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苦瓜单株坐果数对种子产量和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闽研1号"苦瓜父母本为试验材料,研究了苦瓜杂交制种过程中人工授粉单株坐果数对种子产量、种子粒数以及种子千粒重的影响,结果表明单株坐果3个瓜是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野生苦瓜与栽培苦瓜的生物学特性和光合特性差异,为苦瓜栽培、引种及育种提供参考.[方法]以3个野生苦瓜和6个栽培苦瓜种为材料,研究不同苦瓜类型坐果后的生物学性状及坐果时的光合特性.[结果]野生苦瓜单瓜重小于或等于50g,栽培苦瓜单瓜重在300g以上;野生苦瓜的瓜瘤为刺瘤,小而密,栽培苦瓜多为条瘤或粒条相间;野生苦瓜瓜肉厚度为0.3~0.4 cm,栽培苦瓜瓜肉厚度为1.0~1.2 cm;野生苦瓜纵径在11.0 cm、横径在4.5 cm以内,栽培苦瓜纵径为20.0~48.8cm,横径为5.0~9.0cm;野生苦瓜单瓜种子数16~22粒,种子千粒重53.67~83.33 g,栽培苦瓜单瓜种子数23~47粒,千粒重180.2~206.67 g;野生苦瓜对枯萎病的抗性明显强于栽培苦瓜;野生苦瓜的净光合速率、胞间CO2浓度、蒸腾速率、气孔导度分别为14.64~18.92 μmol·m-2·s-1、110.50~164.06 mmol·m-2·s-1、7.61~9.80 mmol·m-2·s-1和0.496~1.203 mol· m-2·s-1,而栽培苦瓜的净光合速率、胞间CO2浓度、蒸腾速率、气孔导度分别为10.42~14.59 μmol· m2·s-1、137.85~258.00 mmol· m-2·s-1、5.63~8.08 mmol· m2·s-1、0.258~0.532 mol· m-2· s-1.[结论]野生苦瓜的瓜形小、单瓜重小、种子千粒重小,但其枯萎病抗性好、光合速率高,而栽培苦瓜的瓜形大、单瓜重大、种子千粒重大,但其枯萎病抗性相对较差、光合速率相对较低.  相似文献   

3.
以辣椒杂交种衢椒5号的亲本为试验材料,研究了不同单株坐果数和坐果节位对辣椒种子质量与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坐果节位第3、4、5节,单株坐果数15~20个时,坐果率、种子数及发芽势等综合性状最佳。  相似文献   

4.
翠绿三号大顶苦瓜是广东省农科院蔬菜研究所以优良自交系江门大顶A11作母本、优良自交系南海大顶D12-3-1作父本配制而成的大顶苦瓜一代杂种。瓜短圆锥形、绿色,圆条瘤相间,以条瘤为主,条瘤粗直;瓜长14.7cm、横径7.5 cm、肉厚1.1 cm,单瓜重264.0 g;瓜形美观,肉质爽脆、苦味适中,品质优良;苗期鉴定表现中抗枯萎病和白粉病;一般每667 m2产量2 500 kg,适宜华南地区春、秋季种植。  相似文献   

5.
不同播种期对黄瓜幼苗生长发育及制种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播种期对黄瓜幼苗生长发育和制种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 ,早春随着播种期的推迟 ,种子出土的速度加快 ,幼苗下胚轴的长度明显增长 ,子叶纵向长度也有一定变化。播种期不同 ,单株瓜条数、单瓜内种子粒数均明显少于正常播期 ;种子千粒重随着播种时间的推迟 ,逐渐降低  相似文献   

6.
新乡红花种质资源主要农艺性状 相关分析与通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不同居群红花栽培的20个优良株系为材料,调查红花主要农艺性状,研究其对单株种子产量影响的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结果表明:11个相关性状对种子产量的影响表现为总果球数有效果球数二级分枝数一级分枝数单果种子粒数主茎高无效果球数百粒重、株高分枝与主茎夹角果球直径。多元回归分析表明,株高(X_1)、总果球数(X_7)、二级分枝数(X_8)、单果种子粒数(X_10)和百粒重(X_(11))直接影响单株种子产量,多元回归方程为Y=35.2587+0.0579X_1+1.5290X_7-0.4211X_8+0.6591X_10+2.1317X_11(F=56.5917**)。通径分析表明,总果球数对单株种子产量的直接效应最大,其次为单果种子粒数,再次是百粒重,以上三者是红花品种选育的主要目标性状。减少单株无效果球数可大幅提高单株种子产量。单株种子产量高产株型应是株高适中、一级分枝数多、有效果球数多、无效果球数少、单果种子粒数多、果球直径大、百粒重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12)C~(6+)离子束辐照对苦瓜种子的影响,选出优良的变异单株。[方法]利用重离子加速器采用辐照能量为100 MeV/u的碳离子对1 500粒纯系苦瓜种子进行贯穿性辐照,种子分5份,分别是100、200、300、400和500粒,辐照剂量分别为100、200、300、400和500 Gy,剂量率30 Gy/min,辐照时间5.6 h。将辐照过的苦瓜种子进行田间比较试验,按广东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规定的《广东省农作物品种试验办法》进行。[结果]随着辐照剂量的增大,苦瓜的出苗率和成苗率明显下降,对形态特征、产量及田间抗性也有很大影响。[结论]不同剂量~(12)C~(6+)离子束辐照对苦瓜种子有明显的损伤效应,随着辐照剂量的增大对苦瓜种子造成的损伤越大。  相似文献   

8.
南海大顶苦瓜栽培技术规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南海大顶苦瓜的种植实践,制定了南海大顶苦瓜栽培技术规程,对南海大顶苦瓜生产的产地环境、栽培技术措施、采收、包装、贮藏等作了明确的规定,使南海大顶苦瓜的生产实现标准化.  相似文献   

9.
采用四氧嘧啶诱发小鼠高血糖,观察苦瓜水煎液对高血糖模型小鼠血糖的影响.结果表明,051-15(大顶苦瓜×长身苦瓜)、051-1(大顶苦瓜×大顶苦瓜)、051-14(大顶苦瓜×长身苦瓜)、051-6(大顶苦瓜)、黑珍珠(刺瘤苦瓜)、社引苦瓜(长身苦瓜)6个品种苦瓜对小鼠血糖值影响不同.其中051-1苦瓜对小鼠血糖值的影响与用苦瓜液前比较,降低50.12%(P<0.01),与模型组比较,降低34.71%(P<0.01),饮水量降低63.59%(P<0.05);其次是051-15苦瓜,其小鼠血糖值与用苦瓜液前比较降低40.81%(P<0.01),与模型组比较,降低22.47%(P<0.01),饮水量降低57.92%(P<0.05).可见,051-1及051-15杂交苦瓜降糖效果最佳,并有相对减少小鼠饮水量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苦瓜主要农艺性状的相关性和主成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21份苦瓜种质材料的15个主要农艺性状进行了相关性和主成分分析。相关分析结果表明:第一雌花节位、雌花率、雌花开花期和单株结瓜数与前期产量极显著相关,单株结瓜数、前期产量、雌花率、第一雌花节位和雌花开花期与总产量极显著相关;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前4个主成分(早熟因子、果实因子、生长势因子和瓜长因子)对变异的贡献率达79.77%。为苦瓜亲本的性状选择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1.
黄瓜不同瓜位单瓜结籽数及千粒重调查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通过对黄瓜不同瓜位单瓜结籽数及千粒重的调查分析结果表明 :腰瓜的单瓜结籽数及千粒重最高 ,变异系数较小 ;根瓜的千粒重变异系数最小 ,但单瓜结籽数变异系数较大 ;顶瓜的单瓜结籽数及千粒重变异系数均最大  相似文献   

12.
新乡红花农家品种比较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收集了河南新乡红花一号、红花二号、红花三号、黄花红花等4个红花农家品种,对4个农家品种的株高、主茎高、一级分枝数、有效果球数、果球直径、单果种子粒数、单株种子产量、千粒重等综合农艺性状进行品比试验,并对相应药用成分黄酮含量进行检测分析.结果表明:红花一号有效果球数最多(30.35个)、单株种子产量最高(63.94 g)...  相似文献   

13.
山核桃与美国山核桃正反交种实及苗期性状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人工控制授粉的方式开展了山核桃与美国山核桃种间正反杂交.基于两年重复杂交授粉试验,对杂交产生的种实及幼苗生长性状进行了测量分析.结果表明:山核桃与美国山核桃之间不论正反交都是可孕的,杂种果实及种子在一定程度上受母本的影响;不同授粉类型对果实质量、种子质量、果皮厚度、果型指数、出籽率这些参数均产生了极显著的影响;不同年份对果皮厚度有显著影响,对种子质量及出籽率有极显著影响,对果实质量、果形指数没有影响;杂交类型和年份两因素的交互作用对果实质量、种子质量、果型指数、出籽率有极显著的影响,对果皮厚度没有影响;正反交种子的出苗率高于母本自然授粉的种子;不同授粉类型对苗高及小叶数/复叶有极显著的影响,对地径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14.
播期和种植密度对油菜品种湘杂油7号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进行不同播期和种植密度对油菜品种湘杂油7号产量及品质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播期和种植密度对湘杂油7号产量及品质有一定的影响,在相同播期条件下,湘杂油7号植株的株高、有效分枝数、单株鲜重、单株角果数、每角果粒数、芥酸和硫苷含量等均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而递减,千粒重与播期和种植密度关系则不明显;单位面积有效角果数、每角果粒数、千粒重是决定油菜产量的变异因子,其中单位面积有效角果数对产量的影响最大,每角果粒数次之,千粒重最小。综合不同播期和种植密度2因素处理对湘杂油7号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以9月15日播种、种植密度135000株/ha最好。  相似文献   

15.
通过田间试验,对几个利用温敏雄性不育亚麻雄性不育系配制的杂交种的产量表现及不育株率和不育株率对产量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亚麻杂交种和常规品种相比,具有显著产量优势。不育株和正常可育株相比,产量性状明显偏低,因此,杂交种不育株率的高低将影响杂交种的产量。  相似文献   

16.
以大西洋马铃薯为试材,研究了不同种级种薯对河西走廊马铃薯经济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原种,一级种作种薯,无论在株高、单株分茎数、单株茎叶鲜重,还是在单株结薯个数与单株块茎产量上都明显优于微型薯和二级种;不同种级闻原种、一级种的产量明显高于其他种级,一级种整薯产量最高,平均为51919.5kg·hm^-2,其次为原种整薯51558.0kg·hm^-2,二者之间差异不显著;同一种级整薯较切块产量高;小整薯比切块种薯有明显的生长优势,而且病害较轻、产量高。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寻影响胡麻种子产量的主要农艺性状,为选育高产胡麻品种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343份胡麻种质的种子产量与株高、工艺长度、分枝数、株果数、果粒数、千粒重、开花日数、全生育日数8个主要农艺性状进行相关性、多元回归和通径分析。[结果]胡麻的主要农艺性状变异系数达3.83%~24.93%,平均变异系数为16.77%,平均遗传多样性指数为1.97;株果数、果粒数、千粒重对种子产量的总影响达到92.17%,能较好地预测胡麻种子产量的变化;株果数和分枝数与种子产量成极显著正相关(P0.01),而且株果数对种子产量的直接作用最大(P=0.742),相关系数最高(r=0.776)。[结论]株果数是决定胡麻种子产量的主要农艺性状。  相似文献   

18.
紫苏12个农艺性状与产量的灰色关联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应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对11份紫苏材料的12个农艺性状与产量的关联度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2个性状和产量之间的关联度由大到小依次为单株产量、千粒质量、分枝位、二次有效分枝、一级分枝顶穗长、一次有效分枝、株高、顶部第1节间长、茎粗、主花序有效长度、基部第1节间长、主花序有效角果数.因此,紫苏高产育种中应注意单株产量以及大粒型、多分枝、长穗型植株的选育.  相似文献   

19.
辣椒果实的生长发育是“S”形曲线。30天左右可达到商品成熟,45天即可红熟。40天果龄的种子才具有发芽力,在不经过后熟情况下,刚具发芽力的种子与红熟果实种子的发芽情况差异不显著。后熟对种子质量具有明显促进作用,但不同成熟度的果实,最佳后熟期不同。果实大小与种子数、种子重呈显著正相关;大果实的种子质量优于小果实的种子质量;果实在植株上的分布不同,对种子质量也产生很大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