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比较投喂活饵鱼和配合饲料对鳜(Siniperca chuatsi)生长性能、消化功能及肠道PepT1基因表达的影响,明确其摄食配合饲料后的消化、吸收生理变化,为提高鳜对配合饲料的利用效果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挑选驯化鳜鱼苗(初始平均体质量5.92±1.41 g)和未驯化鳜鱼苗(初始平均体质量6.06±1.73 g)各300尾,分别使用配合饲料或活饵鱼喂养30 d,饲养结束后测定分析其生长性能、肌肉成分、消化道结构、消化酶活性及小肽转运载体(PepT1)基因表达情况。【结果】配合饲料组鳜的终末平均体质量、总摄食量、尾摄食量、饵料系数、日增重量、日增重率、特定生长率、蛋白质效率、存活率及肥满度均极显著低于活饵鱼组鳜(P< 0.01,下同),脏体比和肝体比显著高于活饵鱼组鳜(P< 0.05,下同)。以配合饲料替代活饵鱼投喂鳜,对其肌肉成分有明显影响,具体表现为鳜肌肉水分含量极显著低于活饵鱼组鳜,粗蛋白含量显著高于活饵鱼组鳜。在消化酶活性方面,配合饲料组鳜的幽门盲囊胰蛋白酶活性极显著低于活饵鱼组鳜,幽门盲囊脂肪酶活性显著低于活饵鱼组鳜,但肝脏和肠道中的消化酶活性无显著差异(P> 0.05,下同);配合饲料组鳜的肝细胞排列松散,肝细胞间有脂肪堆积,胃、肠道肌层及胃黏膜下层厚度极显著小于活饵鱼组鳜,肠道单个褶皱绒毛层杯状细胞数极显著多于活饵鱼组鳜,幽门盲囊褶皱间距极显著大于活饵鱼组鳜。PepT1基因在鳜肠道中的相对表达量表现为前肠>中肠>后肠,且在前肠表现为配合饲料组鳜极显著低于活饵鱼组鳜,在中肠和后肠则表现为差异不显著。【结论】鳜对配合饲料的摄食量和利用率均低于活饵鱼,消化道组织结构及其消化酶活性也因摄食配合饲料发生适应性变化。投喂配合饲料显著影响鳜的消化吸收功能和生长性能,因此,还需针对其摄食和代谢特性进一步改良配合饲料的营养组分或优化鳜的配合饲料驯化技术。  相似文献   

2.
不同转食饵料对圆口铜鱼幼苗存活及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丰年虫、水蚯蚓、微囊饲料3种饵料的不同配合策略,对圆口铜鱼(Coreius guichenoti)仔稚鱼投喂60 d,以研究对其存活率和生长率的影响。结果表明,30日龄后投喂水蚯蚓的存活率、全长、体长、体重均高于其他试验组,特定生长率为(4.44±0.30)%/d,显著高于对照组和W15微囊饲料组。15日龄后转投微囊饲料组的全长、体长、体重和特定生长率最低。不同的转食策略对圆口铜鱼仔稚鱼的存活及生长有显著的影响,30日龄后投喂水蚯蚓能有效地提高存活率及生长率。  相似文献   

3.
设置4组不同的试验温度(15、20、25、30℃),随机各放入100条宽体金线蛭(Whitmania pigra)仔蛭,养殖25d后测定体长、体重和存活率,探讨了温度对宽体金线蛭仔蛭生长和存活的影响;另外随机设置3个试验组,在相同温度下分别投喂蛋黄、轮虫+中华圆田螺、轮虫+静水椎实螺,探讨了饵料对宽体金线蛭仔蛭生长和存活的影响。结果表明:宽体金线蛭仔蛭在不同温度条件下的生长速度和存活率存在显著差异(P0.05)。在水温为25℃条件下,仔蛭生长速度最快、存活率最高;而30℃下的仔蛭存活率最低、生长最慢。投喂不同的饵料,仔蛭的生长速度和存活率也有显著的差异(P0.05)。投喂轮虫和静水椎实螺组的仔蛭生长速度最快、存活率最高;投喂蛋黄组的仔蛭存活率最低、生长速度最慢。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旨在探究配合饲料和鲫鱼活饵饲喂对翘嘴鳜(Siniperca chuatsi)肌肉代谢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显示,配合饲料组翘嘴鳜肌肉粗蛋白含量19.32%,显著低于活饵组的20.42%(P<0.05);粗脂肪含量为1.44%,显著高于活饵组的1.33%。转录组学分析显示,配合饲料显著提高翘嘴鳜肌肉中myh1和myh4等酵解型肌纤维标志基因以及糖酵解相关基因pkg-1和fba的表达水平,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分析证明配合饲料影响糖酵解过程但不影响三羧酸循环。综上所述,配合饲料饲喂会改变翘嘴鳜肌肉糖代谢模式,促进酵解型肌纤维的生成。  相似文献   

5.
【目的】为解决兰州鲇(Silurus lanzhouensis)产业发展中面临的仔稚鱼培育饵料制约问题,开展微囊饲料对兰州鲇仔稚鱼驯食转化、生长发育和酶活性的影响研究。【方法】首先将驯养培育兰州鲇稚鱼分为微囊饲料组(WW)、微囊饲料+水丝蚓组(WL)及水丝蚓(Limnodrilus)组(LL)3个处理组,进行为期30 d的驯养培育稚鱼试验,通过记录稚鱼死亡数量、测量体重、体长等生长指标,探讨微囊饲料对兰州鲇稚鱼存活、生长的影响;以此为基础开展为期115 d微囊饲料(WW)与肉糜(RR)2个处理组驯养兰州鲇幼鱼试验,通过测定试验幼鱼体重、体长等生长指标,以及消化系统不同组织中脂肪酶、淀粉酶及胃蛋白酶活性,探讨微囊饲料对兰州鲇幼鱼生长、代谢的影响。【结果】(1)微囊饲料培育兰州鲇稚鱼,驯食转化率不及水丝蚓,但成活率最高,达(94.3±0.9)%,且与其余两组差异显著(P 0.05),微囊饲料+水丝蚓组(WL)仔鲇体重增长最快(P0.05);水丝蚓组(LL)组仔鲇体重特定生长率(SGR)和绝对生长率(AGR)均显著低于微囊饲料组(WW)组和微囊饲料+水丝蚓组(WL)组。(2)微囊饲料培育兰州鲇幼鱼,可显著促进生长,且组间差异显著(P0.05);除中肠、后肠和胃组织中胃蛋白酶活性组间差异不显著外,投喂微囊饲料组的其他组织中的脂肪酶、淀粉酶及胃蛋白酶活性均显著高于投喂鱼糜组的(P0.05)。【结论】微囊饲料可促进兰州鲇稚幼鱼生长发育,且规格较为整齐。因此,微囊饲料在兰州鲇养殖产业发展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进一步研究并推广将对兰州鲇养殖产业发展发挥重要支撑作用。  相似文献   

6.
采用水丝蚓、饲料、水蚤、水蚤+饲料和水丝蚓+饲料为开口饵料,饲喂平均体重(0.0335±0.0005)g达氏鲟(Acipenser dabryanus Dumeril)56d,研究不同饵料对达氏鲟增重率、特定生长率和肥满度的影响。结果表明,投喂水丝蚓组的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显著增高,与各组差异显著(P0.05),不同开口饵料组间仔鱼肥满度差异不显著(P0.05)。采用水丝蚓为达氏鲟仔鱼开口饵料,28d后用饲料进行培育,能获得较好的生长速度。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投喂配合饲料和冰鲜杂鱼对大菱鲆生长速度、饲料成本的影响,在工厂化流水养殖模式下,选用体质量相近的优质健康大菱鲆进行为期10个月的养殖试验。结果表明,在养殖前期(大菱鲆250 g),投喂配合饲料组的平均质量、日增质量与冰鲜杂鱼组差异不显著(P0.05);在养殖后期(250 g至上市),配合饲料组的平均质量、日增质量极显著低于冰鲜杂鱼组(P0.01)。冰鲜杂鱼组的饲料系数极显著高于配合饲料组(P0.01)。投喂商品饲料和冰鲜杂鱼对养殖水环境中总氮、氨氮、亚硝酸盐、COD的影响在养殖0、2、4、6个月时差异不显著(P0.05),但商品饲料组略低于冰鲜杂鱼组;至养殖8、10个月时,随着单位面积养殖密度及投饵量的增加,商品饲料组的4项水质指标均显著高于冰鲜杂鱼组(P0.05)。整个试验过程中,配合饲料组的饲料系数仅是冰鲜杂鱼组的24%,平均成活率高4百分点,养殖1 kg鱼的饲料成本低7.97元。在目前的养殖技术水平下,大菱鲆养殖前期(250 g)可使用配合饲料进行养殖,在生长速度不受影响的情况下可降低饲料成本、优化养殖水质;大菱鲆进入快速生长期(250 g至上市)后可改用冰鲜杂鱼进行投喂,最大限度加快其生长速度,缩短养殖时间以尽快上市,从而提高养殖效益。  相似文献   

8.
植物油替代鱼油对凡纳滨对虾的生长性能和肝体比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试验选用初始体质量(0.33±0.00)g/尾的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在42 d的饲养期中分别投喂1种含6%鱼油的对照饲料(FO)和3种添加不同比例豆油替代鱼油的试验饲料,鱼油和豆油分别为:4.5%+1.5%,3.0%+3.0%和1.5%+4.5%(分别记作25SO、50SO和75SO),观察了不同比例豆油替代鱼油对凡纳滨对虾幼虾生长和肝体比的影响.养殖试验结束后,各试验组凡纳滨对虾的增质量率和特定生长率没有显著差异(P0.05).随着豆油比例的增加,试验组存活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FO(P0.05),其中75SO组存活率最高.与对照组FO相比,各试验组对虾的饲料系数均显著降低(P0.05),其中75SO组饲料系数最低.随着豆油添加量增加,肝体比呈上升趋势,25SO组和50SO组肝体比与FO组无显著差异(P0.05),75SO组肝体显著高于FO组(P0.05).结果表明,在凡纳滨对虾幼虾饲料中,豆油可以部分替代鱼油,而不显著影响其生长性能.通过二次回归分析,得到增质量率(y)与饲料中不同比例豆油替代量(x)的关系为y=-0.016 8x2+1.207 4x+435.7,R2=0.781 9,当饲料中豆油替代鱼油比例为35.93%时,凡纳滨对虾获得最大增质量率457.39%.  相似文献   

9.
为探讨微贮甜玉米秸秆饲料对水牛生长性能及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选择体重相近的30头本地水牛,随机分为3组,分别以玉米秸秆+精料(CK)、青贮甜玉米秸秆+精料(Ⅰ组)和微贮甜玉米秸秆+精料(Ⅱ组)进行为期90d的育肥饲养试验。结果表明,饲喂甜玉米秸秆、青贮玉米秸秆、微贮玉米秸秆对水牛的平均干物质采食量影响差异不显著(P0.05),试验Ⅰ组、试验Ⅱ组的水牛平均日增重与对照组CK相比差异显著(P0.05),试验Ⅰ组与试验Ⅱ组之间差异(P0.05)。饲喂甜玉米秸秆、青贮玉米秸秆、微贮玉米秸秆对水牛的料重比影响差异不显著(P0.05);各组对水牛血液生化指标影响差异均不显著(P0.05),对动物机体无不良影响。说明单独饲喂青贮甜玉米秸秆饲料和微贮甜玉米秸秆饲料对水牛血液生化指标无不良影响,且微贮甜玉米秸秆饲料能提高水牛生长性能。  相似文献   

10.
采用人工配合饲料、鱼粉、丰年虫无节幼体、虾片和牡蛎肉5种不同饵料投喂日本囊对虾幼虾,实验周期20d,测量日本囊对虾的体长、体重及计算其成活率。结果表明,5种饵料对日本囊对虾生长的影响差异显著(P〈0.05),其中丰年虫组体长、体重的增长明显优于其他各组,差异达极显著水平(P〈0.01),牡蛎肉组次之,配合饲料组的体长、体重增长最小,鱼粉组体长、体重增长大于虾片组。人工投喂WSSV感染5种不同饵料投喂的日本囊对虾幼虾,实验周期10d。丰年虫组和鱼粉组的存活率最高,明显高于配合饲料和牡蛎肉两实验组,差异达极显著水平(P〈0.01);丰年虫组和鱼粉组之间存活率无显著差异(P〉0.05),人工配合饵料组和牡蛎肉组差异不显著(P〉0.05)。半定量PCR检测表明,感染前日本囊对虾幼虾均不携带WSSV,感染后全部个体均检测到相应的病毒特征片段。  相似文献   

11.
[目的]本试验旨在探究投喂配合饲料和冰鱼对中华绒螯蟹生长、氨基酸代谢和胺类物质沉积的影响。[方法]试验在室内循环养殖水箱中进行,试验分为2个组:冰鱼组(全程投喂新鲜冰鱼)、配合饲料组(全程投喂人工配合饲料)。每组6个重复,每重复8只(6雄2雌)。养殖8周后,采集样品,测定生长和相关指标。[结果]不同投喂对中华绒螯蟹末均重、增重率、特定生长率无显著影响(P0.05),但配合饲料组饲料系数显著低于冰鱼组(P0.05)。配合饲料投喂组肌肉必需氨基酸、非必需氨基酸和总氨基酸与冰鱼组差异均不显著(P0.05)。胺类物质检测结果显示:配合饲料组的尸胺、亚精胺含量显著低于冰鱼组(P0.05),而酪胺、腐胺含量显著高于冰鱼组(P0.05),精胺、组胺与冰鱼组差异不显著(P0.05)。配合饲料组的蛋白激酶B基因(protein kinase B gene,PKB或AKT)、4E-结合蛋白基因(4E binding protein gene,4E-BP)的相对表达量显著低于冰鱼组(P0.05)。而冰鱼组的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基因(mammalian target of rapamycin gene,mTOR)的相对表达量显著低于配合饲料组(P0.05)。[结论]投喂配合饲料可以提高中华绒螯蟹对蛋白的利用率,降低饵料系数,同时保证中华绒螯蟹的正常生长发育,降低养殖成本。食物中的胺类物质种类和数量可能直接影响中华绒螯蟹肌肉胺类物质的沉积量。  相似文献   

12.
采用皱纹盘鲍与九孔鲍进行杂交,并与两亲本自交进行育苗比较.结果表明:自交组的受精率、孵化率以及存活率显著高于杂交组(P〈0.05);皱纹盘鲍(♀)×九孔鲍(♂)和皱纹盘鲍(♂)×九孔鲍(♀)杂交的受精率分别为0.9%和3.2%,受精率存在显著差异(P〈0.05),而孵化率分别为12.4%和13.1%,二者差异不显著(P〉0.05),二者之间幼体存活率的差异也不显著(P〉0.05);自交组和杂交组之间的鲍生长速度存在明显的差异(P〈0.05),杂交组合的生长速度明显比自交组合的要快;但杂交组中稚鲍的存活率和自交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13.
【目的】本试验旨在研究饲料中添加不同脂肪源对草鱼生长及肌肉品质的影响。【方法】以豆油、鱼油及二者混合后的油脂作为饲料脂肪源,分别设计含4%豆油、2%豆油+2%鱼油及4%鱼油的饲料。选取初始体质量为(1 318.88±2.47)g的草鱼90尾,随机分为3个组,每组3个重复,试验期为60 d。【结果】结果表明:(1)混合油组草鱼增重率显著高于鱼油组(P0.05),豆油组增重率则与其他两组无显著差异(P0.05),特定生长率(SGR)的结果与增重率(WGR)相同;肝体指数(HSI)以4%组鱼油组最低,显著低于4%豆油组(P0.05),2%豆油+2%鱼油混油组介于二者之间,与其他两组均无显著性显著(P0.05);3组试验鱼的腹脂率(IPF ratio)、肥满度(CF)、饲料系数(FC)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2)背肌及腹肌中粗蛋白的含量皆以混合油组最高,显著高于其他两组(P0.05),且鱼油组与豆油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3)草鱼背肌及腹肌肌肉中所含的脂肪酸受饲料脂肪源影响,添加混合油或鱼油组的饲料喂养的草鱼肌肉中EPA与DHA的含量与豆油组相比均有显著提升(P0.05),混合油组与鱼油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饲料中豆油和鱼油混合作为草鱼脂肪源,不仅可促进草鱼生长,较单纯使用豆油,还可显著提高肌肉中EPA、DHA的含量,达到提质增效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本实验采用生物絮团、饲料和冰冻萼花臂尾轮虫 (Brachionus calyciflorus) 三种饵料,对由同一亲本孵化的克氏原螯虾仔虾进行42 d 的养殖实验。比较各实验组的水体指标,以及实验结束后各组仔虾的生长性能、消化酶和非特异性免疫酶活性。结果显示:(1)在整个养殖期间,絮团组的总磷、氨氮、亚硝态氮和硝态氮浓度最低,与其他两组差异显著(P < 0.05);(2)3 个实验组仔虾的终末体质量、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都无显著差异(P > 0.05),絮团组的成活率显著高于饲料组(P < 0.05),与轮虫组差异不显著(P > 0.05)。(3)饲料组的α-淀粉酶和脂肪酶活性最高,絮团组最低。絮团组的胰蛋白酶和胃蛋白酶活性都显著高于饲料组(P < 0.05)。轮虫组的α-淀粉酶、胰蛋白酶和胃蛋白酶活性与其他两组差异不显著(P > 0.05)。(4)絮团组的总抗氧化能力(T-AOC) 和过氧化氢酶(CAT) 活性最高,丙二醛(MDA) 含量最少,与饲料组和轮虫组有显著差异(P < 0.05)。综上,这三种饵料中生物絮团的养殖效果最好,对仔虾的存活、生长、消化酶和免疫抗氧化能力都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实验分别用赤子爱胜蚓粪和配合饲料对中华圆田螺当年苗进行两组饲喂,每周测量一下生长增重情况,用以对比蚯蚓和配合饲料对田螺生长速度的影响。结果显示:两组饲养田螺的平均日增重差异显著,p<0.05,用蚯蚓粪饲料组增重速度明显高于配合饲料组。  相似文献   

16.
为研究盐度对不同发育时期菲律宾蛤仔Ruditapes philippinarum(以下称蛤仔)生长和存活的影响,在水温24℃条件下,对不同盐度(5、8、11、14、32、38、41、44、47,盐度32为对照组)胁迫下蛤仔幼虫、稚贝和幼贝(壳长10 mm)的生长和存活情况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盐度胁迫对蛤仔的生长和存活具有显著影响(P0.05),盐度胁迫72 h时,盐度38组蛤仔幼虫、稚贝、幼贝的存活率均最高,分别为97.87%±3.69%、100%、100%,且与其他盐度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盐度5组蛤仔幼虫、稚贝、幼贝以及盐度8组的幼贝全部死亡;盐度38组蛤仔幼虫及稚贝的生长速度最快,壳长平均日生长分别为(4.83±0.03)μm和(6.81±0.11)μm,仅次于对照组(盐度32),并显著高于其他盐度组(P0.05);蛤仔幼虫、稚贝和幼贝对盐度的耐受范围随着蛤仔受盐度胁迫时间的延长逐渐减小;盐度胁迫21d时,盐度38组幼虫存活率为50.27%±3.76%,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其他各盐度组幼虫全部死亡;盐度胁迫30 d时,盐度38组稚贝存活率为68.75%±5.25%,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其他盐度组稚贝全部死亡;盐度胁迫30 d时,盐度14组幼贝存活率为94.36%±2.03%,与对照组接近(P0.05),而盐度38组存活率为60.00%±14.53%,较对照组显著下降(P0.05),其他盐度组幼贝全部死亡。本试验结果可为蛤仔的生态养殖及抗逆品系的选育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为了评价生物絮团作为滤食性鱼类饲料的营养价值,以鳙为研究对象,以配合饲料为对照,养殖后56 d测定鳙的生长指标、肌肉氨基酸组成与含量.结果显示:生物絮团组鳙平均尾末质量和增重率与配合饲料组相比分别提高了8.67% (P<0.05)和141.49% (P <0.05);生物絮团组鳙终末总重和肥满度显著高于配合饲料组(P<0.05),生物絮团组与配合饲料组的平均尾末体长、内脏比、肝脏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生物絮团组和配合饲料组的鳙肌肉中水解氨基酸组成均含有16种氨基酸,其氨基酸总含量分别为(15.249 ±0.557)%、(15.175±0.780)%,差异不显著(P>0.05);生物絮团组鳙肌肉中4种鲜味氨基酸(天冬氨酸、谷氨酸、甘氨酸和丙氨酸)总质量分数为(6.215±0.136)%,与配合饲料组相比提高了1.57%.说明生物絮团可以作为滤食性鱼类鳙的一种新型饵料,促进其生长,且氨基酸组成及其总量可满足鳙鱼养殖所需的各种氨基酸成分,还可以提高鲜味.  相似文献   

18.
投喂皇竹草和配合饲料对草鱼生长及肌肉营养成分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究短期内投喂优质牧草对大规格草鱼生长及肌肉营养成分的影响,分别以皇竹草、配合饲料在半径为5 m的圆形室内水泥池中饲养初始体质量为(2.0±0.1)kg的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分别记为牧草组与配合饲料组),每天于8:30和16:30投喂两次,试验时间为3个月,试验结束时对其生长、体型和肌肉营养成分等指标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牧草组草鱼的增重率、肥满度、脏体指数和肝体指数均显著低于配合饲料组(P0.05),而空壳率显著高于配合饲料组(P0.05);两组草鱼肌肉中普通营养成分、矿物元素和氨基酸含量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除月桂酸外其余脂肪酸含量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牧草组和配合饲料组草鱼氨基酸组成基本一致,均含有16种氨基酸,氨基酸总量分别为19.53%和19.33%;牧草组必需氨基酸指数为83.85,配合饲料组必需氨基酸指数为83.67,其组成均符合FAO/WHO的标准;牧草组与配合饲料组草鱼肌肉中均含有19种脂肪酸,其中主要脂肪酸为棕榈酸、油酸和亚油酸,∑n-3 PUFA/∑n-6 PUFA值分别为25.80%和22.56%。研究表明,与配合饲料组相比,在不降低肌肉营养物质含量前提下,摄食牧草的草鱼具有出肉率高、体型好等优点,更符合商品鱼市场要求。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不同浓度雌二醇对淞江鲈幼苗存活率和生长的影响。[方法]研究不同浓度雌二醇诱导下淞江鲈的存活率、全长、体重和行为的变化。[结果]30日龄,试验组淞江鲈的存活率、体重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15日龄,试验组淞江鲈的全长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表明雌二醇在早期对淞江鲈的存活率和生长的影响不明显。各试验组淞江鲈的存活率、200μg/L雌二醇组淞江鲈的全长和100μg/L雌二醇组淞江鲈的体重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30~45、75~90日龄淞江鲈存活率的下降速度明显低于其他时期;在30~45日龄淞江鲈全长的增长速度明显快于其他阶段;60日龄后,淞江鲈体重的增长速度明显快于前期(P0.05)。雌二醇对淞江鲈的摄食几乎没有影响,对争斗和转底栖行为影响明显,对照组争斗严重,转底栖行为持续1个月;400μg/L雌二醇组几乎没有观察到鱼的争斗现象,在15 d内就全部完成转底栖行为。[结论]研究结果可为淞江鲈单性育种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0.
为比较不同开口饵料对似■仔鱼生长和存活的影响,采用枝角类、卤虫无节幼体、人工微粒饲料和蛋黄等饵料对似■仔鱼进行21 d喂养。结果显示,枝角类组的存活率最高,达(77.83±1.76)%,其次为卤虫无节幼体组,为(63.67±1.76)%,人工微粒饲料组仅为(6.50±1.00)%,蛋黄组在开口摄食10 d累计死亡率已达100%。全长特定生长率以枝角类组最高,其次为卤虫无节幼体组,分别为(7.18±0.55)%/d、(6.94±0.38)%/d,2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而人工微粒饲料组和蛋黄组分别为(3.75±0.23)%/d和(0.98±0.18)%/d,显著低于枝角类组和卤虫无节幼体组(P0.05)。比较R~2,3种模型均能较好地拟合投喂卤虫无节幼体和枝角类似■仔鱼全长、生长曲线方程,但Bertalanffy和Gompertz生长模型拟合的似■仔鱼生长拐点日龄均晚于Logistic生长模型的拟合结果。综上,以枝角类和卤虫无节幼体等动物性饵料生物为开口饵料能显著提高似■仔鱼生长速率和存活率。在生长曲线拟合度相近的情况下,以Logistic模型对似■仔鱼生长曲线的拟合效果较好,拟合似■仔鱼生长拐点在18~19日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