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吡虫啉防治柑桔潜叶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衢州地区防治柑桔潜叶蛾常用的药剂有杀虫双、氰戊菊酯、好年冬等杀虫剂,但因高温季节使用杀虫双易产生药害,氰戊菊酯药效期短等诸多因素的制约,影响柑桔潜叶蛾的防治效果。近几年,随着吡虫啉的开发应用,吡虫啉在防治柑桔蚜虫、柑桔黑刺粉虱上相当成功。本研究是对柑...  相似文献   

2.
灭幼脲防治柑桔叶蛾的效果曹炎成(浙江龙游县农业局,324400)柑桔生产上由于多年连续使用拟除虫菊酯类农药防治潜叶蛾,致使害虫产生较强抗性,防治效果下降。为此我们于1993年8月在兰塘乡江塘山9年生柑桔园中进行了灭幼脲防治柑桔潜叶蛾的试验。试验设计:...  相似文献   

3.
苏文伟 《植物医生》1999,12(6):40-40
柑桔潜叶蛾(PhyllocnistiscitrellaCtaintion)是柑桔生产上的一种常见害虫,严重时秋梢受害可达100%。近几年,随着新农药的不断开发,防治柑桔潜叶蛾的药剂很多,但因柑桔潜叶蛾的抗性正逐年增强,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柑桔潜叶蛾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4.
钱开胜 《植物医生》2004,17(5):15-16
柑桔潜叶蛾又名鬼画符,是柑桔类果树新梢的主要害虫,该虫的发生时期、发生量和防治方法都较难掌握.当前果农采取的普遍对策是每隔3~5 d喷药1次,连续6~7次直到新梢老熟.而这种盲目用药方法,不仅消耗人力物力,杀伤潜叶蛾天敌,也极易导致潜叶蛾的抗药性产生.因此,在生产上要准确掌握柑桔潜叶蛾的发生规律,采用合理、有效、经济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5.
为了明确“卡死克”对柑桔红蜘蛛及潜叶蛾的防治效果,掌握最佳使用时期和最佳使用量,我们对柑桔红蜘蛛及潜叶蛾采用5%“卡死克”800倍、1000倍、1200倍液不同浓度进行了防治对比试验,现将试验结果报告如下:一、试验材料与方法1.试验药料:5%“卡死克”。2.试验方法:在柑桔红蜘蛛与潜叶蛾盛  相似文献   

6.
登记作物防治对象用药量(有效成分)施用方法PD 85154一46一F00一0058浙江省温州市蔬菜农资分公司 2既氛戊菊醋乳油//fenvalerate/2000.10.15至2001.10.15/中等毒 棉花蚜虫、红铃虫等75一150克/公顷喷雾 柑桔树潜叶蛾等l于ZopPm喷雾 果树梨小食心虫等10一20PPm喷雾 蔬菜蚜虫、菜  相似文献   

7.
柑桔潜叶蛾Phyllocnistis CitrellaStainton是柑桔类果树的主要害虫之一.柑桔潜叶蛾发生期的预测目前主要采用发育进度预测法进行.笔者通过对柑桔潜叶蛾在室外自然条件下进行饲养,求得其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从而建立历期预测式,作为预测柑桔潜叶蛾的发生期的方法.现将结果报道如下:一、饲养及观察记载方法1986年7月至12月和1988年5月至10月在岑溪县城附近的上奇柑桔园对柑桔潜叶蛾卵、幼虫和蛹在室外自然条件下进行饲养观察.共饲养卵8批,幼虫10批,蛹9批,每批饲养50头.  相似文献   

8.
应荣枢 《植物保护》1982,8(4):22-22
柑桔潜叶蛾Phyllocnistis citrella Staint为害柑桔嫩叶、嫩梢,使叶片卷曲变为畸形,乃至提早脱落。卷曲虫叶,常常成为多种害虫的藏身之所。在柑桔溃疡病区,潜叶蛾还能加剧这种病害的为害。 宜昌县自1976年以来,发展柑桔近3万亩,每年育柑桔苗数百亩,柑桔潜叶蛾为害严重。 发生与为害  相似文献   

9.
柑桔潜叶蛾的防控技术湖北省秭归县植保植检站(443600)宋凤平柑桔潜叶蛾是柑桔新梢、嫩叶的主要害虫之一。据我县资料记载1985年和1989年有80%的柑桔苗圃和60%的幼龄桔园受害,影响秋梢抽发和生长,导致大部分嫩叶卷曲、光合作用减弱,造成小虫大害...  相似文献   

10.
李亿坤 《植物保护》1989,15(1):44-44
1987年8—10月在我校农场苗圃地和柑桔园,应用甲氰菊酯进行了防治潜叶蛾和凤蝶试验。 柏桔潜叶蛾试验在上年嫁接的红江橙和1年生酸柚苗圃地进行。柑桔凤蝶试验在苗圃地和5年生柑桔园进行、设20%甲氰菊酯  相似文献   

11.
丁勇  黄明度 《昆虫天敌》1994,16(2):67-72
XRP-473是灭幼脉类杀虫剂,试验结果表明,对柑桔潜叶蛾和柑桔木虱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对一些柑桔害虫的天敌较安全。用70ppmXRD-473防治潜叶蛾1-2龄幼虫,校正死亡率为78.7%和93.6%,作为对比的杀灭菊酯为22.%。用50ppm防治柑木虱初龄若虫校正死亡率91.15%,但对上述两种害虫的老龄幼、若虫效果稍差。用50ppm对脯食性天敌草蛉、蜘蛛、瓢虫捕螨田间施药试验,10天后几种天敌数  相似文献   

12.
赵明 《植物医生》1999,12(1):45-45
为害柑桔、柚有多种害虫:螨、蚧、蚜虫、粉虱、叶甲、天牛、潜叶蛾、凤蝶、实蝇等。但两成以上的损失来自蚧壳虫。蚧壳虫危害,造成柑桔叶色发黄、枝梢枯萎、落果、树势衰弱、甚至全株死亡。因此防治蚧壳虫是果农的首要植保措施之一,在目前市面上针对蚧壳虫的药剂较多,...  相似文献   

13.
柑桔潜叶蛾Phyllocnistis citrella Stainton是柑桔新梢的重要害虫之一,主要以幼虫在嫩叶表皮下钻蛀危害。受害叶片卷缩变硬,严重影响光合作用的进行。笔者从1986年—1988年共用了三年时间对柑桔潜叶蛾进行了观察与研究。现将其为害习性简报如下: 根据田间调查和室外饲养观察,柑桔潜叶蛾在我县一年最多可发生15个世代。第一代成虫随着柑桔春梢的抽发转入春梢产卵危  相似文献   

14.
农地乐5225%乳油,具有强烈的触杀、胃毒、熏蒸作用,用药量少,击倒力强,药效稳定,持效期可达1周以上,主要用于棉花、果树、蔬菜上防治棉铃虫、红铃虫、蚜虫、红蜘蛛、菜青虫、美洲斑潜蝇、小菜蛾、柑桔潜叶蛾、桃小食心虫等。其用量用法为:农地乐对鱼类高毒...  相似文献   

15.
柑桔潜叶蛾是重庆市柑桔秋梢期的主要虫害 ,尤以秋梢抽发盛期和晚秋梢受害最重。潜叶蛾 1年发生约 10代 ,世代重叠 ,秋梢受害率一般在 30 %以上 ,重的达 10 0 % ,严重影响树势新梢生长 ,影响翌年开花结果 ;同时“虫害叶”还诱发其他病虫 ,危害甚大。为此 ,要加强对虫情监测 ,及时帮助果农落实防治措施 ,把虫害控制在允许阀值内 ,把农药最高残留限量 ,控制在国家规定范围内 ,以确保无公害柑桔生产丰收。1 发生趋势2 0 0 3年秋梢柑桔潜叶蛾发生程度为 3级 ,局部地区发生程度为 4级 ,发生面积约 5万hm2 。主要依据 :1.1 虫源基数较高据 5个区…  相似文献   

16.
植物挥发性成分对柑桔潜叶蛾产卵行为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柑桔潜叶蛾成虫对寄主和产卵部位的选择是其生存和种群发展的生物学基础。人工叶片法试验结果表明,寄主植物幼嫩叶中的挥发性化学物质对柑桔潜叶蛾成虫产卵有明显的引导作用,但不同柑桔品种对成虫产卵的影响没有显著差异,显示其含有相同的挥发性物质。用非寄主植物叶片试验发现,其挥发性物质对成虫产卵有明显的驱避干扰作用。马缨丹和印楝叶对成虫产卵的驱避中量(ORD50)分别为13.5和49.4mg鲜叶。  相似文献   

17.
试验结果表明 :10 %毒·高氯微乳剂 80 0倍、 10 0 0倍液喷雾 ,在柑桔新梢长 2 m m左右时施第 1次药 ,7d后再施第 2次药 ,药后 3d检查 ,对柑桔潜叶蛾的防治效果分别为 83.83%、 73.6 1% ,在新梢老熟时调查保梢效果 ,分别达 82 .4 9%、78.32 % ,均显著优于对照药剂 ,是防治柑桔潜叶蛾的较好药剂。  相似文献   

18.
柑桔潜叶蛾(Phyllocnistis Citrella Stainton)是柑桔新梢的主要害虫之一。在我们的测报与防治工作中经常会遇到柑桔潜叶蛾危害程度(包括危害叶率和危害指数等)的调查问题。在调查取样时,对于一株树是否有必要按照过去的方法分东、南、西、北等几个方位去取样?是否需要分别在树的底部、中部、顶部都抽取样本(即是否要按一定的高度分层次去抽取)?这些都是调查过程中首先遇到的问题。笔者针对这些问题作了初步的探索。  相似文献   

19.
氟啶虫酰胺属于吡啶酰胺类杀虫剂,为了探明其对柑橘木虱、粉虱、蚜虫、潜叶蛾等柑橘嫩梢期主要害虫的防治效果,于2014年进行了田间小区药效试验。结果表明,氟啶虫酰胺10%可湿性粉剂对柑橘蚜虫(桔蚜和桔二叉蚜)的防效最好,33.3mg/L药后3、7d的防效都超过97.7%;其次是柑橘粉虱,药后2~20d防效为61.52%~86.75%;对柑橘木虱和潜叶蛾的防效较差。防治柑橘木虱的2次试验,仅25.0mg/L在药后3d的防效达56.5%,其余防效均低于50%;33.3mg/L对柑橘潜叶蛾药后5d的防效为34.66%;氟啶虫酰胺10%可湿性粉剂对柑橘蚜虫和柑橘粉虱的防效较好,推荐使用浓度为33.3~50mg/L;对柑橘木虱和柑橘潜叶蛾的防效较差。  相似文献   

20.
柑桔病虫害的夏季防治宜昌市窑湾农技站(443002)钟仕田夏季高温多雨,并伴有夏旱、伏旱天气出现,从物候期来看,柑桔处于第二次生理落果至果实膨大期,夏秋梢大量抽发。高温多雨抑制了红、黄蜘蛛等螨类的发生,但利于蚧类、潜叶蛾等害虫发生。同时各种捕食性和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