有一大一小倒三角形浅褐色斑。雄虫阳基侧突尖锥状。  相似文献   

12.
北京地区白杨透翅蛾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白杨透翅蛾在北京地区为害杨树目前所有栽培树种,每年发生一代,偶有二代,以幼虫在树干遂道内越冬,翌年4月开始为害,2.白杨透翅蛾主要营两性生殖,偶有孤雌生殖现象,雌虫羽化后性器官已经成熟,当天就可以交配产卵,成虫借助雌虫腹部末端8-9节节间膜背面伸出的乳头状性信息素分泌腺分泌的气味招引雄虫来交配,每只成虫一生只交配一次,未发现重复交配现象。3.用0.5%的Thio-TEPA丙酮溶液浸蛹,有50%左右的蛹不能羽化,羽化的雌虫不产卵,通过生殖系统的解剖发现,雄虫睾丸比正常的小,雌虫卵巢管发育不全,甚至有些半边卵巢完全不发育,卵巢管内卵细胞稀少,半数以上不能成熟,4.天敌:幼虫阶段有啄木鸟和寄生蜂,蛹期有镰刀菌属真菌,螨类和蚤蝇科寄蝇。  相似文献   

13.
为全面掌握桑天牛卵啮小蜂Aprostocetus prolixus各虫态的发育情况,显微镜下观察桑天牛卵啮小蜂的胚后发育,并采集图像。桑天牛卵啮小蜂卵期只有1 d,寄生桑天牛卵2 d时可见初孵幼虫,体小透明,卵圆形,淡黄色;寄生3~5 d时,幼虫逐渐变长呈梭状;寄生6~10 d时,体中部膨大尾部渐尖,分节明显,共13节;寄生15 d时,体色逐渐变白,体内已呈黑色;20 d时开始化蛹。雌蛹体长1.80~3.70 mm,雄蛹体长1.60~2.80 mm,预蛹乳黄色,近椭圆形。寄生30 d时,腹部、头部均变黑,触角展开,即将羽化成蜂。  相似文献   

14.
杜鹃冠网蝽是严重危害杜鹃的害虫之一,以成虫和若虫密集在叶背吸食汁液,使叶片提前脱落,影响杜鹃的生长和观赏价值。珠三角地区杜鹃冠网蝽发生普遍,株被害率达100%,叶片受害率常在80%以上。杜鹃叶片受害后叶片正面出现针点状的失绿斑点,严重时,斑点连成一片,形成苍白花斑。杜鹃冠网蝽成虫雌雄性别的主要鉴别特征是雌虫腹部较宽,末端呈纺缍状,雄虫腹部较细,末端呈缍状。杜鹃冠网蝽自然种群性别比例为雌雄比1∶0.98。  相似文献   

15.
在迪庆州香格里拉尼西乡对蔷薇大痣小蜂(Megastigmus sp.)的主要生物学特性进行观察。结果表明:蔷薇大痣小蜂在迪庆地区1年发生1代,主要以幼虫在种仁内越冬。幼虫在种子内生活历期达315 d,无转主危害习性;翌年3月种仁被食殆尽后,于4月下旬开始化蛹,蛹期长达130 d。蔷薇大痣小蜂成虫羽化开始时期因雌雄而异,雌雄成虫于5月下旬开始羽化,5月20—26日为羽化盛期;雄成虫比雌成虫羽化早。雌成虫羽化当天即可交尾产卵,卵期7~8 d,幼虫6月上旬开始孵化。  相似文献   

16.
黄山松(Pinus taiwanensis Hayata)是分布于我国东南沿海的一种重要松属树种,也是构成黄山风景区重要生态景观树种。为防控松材线虫病,途经黄山的木质包装材料都必须进行分离物检查鉴定。作者运用分子鉴定、形态鉴定等手段,对黄山风景区检疫检查站截获的一株线虫分离物进行了鉴定。采用松材线虫特异引物,对检疫检查站截获的虫株进行分子检测,样品中不含松材线虫。通过对分离物的形态测量与比对,鉴定为程氏伞滑刃线虫(Bursaphelenchus chengi)。雌、雄虫线形,雌虫长(769.28±22.72)μm,雄虫长(757.60±28.40)μm。唇区高,头部和身体界线明显。口针细,长15~16μm,基部没有膨大。中食道球发达,近圆球形,占体宽的2/3以上。雌成虫阴门位于虫体3/4处,有较小的阴门盖。雌成虫尾部为圆锥形,尾端钝圆,无明显的尾尖突。雄成虫交合刺大,末端三分之一处强烈向腹面弯曲,基顶高,喙突明显,指状,远端有盘状突起,交合伞铲状。  相似文献   

17.
于2015年3—4月、11月,在油桐尺蠖Buzura suppressaria Guenée危害的桉树人工林,采取逐株、随机抽取样树的方法调查油桐尺蠖越冬蛹分布情况;采用5种聚集度指标法分析越冬蛹空间分布格局;室内人工饲养观察雌雄蛹形态、寄生蜂与成虫羽化、性比等生物学特性。结果表明:油桐尺蠖越冬蛹在桉树林主要分布在距树干基部半径0~60 cm、深度0~10 cm的土层,呈聚集分布,环境因素是聚集原因。雌蛹臀棘端部分叉,雄蛹臀棘端部不分叉,雌雄性比为2.5∶1;成虫羽化孔呈纵裂状,羽化率为46.67%,雌雄性比为1.5∶1;寄生蜂为强姬蜂Cratichneunon sp.,羽化孔呈圆孔状,寄生率为29.33%,性比1∶1。  相似文献   

18.
田间采集老熟幼虫或蛹,在室内分时段观测杨扇舟蛾成虫羽化、交尾和产卵规律.结果表明:杨扇舟蛾在河北沧州地区1 a发生4代,个别5代.成虫主要在傍晚羽化,雄虫羽化高峰出现在15:00-18:00,雌虫在18:00-21:00,单体成虫羽化需13~28 min.雌虫自羽化至初次交尾时间为34.82~54.62 h,成虫交尾起始时间在04:00-05:00,交尾结束时间在19:01-20:00,整个交尾持续时间15.4~16.17 h.雌雄成虫均可进行2次交尾,交尾高峰期和羽化高峰期相差7~11 h.成虫羽化后多在第2和第3天交尾,7日龄以后雌虫不再释放性信息素与雄虫交尾.雌虫交尾后大多当晚或第2天晚上产卵,产卵时间主要集中在20:00-24:00,产卵方式为块产,个别单产.单个卵块平均卵量50~80粒,卵块单层平铺,总卵量220~420粒.雌虫可孤雌产卵,但卵不能孵化.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明纹侧柏松毛虫(柏科林木的主要食叶性害虫)羽化、求偶和交配行为的规律,并通过林间诱蛾试验测试雌雄蛾之间的引诱活性,以期为明纹侧柏松毛虫性信息素的提取和鉴定提供依据。【方法】于2019、2020年通过室外笼内人工饲养观察和野外诱蛾的方法,观察明纹侧柏松毛虫成虫羽化和生殖生物学节律。【结果】成虫羽化集中在晚上(19:00—2:00),日羽化高峰集中在21:00。2019年与2020年的羽化期不同。2019年养虫笼内的蛹7月初开始羽化,7月底进入羽化高峰期(7月29日左右),8月中旬羽化逐渐减少;2020年养虫笼内的蛹羽化日期晚于2019年,7月中旬开始羽化,8月中旬进入羽化高峰期(8月11日左右),之后逐渐降低。在羽化高峰期之前,雄蛾羽化数量多于雌蛾,高峰期后,雌蛾羽化数量较雄蛾多。2019、2020年的成虫羽化率分别为83.8%、88.5%。雌雄蛾的性别比例为1∶1.04(2019)和1∶1.01(2020)。未交配雌雄蛾平均寿命分别为4.05、5.84天,交配后雌雄蛾平均寿命分别为3.69、5.33天。雌蛾在羽化当日即观察到有求偶行为,求偶行为均发生在晚上,其中1日龄和2日...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越南黄檀锈病及其食菌昆虫黄檀锈菌瘿蚊(双翅目:瘿蚊科)的生物学特性及其与锈菌发生的关系进行研究,为锈菌瘿蚊用于生物防治提供参考。【方法】通过室内饲养观察研究不同发育阶段的锈菌瘿蚊形态特征及生活习性,以及通过定期林间调查及室内观察,研究锈菌瘿蚊锈菌瘿蚊的生活史及其与锈菌的关系。【结果】锈菌瘿蚊卵椭圆形,表面光滑,通体透明,背侧弧形而腹侧平直。幼虫纺锤形,头部白色,体两侧是透视可见波浪状的白色脂肪体,中间橙黄色至红褐色,幼虫无足型,体12节。蛹为离蛹,其发育过程可分为前期、中期和后期。雌成虫全身密被绒毛;头黑褐色,三角形;触角念珠状,2+12节,鞭小节呈单结型圆柱状,其上有环丝;3对足近等长;前翅发达,透明,布满绒毛。雄成虫触角念珠状,2+9节,鞭小节双结状,端结中部缢缩而呈近三结状,每鞭小节的端结有两轮环丝,基结有一轮环丝;生殖器基部较粗,前端尖细,其他特征类似雌虫。幼虫以夏孢子为食,1个叶片上可发现0~50头不等的幼虫,黄色夏孢子堆经其取食后变成灰色孢子堆,对灰色夏孢子堆进行显微观察,可发现夏孢子内含物消失、夏孢子内陷或破裂。在澄迈县9月上旬越冬代老熟幼虫停止休眠,在茧内直接化蛹,然后羽化为成虫,9月下旬羽化结束,10—11月为幼虫暴发盛期,1年发生3代,具有世代重叠现象。越南黄檀锈病几乎全年均有发生,有2个明显的暴发期,锈菌瘿蚊出现于第2个暴发期,且在锈病第2个暴发期内锈病病情指数与锈菌瘿蚊幼虫数量的相关系数可达0.82。【结论】黄檀锈菌瘿蚊是越南黄檀人工林中新发现的食菌性昆虫,自然条件下该黄檀锈菌瘿蚊对越南黄檀锈病有较为显著的控制作用,具有一定的生防利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