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林业建设》2014,(4):F0002-F0002
2014年7月,首部系统研究《中国国家公园的探索与实践》一书正式由中国林业出版社出版,国家林业局局长赵树丛亲自为该书撰写了序言。该书由国家林业局野生动植物保护与自然保护区管理司张希武和国家林业局昆明勘察设计院唐芳林共同编著,由中国林业出版社出版发行。据悉,该书是中国大陆第一部从自然生态保护的角度系统论述国家公园理论和实践的书籍,在当前形势下,对于厘清对国家公园的认识,促进自然保护工作,加强生态保护力度、提升公众生态保护意识、对建设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2.
我国第一部全面系统研究世界重点生态工程的权威专著——《世界重点生态工程研究》日前由科学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 生态工程是在全球生态危机爆发和人们寻求解决对策的宏观背景下应运而生的,它是应用生态学中一门多学科渗透的新分支学科。20世纪以来,很多国家都开始关注生态建设,先后实施了一批规模和投入巨大的生态工程,其中世界10大重点生态工程是:美国“罗斯福工程”,前苏联“斯大林改造大自然计划”,加拿大“绿色计划”,日本“治山计划”,北非五国“绿色坝工程”,中国三北及长江流域等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退耕还林工程、野生动植物保护及自然保护区建设工程、速生丰产用材林基地建设工程。  相似文献   

3.
国家公园的建设成为保护自然生态环境及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模式,已经在中国大陆地区生根发芽.历时130多年的世界国家公园运动在法律规制、管理体制、资源利用、资金来源、规划设计等方面积累了宝贵经验,也留下了旅游设施膨胀、景观破坏加剧、生态系统完整性受损、周边环境管理被忽视等教训.中国边疆民族地区国家公园建设应积极借鉴国际经验、吸收相关教训,但不能照搬国外模式,应重视传统文化的保护与利用,注重社区参与能力建设与机制构建,加强建设与运营的监管,推进立法进程,探索多元化资金筹集方式.  相似文献   

4.
我国国家公园是一种新型的自然保护区模式,强调生态保护、国家性和全民公益性,近3年的试点工作卓有成效,但也凸显出一些问题。文中以研究内容和实际建设为线索,系统梳理我国国家公园和各类自然保护地的相关政策法规,总结我国国家公园发展及试点区基本情况,并探讨提出试点区建设发展的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5.
<正>2013年底以来,国家公园已成为多个部门热议的话题。与之相呼应的是多个省(区、市)也在紧锣密鼓地进行国家公园的研究规划和申报。一些本与国家公园关联不大的部门也表现出极大的热情。究竟中国的国家公园该如何兴建?在这里谈一点粗浅的认识。  相似文献   

6.
在总结国家公园概念和阐述百山祖国家公园概况的基础上,结合当地自然生态保护、建设理念与目标、管理体系建设等问题,以创建百山祖国家公园为载体,促使龙泉、庆元和景宁三个县(市)区域的相关部门、单位与乡镇村之间精诚团结、协同合作,全面推进百山祖国家公园建设,可为今后乃至全国其他省市地跨区域创建国家公园提供蓝本。为此,对龙泉、庆元、景宁三个县(市)跨区域创建国家公园,所涉及乡镇村进行了走访调查和回顾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国家公园自然生态环境保护的具体建议,从规范国家公园体制核心区域的统一事权分级管理、强化生态系统保护、促进社区协调发展、建立保护补偿政策、完善法律法规制度、规范区域宣传措施等6个方面给予积极创新,以补齐国家公园制度短板。以期为在制度管理上和管理体系建设修订上提升国家公园保护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7.
5月21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就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工作情况举行新闻发布会。国家林业局副局长印红介绍了发布内容,并就打击滥捕滥猎滥食野生动物的行为、野生动物保护与利用等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答记者问。国家林业局野生动植物保护与自然保护区管理司总工程师严旬、国家林业局森林公安局副局长张萍、国家濒危物种进出口管理办公室常务副主任孟宪林出席发布会并回答记者有关提问。  相似文献   

8.
我国作为世界上"多样性"财富最多的国家之一,在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作出了哪些努力,取得了哪些成就?我国极度濒危野生动物现在处于一种什么样的状况?极小种群野生植物保护又面临哪些问题?自然保护区建设和管理成效如何?为解答读者关注的一系列问题,本刊即日起与国家林业局野生动植物保护与自然保护区管理司、中国绿色时报和中国林业新闻网联合开展报、刊、网互动的大型宣传活动——"生物多样性保护.行动",敬请读者关注。  相似文献   

9.
舒兰市青松野生动植物自然保护区对保存物种资源、保护环境、维持生态平衡起着重要作用.本文对保护区的基本情况、建设情况等进行了介绍,对管理体系建设、管理队伍建设、管理制度建设进行了探讨,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保护区的发展设想与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0.
编者按:我国社会经济十二五建设于2011年顺利开局,2012年进入全面推进发展的阶段。如何适应十二五建设形势、林业发展大局,积极推进我国野生动植物保护与自然保护区建设管理事业,需要全体保护工作者深入思考的重大问题。为此,国家林业局召开了全国野生动植物保护和自然保护区建设管理工作交流会议。会议上,国家林业局野生动植物保护与自然保护区管理司张希武司长总结了2011年保护工作进展,分析形势和  相似文献   

11.
《林业建设》2012,(2):F0003-F0003
2012年3月23日,由国家林业局野生动植物保护与自然保护区管理司主办,国家林业局昆明勘察设计院协办的“国家林业局森林资源监督专员办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及自然保护区建设监督榆查培训班”在昆明举行。  相似文献   

12.
印红 《林业建设》2012,(3):11-14
全面回顾了野生动植物保护与自然保护区建设管理总体现状,分析了保护工作面临的形势和问题,论述了监督检查对加强野生动植物保护和自然保护区建设管理工作的重要意义,指出野生动植物保护与自然保护区建设管理的监督检查要不辱使命,切实履行好监督检查工作职责,确保监督检查取得实效。  相似文献   

13.
《云南林业》2010,(1):40-41
各州、市人民政府,省直各委、办、厅、局: 国家公园是由政府划定和管理的保护地,以保护和展示具有国家或国际重要意义的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及其景观,兼有科研、教育、游憩和社区发展等功能,是实现资源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的特定区域。近年来,我省积极探索建立国家公园保护模式.被国家林业局列为国家公园建设试点省。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施生态省建设战略,推进国家公园建设试点工作.探索资源保护和合理利用的有效方式.特提出以下意见:  相似文献   

14.
集群智慧的结晶是一切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在自然保护领域亦如是。2012年,自然保护领域迎来新一轮智慧火花的碰撞,自然保护工作者在思索中总结经验教训、探讨矛盾解决思路和创新工作方法。  相似文献   

15.
由国家林业局与中央电视台联合主办,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和中央电视台青少部具体承办的未成年人生态教育节目《绿野寻踪》,自2006年3月24日首播至今已整整一年了。一年来,节目以寓教于乐的形式,向少年儿童普及生态建设,野生动植物保护等方面的知识,深受全国广大少年儿童的喜爱,已成为向未成年人宣传生态建设和野生动植物保护相关知识及取得的成果,启迪他们热爱大自然的窗口和平台。  相似文献   

16.
《广西林业》2013,(10):48-48
2013年9月13日,由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国际野生动物贸易研究组织和世界自然基金会联合举办的“生态中国·野性之美”宣传活动暨全国保护野生动物宣传月启动仪式在北京举行。中国是世界上野生动物种类最丰富的国家之一,已记录的脊椎动物约6500多种,约占世界脊椎动物种类总数的10%。其中,大熊猫、金丝猴、华南虎、朱鹦、扬子鳄等470多种陆栖脊椎动物是仅分布于中国的特有物种。中国政府十分重视野生动物保护工作,1950年发布了《稀有生物保护办法》,1956年国务院批准建立中国第一批自然保护区。1999年10月,国家林业局对今后50年的全国野生动植物及自然保护区建设进行了全面规划和工程建设安排。2001年6月由国家林业局组织编制的《全国野生动植物保护及自然保护区建设工程总体规划》得到国家计委正式批准,标志着中国野生动植物保护和自然保护区建设新纪元的开始。  相似文献   

17.
概括总结基层野生动植物保护管理队伍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就如何加强基层野生动植物保护管理队伍建设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8.
刘泽英 《中国林业》2013,(23):20-23
近年来,我国不断加强野生动物保护力度,尤其是党的十八大召开以来,野生动物保护更是作为当前一项重要工作被提上议程。候鸟安全迁飞,野生动物远离餐桌,人工繁育大熊猫成功放归野外,朱鹦等濒危物种数量稳定增长,丰富多彩的生物圈得到充分保障,中国野生动物保护事业取得了显著成效,为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作出了突出贡献。  相似文献   

19.
《广西林业》2012,(11):50-51
自2008年来,自治区林业厅野生动植物和自然保护区管理站坚持严格保护、科学管理、积极发展、持续利用,多举措推进湿地保护,加强野生动植物保护和自然保护区建设,加快林业GEF项目实施,成效显著。  相似文献   

20.
野生动植物保护事业的发展已成为当前世界上衡量一个国家科学文化和精神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已成为国际文化交流和人类共同关注的一项重要内容,已成为国与国之间政治较量的砝码之一。我国野生动植物保护在全球林业大环境中已逐渐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保护和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