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兴国 《食用菌》1993,15(4):23-24
用甘蔗渣袋式栽培黄背木耳,成本低、效益好、原料来源广。我们经两年多的栽培实践,取得了显著效果,生物效率达160%以上。现将该技术介绍如下:(一)安排栽培季节根据我地的气候条件,每年可安排春、秋两季,春季于2月下旬~4月上旬培育菌袋,5月上旬~6月中旬出耳;秋季在7月上旬~8月中旬培育菌袋,9月上旬~10月下旬出耳。  相似文献   

2.
以生产常规配方为对照,以30%,50%的紫茎泽兰替代常规配方中的棉子壳、玉米芯等主要原料栽培食用菌,结果表明,黄背木耳的产量较常规配方显著提高,可以作为利用紫茎泽兰栽培食用菌的候选品种;但其菌丝生长速度显著降低,可能导致黄背木耳生产的周期延长,降低生产效率。  相似文献   

3.
黄背木耳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一个新品种,形态象毛木耳,但比一般毛木耳细嫩。可用各种代料进行瓶栽、袋栽,也可用段木栽培。用塑料袋裁培,生物效率可达100%。现将其栽培技术介绍如下:(一)栽培季节安排:黄背木耳属中高温型,菌丝在10~32℃均能生长,以22~28℃最为适宜;子实体在20~30℃能生长,但最适宜是25~28℃。在四川地区的气候条件下,每年只能栽培一次,无论是瓶栽、袋栽或段木栽培,每年1~2月须备种备料,3~4月正式栽培,5~8月出耳采收,7~8月是盛产期,9月下旬采收完毕,一般可采收3~4批耳。  相似文献   

4.
四川黄背木耳高产栽培技术刘本洪(四川省农科院土肥所微生物室成都610066黄背木耳是一种大众化食用真菌,具有易栽培、抗病性强、经济产量高、生产周期短等特点。四川年栽培量一直稳定在25亿袋左右,占全国生产量的90%以上。随着栽培规模的扩大,产量高低悬...  相似文献   

5.
黄背木耳是毛木耳中质量较好的一个种,用棉籽壳、杂木屑栽培具有生长周期短、产量高等特点。生物效率可达70~100%,本研究是以蔗渣为主料的不同添加料栽培黄背木耳,取得了生物效率61.4~76.0%的好结果。  相似文献   

6.
黄背木耳是四川省80年代初从台湾引进的一个优良新品种,比毛木耳生活力强、朵大、肉厚,具有清香脆嫩、产量高的特点。主要适宜棉籽壳、锯木、玉米芯、稻草等原料进行袋栽,每袋可产干耳150—250克。由于时间短,效益高,销售好,发展非常迅速。四川省目前黄背木耳又发展到50多个县,主产于简阳、金堂、中江、合川、剑阁等县,91年全省黄背木耳产量达5000多吨,产值1亿多元。黄背木耳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与黑木耳基本相同,而价格低于黑木耳的一半,深  相似文献   

7.
我省黄背木耳生产发展较快,上千袋近万袋的生产户比较普遍,如何提高单产是众所关心的问题,笔者通过几年的实践,对蔗渣袋裁黄背木耳如何夺取高产,积累了点滴经验,现将有关高产技术介绍如下:(一)培养料的配制黄背木耳售价低,因此必须选用经济合理的配方以降低成本.常规蔗渣料配方需加20%左右的麸皮或米糠,不但成本高,而且灭菌困难污染率高.经过几年摸索,选用了下述两个配方,取得较为满意的效果.A.蔗渣85%,玉米粉12%,石膏  相似文献   

8.
张彪 《食用菌》2000,22(1):22-23
安徽省阜南县是平原地区,目前全县黄背木耳发展迅速。但由于木屑、棉子壳原料供不应求,直接影响黄背本耳的进一步发展,为解决原料短缺问题,1998年春季我们进行了用稻草袋栽黄背木耳的试验,现将结果报道如下:1稻单处理 稻单处理好坏是栽培成败的关键。稻草表层有一层较厚的蜡质保护层,其表皮细胞内硅酸盐含量较高,它影响菌丝的酶活性,又不利菌丝分解稻草中的纤维素和半纤维素;由于稻草生长和存放时间较长,特别是晚稻草,其表面有很多霉菌孢子,易造成栽培污染。我们主要采取以下三种软化稻草的处理方法:①碾压法:把无霉变…  相似文献   

9.
黄背木耳病虫害防治孔凡海(四川省云阳县江口食用菌研究所634500)病虫及杂菌的为害,是黄背木耳生产的大敌。如不及时防治,对木耳产量和质量都有严重影响,重者造成绝收。目前,影响黄背木耳生产的主要病虫害有以下几种:(一)杂菌类常发生在菌袋接种后,进入菌...  相似文献   

10.
黄背木耳生活力强,抗杂菌污染,容易栽培成功,所以近年来袋栽黄背木耳发展很快.但黄背木耳的耳片厚,感观和口感差,销路不畅.笔者在实践中,已摸索出提高其质量的点滴经验,现简介如下.总的管理原则:要干湿结合,前期光线要强,后期光线要暗,供水要足,使耳片充分展开,耳毛缩短、  相似文献   

11.
黄背木耳是1981年由日本友人从台湾引入四川的一个毛木耳新品种,我县经过十余年的试验推广,从1986年已形成规模性的商品化生产。近来我会配合县府对全县食用菌生产进行了大检查,以乡为单位,分户造册统计,1993年全县食用菌生产3500万袋,其中黄背木耳3200余万袋,今年产量、质量普遍好,每袋可产干耳0.12—0.18公斤,最低  相似文献   

12.
王鸿  刘芳秀 《食用菌》1993,15(6):9-9
为了寻求优质高产毛木耳新品种,我们在栽培黄背木耳的基础上,于1990年分别引进了白背木耳3039、粗木耳Au-2等四个新菌株,于1992年进行了出耳品比试验,现将结果报道如下:一、材料和方法(一)供试菌株黄背木耳为本中心保藏菌种,白背木耳3039和粗木耳4034引自台湾,粗木耳Au-2引自广东,紫木耳引自上海.(二)培养料配方①母种采用PDA+麸皮培养基;②原种和栽培种培养基为棉子壳77%,木屑10%,麸皮10%,石膏、磷肥、糖各1%,水分56.5%,用2%  相似文献   

13.
随着食用菌代料资源的拓宽,木耳代料栽培技术也在进一步研究和推广。由于毛木耳适应性广,抗性强,产量高,易推广,在我们多年试验和栽培实践的基础上,初步摸索出了木屑袋栽毛木耳的高产配套技术,现总结如下。 (一)筛选复壮优良毛木耳品种 经我们多年的品种比较试验,初步筛选出Au897、杂交40、黄背毛木耳较为适宜木屑袋式栽培,其中以Au897、杂交40表现最好。这三个品种菌丝洁白、浓密、粗壮,生活力强,污染率低(污染率Au897为5.6%,杂交40为6.6%,黄背木耳为16.5%),平均生物学效率:Au897为137.68%,杂交40为114.08%,黄背木耳为123%。 (二)选择适宜的栽培季节 毛木耳系中温偏高品种,菌丝生长最适温度为25~28℃,而子实体在22~30℃范围内生长均良好。根据我省的气温条件,春耳期  相似文献   

14.
黄背木耳营养丰富,食味鲜美,是我国主要的食用菌之一。自古以来,它被列为“山珍“之一,又是烹调高级菜肴的佐料。传统栽培木耳的原材料是段木、棉子壳和木屑等。平原地区段木缺乏,若用棉子壳作主要原料栽培黄背木  相似文献   

15.
鲁山县位于河南省平顶山地区伏牛山东麓,发展食用菌有较长的历史,其中黄背木耳是拳头产品,生产量最大,目前有四万多户的生产规模,最高年份生产量达到一亿多袋,干耳产量达到12000多吨。产品遍及全国各地。目前是我国北方最大的木耳生产基地。鲁山黄背木耳由于当...  相似文献   

16.
黄背木耳营养丰富 ,质脆可口 ,含人体必需的氨基酸 ,具一定的医疗保健作用。既适鲜销 ,又可干制 ,是一种投资少、见效快、收益大、极具发展潜力的食用菌新品种。笔者从 1997年开始进行黄背木耳引种驯化和栽培试验 ,目前在我县 9个乡镇开展大面积示范栽培均取得成功。现将其袋料栽培技术介绍如下。1 栽培季节黄背木耳子实体分化温度以 2 4~ 2 8℃的中温最适宜 ,温度过高过低均不利菌丝分化。我国南方地区一般以 3~ 4月播种最为理想 ,少数地区可提前到 2月或推迟到 5月播种。2  原材料及培养料配方2 .1 原材料 适合黄背木耳袋料栽培的原…  相似文献   

17.
研究黄背木耳对正常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通过小鼠迟发型变态反应、ConA诱导小鼠脾淋巴细胞转化试验、血清溶血素抗体生成试验、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吞噬鸡红细胞试验、小鼠碳粒廓清试验等方法,测定黄背木耳对正常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黄背木耳能显著有效的增强正常Balb/c小鼠迟发型变态反应免疫、淋巴细胞转化能力和NK细胞活性。黄背木耳能够从细胞免疫功能方面达到增强正常小鼠免疫系统功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新疆于1988年开始推广木耳立体袋栽技术,但主要品种都属毛木耳类,如台湾黄背木耳、紫木耳817等。毛木耳产量高,抗逆性强易栽培,但商品性较差,市场消费量不大,难以大面积推广。为了选出适应新疆自然条件下栽培的黑木耳优良品种,形成商品生产规模,我们于1989~1991年对六个引进的黑木耳菌株进行了品比试验,现将结果简报如下:  相似文献   

19.
秋延后温棚黄瓜连作黄背木耳高效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吴祖峰  王澄澈 《食用菌》2000,22(3):34-34
保护地栽培蔬菜目前已成为广大菜区的主要生产形式,但生产中各种保护地设施利用率偏低。而温棚内特有的温湿条件又极有利于多种食用菌的生长发育。为此,我们自1997年以来开展了温棚蔬菜立体、高效、周年栽培技术模式的研究,取得了一系列的研究成果。本文将秋延后温棚黄瓜连作黄背木耳高效栽培的技术总结报道如下:1时间安排我省中西部地区秋延后黄瓜9月下旬定植,元旦春节大量上市,2月上旬栽培结束,此时棚温 20℃左右,黄背木耳的出耳(15—18℃)。因此,10月份开始母种原种制备,11月开始栽培用种生产,菌袋生产安…  相似文献   

20.
杨礼荣 《食用菌》1993,15(3):23-23
黄背木耳袋栽是我县的一项支柱产业。经过我场的多年栽培,该品种在组合配料中表现良好,一般每百公斤干料可产干耳20~25kg。现将栽培技术介绍如下:(一)菌种的制备原种与生产种配方为:棉子壳50%,玉米芯20%,杂木屑10%,玉米粉5%,米糠10%,磷酸二氢钾0.2%,石灰3%,糖、硫酸镁、石膏各1%。采用750ml 的广口瓶装料,聚丙烯薄膜封口,橡皮筋扎紧,常压灭菌100℃保持8~10小时。无菌操作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