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为明确油松毛虫在油松上的产卵和取食部位以及可能机理,为未来害虫发生预测模拟提供基础信息数据。[方法]通过室内模拟试验,统计油松毛虫在盆栽油松幼苗不同部位上的产卵量和取食不同油松针叶的偏嗜情况及死亡率;测定油松针叶内含物含量并与油松毛虫偏嗜行为进行了相关性分析。[结果]在一年生油松针叶上平均产卵块数最多(3.10±0.28),显著高于二年生针叶和三年生针叶;取食一年生油松针叶的油松毛虫数量最多(13.40±0.91)、死亡率最低(13.60%±4.87%),显著优于取食二年生油松针叶和三年生油松针叶的幼虫。油松毛虫幼虫取食选择、成虫产卵选择和幼虫体长与油松针叶内含水量成显著正相关(P0.01);与寄主总酚含量(P0.01)和碳氮比(P0.05)成显著负相关。[结论]油松毛虫对一年生油松针叶具有明显的产卵和取食偏嗜行为。一年生油松针叶内含水量最高、总酚含量最低、有机碳含量最低可能是造成寄主偏嗜行为的原因。  相似文献   

2.
应用带病毒的松毛虫赤眼蜂防治思茅松毛虫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通过对松毛虫赤眼蜂室内饲养观察实验及2004~2005年在思茅松林间释放携带病毒的松毛虫赤眼蜂卵卡防治思茅松毛虫的林间试验,结果表明,松毛虫赤眼蜂室内平均羽化率为84.3 %,对思茅松毛虫卵的平均寄生率为87.6 %;思茅松毛虫的林间防治效果分别为81.7 %和84.8 %.利用卵寄生蜂-松毛虫赤眼蜂作为媒介昆虫传递思茅松毛虫核型多角体病毒(NPV)防治思茅松毛虫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蠋蝽对3种主要松毛虫的捕食功能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尾松毛虫、思茅松毛虫和云南松毛虫是湖南省3种主要松树害虫,蠋蝽是一种重要的捕食性昆虫。为探究蠋蝽对3种松毛虫的控害潜能,在实验室条件下,研究了不同龄期的蠋蝽3龄若虫、5龄若虫和成虫对松毛虫3龄幼虫的捕食能力。结果表明:每个虫态的蠋蝽对3种松毛虫3龄幼虫的捕食功能反应都符合HollingⅡ圆盘方程,在饱和猎物密度条件下,蠋蝽各虫态对马尾松毛虫3龄幼虫平均日最大捕食量依次为5.86头(成虫)5.10头(5龄若虫)2.79头(3龄若虫);蠋蝽各虫态对思茅松毛虫3龄幼虫平均日最大捕食量依次为4.10头(5龄若虫)4.02头(成虫)2.65头(3龄若虫);蠋蝽各虫态对云南松毛虫3龄幼虫平均日最大捕食量依次为4.27头(成虫)3.65头(5龄若虫)2.42头(3龄若虫)。其中,蠋蝽成虫对马尾松毛虫3龄幼虫控害潜能最大,a/T_h值为3.293 1。可见蠋蝽对3种松毛虫具有较大的捕食潜能,在松毛虫低龄幼虫期,选择蠋蝽成虫或5龄若虫释放防控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4.
应用思茅松毛虫质型多角体病毒 Dendrolimus kikuchii Cytoplasmic PolyhedrosisVirus(Dk CPV)防治思茅松毛虫 Dendrolimuskikuchii和文山松毛虫 D.punctatus wen-shanensis的实验证明用 Dk CPV粉剂防治 3~ 5龄幼虫效果达 97% ,且具有显著的扩散流行和持续控制效果。  相似文献   

5.
落叶松毛虫对兴安落叶松9种挥发性物质的行为反应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为弄清兴安落叶松挥发性物质及其变化对落叶松毛虫寄主选择行为的影响,将兴安落叶松苗进行剪叶损伤和落叶松毛虫幼虫取食25%针叶、50%针叶处理.以健康苗为对照,研究落叶松毛虫成虫对不同状况寄主的产卵选择情况.同时,研究落叶松毛虫雌雄成虫对兴安落叶松R型α-蒎烯、s型α-蒎烯、S型β-蒎烯、叶醇、月桂烯、3-蒈烯,β-罗勒烯、水芹烯和莰烯等9种挥发物的趋性反应.结果表明:已交尾雌虫优先在健康植株上产卵,其产卵量占总产卵量的86.1%~89.5%;在不同程度损伤中,优先在轻度损伤的植株上产卵;机械伤苗上的产卵量要大于虫伤苗上的产卵量;将落叶松毛虫成虫触角剪去后,发现92.4%的卵被产在地面和笼网上,只有7.6%的卵产在苗上.在健康植株与损伤植株中,幼虫偏嗜健康植株,这与成虫偏嗜选择健康植株产卵是一致的.雌成虫对于β-罗勒烯、月桂烯和3-蒈烯,雄成虫对于莰烯和0.01,0.1,0.2,0.5μL·μL-1的叶醇均表现出负趋性,β-蒎烯、S型α-蒎烯在低含量时对雌雄成虫均具有诱引作用,高含量时则表现出驱避作用.R型α-蒎烯、水芹烯、莰烯和3-蒈烯对幼虫有诱引作用,月桂烯则具有驱避作用.  相似文献   

6.
印楝提取物对桑天牛产卵、卵孵化及其幼虫存活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一定量的印楝提取物处理构树枝条喂饲桑天牛成虫,研究了其对桑天牛产卵、卵孵化及幼虫成活的影响。在室温下,将成对的天牛放在盖有铁丝网的190 mm×240 mm塑料桶中进行实验。每头雌成虫取食印楝提取物0.10 mg0、.15 mg0、.20 mg和0.25 mg后,15 d期间其平均产卵量分别为6.29、3.00、1.67和1.00粒;取食剂量为0.05 mg0、.10 mg、0.15 mg和0.20 mg的孵化率分别为42.38%、41.78%、16.77%和30.00%,当取食量达到0.25 mg时,孵化率为0,卵孵化被完全抑制;取食量为0.15 mg、0.20 mg的幼虫存活率分别为25.00%、33.33%,对照组的平均产卵量、卵孵化率及其子代幼虫存活率分别为16.33、78.91%、72.73%,T检验显示雌成虫取食上述剂量的印楝提取物对抑制其产卵、卵孵化及其子代幼虫存活显著。  相似文献   

7.
昌宁云南松毛虫自然种群生命表组建及幼虫取食量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在昌宁野外定株放养观测 ,详细记载了云南松毛虫整个世代各个发育阶段的存活数、死亡数及死亡原因等 ,首次组建了云南松毛虫自然种群生命表。从生命表可以看出 ,云南松毛虫种群数量在很大程度上受自然环境因素制约 ,第一代和越冬代的死亡率分别为 99 76 %和 99 88%。通过 6 0头幼虫室内个体饲养 ,测定出第一代和越冬代幼虫取食思茅松针叶量分别为 92 2 2 3cm和 86 0 1 3cm ,取食天数分别为 10 3天和 98天。分析表明 :幼虫 4龄 (含 4龄 )以前 ,云南松毛虫累计取食针叶量不超过总取食量的 15 % ,5龄以后取食量占总食量的 85 %以上。故幼虫 4龄期是防治云南松毛虫的最佳时间。  相似文献   

8.
在我国云南省境內的亚热带林区有两种松毛虫:思茅松毛虫(Dendrolimus kikuchiiMats)和云南松毛虫(D.latipennis Wlk.),危害海拔1100—1900米的思茅松(Pinus langbianensis Chv.),据我們調查,它分布在云南境內思茅专区的普洱、墨江、景东、景谷以及玉溪专区的新平等县,这两种害虫同时发生于思茅松林內,造成严重的危害,其中尤以云南  相似文献   

9.
思茅松毛虫(Dendrolimus kikuchilWalker)属鳞翅目枯叶蛾科,分布在我国台湾、四川、云南、广东、湖南、江西、浙江、安徽及广西等省(区)。该虫一年发生1至2代,以幼虫危害,主要危害思茅松、云南松、海南松、云南油杉及马尾松等。在云南思茅及临沧等地区,常与云南松毛虫混同发生于思茅松林内,为害甚为严重。1983年6月在云南省安宁县温泉一带发现大量思茅松毛虫自然罹病幼虫虫尸,经分离鉴定,其病原物为一种核型多角体病毒。  相似文献   

10.
利用性信息素监测是目前松毛虫监测预报的重要方法。为了对同一林地中混合发生的两种或多种松毛虫同时进行监测,在桂阳县2个乡镇开展马尾松毛虫Dendrolimus punctatus思茅松毛虫Dendrolimus kikuchii双诱芯诱捕器和靶标昆虫诱捕器的诱捕效果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在3块样地中,双诱芯诱捕器和马尾松毛虫诱捕器诱捕到的马尾松毛虫分别为(10.22±3.15)头/器、(9.78±3.61)头/器,无显著差异(P>0.05);双诱芯诱捕器和思茅松毛虫诱捕器诱捕到的思茅松毛虫分别为(13.22±4.39)头/器、(14.33±4.73)头/器,无显著差异(P>0.05)。在两种松毛虫混合发生的林地,将两种靶标昆虫的诱芯放置于同一个诱捕器中,可以同时有效地监测两种松毛虫,节约人力物力。  相似文献   

11.
本研究采用流式细胞术,以公鸡(Gallus domesticus)血红细胞DNA含量为标准,测定了我国南方几种重要松毛虫的基因组大小(或称C-值)。结果显示,马尾松毛虫(Dendrolimus punctatus)的基因组大小为563.36±7.26 Mb,其雌、雄2C DNA含量分别为1.175 6±0.016 4和1.128 6±0.013 4 pg;思茅松毛虫(Dendrolimus kikuchii)的基因组大小为719.30±9.70 Mb,其雌、雄2C DNA含量分别为1.449 2±0.021 2和1.442 8±0.018 4 pg;云南松毛虫(Dendrolimus houi)的基因组大小为586.82±8.94 Mb,其雌、雄2C DNA含量分别为1.244±0.018 2和1.156±0.018 4 pg。统计分析结果发现,思茅松毛虫基因组显著大于云南松毛虫和马尾松毛虫基因组,后两者的基因组也存在显著差异,但绝对值相差较小。3种松毛虫雌雄虫的基因组大小之间也存在显著的差异,雌虫基因组大于雄虫。几种松毛虫基因组大小的测定,为进一步比较其分子差异、构建基因组文库和基因组学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2.
马尾松抗松毛虫植株的抗性机制研究   总被引:14,自引:5,他引:9  
本文研究了广西玉林地区、林科所1959年种植的马尾松抗虫11号植株的抗性机制。通过用抗11号松树对马尾松毛虫成虫产卵选择性试验和幼虫饲养试验。发现抗11号松树对成虫具有拒产卵性,对幼虫具有拒取食性。用抗11号松树针叶饲养的幼虫,出现发育迟缓,死亡率高,蛹重减轻等现象。本研究证明了抗11号松树对马尾松毛虫具有抗选择性和抗生性。抗虫性的主要原因是针叶内含物起了变化,产生拒成虫产卵及幼虫取食并致令生成营养屏障。  相似文献   

13.
油松球果小卷蛾Graritarmata margarofana Hein.属鳞翅目卷蛾科,在四川省分布广泛,为害马尾松、油松、华山松、国外松等的嫩梢及球果,对林木的高、材积生长及种子的产量都造成严重的影响。油松球果小卷蛾1年发生1代,以蛹在地上草木丛、松土中越夏越冬。翌年蛹的羽化率约60%。成虫产卵前期平均8.3天,卵发育历期平均14.8天。卵发育起点温度8.3±1.1℃,有效积湿85.9±16.1日度。由于蛹越夏越冬期有茧保护,茧色与环境一致,很难发现;幼虫孵化后7~10天钻入梢或球果心内隐避危害,防治非常困难。但成虫活动期,幼虫孵化后7~10天营裸露生活,抓住这段  相似文献   

14.
文山松毛虫(Dendrolimus punctatus Wenshangnensis Tsai et Liu)取食松针,危害云南松(pinus yunnannensis),思茅松(P.kesiya Var langbianensis)及细叶云南松(P.yunnannensis Var tenuifolia),在我省主要危害后者。该虫分布于云南文山及我省贵阳、六盘水及黔西南,其危害在兴义一带尤其严重。据记载最早成灾于1924年,曾  相似文献   

15.
“生物导弹”防治云南松毛虫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中科院武汉病毒研究所开发研制的“生物导弹”为材料,对云南松毛虫进行防治试验,通过卵期施药,30天后寄生蜂对云南松毛虫(Dendrolimus houiLajonquiere)卵平均寄生率达90.2%,对喀斯特地区云南松毛虫防治具有良好的推广运用前景。  相似文献   

16.
红脂大小蠹主要危害油松,同时还危害白皮松、华山松、樟子松等。该虫以成虫或幼虫在寄主树干基部或根部蛀食韧皮部危害,严重者可造成寄主大面积死亡。该虫初羽化时头部为浅褐色、褐色,个别个体为黑褐色。红脂大小蠹在山西一年发生1代到2代,或2年3代,育历期不整齐,世代重叠。卵历期10天-13天,幼虫历期40在-50天,蛹历期10天-12天,成虫活动期长达几个月。主要以成虫、二龄以上幼虫及老熟幼虫在主,侧根的虫道内或土层中的干基部越冬,偶见以卵、初孵幼虫越冬。翌年3月至5月开始动,越冬代幼虫继续在树根部取食,老熟幼虫补充营养后开始化蛹。越冬代成虫钻出树干扬飞,寻找新的寄主危害。越冬代雌成虫侵入新的寄主后蛀食形成母坑道。雄成虫在侵入孔处发出叫声,雌虫认可后即进入坑道内。在侵入孔处,松指、成虫排出的虫粪、蛀屑形成不规则漏斗状凝脂,初为暗红色发软,后变为褐色发干。雌雄成虫在虫道内交配并把卵产在坑道一侧,或把卵包埋在疏松的虫粪中。幼虫孵化后背向母坑道沿韧皮部取食危害,形成共同坑道,虫粪排在坑道内。幼虫老熟后在坑道外侧边缘形成单独的蛹室,后羽化为成虫。在气温较高地区,子代成虫扬飞继续侵染新的寄主。部分成虫会在原危害的根部交配产卵继续危害。越冬代幼虫及老熟幼虫化蛹、羽化后,  相似文献   

17.
用不同浓度的肋果茶枝叶提取物溶液,浸泡云南松针叶饲喂4~5龄的文山松毛虫幼虫和2~3龄的思茅松毛虫幼虫.对其饲喂后的胃毒毒效活性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肋果茶枝叶提取物对两种松毛虫各龄期幼虫有不同程度的毒效活性,该毒效性以幼龄幼虫为高,其毒效性随肋果茶枝叶提取物浓度的增加而加大,其松毛虫幼虫的校正死亡率为40.9 %~68.3 %.  相似文献   

18.
松墨天牛成虫咬筑刻槽习性及对寄主的危害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001—2003年6—8月对南岳景区松墨天牛成虫的取食、产卵、咬刻槽等习性进行了观察研究,结果表明,松墨天牛成虫除取食危害外,在健康松树上咬筑刻槽也会对寄主造成危害。在华山松枯立木、衰弱木和健康木上,无卵刻槽的比率分别为14.54%、44.09%和84.19%。大量的无卵刻槽导致健康松树树势衰弱,引起更多的同种成虫前来取食危害。因此,在健康松树上咬筑刻槽是松墨天牛成虫的另一种危害方式。  相似文献   

19.
1985~1989年,对广元、简阳、金堂等部分柏木林区柏木松毛虫卵、蛹期寄生天敌进行了调查研究,经鉴定寄生天敌昆虫6种。卵期以白跗平腹小蜂寄生率最高,1986年平均为12.1%,1989年为60.0%;蛹期以黑角洼头大腿小蜂寄生率最高,平均为46.5%。 柏木松毛虫Dendrolimus sp.(俗名大柏毛虫)为我省柏木林区一大害虫。每年发生1代,幼虫于3~7月取食柏木Cupressns funebris Endl叶片或嫩枝,严重时造成整个林分似枯焦,甚至死亡。自1980~1987年此虫在全省柏木林区为害较重,近年逐渐减轻。其原因是柏木松毛虫受到自然寄生  相似文献   

20.
雷公藤丽长角巢蛾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丽长角巢蛾Xyrosaria lichneura在福建省泰宁县1 a发生5代,主要以幼虫危害雷公藤。10月中、下旬以蛹在寄主周围土壤中越冬,翌年3月下旬成虫开始羽化产卵。幼虫孵化后直接潜入雷公藤叶片内取食叶肉,仅留下叶的上表皮。幼虫4龄,1~4龄幼虫平均历期分别为2.93,3.24,4.52,5.33 d。7月第3代幼虫进入猖獗危害阶段。成虫产卵多在晚上进行,单雌产卵量约60粒。卵多散产在嫩叶背面主脉附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