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4 毫秒
1.
通过测定外繁制种花卉仙客来灰病菌孢子(灰葡萄孢)萌发的适宜条件,确定适宜孢子萌发的温度、营养条件以及灰葡萄孢菌丝生长的适宜条件,确定温度、营养条件对菌丝生长的影响,对于外繁制种花卉病害——仙客来灰霉病的预防具有一定参考价值,同时也有助于提高外繁制种花卉仙客来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2.
福建省烟草灰霉病的发生与病原鉴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观察并记述了福建省烟草灰霉病的发生特点和病害症状。结果表明,烟草灰霉病的病原鉴定为灰葡萄孢(Botrytis ci-nerea),接种实验表明该病原菌具有很强的致病力,可以侵染叶片和茎部,致整株烟苗枯萎死亡。  相似文献   

3.
月季灰霉病是贵阳市乌当区月季种植区发生最严重的真菌病害之一。本研究采用组织分离法和致病性测定,分离到1株引起该病的病原菌,通过形态学特征观察及RPB2、HSP60、G3PDH多基因序列分析,表明引起该病害的病原菌为灰葡萄孢(Botrytis cinerea)。生物学特性研究表明:该病原菌生长较好的培养基为PDA;菌丝生长最适碳、氮源分别为葡萄糖、硝酸铵;最适生长温度为20℃;最适pH为6;光照对病原菌菌丝生长差异显著,其中12 h光暗交替条件下病原菌生长较好。病原菌菌丝致死温度为42℃10min。  相似文献   

4.
香葱灰霉病病原鉴定及其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明确香葱灰霉病病原及其生物学特性,采用单孢分离法分离香葱灰霉病病原菌,依据病原菌形态特征及r DNA-ITS序列分析结果,鉴定香葱灰霉病病原为灰葡萄孢菌(Botrytis cinerea Pers.),同时对其生物学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病原菌在供试的10种培养基上均能生长,最适宜培养基为PDA培养基;供试的9种碳源和11种氮源中,最利于病原菌菌丝生长的碳源为可溶性淀粉,氮源为酵母粉;在pH值为4.0~12.0条件下,病原菌都能生长,最适pH值为5.0~6.0;病原菌在4~30℃均能生长,适合病原菌菌丝生长的温度为15~25℃,25℃时病原菌菌丝不仅生长快且非常浓密,温度高于30℃菌丝停止生长;菌丝致死温度是52℃(10 min)。  相似文献   

5.
【目的】明确云南省金线莲种植基地金线莲灰霉病病原菌。【方法】采用组织分离法对病原菌进行分离纯化,并完成柯赫氏法则验证。根据病原菌的形态特征、rDNA-ITS和RPB2基因序列明确病菌种类。【结果】从发病组织分离获得纯培养病原真菌C2L2能导致金线莲发生灰霉病;根据形态特征与分子系统进化分析,将该病原菌确定为灰葡萄孢(Botrytis cinerea)。【结论】本研究为金线莲病害研究与防控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云杉灰霉病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云杉灰霉病由灰葡萄孢(Botrytis cinerea)引起,分布于新疆阜康、乌鲁木齐、呼图壁、玛纳斯、沙湾、霍城、伊宁、察布查尔、新源、巩留等林区,主要发生在苗圃,生长季节发生危害,尤以温棚育苗发病严重,寄主除本地的天山云杉(Piceaschrenkiana var. tianshanica)、雪岭云杉(P.schren-kiana)外,还有引种的青海云杉(P.crassifolia)、川西云杉(P.likiangensis var. balfouriana)。病原菌菌落在PDA培养基上以22℃生长最佳,第6天产生附着孢,第7天产生菌核,第10天产生分生孢子。菌核在4~28℃均能萌发,22℃萌发速度最快,1 d菌核萌发率即达63.3%。大田条件下,在新梢生长期(5月下旬至6月下旬)喷施25%多菌灵500~800倍液;在温棚育苗条件下,重病区每年喷药2~3次,每次间隔7~10 d,每天定时2次揭开棚膜距地面1 m,通风降低空气湿度,可消除云杉灰霉病危害。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分离到1株草莓灰霉病病原菌HM-1,采用生长速率法测定了8种相对新型杀菌剂对该菌株的室内毒力.结果表明,在供试8种杀菌剂中,咯菌腈对草莓灰霉病菌的室内毒力最高,EC50值为0.461 mg/L,相较于吡唑醚菌酯的相对毒力指数为8.182;氟环唑、氟硅唑、咪鲜胺和己唑醇对草莓灰霉病菌的室内毒力也较高,EC50值分别...  相似文献   

8.
[目的]鉴定北京昌平地区百合灰霉病病原菌,并明确其生物学特性,为该病害的预测、防治及百合抗病育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柯赫氏法则从东方百合索邦灰霉病病株中分离纯化获得致病菌,结合形态学及分子生物学方法鉴定病原菌种类;并利用菌落生长法和血球计数板孢子计量法研究病原菌的生物学特性.[结果]从索邦灰霉病叶片病斑上分离获得灰霉病病原菌(标记为CX1),利用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方法鉴定CX1菌株为灰葡萄孢菌(Botrytis cinerea Pers.).CX1菌株菌丝生长和产孢的最适培养基为PSA培养基,最适温度为20℃,最适光照环境为光暗交替(12 h光照/12 h黑暗),菌丝生长的最适pH为5~6,产孢的最适pH为6,菌丝生长和产孢的最适碳源分别为可溶性淀粉和蔗糖,最适氮源分别为牛肉膏和硫酸铵.[结论]引起北京昌平地区百合灰霉病的病原菌为灰葡萄孢菌.依据百合灰葡萄孢菌的生物学特性,生产中除使用化学和生物防治外,还可通过改变栽培环境、合理施肥、合理灌溉、合理密植、轮作等农业措施来抑制灰葡萄孢菌的生长和产孢,从而减轻病害发生.  相似文献   

9.
为探索大面积发展顶果木人工纯林是否存在生物灾害风险,于2009—2011年对顶果木人工林进行了有害生物监测调查。结果表明:危害顶果木的有害生物有15种,全部为当地原有物种,其中叶部害虫9种,枝干病虫害6种;15种有害生物中,13种危害程度轻微,在局部区域发生危害较严重的有干腐病、黛袋蛾。对顶果木有害生物可采用常规方法防治,在广西发展顶果木生物灾害风险较小。  相似文献   

10.
高尚士 《新农业》2004,(9):50-50
大岩桐别名落雪泥,属于苦苣苔科多年生球根花卉。叶肥厚翠绿.花钟状秀丽.有蓝、白、紫、红等色且带丝绒光泽。其主要特点是花期长、花朵大而鲜艳雍容华贵。初春到晚秋始终开花不断.是观赏价值很高的盆栽观赏花卉。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顶果木离体培养最佳方法。[方法]以顶果木种子获得的无菌苗进行离体培养,通过诱导丛生芽的发生,获得再生植株。[结果]采用MS+6-BA 0.8~3.0 mg/L+NAA 0.2~0.5 mg/L培养基、改良MS+6-BA 0.2~1.2 mg/L+NAA 0.18~0.2 mg/L培养基均能保持无菌苗的生长,其中改良MS+6-BA 0.2 mg/L+NAA 0.18 mg/L培养基最适宜无菌苗生长,但培养40 d后,未见芽苗分化;将无菌苗转入改良MS+6-BA 0.5~1.2 mg/L+NAA 0.2 mg/L培养基中培养,均能诱导芽的分化和增殖,培养20 d后,芽繁殖系数可达1.72~2.30,其中改良MS+6-BA 1.2 mg/L+NAA 0.2 mg/L培养基芽繁殖系数达2.30,总体芽苗生长情况差异不明显。[结论]改良MS+6-BA 1.2 mg/L+NAA 0.2 mg/L培养基为诱导顶果木最适培养基。  相似文献   

12.
目的明确云南省金线莲种植基地金线莲灰霉病病原菌。方法采用组织分离法对病原菌进行分离纯化,并完成柯赫氏法则验证。根据病原菌的形态特征、rDNA-ITS和RPB2基因序列明确病菌种类。结果从发病组织分离获得纯培养病原真菌C2L2能导致金线莲发生灰霉病;根据形态特征与分子系统进化分析,将该病原菌确定为灰葡萄孢(Botrytis cinerea)。结论本研究为金线莲病害研究与防控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3.
葡萄灰霉病研究进展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葡萄灰霉病是葡萄生产和贮存过程中的重要病害,严重影响葡萄产量和品质,文章从葡萄灰霉病症状、病菌形态、生物学特性、致病性、抗药性、病害发生规律以及防治等方面对葡萄灰霉病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4.
以广东河源地区温室大棚发病典型的金线莲病株为试材,对病原菌进行分离、致病性检测以及形态、分子鉴定。结果表明,引起广东河源金线莲叶片腐烂、茎部腐烂溢缩、植株倒伏等病症的是由葡萄孢盘菌(Botrytis)侵染引起的灰霉病。该病害在温室大棚低温高湿条件下易发病,且发病面积大、传染速度快。金线莲灰霉病的分离和鉴定可为制定相应的防治策略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以广东河源地区温室大棚发病典型的金线莲病株为试材,对病原菌进行分离、致病性检测以及形态、分子鉴定.结果表明,引起广东河源金线莲叶片腐烂、茎部腐烂溢缩、植株倒伏等病症的是由葡萄孢盘菌(Botrytis)侵染引起的灰霉病.该病害在温室大棚低温高湿条件下易发病,且发病面积大、传染速度快.金线莲灰霉病的分离和鉴定可为制定相应的防治策略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山东省番茄灰霉病病菌致病力分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目前山东省番茄灰霉病菌的致病力及其分化现状,利用离体叶片接种法,对2012年2~3月间采自山东省11个番茄主产区的22个菌株进行了致病力鉴定。结果显示,所有供试菌株均可引起供试番茄叶片发病,不同菌株致病力存在显著分化,且菌株间致病力与菌株地理来源并无相关性。同时采用十字交叉法测定了菌株的生长速率,并进行了菌株致病力与生长速率之间的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菌株生长速率与致病力之间呈中等强度水平的正线性相关。  相似文献   

17.
大棚草莓灰霉病防控难点与绿色防控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总结了大棚草莓灰霉病发生流行特点,分析了防控难的主要原因,提出了绿色防控措施,主要包括农业防控、物理防控、臭氧熏棚、药物防控、间接防治、改进喷药方式等方面内容,以期为草莓灰霉病的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选择来自上海的3株灰葡萄孢,扩增、测定其rDNA-ITS和RAPD种特异片段,并分析与之近缘的10种rDNA-ITS序列的差异性。结果显示:灰葡萄孢的ITS1、ITS2和RAPD种特异片段的长度和GC含量分别为147bp,42.18%/43.54%;160bp,46.88%;729bp,46.78%/46.36%。菌种间差异的范围:ITS1为0.014~0.102,ITS2为0.000~0.107。研究表明ITS序列和RAPD种特异片段均可作为灰葡萄孢鉴定的分子标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