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水灭火森林消防设备系统研究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用水灭火是林业发达国家首选的林火扑救方法,然而水灭火在我国森林防火中至今未能普及.该文分析了其中的原因,并介绍了作者和他的研究集体针对我国林区特点的一系列研究成果,包括轻型消防泵、车载可卸式森林消防装置、轮式和履带式森林消防车,以及便携式长距离山地供水灭火系统等一系列用水灭火的森林消防设备.这些成果代表了我国森林消防中水灭火技术的发展.提出了更新现有装备模式,加大力度推广和普及水灭火森林消防技术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2.
林火扑救中高效组合灭火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北京地区森林防火至关重要,但在林火扑救方面尚存在薄弱环节,表现为发现火情不能快捷到达火场,火情变化不能及时探测并应对,扑火力量装备不够精良等问题.本文在北京森林防火现状调查的基础上,运用现代林火理论并结合计算机应用技术,建立了林火扑救装备管理系统.主要利用航空灭火、GPS定位导航等关键技术优化配置水灭火技术装备,建立了高效、快速的森林灭火系统.该研究可提高快速森林灭火和依据现场变化及时调整灭火方案的能力,同时客观上提高了扑火人员和装备的安全性,值得应用及进一步改善.  相似文献   

3.
以我国近年来发生的重大森林火灾为研究对象,用灭火效率的量化公式对实际火灾中单一的灭火技术与提出的合成灭火技术方案进行分析比较,得出较佳的灭火技术方案.  相似文献   

4.
灭火水枪有许多其他灭火工具不能比拟的优点,在扑救火灾时也无法被其他工具所代替,扑火效率高、工作可靠、使用携带方便,主要用于扑救低强度火、降低火势、清理火场、扑灭地表火等,适用于陕西省秦岭林区森林火灾的扑救,深受广大群众的喜爱。  相似文献   

5.
6.
多年来,塞罕坝机械林场把森林防火工作当作关系自身生死存亡的头等大事来抓,取得了建场48年未发生较大森林火灾的优异成绩。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根据塞罕坝林区的气候、水文特点,以及林场现有防扑火设备的条件,建立更为科学的水灭火系统既有必要性,又有可能性。水灭火系统建设将对林场及周边地区的生态、社会和经济三方面产生积极的影响,有力推动当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
提出了环泵泡沫比例混合器和泡沫压力比例混合器在相应灭火系统中的应用、安装和操作中应注意的问题,对两种泡沫比例混合器组成的系统进行了对比,认为环泵比例混合泡沫灭火系统采用正压进水,可以克服负压进水方式存在的缺陷,比较适合油库火灾的扑救;压力比例混合泡沫灭火系统灵活性、匹配性较差,适用于泡沫混合液流量相对不变的火灾扑救。  相似文献   

8.
以水灭火设备在森林火灾扑救中的实际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水灭火是现代条件下扑救森林火灾最有效的手段之一。本文论述了以水灭火技术在木兰围场国有林场管理局森林火灾扑救中的运用情况,包括立足现有技术条件,充分发挥以水灭火装备的战力水平;加强人才队伍培养,掌握多种技术装备的使用方法;着眼长远发展,筹措并举,搞好水源补给建设,以期为该局采取以水灭火措施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黄郑华  李建华 《油气储运》2012,31(10):768-770,776
工艺灭火措施是扑救油罐火灾的有效方法。详细介绍了关阀断料、开阀导流、搅拌灭火、填充物料、系统置换、排除积水、筑堤导流7项工艺灭火措施的工作原理和适用范围,提出了这些措施在应用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事项,分析了工艺灭火措施运用不当引起的严重后果。通过采用简单、有效的工艺灭火措施,成功扑救了大连石油储备罐区内输油管道爆炸起火引发的火灾,避免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10.
针对我国传统森林火灾扑救实行"人海战术"、不计成本、效益不高、技术手段落后等实际情况,运用新军事变革中精确打击、市场经济中成本效益和现代林业中精准林业理论,提出新形势下森林火灾扑救的创新理念与模式——精确灭火,并阐述其内涵、基本要素及实现途径,使武警森林部队森林火灾扑救理念与模式与时俱进地适应中国特色军事变革与市场经济和现代科技创新发展的时代要求.  相似文献   

11.
结合某大型火力发电厂的工程特点,以其中一台主变压器为例介绍了水喷雾灭火系统的组成及其联动控制,指出了在设计和应用中存在的不足,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12.
姜永涛  李辉 《油气储运》2000,19(3):22-26
介绍了库鄯输油道采用的INERGEN气体自动灭火系统的组成、特点、工艺及操作主要设备参数以及测试方法等,对该系统的维护及保养提出了几点建议,该系统的建立可有效地保护库鄯输油管道首末站的站控室,通信机房、UPS间及减压站的柴油发电机房、配电室,站控室,通信机房及UPS间等。  相似文献   

13.
本文在认真总结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碌曲县双岔林场森林防灭火取得经验的基础上,详细分析其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措施,以期促进林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为了评价森林灭火作业水囊背负时操作人员的脊柱受力,优化水囊背负的参数,建立了背负水囊与脊柱一体的生物力学模型,分析了背负水囊的质量、重心位置及人体背负姿势对第五腰椎与骶椎椎间盘L5/S受力的影响,并提出了有效减轻脊柱受力的水囊背负措施。结果表明:水囊的质量、重心位置和人体背负姿势均对L5/S内压有较大影响;为了保证脊柱受力安全,水囊背负质量应小于29kg;前屈姿势背负状态下,当人体上半身轴线与水平面夹角θ小于71°背负时,L5/S内压比直立姿势和θ大于71°的稍微前屈姿势背负时急剧增大,因此应尽量避免过度弯腰背负。  相似文献   

15.
该文选择尖峰龄、五指山和霸王岭3处典型的生态系统类型的保护区,通过实地调查,结合现有资料的收集和整理,采用统计各保护区的高等植物、陆生脊椎动物的各分类单位的数量、种属分类分布格局、特有成分和主要保护物种分布状况的方法,分析不同保护区物种分类多样性.研究结果表明:在高等植物分类多样性方面:蕨类植物在海南的高等植物中占有较大比例;裸子植物在种子植物中占较小比例;各保护区种子植物的科都占海南的90%左右;属的比例为80%;种的比例在70%左右.初步统计3个保护区的种子植物约2 600种,占整个海南种子植物的93.4%.可以认为3个保护区包含海南热带森林的大多数物种.同时,初步构建了分类多样性指数.属特性及其分类分布格局的研究表明各类属的变化规律符合幂函数规律,说明单种属和寡种属占有较大的优势;而热带森林破坏对于多数单种属种群动态影响较大.3个保护区共有17个特有属,尖峰岭的特有属多样性最高.高等动物分类多样性方面尖峰岭种类最丰富,霸王岭次之,五指山最低.而对国家重点保护的动植物的分类多样性的角度比较,五指山在3个保护区中具有最高多样性,有更高保护价值.对霸王岭近30年动物多样性变化分析表明,生态系统中高等动物脆弱性相对较高,而热带森林的锐减和生境的破碎化导致了很高物种灭绝速率.  相似文献   

16.
森林火灾蔓延多模型预测系统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该文通过对森林火蔓延模型的研究,建立了一种使用产生式原则的多模型森林地表火蔓延预测系统. 此预测系统通过与森林火灾实时监控系统连接,将数据流动由传统公式计算中的单向流动,变为计算数据流回输入端,进行反馈修正计算,从而形成一个对数据库的修正与补充的系统,以达到减小模型预测误差的目的. 与实测结果比较表明,该系统的预测结果可信,能够实现林火蔓延的预测.   相似文献   

17.
为了研究林业灭火作业时,森林灭火手泵的长度、把手直径等参数对人体生理负荷的影响,优化手泵人机界面操作参数,采用心率作为评价指标,分析不同参数对作业人员心率增加比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握持长度对心率增加比率的影响显著(p<0.05),800 mm的握持长度时,心率增加比率最大;握持直径为32 mm时,心率增加比率最大.  相似文献   

18.
森林燃烧环网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本文在森林燃烧环研究的基础上,将林火行为的两大主要特征(着火蔓延和燃烧强度)分为不同的等级,即着火蔓延序列分为A:难燃、蔓延缓慢;B:可燃、蔓延中等;C:易燃、蔓延快三级,把燃烧强度序列分为Ⅰ:轻度燃烧;Ⅱ:中度燃烧;Ⅲ高度燃烧;Ⅳ:强度燃烧四级,然后以着火蔓延序列为纵向,以燃烧强度序列为横向,构成森林燃烧环网,以此来研究各燃烧环之间的相互关系,分布规律及变型,影响森林燃烧的主要因子是可燃物类型、地形、立地条件、可燃物数量和火灾种类,研究它们在环网上的分布和作用,可为林火管理和估测各燃烧环的火行为特征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9.
江西省赣州市林地面积为4 592万亩,森林资源丰富,森林覆盖率为76.23%,位列全省各设区市之首。全市建立林业自然保护区51处(其中国家级3处、省级8处);国家级森林公园10处,省级森林公园21处;国家级湿地公园13处,省级湿地公园6处。赣州市也是我国南方地区重要的生态屏障,先后获得了“国家森林城市”“绿色生态城市特别保护贡献奖”“中国最具生态竞争力城市”“全国首批创建生态文明典范城市”等荣誉称号,生态地位极其重要。但林分结构不合理,针叶树种多、阔叶林和混交林少,加之中幼林多、成熟林少,森林质量不高,全市18个县(市、区)被列为国家森林火灾高风险区,森林自身抵御火灾能力较低,森林防灭火压力巨大。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介绍了无人机类型和特点,并探讨了无人机在子午岭林区森林防灭火中的应用以及无人机在森林管护工作中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