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指出了山洪泥石流成灾特征及危害,对辽东山区泥石流的成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预报、防护与治理辽东山区泥石流的思路和对策。  相似文献   

2.
山区小流域灌溉水利用系数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山区小流域灌溉排水系统的特点,基于水量平衡原理界定了山区小流域灌溉水利用系数概念,提出了山区小流域灌溉水利用系数的确定方法,以温州市永嘉县小楠溪流域为实例,其灌溉利用系数为0.90.结果表明:从不同的角度界定灌溉水利用系数,其计算方法和结果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3.
4.
董学华 《南方农机》2023,(13):50-53
【目的】高原山区农户不集中、土地规模小、农机种类多等问题阻碍了高原特色现代农业的高质量发展,提升高原山区农机维修水平对推进农业强国、助力乡村振兴有着重要意义。【方法】笔者以云南省洱源县为例,通过查阅资料、开展实地调查和问卷调查,选定洱源县茈碧湖镇、邓川镇、炼铁乡、西山乡作为调查对象,调研获取了生产一线数据,分析了高原山区农业机械化、农机维修网点、人员、农机具的发展现状,发现其存在农机维修网点分布不合理、农机维修人员持证率低、农机维修行业发展滞后等问题,并从政策扶持、农机修理工职业资格培训、配件供应链、农机维修服务体系等方面提出了对策建议。【结果】研究农机维修的发展状况,提高农机手承修能力和修理服务水平,有利于提高农机具使用寿命,保证农机具以良好的技术状态精准服务于农业生产,助力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5.
陈晓荣 《农业工程》2018,8(3):81-83
影响小流域水土流失的因素有降雨因子、植被盖度因子等,以陕西省宁陕县寨沟小流域5个不同植被覆盖度的侵蚀观测小区为研究对象,采用灰色关联度方法,对影响因子进行分析,为区域水土流失防治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张治国 《农业工程》2015,5(1):35-37
黄土高原是我国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地区之一,同时也是黄河泥沙的主要来源。近几十年来,我国在坝地防洪保收技术、工程设计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对淤地坝建设工程起到了良好的指导作用。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对坝系规划的合理评价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该文对晋西乃至整个黄土高原小流域坝系提出了合理的规划与评价方法,为今后推动坝系的健康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7.
针对山区城市衢州城区蓄水性较差的地质条件和时间上相对集中降水特性,宜采用外蓄内滞同时结合城区内部排水系统的改造和基于低冲击开发措施的面源污染控制等措施,不仅可缓解城市的防洪压力,又可打造具有弹性的山区海绵城市.  相似文献   

8.
山区在我国具有重要的地位与生态区位,但经济普遍落后。为此,以遂川县为例,运用数据分析了山区县域构建生态产业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并针对经济与环境等问题提出了构建生态农业、生态工业、生态旅游业对策,以期促进山区县域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
经历了改革开放,我们的工业化和城市化取得了很大的进步,而农业化的发展已经远远落后于工业化的发展。山东省临沂市的偏远山区也同样面临农村发展的问题,经过深入考察和思考,我对临沂市偏远农村存在的问题做了总结和归类,希望在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基础上,也为其他山区的农村发展提供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10.
兰科植物的观赏除了单体美,对于自然状态下的兰科植物与植物群落的搭配也能体现出和谐的整体美,本文根据兰科植物的色彩和形态等特征,对兰科植物的植物配置模式进行探讨,并提出未来兰科植物专类园的创新设计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1.
以典型小流域为研究对象,根据区域地形地貌、岩土特性和气候特征,按照水资源持续利用和高效开发的原则,分析了采用"节节拦蓄、长藤结瓜,上塘浇下田、自流灌溉,沟底截流,灌饮结合"等水资源高效应用措施,解决人畜饮水、灌溉用水、工副业用水、生态用水等用水问题,探求土石山区小流域水资源可持续开发高效利用的措施与方法,为类似小流域区的治理开发提供了经验。  相似文献   

12.
大梨树小流域通过规划治理,走出了一条具有山区特色的发展之路,成为辽东山区脱贫致富的一面旗帜。介绍该小流域的各项治理措施,阐述水土保持的重要性及主要措施,为新农村建设及其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日本山区的水资源量比较丰富,但是由于受气候和地形条件的限制,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困难,为提高山区水资源的开发利用率而开展小型、微型水利工程的开发与应用研究是必然选择。对近几十年来,日本研究开发的结构各异、类型多样的山溪取水工程的取水方式进行了介绍,对广泛应用于日本山区多沙性河流的栏栅式取水工程的结构特征与取水特点,以及由栏栅式取水工程群与蓄水池(水库)构成的水资源开发利用模式进行了综合评述,为我国同类型山区的水资源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黄土丘陵沟壑区典型小流域不同洪水类型侵蚀输沙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不同降雨-径流格局下的土壤侵蚀响应是土壤侵蚀规律研究中的基本关系之一,以黄土丘陵沟壑区典型小流域岔巴沟的一级支沟蛇家沟为例,分析了不同洪水类型驱动下的小流域侵蚀输沙过程。以蛇家沟水文站1961—1969年记录的45次洪水事件为数据基础,选取洪水历时、次洪水径流深和洪峰流量作为洪水径流过程的特征指标,运用K均值聚类和判别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将全部洪水事件划分为3种类型。其中,A型洪水具有短历时、小径流、低变率和中洪峰的特点,是最为普遍的类型。B型洪水具有中历时、中径流、中变率和小洪峰的特点,发生频率居中。C型洪水具有长历时、大径流、高变率、大洪峰的特点,发生频率最低。洪水历时是决定洪水类型的主要因素。不同洪水类型下的输沙模数、平均含沙量及最大含沙量由大到小依次分别为:C、B、A;C、A、B;C、A、B;但其差异并不显著(P0.1)。蛇家沟小流域的水沙关系趋于稳定,径流含沙量的变化可用流量的对数函数进行描述。在径流量保持一致的情况下,不同洪水类型驱动下的输沙模数相对大小(A∶B∶C)为1∶0.93∶1.22。当洪水历时延长1.7倍时,其增沙作用达到极大值,输沙模数最大增幅为22%。研究结果可为流域洪水类型划分、全面科学评估径流调控及利用的水土保持效益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5.
针对西南丘陵山区机械化生产体系不完善、生产模式复杂多样、缺乏系统评价等问题,以农业经营主体为研究对象,从规模适度-生产高效-生态友好等角度构建“农田+农机+农艺+信息”四融合的西南丘陵山区机械化生产系统及模式评价体系,包含农田宜机化、适度规模经营、农机配备质量、农机装备智能化程度、农机生产效益和耕地健康6维度及15个三级指标。应用层次分析法和CRITIC法确定权重;以农田禀赋为基础、机械装备为核心、规模化效益为导向选取西南地区小麦/玉米机械化生产4种典型模式进行评价比较。结果表明:普通农户关键环节机械化生产模式(M1)下地块较小且地势起伏大,机具只能使用小型、低效率机械;化肥与农药施用量高于标准值,其经营规模与发展模式不可持续;家庭农场带状复合种植机械化生产模式(M2)下实现农田连片经营与田间生产全程机械化,然而带状复合种植收获机具技术尚不成熟,导致模式整体作业效率低于合作社模式,但该模式可提高土地利用率、实现粮食增产,适宜在家庭农场中推广;合作社“全程机械化+数字化”生产模式(M3)下,大中型机械在宜机化改造后的农田中充分发挥作业效率和燃油效率优势,同时产后干燥与初加工处理提升粮食质量和效益,实现了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机械化,此外数字化管理系统有效提升农业管理和机具使用效率,该模式适宜在丘陵山区合作社及部分家庭农场中大力推广;大型合作社种养循环全程机械化生产模式(M4)在全程高效机械赋能的基础上,实现了种养结合的农业产业链,合作社生产的青贮秸秆销售给奶牛场做加工饲料,奶牛产出的有机肥供给合作社进行循环利用,该模式实现生态经济耕作,适宜在部分养殖大县中进行推广。4种模式的综合评价值分别为:0.31、0.67、0.86和0.79,排序从大到小依次为:M3、M4、M2、M1;评价结果符合现实情况,该指标体系能够客观评价各机械化生产模式特点,可为西南丘陵山区各经营主体机械化生产模式选择及改进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6.
城市水网的防洪功能是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同时,现代城市普遍面临水资源短缺问题,其防洪需求应与水资源利用相结合,提高雨洪资源利用效益。固城湖是高淳区最重要的水源地,若无闸门和泵站调控,在丰水年易受洪水威胁。通过闸门和泵站调控后,可将固城湖水位控制在13 m(50年一遇防洪标准)以内;通过水网的雨洪资源利用,在保障防洪安全的前提下,固城湖丰水年可新增供水量约4400万m^3。研究建议在未来的城市建设中进一步加强雨洪资源利用的研究,兼顾水网的防洪效益和水资源利用效益。  相似文献   

17.
在城市化背景下,人类生产生活的取排水对河湖水系格局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在自然水系连通格局的基础上,从二元水循环水资源配置网络图出发,结合生产生活用水水平评价指标以及自然水系连通形态指标,构建一套可用于描述在不同时间节点下的调水工程对自然—人工二元结合水系连通度影响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以廊坊市进行实证分析,最终指标评价等级...  相似文献   

18.
土壤中水、热、盐耦合运移机理与模型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壤水、热、盐运移规律的研究是目前土壤学、农田灌溉、水土保持、环境科学等学科研究的一个热点问题,也是防治土壤次生盐碱化,提高土壤肥力和土壤生产效率的重点.为此,简要介绍了土壤水、热、盐运移基本理论的发展过程和国内外学者数十年来关于土壤水、热、盐的研究成果,并对土壤水、热、盐运移模型研究进行了一定的评价,讨论了目前该研究领域急需解决的问题,为进一步的研究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9.
土壤水、热、盐运移规律的研究是目前土壤学、农田灌溉、水土保持、环境科学等学科研究的一个热点问题,也是防治土壤次生盐碱化,提高土壤肥力和土壤生产效率的重点。为此,简要介绍了土壤水、热、盐运移基本理论的发展过程和国内外学者数十年来关于土壤水、热、盐的研究成果,并对土壤水、热、盐运移模型研究进行了一定的评价,讨论了目前该研究领域急需解决的问题,为进一步的研究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20.
在野外试验基础上,利用水盐平衡原理对河套灌盐荒地水盐运移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盐荒地作物生育期输入盐分27.929kg/hm2,秋浇期流失盐分26.882kg/hm2,盐分积聚1.047kg/hm2,是输入盐分的3.749%。盐荒地具有一定的积盐能力。研究结果可为灌区节水灌溉的实施和土壤盐渍化的防治提供基础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